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臻  董飞侠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11-1812
明代医家王纶云:“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但“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条理井然”。对李东垣临床用药,做了生动的概括。这也是李东垣学术思想在临床用药中的体现。李东垣在学术上重视人身胃气,倡“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凡饮食劳倦每致脾胃升降失常,形成“谷气下流,阴火上冲”的内伤病证。处方用药上力主用甘温之药以内养元气,用风药升阳除邪。纵观李东垣诸卷,考其升阳诸方,可以看出李东垣非常重视升阳风药的运用,临床中或单独运用,或相配伍而施,均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为世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2.
胡臻  董飞侠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11-1812
明代医家王纶云:"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但"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条理井然".对李东垣临床用药,做了生动的概括.这也是李东垣学术思想在临床用药中的体现.李东垣在学术上重视人身胃气,倡"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凡饮食劳倦每致脾胃升降失常,形成"谷气下流,阴火上冲"的内伤病证.处方用药上力主用甘温之药以内养元气,用风药升阳除邪.纵观李东垣诸卷,考其升阳诸方,可以看出李东垣非常重视升阳风药的运用,临床中或单独运用,或相配伍而施,均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为世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3.
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李东垣,积极倡导脾胃学说,提出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著名理论,李氏尊《黄帝内经》之医理,继承其师易水派名医张元素之药学经验,临证组方中尤以擅长运用风药治疗脾胃内伤杂病,并在其著作《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中详细论述分析了风药的各种治疗作用。当代众多医家对李东垣运用风药的经验探究及风药的临床使用特点著述颇多,但对风药"升阳"这一显著特性仍有未尽之处。从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的特点而言,风药"升阳"的特色包括升阳引经、升阳除湿、升阳解表等几个方面,对于临床脾胃病的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气机升降理论浅析风药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利用风药升散、开郁、胜湿等特性调节脾胃功能,助人体气机运转,在治疗脾胃内伤杂病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东垣在治疗内伤病的过程中常常运用风药,其治疗中气下陷诸证,多在补益中气的基础上加用风药,以升提下陷之气,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治疗阴火证,以甘温益气升阳药配大量风药,以发越内外之郁火,代表方剂升阳散火汤;治疗脾胃气虚,湿邪内困诸证,采用益气利湿药配合风药,以化解内外之湿邪,代表方剂升阳除湿汤。  相似文献   

6.
略析李东垣升阳风燥药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撰《脾胃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强调升降失常是脾胃发病的核心。他在处理升降失常时,特注重一个“升”字调升麻、柴胡、羌活、独活、防风、葛根、白茫。章本等升阳风燥药,治疗内伤脾胃所致的多种病证。本文略举几例,分析于下。1治疗火郁证脾胃虚弱,又饮食不慎,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立之中,使阳气不能上行阳道,人心贯肺,充实皮毛,以致本为营卫卫外之处,变成郁火(阴火)充斥之地,郁火盛于肌表而不能泄发。证见肌热表热,四肢发热发困,筋骨间热,热如火燎,拘之烙手等等一派肌表元气不足、郁热盛…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补中升阳泻火法调节脾胃功能的重要性,补中升阳泻火法的源流,补中升阳泻火的概念,以及中气不足、升降失常易导致男科疾病的发生4方面的内容,为补中升阳泻火法治疗男科疑难杂病提供理论基础。最后通过病案介绍,来进一步加深对李东垣补中升阳泻火法在男科疑难杂病中运用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8.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精研《难》、《素》推家至理而求效于临床,所著《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倡“人以胃气为本,”立“甘温除热”大法,为后世脾胃病的证治首开先河,而其中东垣之善以“风药”治疗脾胃病别具特色,引人注目。笔者不揣愚陋,仅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9.
颜德馨教授根据东垣学说,灵活运用升阳、益气、化湿、降浊,逐瘀诸法则,治愈了不少疑难病证,印证了病无常形,药无常品,方无常法的道理,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脉管病的中医病机可以概括为“邪气瘀(郁)阻,络脉损伤”,病在血分,即由“邪→瘀→损”三者构成病证。风药对脉管病中不同病邪有祛邪作用,对络脉瘀阻证有散瘀通络功效。可因机共治,标本兼顾。治标,风药可化瘀通络,化痰通络,发散郁热,疏散外风,平熄内风,燥湿胜湿。对于阴疮毒腐难去,气虚难愈,风药外用可去腐生肌,内服可托补升阳。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25-926
陈如泉教授是湖北省陈氏瘿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他在诊治甲状腺病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陈教授认为,风药具有辛散理气、宣泄透散、活血行血、胜湿、升阳等作用,临床用于甲状腺相关眼病、桥本甲状腺炎、抗甲状腺药物性皮炎、亚急性甲状腺炎、胫前黏液性水肿等,屡获奇效。  相似文献   

12.
风药是指一类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风药具有疏散表邪的功效,但风药不等同于解表药,不仅仅用于治疗表证,对便秘之证亦有效。围绕便秘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从升清阳、通表里、化湿邪、发郁火、疏肝气等方面来阐述风药在便秘治疗中的运用特色。  相似文献   

13.
马瑞  金桂兰 《新中医》2008,40(3):99-100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学说是其最重要的学术思想,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和"脾胃一伤,五乱互作"的观点,认为脾胃之强弱关乎五脏,故培土为第一要义,并首创"甘温除热"治法.其组方用药,偏于升阳补气,擅长运用升麻、柴胡、葛根、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等升阳风药,认为此类药物既可升阳,又可与甘温补气药或苦寒泻火药配伍扩大功效范围,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运用升阳泻火法治疗痛风经验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藤良  何绪屏 《新中医》1989,21(2):52-53,55
日本汉方医有三大派,即古方派、后世方派与折衷派,三派都以张仲景为宗,以方证相对应为指导思想选用成方,不太重视《内经》之理论,不采取辨证论治之精神。但近十多二十年来,神户中医学研究会则倡导重视中医之系统理论,进行中医学之研究。他们这一学派的崛起,将对日本之中医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重视。日本的汉方医,都是“西学中”,了解他们如何钻研中医及他们的成就,对我们“西学中”同志及青中年中医应该是有益的,故发表神户中医学研究会伊藤良先生近作之译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益气升阳法在眼科杂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东丽 《北京中医药》2008,27(10):776-778
将“益气升阳”治法灵活运用于眼科杂病,取得较好效果,并结合具体眼病论述眼睛的生理、病理机制,说明李东垣“益气升阳”学术思想在眼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林上助 《山西中医》2006,22(5):59-60
升阳理论源于《内经》,而李东垣首创升阳法。他创立了很多以升阳为主的方剂,《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谓:“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治疗“当升,当浮,使生长之气旺”。故升阳法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特别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更为广泛。1概念升阳法是以升发阳气为主,用来治疗机体气机不升或下陷,或出入失常的一种治疗大法。升阳法应与补益阳气相区别。升阳法是针对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而用,这种升降出入失常可因表里寒热虚实的不同而导致;而补益阳气是针对机体阳气不足而用,治证属虚证。值得提出的是升阳法与其他疗法也有交叉重叠之处,但侧…  相似文献   

17.
马东丽 《北京中医》2008,(10):776-778
将“益气升阳”治法灵活运用于眼科杂病,取得较好效果,并结合具体眼病论述眼睛的生理、病理机制,说明李东垣“益气升阳”学术思想在眼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5,(9):1212-1214
目的:探讨"风药"在脾胃病方剂中的配伍规律。方法:查询《中医方剂大辞典》,收集含有风药的脾胃病方剂进行分析。结果:脾胃病方剂使用风药主要为祛散风寒、祛散风热和祛风通络药物,次要为祛风胜湿止痛、祛风除湿、祛风化痰药物。结论:"风药"具有调节脾升胃降及祛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艾军 《广西中医药》1997,20(3):29-30
风药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艾军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关键词风药;温病;辨证论治风药常指诸治外风之药,具疏风散邪功效之品,如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羌活、独活、桑叶、菊花、柴胡、升麻、薄荷、淡豆豉、牛蒡子、蝉蜕、葛根等,为治疗温病邪犯...  相似文献   

20.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开创了疾病的内伤学说,倡导"独重脾胃"的辨证体系,形成了脾胃学派,对后世影响巨大。李东垣在临证组方中尤重视运用"风药"治疗脾胃病,文章旨在探析"脾胃"之特性与风药的功效特点,对李东垣的"风药健脾"之理论机理及其临证运用经验予以分析、总结,体悟其中方药运用之理,以期为后世临床运用"风药健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