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关节镜检查髋关节不仅是识别关节内外病变的有效工具,更是诊断和治疗髋关节手术有价值的手术工具。诊断性髋关节镜检查的系统方法可以识别其关节病变并使外科医生能够有效地治疗患者,并可以最大化手术时间的效率,以最好地解决所识别的病理学[1]。目前髋关节镜检查的适应证和技术正在扩大。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是年轻人髋关节疼痛的一种相对常见的非关节炎原因,主要是指股骨近端或髋臼结构异常导致髋关节运动过程中异常接触碰撞引起的以疼痛、功能丧失和运动受限为特征性症状的一种情况。当前由于外科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髋关节的X线及CT表现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33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X线及CT检查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以及CT检测手法对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诊断价值。结果与X线相比,CT检测的检查形式对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诊断具有更大的帮助价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X线扫描的基础上进行CT片扫描对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价值,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al acetabula impingenlent,FAI)是引起髋部疼痛的一个潜在因素,当股骨和髋臼存在非正常接触的时候,股骨和髋臼就会发生撞击,造成盂唇和软骨损伤,引发髋周疼痛,并影响髋关节的功能,进而发展为髋骨关节炎。1999年,Myers等~([1])首次将钳夹型FAI描述为因为髋臼发育不良行髋臼周围截骨术后的一种并发症。2003年,Ganz等~([2])首次提出许多特发性的髋骨关节炎可以用FAI的机制来  相似文献   

4.
罗坤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01-301
股骨髋臼撞击症是一种可以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性改变.此疾病是由于髋臼与股骨头颈结合处异常接触造成,这种异常接触造成慢性的髋关节疼痛,不伴随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可通过髋关节前后位、蛙位、侧位的X线片可以明确股骨髋臼撞击症的诊断[1].2008年3月~2009年3月对10例在关节镜下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症,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医师指导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该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梅克海  胡月光 《贵州医药》2013,37(4):359-360
髋关节的稳定与股骨近端的结构形态、髋臼的发育及其包容、关节囊的形态及限制程度密切相关,三者中任何一个发育不良或结构异常都会引起髋关节的不稳定或脱位。以往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研究,只注重股骨近端或髋臼等骨性结构的改变,而对关节囊等软组织异常涉及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患者关节镜手术后行关节囊修补术的效果。方法106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选择传统缝合方式,研究组患者术后选择关节囊修补术进行缝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HHS)、髋关节非骨关节炎评分(NAHS)。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mHHS评分、NAH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mHHS评分(89.98±4.89)分高于对照组的(83.51±3.45)分,NAHS评分(90.05±3.89)分高于对照组的(80.56±5.4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关节镜手术后采取关节囊修补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推动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更值得被推广与提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关节镜手术治疗整体钳夹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整体钳夹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以住院号抽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关节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2.36±2.14)分低于对照组的(5.66±3.45)分,Harris评分(89.05±3.23)分高于对照组的(73.66±4.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整体钳夹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关节镜手术治疗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玉杰  高凤梅  吴战坡 《河北医药》2010,32(17):2349-2350
目的观察应用骨盆不全截骨联合股骨近端短缩截骨手术对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的22个髋关节施行骨盆不全截骨联合股骨近端短缩截骨手术。其中左髋7例,右髋13例,双髋1例。术前股骨头上移高度平均2.3cm,髋臼指数平均28.5°。手术年龄平均6.7岁。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2年。根据McKay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11个髋,良8个髋,可3个髋。根据Severin的X线片评定标准,优14个髋,良5个髋,可3个髋。结论骨盆不全截骨联合股骨近端短缩截骨手术是一种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骨伤科的48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对照组采用传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比DH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但DHS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本研究以59例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手术治疗的经济学分析,旨在为股骨近端骨肿瘤的治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纳入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所有入组者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10米步行速度、5次坐立运动耗时,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总住院时间、拄拐行走时间和弃拐行走时间。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10米步行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5次坐立运动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运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拄拐行走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弃拐行走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丁聪  周江  李建 《首都医药》2013,(22):26-27
目的分析根据骨折的分型,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4月,我科对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按骨折的AO分型,分别选择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来进行固定治疗。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无明显的差别,但在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创伤以及骨折类型的选择上,股骨近端髓内钉明显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更适合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5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臼及股骨的解剖结构,正确安装假体。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正常,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90分)19例;良(80—89分)4例;可(70—79分)2例;差(〈70分)0例。优良率为92%。结论: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正确假体位置的安装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股骨近端蛇形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股骨近端蛇形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髋关节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经手术治疗,髋关节功能恢复为优35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5.7%。无切口感染、关节僵直、髋内翻、断钉、脱钉、钢板松动、断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近端蛇形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髋负重生物力学要求,固定强度增加,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以下简称先髋脱)是造成DDH(髋臼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为骨科常见病,其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患儿为3岁以上时以手术治疗为首要方法。本院自1998~2011年以来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先髋脱11例15髋,手术均一期采用"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骨盆内移截骨、髋臼造盖并加用克氏针内固定术"(以下简称联合手术)。采用这一手术的目的是为了充分纠正髋部畸形,改善髋关节机械应力,矫正髋臼过大前倾角,为患儿髋关节以后的发育打下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20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采用改良S-P切口,显露出关节囊及髂腰肌,常规切断髂腰肌腱,切开关节囊,清除髋臼内容物、圆韧带,修整孟唇及关节囊,然后行股骨近端及髋臼截骨矫正骨的畸形。结果:经平均半年随访,优10例,占50%;良8例,占40%;可2例,占10%;无差病例。优良率达90%。结论:采用改良的手术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程敏 《上海医药》2014,(19):38-4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固定手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针(PFN)微创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73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采用PFNA微创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PFN微创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髋关节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微创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术后恢复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髋臼后上方切骨改良弧形加盖加股骨粗隆下截骨法治疗大龄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观察疗效。方法用此方法对7~11岁的大龄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42例56个髋关节实施手术。取髂骨块从内板切2~3个"V"形骨槽,弯折使之呈与髋臼相适应的弧形,紧贴髋臼后上方关节缘做皮质下弧形切骨,将骨块嵌入切骨线,并加股骨粗隆下截骨。结果获得随访28例36髋,优24髋,良8髋,可4髋,优良率88.9%。结论髋臼后上方切骨改良弧形加盖加股骨粗隆下截骨法对大龄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按照Evan's分型将患者分为稳定骨折(Ⅰ型、Ⅰ型)与不稳定骨折(Ⅲ型、Ⅳ型和Ⅴ型)两组,回顾分析比较4年来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时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费用以及术后6月、12月的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种方法治疗稳定型骨折在围手术期时只有费用存在差异,髋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PFN治疗不稳定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较DHS治疗者好,远期并发症较后者少。结论PFN治疗不稳定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较DHS治疗者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股骨近端骨折疗效,为临床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股骨近端骨折。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效果、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下地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股骨近端骨折效果显著,骨折愈合率高,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并发症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