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与常规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探讨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根据人工耳蜗植入术式的不同分为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组(微创组)及常规人工耳蜗植入术组(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电极植入情况、手术切口及并发症的不同,分析两种术式之间的特点。结果 121例人工耳蜗电极均全植入鼓阶,成功率100%。微创组与常规组的平均手术总时间分别为89.53±12.42分钟、92.30±14.16分钟,电极植入平均用时分别为112.16±16.01秒、117.05±26.90秒,平均电极植入次数分别为1.07±0.26次、1.22±0.49次。两组的手术总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电极植入用时亦无明显差别(P>0.05),微创组平均电极植入次数较常规组少(P<0.05)。微创组及常规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2.53±0.12cm、8.30±0.56cm,微创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术后未发现皮下血肿及感染,常规组术后出现皮下血肿3例(4.76%),微创组术后皮下血肿率与常规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微创组和常规组的术后眩晕出现率分别为5.88%、21.83%,微创组术后眩晕率低于常规组术后眩晕率(P<0.05)。结论与常规人工耳蜗植入术相比较,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在手术时间不增加的前提下,可确保电极位于鼓阶,并具有外形美观,手术切口小,术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人工耳蜗植入 (CI)是极重度聋和全聋患者听力语言康复的最有效方法。但因耳结构的异常 ,如中耳结构异常、耳蜗纤维化和 (或 )骨化和内耳先天性发育畸形等 ,常使人工耳蜗植入术不能按常规进行。对这类具有异常耳结构的患者 ,人工耳蜗仍可使其受益。术前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判断中耳结构、耳蜗形态、蜗管的通畅情况等 ,有助于术前预测术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 ,以便制定手术方案。针对各种耳结构异常的患者 ,产生了各种相对应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方法 ,主要目的是使尽量多的电极接触尽量多的听神经纤维 ,从而提高术后听力语言的康复效果〔1〕。1 …  相似文献   

3.
随着接受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的幼龄聋儿人数快速增加,儿童时期的多发病——中耳炎也同样常见于CI患儿中。CI患儿由于手术导致中耳和内耳结构发生了改变,如乳突骨皮质部分缺失、乳突气房开放、面神经隐窝开放及内耳开窗等,加之有植入体从颅骨侧面骨膜下经乳突、面神经隐窝、中耳至内耳鼓阶,致使他们发生中耳炎  相似文献   

4.
中耳乳突炎性病变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双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合并中耳乳突炎性病变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方法.方法 29例不同类型中耳乳突炎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根据炎症病变程度采用Ⅰ期手术26例,分期手术3例.非化脓性及慢性中耳炎静止期者,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保留骨性外耳道,同期行人工耳蜗植入;化脓性中耳炎者,行完壁式或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保留骨性外耳道或重建外耳道后上壁,获得干耳后,Ⅱ期行人工耳蜗植入.结果 29例中耳乳突不同炎症病变患者经Ⅰ期或分期手术,人工耳蜗电极均顺利植入.随访2~8年,无炎症病变复发,开机后人工耳蜗工作正常,无电极裸露、脱出.结论中耳乳突炎性病变经正确的手术措施干预后,可行人工耳蜗植入.强调依据病变程度和范围个性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炎后双耳深度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短期听力与言语康复效果。方法:报告3例腮腺炎后双耳全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人工耳蜗植入术后3个月时听力及言语康复效果。结果:3例均在腮腺肿胀3~7d内突然听力下降,呈极度感音神经性聋,2例伴前庭障碍症状。经保守治疗均无效。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均将全部电极顺利植入耳蜗鼓阶内。开机3个月时2例具有开放性言语识别能力,其中1例语言清晰准确,基本听不出聋人特有的语音特征;另1例发声准确性明显提高。余1例仅具有封闭性言语识别能力。发声准确性进步缓慢。结论:腮腺炎后双耳聋起病急,中高频听力损失最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康复效果好,但言语识别能力和发声的准确性与耳聋时间长短和佩戴助听器语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语后聋儿童及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CI)后听觉言语效果及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变化。方法在受试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月、3月、6月、9月、12月时,运用听阈(T)、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言语识别率(WRS)等指标对其听觉功能及言语能力进行评估,分别观察儿童(n=23)、成人(n=20)及两者总体(n=43)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运用听力植入体儿童家庭生活质量(CuHIQol)问卷及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分别对儿童及成人术前、术后12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术后1年内儿童(n=23)、成人(n=20)及两者总体(n=43)的T值均随时间逐渐降低,CAP、SIR、WRS值均随时间逐渐升高,不同时段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T、CAP、SIR、WRS值在术后1-6月变化快速,6-12月变化缓慢;术后12月的CuHIQol及NCIQ各领域得分较术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后聋儿童及成人术后听觉言语功能及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因人工耳蜗的植入得到明显改善,语后聋儿童及成人是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合适人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总结6例再次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所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并探讨注意事项。方法与常规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基本相同,采用“H”型切口切开肌骨膜,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结果全部病例均能顺利地再次完全植入电极,再次手术的原因有l例是首次手术未能植入正确的部位;1例是外伤造成植入体断裂;4例植入体不能正常工作,但原因不明。结论手术切口不宜过小;参照电极应该放在骨膜下;固定植入体的骨床周围要光滑;不要使用不可吸收的缝线;要在抽出旧电极后迅速植入新电极;开机后需要3~4周的时间适应新的电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锥体束CT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显示植入耳蜗电极位置、深度、计数植入电极数及测量离蜗轴距离,并对植入电极清晰度进行评价,探讨锥体束CT对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 CI)后植入电极影像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CI手术患者35例,所有患者在术后行植入侧锥体束CT扫描,仪器为(VATECH)PaX Uni3D高分辨锥体束CT,管电压为:89 KV,管电流为:4.0 mA;并分别做垂直及平行于蜗轴轴位的冠状及斜矢状位的MPR图像和三维图像;计数植入电极数、测量电极深度、离蜗轴距离、评估电极位置,并进行电极清晰度的评价。结果锥体束CT可清晰显示耳蜗内电极矩阵走行,可测量电极植入深度和计数电极个数;测得植入电极共766颗,平均(21.88±2.17)颗;测定电极植入深度的平均值(19.37±1.96)mm,对比术中实际测定深度平均值(19.31±2.03)mm,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医生对电极清晰度的评价一致性良好(t=-0.502,P=0.619)。结论锥体束CT能显示植入电极位置、深度、计数植入电极数及测量离蜗轴的距离,可应用于临床CI术后对耳蜗内植入电极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耳蜗植入术的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术中、术后安全性及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对术侧伴分泌性中耳炎(SOM组)和不伴分泌性中耳炎(对照组)的极重度聋患者各36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SOM组术中彻底清除中耳及乳突粘液,保证上鼓室引流...  相似文献   

11.
多道人工耳蜗植入已使很多成年耳聋病人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开放言语(opensetspeech)识别能力。例如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使用高功率助听器无效者,植入人工耳蜗可以使病人重获音感,识别环境声音,感知危险,提高唇读,甚至达到开放言语的能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有的病人植入人工耳蜗后却不能收到与此相同的效果。一般来说,获得开放言语能力是植入成功的最重要的指标。然其获得常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上,于植入人工耳蜗前对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仔细的分析,准确地选择病人,对植入后所取得的效果作出充分的估计,是一项…  相似文献   

12.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X线投照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确定耳蜗在颅骨的空间位置,设计最佳耳蜗X线摄片投照角度,用于评价电极位置。方法:测量26例耳蜗植入候选患儿术前CT和32例正常成人中内耳CT片上,耳蜗底周与正中矢状线的夹角;并根据测量的X线投射角度拍摄耳蜗位X线平片。结果:蜗轴中线与正中矢状线的角度为40°到68°,平均52.66°;其中儿童组的平均值为52.52°(s=7.07),成人组的平均值为52.80°(s=5.78),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按所测的X线投射角度拍摄的耳蜗平片,能清晰完整显示电极系列的整体和所有的单个电极,确定电极的插入深度和准确的位置,为频率的匹配定位、语言处理方案的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经济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卫生保健领域中,资源所能发挥的效率和效力。将这种评估方法应用于人工耳蜗植入术时,则主要需要评价成本效率的问题,如投入货币的价值。在该项研究中,我们运用了成本利益分析以及对生活质量调整后寿命的分析(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QALY),作为卫生保健的一种衡量方法,QALY本身尽管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该方法可以称得上相当成熟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蜗神经管狭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CI)后康复效果。方法对30例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诊断为蜗神经管狭窄的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术中和CI术后3、6、9个月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ECAP)和电刺激脑干诱发电位(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检测,并于术前、术后3、6、9个月行声场测听,其中17例3岁以上(含3岁)患者行封闭式言语识别率测试,分析其听觉康复效果。结果①30例患者术后3、6、9个月 ECAP 和 EABR 的波形均无明显变化。②术后3、6、9个月声场听阈分别为65±8、62±4、61±7 dB HL,较术前(100±5 dB HL)明显改善。③17例术后3、6及9个月的单韵母识别率分别为55%±7%、56%±8%、80%±4%,术后9个月时较术前(52%±8%)明显改善;单声母识别率分别为9%±3%、8%±4%、9%±2%,较术前(8%±2%)无明显改善。结论双侧蜗神经管狭窄患者CI术中、术后ECAP与EABR检测均不能引出典型波形,术后主观听力及言语识别率较差,语言交流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12月1 693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再次手术的34例(2.01%,34/1 693)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34例中,皮下积液、感染12例(0.71%,12/1 693),皮瓣感染坏死4例(0.24%,4/1 693),植入体移位7例(0.41%,17/1 693),人工耳蜗损坏、故障5例(0.30%,5/1 693),外耳道后壁穿孔2例(0.12%,2/1 693),脑脊液耳漏2例(0.12%,2/1 693),异位植入1例(0.06%,1/1 693),排异反应1例(0.06%,1/1 693)。12例皮下积液、感染的患者均行切开引流、清理病变后保留人工耳蜗;4例皮瓣感染坏死患者均行皮瓣转移修复术,3例取出人工耳蜗并于对侧植入新人工耳蜗,1例保留人工耳蜗;7例植入体移位的患者5例手术复位,2例取出人工耳蜗,其中1例同侧再次植入人工耳蜗;5例人工耳蜗损坏、故障的患者均取出损坏的人工耳蜗,同侧重新植入同型号新人工耳蜗;2例外耳道后壁穿孔的患者均行外耳道后壁修补术,1例取出人工耳蜗,1例保留,均于对侧植入新人工耳蜗;2例脑脊液耳漏的患者堵塞耳蜗造瘘口后均取出人工耳蜗;1例异位植入的患者重新植入新人工耳蜗;1例排异反应的患者清理病灶后保留人工耳蜗。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有患者自身原因、植入体原因及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原因,需根据不同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使用听觉和言语问卷分级及术后产生听觉的最小电流值(T值)的方法,评估并比较内耳畸形与正常解剖结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按术前影像学检查将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分为正常结构组和内耳畸形组,并配对组合,对思儿家长进行问卷形式调查随访,对术后听力及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分析,记录术后1年凋机T值。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结果及T值。结果: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家长术前主要担心术后效果不理想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多数认为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应由医疗机构进行;秩和检验显示:2组CAP及SIR均无显著差异,术后1年调机时产生听觉的T值无显著差异。结论:①内耳畸形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经正规康复训练,听力言语康复效果与内耳解剖结构正常植入者相同,人工耳蜗植入术可帮助伴耳蜗畸形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建听力,重返主流社会;②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尚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中耳炎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95年5月至2006年2月完成的866例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或术中发现伴中耳乳突炎性病变患者共41例,其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1岁3个月-38岁,平均10岁2个月;左耳人工耳蜗植入18例,右耳植入23例,均为单侧植入。其中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3例,隐蔽性中耳炎18例,中耳炎后遗症鼓膜穿孔1例,双侧胆脂瘤中耳炎2例,中耳乳突肉芽肿7例。中耳炎性病变伴内耳、中耳畸形7例。对于双侧胆脂瘤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后患者,设计采用了带蒂翻转帽状腱膜法保护植入电极和面神经。结果41例患者经 Ⅰ期或分期手术,术后随访时间5个月至6年11个月,平均未发现耳部炎性并发症,装置工作良好。结论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耳乳突肉芽肿、中耳炎后遗症伴鼓膜穿孔者可采用Ⅰ期或分期方法行人工耳蜗植入。胆脂瘤中耳炎在彻底去除病变基础上可分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对于乳突根治术后没有足够组织覆盖保护植入电极的病例,可采用带蒂翻转帽状腱膜方法。存在活动性中耳乳突炎症者为手术禁忌证。中耳炎性病变患者人工耳蜗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述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原则。方法:术前、术后采用问卷及用“聋儿康复听力语言评估”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及时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其康复效果明显优于未及时进行训练者。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使患儿重新获得听的感觉,但要取得好的康复效果,达到回归主流社会的目的,必须进行有效的听力言语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9.
多导电极人工耳蜗植入己经成为解决重度或极重度耳聋听力障碍问题的唯一成熟手段。我科于2011-06-2012-06期间对35例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行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5例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14个月~17岁,平均9.6岁。语前聋33例,语后聋2例。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趋势,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音乐能力评估提供临床资料。方法:26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手术年龄为11~68个月,平均35.6个月;以76例1~24月龄的听力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平均月龄6.1个月。使用小龄人工耳蜗儿童音乐能力等级量表进行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评估分别在开机时,开机后1、3、6、9、12及24个月时进行;听力正常婴幼儿评估分别在1、3、6、9、12及24月龄时进行。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音乐能力得分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P〈O.05),听力正常婴幼儿的音乐能力得分亦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P〈O.05)。经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与听力正常婴幼儿在听力年龄为1、3、6、9、12个月时音乐能力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听力年龄为24个月时音乐能力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开机后音乐能力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并在开机12个月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