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南药学》2022,(1):193-196
目的分析挖掘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运用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建立结直肠癌方剂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频次统计,对纳入标准的高频中药进行中药功效分类、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对治疗结直肠癌的827首方剂进行分析,共涉及251味中药,其中出现频次≥39的中药共67味,累计出现频次为7631次(78.55%),出现频次最高的前5味中药分别是白术、茯苓、黄芪、甘草、薏苡仁;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药性选择以温性药最多,药味选择以苦味、甘味药为主,归经选择以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关联强度较高的药物组合34个,得到党参-薏苡仁-甘草-茯苓-白术等置信度为100%的核心药组,网络展示图提示治疗用药以白术、茯苓、黄芪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以补脾虚扶正为主,兼清热、利水渗湿,符合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郑丽  刘明  孙雪林 《中国药房》2023,(5):591-594+619
目的 对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探究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相关文献。采用Excel整理并统计所有方药的信息,包括单味中药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利用R语言对各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68篇,涉及中药169味,总使用频次3 919次,其中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有黄芪、当归、白术、大黄、茯苓、熟地黄、党参、丹参、川芎,药物性味以温药、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肝、肾为主,功效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利水渗湿、攻下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核心组方为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党参。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聚类结果划分为1、2、3层,其中黄芪和当归簇集分类始终相同。结论 肾性贫血治疗用核心组方为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党参,其中黄芪和当归在核心组方中处于中心位置,不可或缺;用药规律主要以补气、养血、健脾和化湿等为主,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特点辨证论治,在核心组方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拟挖掘分析中药内服复方专利制剂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为研发中药新方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便秘的内服中药复方,运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并对药物频数、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治疗便秘的中药内服复方专利数据1156项、涉及中药1051味,得到核心药物:当归、火麻仁、白术、大黄、枳实、肉苁蓉、厚朴、黄芪、白芍;高频药物多归肺、肝、脾胃经,性味多为甘、寒,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泻下药为主。核心对药有当归-黄芪、当归-白芍等,角药有当归-黄芪、白术;当归-肉苁蓉、白术等;并得到4组新的药物组合。结论:国家中药复方专利制剂治疗便秘有规律可循,多以益气养血、滋阴润燥、泻热通便等为治疗原则,得到的核心药物和药物组合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治疗心系疾病的方剂,探讨张仲景治疗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使用 Excel 2016将符合标准的方剂建立数据库,对药物药性、药味、药效药物分类等进行频数分析,以 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Version 26.0行关联度及聚类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 51首方剂,涉及中药 49味,其中高频使用的药物为甘草、桂枝、生姜等;得到关联规则 20条,其中二项关联规则 3条,如“生姜、大枣”三项关联规则 14条,如“生姜、人参 +大枣”、四项关联规则 3条,如大枣 +生姜 +桂枝”聚类分析得到 9组,如“芍药”5个药对聚合组,“甘草、;其中有 4个单味药物组,“瓜蒌”等; 如网络链接关系网状图可见网络链接关系较强的有“生姜 -大枣”“半夏 +黄芩”“茯苓 +白术”等;“桂枝 -甘草”等;高频药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对为“桂枝 -甘草”。结论张仲景治疗心系疾病多注重温通心阳、调理气机、健脾补中、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5.
王明宇  田振菊  刘鑫欣 《安徽医药》2023,27(12):2507-2512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家级名老中医李淑荣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病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李淑荣门诊部的病人的处方,整理筛选出心脾两虚型不寐病病人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 V2.5)统计用药频次、常见药物组合,另基于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法分析药物的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结果 共筛选出257张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病的处方,涉及中药94味,用药频次共计1 944次,平均每张处方12味中药。使用频次超过30次的中药共21味,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酸枣仁、当归、黄芪、甘草、远志、白术、茯神、首乌藤、木香、党参,主要功效为养心安神、补血益气。对方剂中药物进行功效分析,使用率在60%以上的为补益、安神、活血、理气、利水。对药物进行归经分析,频次最高的为脾经。基于关联规则共挖掘到常用药物组合45个,按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是酸枣仁-当归、当归-黄芪、白术-当归、当归-远志、酸枣仁-当归-黄芪;共得到用药关联规则29条,其中前5位为当归→酸枣仁、酸枣仁→当归、黄芪→酸枣仁、白术→酸枣仁、远志→酸枣仁,酸枣仁、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防治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中药的使用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应中药用药规律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9年1月至2020年10月。统计相关中药特性及使用频次,并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 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中药,功效以补虚为主,性味归经以温(含微温)性,甘味,脾、肝、肾、肺经为主;高频中药形成4个聚类方;强关联规则的药对为黄芪-白术、黄芪-当归、白术-茯苓等。结论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方药具有气血双补、脾肾同治的特点,组方中药以补虚药为主,药对以补气健脾、益气养血药相互配伍为主。该研究可为临床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全国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药防治方案以及中医养生指引中预防期和医学观察期用药规律,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11日前全国各地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案,将方案中预防期与医学观察期的适用人群、分期、中成药、方剂名称和方剂组成等录入Excel表中,并将这些数据整理后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软件,对方剂进行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分析国家及各省颁布的66个新冠肺炎预防期与医学观察期用药方案,使用频次最高的中成药是藿香正气水。预防期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为黄芪、甘草、金银花、白术和藿香;频次分析处方中药多以性寒,味甘、苦、辛,归肺、胃、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白术-防风""防风-黄芪""桔梗-甘草"为主的一系列关联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桔梗-黄芪-白术-防风-甘草"等5个聚类方。医学观察期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为苍术、藿香、金银花、陈皮和甘草;频次分析处方中药多以温,味辛、甘、苦,归肺、脾、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苍术-藿香""藿香-陈皮""生姜-藿香"为主的一系列关联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苍术-生姜-藿香-陈皮"等4个聚类方。结论 预防期用药是以清热药、补气药和化湿药为主,以扶正祛邪为目的,并从固护正气和散寒祛湿2个方面调整体质偏颇状态,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医学观察期患者是用化湿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理气药从宣肺散寒、清热解毒和理气化湿3个不同方面祛除湿寒表邪,达到调畅气机的目的,防止疾病进一步传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安医学古籍中治疗郁证的方药使用规律进行数据挖掘, 深度剖析新安医家治疗郁证组方的用药思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第5版以及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在线资源中新安医家治疗郁证的有关文献, 使用Excel提取处方信息建立数据库, 运用R语言对处方所使用的中药频次、性味、关联规则和聚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处方127首, 使用中药共177味, 用药总频次1 031次, 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的中药依次为茯苓(57次)、甘草(46次)、白芍(40次);药物四气以平性和温性为主, 其中温性药物使用频次最多, 累计298次;药物五味使用频数较高者为辛、苦、甘3类, 辛味药频次475次, 占比28.70%, 其次是苦味药, 频次459次, 占比27.73%, 甘味药453次, 占比27.37%;置信度 > 0.800的药物组合依次为甘草+当归, 甘草+当归、白芍, 甘草+柴胡, 甘草+白术, 香附+川芎, 当归+白术、甘草, 白芍+当归、茯苓, 甘草+当归、茯苓, 甘草+白术、当归, 甘草+柴胡、白芍, 甘草+白术、人参, 甘草+人参、当归, 香附+神曲, 人参+黄芪, 甘草+黄芪...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口服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1月所有中医药口服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后,应用Microsoft Excel、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方剂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方剂69首,涉及中药161味,共计使用频次714次。急性肾损伤的病因以脓毒症为主,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型、湿热阻滞型及毒热内盛证为主,中药使用频次≥10共计21味,包括大黄、甘草、茯苓、黄芪、白术等;药味以甘为主,药性以寒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肝经及肺经为主,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清热泻火、逐瘀通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茯苓-大黄”“白术-黄芪”“丹参-大黄”等常用药对。层次聚类分析得到3个常用药物组成。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组潜在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中药药物组成。结论 数据挖掘揭示了急性肾损伤病机是本虚标实,用药规律是补气阴,兼祛外邪,挖掘出...  相似文献   

10.
归脾汤是南宋严用和撰写的《济生方》中的方剂,方由白术9茯苓9黄芪12龙眼肉12酸枣仁12人参6木香9甘草3当归9远志6组成,方中以黄芪,龙眼肉健脾益气为君药,人参,白术,当归益气养血为臣药,茯神,酸枣仁,远志,木香为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关联规则、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为了达到早日完成抗疫战争胜利的目的,以及之后防止疫情再次反复,为中医药临床预防、治疗的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2020年1月下旬,中医药介入新冠肺炎治疗起,搜集全国各个地区、各个中医院所提供的中医治疗方案,排除食疗方、香囊方,仅收集预防方和治疗方,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并且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所纳中药进行药性药味及归经分类。使用Excel 2016、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本次统计总共纳入101首方剂,共计中药163味,出现频数974次。在纳入数据库的101首方剂中:出现频次≥10的中药有28种、≥15的中药有14种,频次最高的前三味药为甘草、金银花和连翘;总体来看,药物功效及分类以清热药、补虚药和解表药最为常见;性味及归经中,药性占寒性、温性和平性三种,药味以苦味、甘味及辛味最多,占总药味的96.9%,归经以归肺经、胃经和脾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可以得到9种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得出5个因子,聚类分析则提取出3个聚类。结论 新冠肺炎的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常用的中药以清热药为主,且与补虚及解表药合用可起到很好的防病治病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应用健脾祛痰法治疗高血压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2003年1月至2023年1月应用健脾祛痰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方剂,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统计挖掘功能,分析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频次等,以及基于关联规则的药对配伍和基于聚类分析的核心组合等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方剂116首,涉及中药205味,以温、平性,甘、苦、辛味药物为主;主归脾、肝、肺经,使用频次≥15次的茯苓、半夏等20味中药,主要为补虚药、平肝息风药和利水渗湿类;挖掘出7条关联规则,茯苓-白术-天麻-陈皮→半夏等,得到6个核心组方,为二陈汤的类方。结论 应用健脾祛痰法治疗高血压用药符合健脾祛湿、化痰熄风的治法,兼以活血、清热、补肾,体现了“治病必求于本”,重视调补脾胃的中医思想。  相似文献   

13.
摘要: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挖掘治疗肺痈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研发和治疗肺痈的中药新药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中国方剂数据库,收集有关治疗肺痈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核心药物频次、组方规律等进行研究。共筛选出治疗肺痈中药方剂152首,涉及中药220味,分析出44个使用频次≥6的药物、24个常用药物组合和7个核心药物组合。其中高频药物有甘草、桔梗、浙贝母、薏苡仁、杏仁、桑白皮、人参、麦冬、黄芪、当归等;药性以寒、温、微寒为主;药味以甘味、苦味药为主,归经以肺、脾、胃、心经为主;常用药对为甘草-桔梗,薏苡仁-桔梗,浙贝母-甘草,甘草-薏苡仁,浙贝母-桔梗,甘草-薏苡仁-桔梗等;组方规律以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为主,辅以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中药治疗头风的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首先收集相关数据库及经典中医书籍中主治疾病为头风的中药方剂,然后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决策树分析等方法探究中药治疗头风的组方规律。经过筛选共得到有关方剂174首,涉及中药227味,累计使用1622次。结果显示治疗头风的中药多属解表类,活血化瘀类和补虚类,以性温味辛入肝经或性温味辛入脾经为主;核心中药主要有川芎、白芷、细辛、防风、甘草等。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中药组合92项;聚类分析得到6个治疗头风病的聚类方;决策树分析得到白芷为最佳识别中药,且CHAID算法的准确率最高。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发现了头风治疗的核心中药,揭示了方剂中潜在的组方规律,明确头风治疗的遣方用药模式,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研究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平台创刊至2022年12月使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相关临床文献,收集中药组方,用Excel表格整理数据,统计药物的频数、性味归经,再用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检索并整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文献,共纳入文献50篇,组方50个,含药物90味,药物使用频次为428次,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牛膝、当归、红花;药性以寒性药占比最高;药味以苦味药占比最高;药物归经以肝经最多。二阶关联规则分析出3个常用药对,分别为桃仁-当归、牛膝-赤芍、当归-赤芍;三阶关联规则出10个常用药物组合,桃仁-红花-当归、牛膝-红花-当归、桃仁-牛膝-当归是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高频聚类分析挖掘出4个聚类方,分别为:活血化瘀类:桃仁、当归、牛膝、赤芍、川芎、红花;补气活血类:丹参、黄芪;破血逐瘀类:水蛭;清利湿热类:芒硝、大黄。结论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患者主要采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软坚散结之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药和神经性皮炎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2010~2020年)相关期刊文献,收集文献中所涉及的相关方剂,建立神经性皮炎数据库,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使用Excel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方剂中,共含中药133味,中药频数516次。在纳入的133味中药中:频数≥5的中药共32味,白鲜皮(31,8.91%)、苦参(28,8.04%)、防风(21,6.03%)、当归(20,5.74%)、荆芥(16,4.59%)和生地黄(15,4.31%)的用药频次较多;与其对应的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在功效分类中出现最多,占比达到67.53%;药性药味中,药味以苦味、辛味、甘味的中药居多,药性以寒、温、平的中药居多;归经分类中,归肝经、脾经、胃经的中药较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较高的药对组合为白鲜皮-地肤子(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白鲜皮-蒺藜(清热药-平肝熄风药)、白鲜皮-赤芍(清热药-清热药)等。系统聚类分析得到新的中药核心组方5类。结论:中医药治疗神经性皮炎多以清热药为主,与解表药联合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方剂组方规律,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关于帕金森病证候要素进行筛选、提取、处理、统计、分析。结果收录60篇处方载药203味,其中使用频次≥5次者35味,当归、防风、人参、甘草出现频次≥26次;支持度≥10组合共12个,涉及中药9种,甘草涉及组合最多达9个,人参+甘草为最常见组合;熵聚类分析相关系数≥0.02药物组合25个,其中出现频次最高药物为麦冬、独活与桂心均为6次;应用复杂熵聚类分析,共演化出新处方5种。结论中医治疗帕金森症处方、常见组合繁多,围绕中医关于帕金森症的认识,以补元、活血、解毒、祛风为主要治则,多用当归、人参等补药,配合甘草等调和,辩证应用祛风、祛瘀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作为数据来源,检索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与中医药治疗相关的期刊文献,筛选出相关中药复方或中成药制剂,将其所含中药录入Excel 2019表数据库中,并采用SPSS Statistics 21.0和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方剂86首,共含中药181味,频数共计942次。在纳入的181味中药中,频率≥10%的中药共28种,频数共587次;频数最高的5味中药依次是甘草、茯苓、白术、柴胡和黄芪;功效分类中,以补虚药、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最为常用;药性药味中,药性前3位依次为温、平、寒,药味前3位依次为甘、苦、辛;归经分类中,归经前3位依次为脾经、肺经和肝经;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30条关联规则,因子分析共得到11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6个聚类组合,综合得到4个常用药物组合。结论 治疗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处方用药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治法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解毒为主。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益母草组方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搜集含益母草的临床应用方剂文献,经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使用Excel 2013、SPSS Statistics 19.0、SPSS Modeler 14.1等软件对文中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配伍规律分析。结果:在纳入的299首方剂里,频数分析中发现单药益母草、当归、甘草最为常见;药性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中肝经、脾经居多;主治疾病共有9类,其中妇女经带杂病类最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以益母草为核心的药对组合9个,治疗"妇女经带杂病类"的药对组合11个,系统聚类分析得到治疗妇女经带杂病共5类。结论:益母草常应用于治疗"妇女经带类杂病"且多与当归、甘草、川芎等中药联用,为益母草的临床配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治疗慢性肾衰的中药专利,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的性味归经、功效分类、频次、组方规律等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方剂306首,涉及573味中药。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中药类别以补虚类、清热类、活血化瘀类为主。高频药物有黄芪、大黄、丹参、茯苓、白术、附子、当归等。高频药物组合有“黄芪-大黄”“黄芪-丹参”“大黄-丹参”。结论 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组方常以益气健脾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共奏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