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弦脉与紧脉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娟 《天津中医药》2009,26(4):299-300
弦脉与紧脉在脉象上均具有脉气紧张的特点,临床切脉易将两者混淆.从弦脉与紧脉的脉象构成要素、脉图特征及脉象形成机制等方面研究其异同之处,掌握辨析要点,对临床鉴别弦脉与紧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具有客观化、标准化特点的脉象训练仪已经成为培训和考核中医大学生及中医临床医师的工具,该文采用脉象训练仪对二十六个脉象进行了难易程度的区分,给各级各类中医技能考核的选题作一参考,对提高中医临床医师脉诊技能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发展中医诊断客观化及人工智能辅助中医临床角度出发,分析系统辨证脉学的优势,厘清脉象信息人工智能分析的工作步骤,以及研究思路局限与瓶颈,提出"'并联'多种传感器,多维度收集脉象信息"及"运用特定传感器,加快人工智能训练速度"的脉象信息人工智能分析思路;阐述了"'脉象物理信息-脉象要素-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人工智能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中医诊断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开拓临证思维,强化临床实训,有必要在实践教学等方面加强培训,构建中医临床四诊技能训练平台实属必要和紧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交互技术等,采集临床真实病人的四诊资料,建立了一个交互性强、学习效率高的个性化、开放性的网络化中医四诊技能综合训练与考核系统。通过该系统的训练,学生可自选路径、自定步调,真正由被动变为主动,较系统化地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中医四诊技能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脉象是判断机体健康状况的依据之一,医学之要,贵于切脉。脉诊对于诊断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具有望、闻、问三诊所不具备的优势。每种脉象都有导致其形成的心理因素,将脉诊作为探释心理活动及思维状态的首选,必将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脉诊是中医特色诊断方法之一,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凭借长期的切脉经验感知脉象信息,从而识别病症、分析病情。由于脉象复杂难辨,传统脉诊方法带有医者主观经验,缺乏客观量化标准,导致传承和发展受到限制。人体脉象与心脏搏动、动脉弹性等密切相关,随着超声技术在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不断发展,超声辅助脉象定量分析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从脉象形成机制、各类超声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对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为脉诊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体感交互技术的3D中医护理虚拟实验室开发过程与应用效果。方法:将Kinect体感交互技术和Unity3D技术相结合,构建高度沉浸的3D中医护理虚拟实验室。采用整群抽样法将某高校2015级226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开展3D虚拟仿真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护理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课程结束后,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操作成绩及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各条目评分均4分。结论:基于体感交互技术的3D中医护理虚拟实验室,可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曹东  易珺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1938-1939
目的:探讨中医脉象信号的采集方法,促进中医脉诊客观化。方法:分析当前现有中医脉象采集方式的优缺点,提出把声音传感技术应用于中医脉象信号的采集。使用心音传感器在寸口部位采集脉象信号后再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实验表明利用心音传感器,可以采集到多元化的脉象信息。结论:利用声音传感技术采集中医脉象信号是可行的,并且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中医脉诊客观化、数字化研究给中医带来新的生机,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中医的认知,同时带来诸多挑战。各式各样的脉诊仪根据原理和系统组成,可能在脉象展现和脉图显示上有些许差异,脉诊仪与医者实诊结论又存在差异等,这些都是需要规范的。本文从脉象四要素出发,针对脉象教学及考核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以脉象四要素为纲,指导教学并使学生掌握基本脉诊技能。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诊断实训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辨证思维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医学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可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模拟各种实践操作过程的虚拟仿真技术受到青睐,但中医学领域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建立中医诊法技能和辨证思维的实践虚拟仿真,以及探索中医诊法生理、病理学理论的实验虚拟仿...  相似文献   

11.
中医脉诊是临床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中医脉象形成与心血管系统的状态密切相关,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文章就近十余年从血液动力学角度开展的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诊脉是一门极为精巧的技术,有明确的操作要领和操作规程。但实际应用中,学生更多关注于脉象形态特征和主病的描述,常常忽视操作要领和操作规范,使得诊脉徒有其表,更谈不上体会和把握脉象特征,而且缺乏训练和有效的反馈调节手段,这些成为阻碍中医诊断技术传承和发展的瓶颈。为此,笔者开设了中医诊断模拟训练课程,并在脉诊训练课中,使用SSE联合纠错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做到理解到位,操作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3.
<正> 脉象是一项综合性生理病理信息,它能反映人体气血盛衰和脏腑强弱。通过切脉可以了解疾病的部位性质,病情的轻重,以及预测病情的转归吉凶。因此脉诊是中医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历代医家在不断实践和总结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系统的脉学理论。但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各人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不同,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医内科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差的现状,提出了"实训-应用-评价"三位一体式的中医内科学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方案,按照此方案的培养计划,滕晶、齐向华教授展开了以脉诊为核心的临床技能培训,系统讲授了"系统辨证脉学"的脉象要素及脉诊技法,并组织学生进行了脉诊实训,提高了学生的临床脉诊技能,对于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中医人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中医脉诊操作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中医脉诊操作规范化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基于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文献检索、专家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确定从脉位、至数、脉长、脉力、脉宽、流利度、紧张度和均匀度等脉象八要素入手,对脉象概念进一步深入诠释;初步建立了中医脉诊操作规范化训练流程,探讨了该流程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建立了脉象要素水平等级表。在中医脉诊操作规范化训练流程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并建立了适用于中青年医师临床使用的脉诊操作规范化流程。  相似文献   

16.
脉诊是中医临床最具特色的诊法之一。脉诊技能的传承历来受到中医师的重视,培养学生的脉诊技能、提高脉诊教学效果十分重要。研究者们开展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脉诊技能实训教学,但仍存在脉诊训练系统指感特征模拟失真、学生对不同脉象的形成机理认识不足、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为中医脉诊技能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诊断思维训练是高等院校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教学实践内容。文章通过分析中医诊断思维研究现状,提出以状态辨识原理为指导,以虚拟仿真技术为依托,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模块化的中医诊断思维训练模式为目的,采用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实现中医理论知识数据化、中医诊断思维培养规范化、临床实践技能训练模块化,从而构建中医诊断思维训练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切脉是祖国医学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历代医家都凭藉脉象来辅助望、闻、问诊的不足,相互配合而诊断病变的性质,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特殊情况,也有“捨证从脉”而作为论断疾病的主要一环,可见中医的切脉诊断,有它独特的地位。脉的体状,脉诀举出24种,明代李时珍著濒湖脉学又增为27种。这许多脉象,产生的机制是怎样的?指端的不同感觉,和脉波的形态有什么关系?这是值得探讨的。这些脉象的审辨,往往要依靠丰富的经验,逐渐体会出来,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犹感不足。我们认为若能利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学生中医脉诊技能,从当前教学实际出发,探索中医脉诊技能实训的教学方法改革,课程组提出基于“理论-实训-实验”的线上线下多元融合教学模式,采用慕课、自适应学习系统丰富线上教学资源,采取集中示教、分组训练、体验式教学、中医脉象分析系统实验等方式开展多元线下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适应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20.
脉诊的数字化量化研究并不能完全诠释中医脉象的形成机制。脉象是对全身生理、病理现象的局部反应,因此采用多物理量和多方法学对脉象进行研究,并诠释其形成机理,对于中医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体外血液的流动变形性来推测体内生理、病理变化从而探讨脉象形成的实质,为中医脉诊数字化量化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为中医脉诊及诊断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联结与融合搭建桥梁,进而实现中医诊断的现代化,并为临床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