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应注重从肝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在祖国医学中称之为“消渴”,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为主次,分为上、中、下三消,认为其病机性质与肺、胃(脾)、肾有密切联系,从临床实际来看,肝脏与糖尿病发病也有着内在联系,临床应注重从肝论治。  相似文献   

2.
六经津液辨证论治消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又名消瘅、三消、消,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特征,类似于西医学的糖尿病。传统上,中医多以“三消”论治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病机多主为阴虚燥热。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消渴的病机、辨证方法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有从脾论治者,有从肾论治者,有重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亦称“消瘅”、“消中”,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为病机,治疗上多宗朱丹溪以“三消”论治,即从肺、胃、肾,分上、中、下三焦论治,从脾论治较少。昆明市名中医梁建勋老师在临床中采用健脾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化瘀法联合降血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2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从痰瘀论治朱秀成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276500)曹际海山东省莒县库山乡医院(276527)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病范畴,以阴虚燥热为主要病机。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中老年患者,阴虚燥热之证往往不显著,亦无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在查体时被发现,...  相似文献   

5.
韩旭  倪青 《环球中医药》2020,13(3):507-510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郁”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五脏功能失调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内经》中的“五郁”理论可以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和防治策略提供新思路。根据“五郁”理论探讨“郁证”,以细化五脏中的病因病机。从“木郁达之”论治,顺应木性,解除肝郁,以调达通畅;从“火郁发之”论治,顺应火热,透达心郁,以开郁除积;从“土郁夺之”论治,来顺应土性,攻伐脾郁,以消除壅滞;从“金郁泄之”论治,顺应金性,疏泄肺郁,以宣散枢机;从“水郁折之”论治,顺应水性,分消肾郁,以制约冲逆。以五脏为中心因势利导,探讨糖尿病治法,对其临床防治糖尿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治疗糖尿病应注重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称为“消渴”,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分为上,中、下三消,认为其病机性质与肺、胃(脾)、肾有密切联系,治法上也一直按照润肺、清胃、滋肾法.然笔者认为糖尿病不只是与肺、胃(脾)、肾三脏有密切的联系,肝脏与糖尿病发病亦有着内在联系,故应注重从肝论治.首先从肝的生理功能来看,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生理功能之一是主疏泄,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临床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甚或失明,已成为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疗法存在不良反应多、适应证严格等诸多不足,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理念有助于医者从多角度论治疾病。本文以络病学说为基础,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机变化,并借此拓展临床治疗思路。“虚气”是病机之本,发病之因,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可分为气阴两虚、肝肾亏虚和阴阳两虚。“留滞”为病机之标,“虚气”之果,且“留滞”之瘀血、痰湿等病理代谢产物与现代医学的病理表现有一定相关性。“虚气”与“留滞”相互影响,形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临床治疗中应以“补虚通滞”为法,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取益气通络、滋补肝肾、健脾补中、调肝通络、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治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潘宗妃  熊莉华 《陕西中医》2020,(10):1464-1467
历代医家多从三消分治糖尿病,认为其病位分属于肺、胃、肾,然而熊莉华教授认为五脏皆可致消,但脾统四脏,为治病之本。且三消皆与脾相关,胰亦归属于脾,治脾即治胰,故脾才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糖尿病应从脾论治的观点。从脾论治糖尿病应以健脾运脾为基本治疗原则,常使用益气养阴、理气化湿药物以健运脾气,调节中焦气机,以期恢复脾之转输功能。本文详细阐述了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并结合临床案例分析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归属中医学消渴的范畴。传统观点认为糖尿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治疗上分上、中、下三消,以清热养阴为主。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病机多为气阴两虚,血瘀也是贯穿其始终的病机,治疗多强调益气养阴活血。然而随着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痰湿内盛也成为现代糖尿病患者重要病机之一。尤其是岭南地理、气象的特殊性,加之现代居民贪凉饮冷、好食肥甘厚腻之品的生活习惯,导致内湿外湿协同致病,故从湿论治消渴多获良效。现将范冠杰教授从湿论治消渴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从肺、胃、肾三脏考虑,但单纯从"三消"论治已不能满足临床医治2型糖尿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医家冲破传统"三消"观念,提出肝郁脾虚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机的新论点,从而为医治2型糖尿病开辟了不同的治疗方案。本文从理论基础、中医药疗法等方面针对2型糖尿病从肝脾论治的研究概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多属中医"消渴"范畴。一般认为,其病理性质以阴虚燥热为主,但临床按一般理法论治,疗效较差。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并挖掘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多属厥阴病,其中水寒土湿,木气下陷,郁而化风为一重要病机。故临床论治多从"风消"入手,并从理论及临床角度对此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2.
“三型辨证”是20世纪70年代由林兰教授经大量临床实践总结,突破传统“三消辨证”,根据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机特点,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提出的糖尿病分期论治经验。根据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可将2型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三型,涵盖了从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并发症阶段的主要病机特点。其中阴虚热盛是初发或早期2型糖尿病的主要证型,在糖尿病中期阶段,慢性并发症逐渐显现,气阴亏虚为病机核心,而阴阳两虚型多见于并发症多而重的糖尿病后期阶段,以“三型辨证”为指导的糖尿病分期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疗效确切。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之范畴,历代医家认为其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但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悉心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Ⅱ型)中属痰湿者为数不少,故采用燥湿化痰法治之,收到良好效果。现就从痰湿论治糖尿病36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脾不散精"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菲 《河北中医》2008,30(3):296-297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内经》对其即有记载。传统观念认为,其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与肺、胃、肾三脏关系密切。治疗多从“三消”论治,分别予以润肺、清胃、滋肾。随着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开展和临床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发现一部分患者,尤其是中老年及初期患者  相似文献   

15.
小儿鼾症是儿科、睡眠科及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焦平教授从少阳论治治法独特、疗效颇佳。焦师从病程、小儿生理特点、脏腑、经络角度分析,认为小儿鼾症病位多在半表半里之间,故应从少阳论治,其主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治疗大法当疏利枢机、和解少阳。临床常用少阳病代表方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并慎用苦寒之品防伤“少阳”生发之本性。  相似文献   

16.
吴深涛教授升清降浊理论在糖尿病辨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深涛教授论治糖尿病之理法方药颇具特色,其继承了《内经》之升降出入理论、李东垣之“脾胃升降说”,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对糖尿病的病机进行研究并将其延伸发展,提出糖尿病病机的启变要素—浊毒,用于指导糖尿病的临床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病机历代遵从阴虚燥热之说,及至近代,虽有气虚、血瘀之说,但未破阴虚为病之藩篱,因而辨证避“痰湿”,论治恶“清化”。笔者认为痰湿挟瘀为糖尿病之重要病机。同时,现代科学已证明,胃肠系统内分泌与胰脏内分泌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存在着相互的反馈影响。因此,在辨治上重视脾胃,提出“从脾论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历代医家及教科书均认为该病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临床上以多饮、多食、多尿或消瘦乏力 ,尿糖异常 ,血糖升高为诊断指标。一般辨证分为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型施治 ,常常仅能改善症状 ,若稍重用滋阴生津之剂 ,就酿成腹胀、纳呆、便溏或泄泻、夜尿频等症状 ;后笔者改用健脾益气法治疗 ,却多能奏效 ,故认为应打破传统“三消”辨证的局限性 ,重视从脾胃论治。1 脾虚乃糖尿病发病之本先贤所言“阴虚燥热”只是“三多一少”的成因 ,并非其病机实质。多饮多食虽为胃热津亏所致 ,但未言及胃热津亏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证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证治情况进行整理和介绍。通过对中国知网27篇近期文献进行分析,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传统按三消辩证论治;按阴阳气血失调分型论治,脏脏病机分型论治,以主要病邘分型论治等)、专方治疗以及治疗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证认识进行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必须遵从的根本原则,临床上治疗糖尿病不能拘泥于养阴清热之法,切不可仅见消渴就投以滋阴清热之品,糖尿病程长,并发症多,其病机需以整体观念动态把握,在以燥热、痰湿、瘀血标实为主要矛盾时,应先解决主要矛盾,既要辨病更要辨证。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李惠林教授认为各种内外“邪气”为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邪正交争是核心病机;糖尿病早、中期以实证为主,后期多见虚实夹杂之证。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邪气”既是致病因素又为病理产物,邪正的盛衰决定疾病的转归。因此,李惠林教授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祛邪”为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治则,根据“邪”的部位、性质,针对性地提出了“汗、消、下”此“祛邪新三法”对糖尿病进行辨证论治。临证时因势利导,攻补兼施,灵活运用,并结合“肥为百病之长”观点强调减重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提倡生活方式干预与口服药物结合治疗糖尿病。李惠林教授基于“祛邪”理论论治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为本病的中医药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