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丙戊酸钠治疗不同年龄段癫痫患儿的疗效及血药浓度监测效果。方法 选择90例癫痫患儿作为试验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并进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布情况,并评估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结果显示,<3岁年龄段患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50μg/mL的占比与其他两组年龄段患儿相比明显升高(P<0.05);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100μg/mL)占比中,3~5岁、6~12岁年龄段患儿明显高于<3岁年龄段患儿(P<0.05)。其中血药浓度>100μg/mL的中毒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血药浓度<50μg/mL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癫痫患儿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后,其血药浓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对于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患儿而言,其治疗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故临床需结合患儿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并及时开展血药浓度监测,以提高丙戊酸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卒中后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布情况,为指导卒中后癫痫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2月在徐州某三甲医院接受丙戊酸钠治疗的78例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血药浓度分布情况及不同因素对患者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78例卒中后癫痫患者共进行117例次血药浓度监测,66例次(56.1%)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卒中类型、药物剂型、用药剂量及合并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性别、合并使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卒中后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率偏低,用药方案要考虑卒中类型、年龄、药物剂型、用药剂量及合并用药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治疗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丙戊酸钠治疗组25例,苯妥英钠治疗组25例,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特异性反应物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钠组关于剂量方面有关的不良反应和出现的慢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少于苯妥英钠组(P<0.01)。结论丙戊酸钠和苯妥英钠在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治疗上都有显著的疗效,在治疗中使用苯妥英钠出现的不良反应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及3个代谢产物(2-丙基-4-五烯酸、3-羟基丙戊酸、5-羟基丙戊酸)对肝损伤参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共收集328例癫痫患者血样,其中,123例肝功能异常癫痫患者血样为试验组,205例肝功能正常癫痫患者血样为对照组,采用LC-MS/MS方法测定两组血样(丙戊酸钠及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通过ROC曲线分析丙戊酸及其代谢产物浓度对肝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肝功能异常组患者丙戊酸钠及其3个代谢产物平均血药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钠及其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均可作为诊断肝损伤的参考指标,5-羟基丙戊酸比丙戊酸钠有更好的诊断价值。结论丙戊酸钠代谢产物与肝毒性有关,能够作为肝损伤的诊断指标,可将其应用于临床,为丙戊酸钠有效给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癫痫患者卡马西平、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 对262例常规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老年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卡马西平组有13.75%低于有效血药浓度,5%高于有效血药浓度,81.25%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丙戊酸组有51.96%低于有效血药浓度,3.92%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4.12%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丙戊酸组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比率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P<0.01),而两组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比率基本相似(P>0.05)。结论 患者在给予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初次使用剂量后达到有效浓度的比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在应用抗癫痫药物时应实施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6.
安娜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4):107-110
目的 分析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鞍山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单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干预组选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发作情况、生活质量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干预组用药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癫痫发作的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身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功能及整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与缩短持续时间,能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的治疗恢复,改善其生命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剂型因素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为丙戊酸钠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进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信息,分析丙戊酸钠剂型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我院癫痫患儿丙戊酸钠平均血药浓度为(67.71±18.03)μg/ml,血药浓度达标率为80.5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日剂量和剂型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相比单用口服液和单用缓释片而言,丙戊酸钠缓释片和口服液联合使用的方式能够维持更高的血药浓度,患儿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剂型对丙戊酸血药浓度存在明显的影响。临床药师应发挥专业优势,重视药物剂型的选择,为临床抗癫痫药物合理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及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2月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使用丙戊酸钠的住院癫痫患者98例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相关信息与生化指标。应用SPSS 26.0软件,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评价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以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肝功能、肾功能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并评价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对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癫痫患者血小板计数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呈线性负相关(P<0.001);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低于未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组(t=-4.982,P<0.001);肝功能指标异常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低于肝功能指标正常患者(t=2.474,P=0.015);血药浓度≥100μg/ml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血药浓度<100μg/ml的患者(t=2.747,P=0.007)。结论 推荐使用丙戊酸钠患者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肝功能异常有关,需关注该类患者肝功能指标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变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能降低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卡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单一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取卡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疾病发作次数、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疾病发作次数(2.10±0.84)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0±0.9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78.96±4.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2±4.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炎继发癫痫患者应用卡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病情,提升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不同年龄段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癫痫患者123例,其中成人41例(成人组),儿童60例(儿童组),老人22例(老人组);3组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规律治疗(20~30 mg·kg-1·d-1,1~2次/d,po),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成人、老人癫痫疗效肯定(有效率分别达80.00%,95.12%与95.45%);药品不良反应(ADR)与血药浓度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血药浓度>100 mg·L-1时ADR明显增多,达60.00%;3组间比较ADR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各类型癫痫发作频次、疗效方面和血药浓度控制方面成人组和老人组均优于儿童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成人和老人癫痫均有效,但仍存差异。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成人和老人癫痫是适宜的,但对于年龄偏小的儿童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此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不良反应随血药浓度上升而明显增多,临床用药时应注意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91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丙戊酸钠及奥氮平,观察组予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疗效,精神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较对照组高(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总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oCA评分均增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用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癫痫患儿丙戊酸(VPA)的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8例VPA血药浓度监测报告,包括患儿性别、年龄、丙戊酸钠日总剂量、联合用药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和稳态血药浓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VPA血药浓度变化的因素。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日总剂量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P<0.05),白蛋白含量与血药浓度呈负相关(P<0.05),不同剂型对血药浓度有影响,丙戊酸钠缓释片与糖浆的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的不同剂型、给药剂量和白蛋白含量会影响VPA血药浓度,患儿性别、年龄、是否联用左乙拉西坦或拉莫三嗪、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与血药浓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探讨临床药师对颅脑损伤患者鼻饲给予丙戊酸钠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利用HPLC检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给予及静脉给予丙戊酸钠后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研究不同给药方式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探讨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的作用。结果 丙戊酸钠鼻饲给药严重影响血浆药物浓度,其血药浓度均达不到有效参考范围。经临床药师建议后,丙戊酸钠改为静脉给药,血药浓度较鼻饲给药升高,达窗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团队中充分运用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及扎实的药学知识,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脑梗死继发癫痫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治疗前后脑电图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α波低于对照组,δ波、θ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疗效确切,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变血液流变学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浆中丙戊酸钠浓度的体外稳定性变化。方法取口服丙戊酸钠的癫痫患者的静脉血,采用荧光偏振免疫仪(TDXFLX)测定其血浆中丙戊酸钠的浓度。然后将血浆置于冰箱冷藏(2~8℃)放置,每周测定1次血浆中丙戊酸钠浓度,共4周。结果放置1周时,血浆中丙戊酸钠浓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放置2,3和4周时,血浆中丙戊酸钠浓度变化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放置1周,血浆丙戊酸钠浓度稳定性良好;放置2,3和4周时,丙戊酸钠浓度的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本院神经外科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间156例颅脑手术患者术后预防使用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对预防颅脑手术后常规使用丙戊酸钠预防癫痫发作的意义。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结合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年龄、性别、剂型、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维持50~100μg/mL之间,其中109例有效(89.3%);血药浓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年龄<15岁和≥55岁者肝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受年龄、性别、剂型、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患者基本情况,通过测定血药浓度个体化使用丙戊酸钠,使丙戊酸钠在颅脑术后常规使用丙戊酸钠预防癫痫发作方面得到更安全、合理、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对比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早期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5例早期癫痫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卡马西平进行治疗,B组给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C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三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早期癫痫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过治疗C组、B组和A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70.0%和66.7%,三组临床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C组、B组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20.0%和23.3%,差异并不显著,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期癫痫采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效果极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所减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邓颖  刘莹珍  宋彧  周国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48-3350
目的 探讨78例癫痫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临床丙戊酸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78例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后的血药浓度值,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78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治疗窗(50~100 mg/L)内的有55例,占总监测次数的70.0%,临床总有效率90.9%,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1.8%;浓度低于50 mg/L的患者共21例,占总监测例次的27.0%,临床总有效率61.9%,不良反应发生率9.5%;浓度高于100 mg/L的患者共2例,占总监测例次的3.0%,临床有效率50.0%,而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结论 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对提高癫痫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丙戊酸钠与托吡酯治疗初诊癫痫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初诊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本研究入组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B组给予托吡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A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与托吡酯治疗初诊癫痫患者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较丙戊酸钠而言,托吡酯效果要好一些,且托吡酯的安全性要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钠缓释片对脑炎继发癫痫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安全评价。方法脑炎继发性癫痫患者120例,分为三组,分别口服卡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以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作为评价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托吡酯组的总有效率最高,卡马西平组最低,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托吡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仅为10.0%,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钠缓释片对脑炎继发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旗鼓相当,但是托吡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率较低,因此托吡酯更加适用于癫痫的临床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