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以发病快、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院内死亡率高为特点,外科手术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能显著降低患者院内死亡率,但术后早期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包括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低心排综合征以及神经系统问题等。该文介绍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9年03月,36例心脏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男30例,女6例;年龄26-74岁,平均(53.8+11.3)岁。首次心脏手术为非主动脉夹层手术20例,包括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成形1例,双瓣置换3例,冠脉搭桥2例,主动脉根部替换1例和室间隔缺损修补1例。首次心脏手术为夹层手术的有16例,包括单纯升主动脉替换术后主动脉弓部扩张2例,升主动脉+右半弓替换术后弓部扩张11例,Bentall+孙氏手术后右冠吻合口漏1例,升主动脉+右半弓替换近端吻合漏1例,升主替换+孙氏手术后近端吻合口漏1例。本次手术距首次手术0.3-11年(5.6±3.2y)。结果 所有36例患者均施行了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90-409min(平均224.5±78.7)min;主动脉阻断60-207min,(平均107.2+39.4)min。34例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患者低流量时间16~47min,(平均25.6±8.2)min。死亡2例(5.6%);术后并发症6例(16.7%)。生存患者随访1~148个月(平均40.3+20.3m),随访期间无夹层破裂、截瘫和死亡。结论 心脏手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或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根部残余夹层或远端弓部扩张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但手术难度及风险均较初次主动脉手术增加,因此进行心脏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主动脉操作的规范和准确,一旦心脏术后再发A型夹层则应尽量施行全弓支架象鼻手术,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A型夹层是我国主动脉疾病的主要病种之一。我国A型夹层患者发病呈年轻化,成功救治患者的社会意义重大。以孙立忠教授为核心的团队采用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复杂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病死率降至5%以下,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国内多位学者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临床特点,制定了多种治疗策略,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我国A型夹层诊疗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国际主动脉外科学界的贡献日益增加,医院整体实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综上,主动脉A型夹层诊疗的快速进步,在我国主动脉外科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目的: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病情况,探讨与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为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主动脉替换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52例的手术资料。手术方案依据细化分型原则制定。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程度分为3型:A1主动脉窦部正常型;A2主动脉窦部轻度受累型;A3主动脉窦部重度受累型。根据主动脉弓部病变分为2型:S型单纯型;C型复杂型。C型采用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孙氏手术)处理。结果:252例患者,平均年龄47岁,男性193例,女性59例。急性夹层187例(发病<2 w),慢性夹层65例。A1S型8例,A2S型7例,A3S型8例,A1C型42例,A2C型90例,A3C型97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吻合口出血(8例,3.2%);肝功能不全(8例,3.2%);肾功能衰竭(16例,6.3%);急性呼吸功能不全(32例,12.7%);神经系统并发症(37例,14.7%),包括脑部并发症一过性脑功能紊乱(29例,11.5%)、脑梗死(3例,1.2%)和脊髓损伤(5例,2.0%);住院死亡(16例,6.3%)。住院死亡组除吻合口出血外,其余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非住院死亡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脊髓损伤,肾衰竭和肝功能不全是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3C型是A型主动脉夹层细化分型的主要类型。术后早期神经系统并发症最为常见。住院病死率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病率明显相关,其中脊髓损伤,肾功能衰竭和肝功能不全是导致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3月2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9例,女77例;年龄27~68岁,平均(46.8±11.1)岁。术后脑部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和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脑部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术前、术中、术后与脑部并发症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 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共61例(28.2%),其中PND8例(3.7%),TND53例(24.5%);出现脑部并发症组死亡10例,无并发症组死亡5例,总的住院病死率7.87%(17/216)。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再次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史、术前脑神经系统症状、急诊手术、术中低血压及血压波动、术中高血糖、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术后低氧血症、肾功能不全、术后低心排综合症和急性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0min、术中平均动脉压波动>30mmHg、输注红细胞>1L、血肌酐>2.1mg/dl和术后低心排综合症为脑部并发症的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长、术中平均动脉压波动大、大量输注红细胞、肾功能不全和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1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134例)和死亡组(1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11.3%。死亡组患者年龄≥60岁、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比例均高于存活组(52.9%比18.7%,20.1%比52.9%,均为P<0.05),累及冠状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死亡组高于存活组(41.2%比4.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5.433, 95%CI:1.618~18.240,P=0.006)、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OR=1.011, 95%CI:1.004~1.020,P=0.019)、同期行CABG(OR=10.288, 95%CI:2.513~42.118,P=0.001)为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累及冠状动脉同期行CABG是ATAAD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采取右半弓手术及全弓置换术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胸血管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全弓置换组(53例)及半弓置换组(47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选择性脑灌注时间,术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除了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外,两组患者在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右半弓置换或者全弓置换术复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影响无差异,应结合患者的综合情况决定患者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及东南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确诊AD120病例临床资料,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进行分组,分析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临床症状、体征和生化指标与死亡的相关性,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1.120例AD患者中男女性别之比为2.0:1。平均年龄(54.7±10.3)岁,急性期院内病死率17.5%;2.死亡组与存活组中:女性、舒张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发意识障碍及心包填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女性多元回归分析(OR=2.052;95%CI=1.084~4.470;P=0.010)、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OR=1.436;95%CI=1.325~1.862;P=0.008)及合并意识障碍(OR=2.370;95%CI=1.290~3.192;P=0.04)是A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舒张压水平(OR=0.532;95%CI=0.262~0.843;P=0.030)为预后保护因素。结论:AD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女性、合并意识障碍,是导致急性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舒张压水平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90例,体外循环术后依据AKI诊断及CRRT指征将其分为AKI行CRRT 77例(CRRT组)、无AKI未行CRRT 613例(非CRRT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AKI行CRRT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术前血胱抑素C升高比例、血肌红蛋白升高比例、血肌酐水平及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胱抑素C升高(OR=2.213,95%CI:1.006~4.868)、红细胞输注量大(OR=2.161,95%CI:1.705~2.738)、体外循环时间长(OR=1.221,95%CI:1.150~1.295)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AKI行CRRT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胱抑素C水平升高、体外循环时间长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多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易发生AKI,需行CRRT。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总结29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治疗效果,分析术后感染发病率、种类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95例,根据围术期感染标准将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心脏中心2002年1月至2011年10月确诊急性AD患者17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9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56.8±12.1)岁。按住院期间是否死亡进行分组,分为存活组(n=141)及死亡组(n=34),分析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血压水平、症状、并发症及实验室指标与死亡的相关性,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升高,意识障碍和心包填塞比例增加,手术或支架治疗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二聚体水平升高(OR=1.325,95%CI:1.436~1.973,P=0.004)、伴意识障碍(OR=2.481,95%CI:1.302~3.203,P=0.003)、心包填塞(OR=7.726,95%CI:1.762~34.003,P=0.008)为AD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或介入治疗(OR=0.101,95%CI:1.762~34.003,P=0.044)为保护因素。结论 AD患者中D-二聚体明显升高,并发意识障碍、心包填塞者病死率高,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依据病情采取手术或介入治疗有利于降低AD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cute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ARI)的相关因素。方法39例DebakeyⅠ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可疑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术前氧合指数、灌注不良综合征、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24 h内输注红细胞及血浆量、胸膜破裂、术后24 h胸管引流量、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先对上述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入选呼吸功能不全患者30例,无呼吸功能不全患者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BMI>25 kg/m2、术前氧合指数<300、手术距发病时间<2周、灌注不良综合征、CPB时间>160 min、术后24 h红细胞输入量>10 U、术后24 h血浆输入量>1 000 ml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以下因素为术后发生ARI的独立危险因素:BMI>25 kg/m2(P<0.01);术前氧合指数<300(P<0.05);术前灌注不良综合征(P<0.01);术后24 h血浆输入量>1 000 ml(P<0.05);CPB时间>160 min(P<0.01)。结论 DebakeyⅠ主动脉夹层患者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发生ARI的危险因素包括:BMI>25 kg/m2;术前氧合指数<300;术前灌注不良综合征;术后24 h血浆输入量>1 000 ml;CPB时间>160 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急诊手术治疗16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按主动脉根部术式,分为Bentall术7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3例,David+升主动脉置换术2例,全弓置换术+支架象鼻术4例。涉及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结果全组16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胸腔积液2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住院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经过透析治愈,无手术死亡,无精神症状发生,无二次开胸止血。生存出院者随防0.5~8年,期间失防3例,晚期死亡1例,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及时准确作出诊断,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积极手术治疗,术中采用最佳术式及合适的脑保护,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6~2017-06该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且行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59)和丙泊酚组(n=58)。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和手术方法,入重症监护室(ICU)后,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 40~0. 80μg/(kg·h)静脉泵入,至患者拔管前30 min停用;丙泊酚组则给予丙泊酚25~40μg/(kg·min)泵入,于拔管前2 h停用。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在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更低,谵妄始发时间更迟,且谵妄持续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相比于丙泊酚,可减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缩短患者总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该院治疗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7例,其中生存者89例,死亡者38例,比较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并发症等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127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期死亡38例(29.92%);经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包填塞、休克和意识障碍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手术或介入治疗为影响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的保护性因素。此外,选择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将患者分组,进行生存资料比较,无心包填塞及有手术介入治疗的患者群体,其生存率明显高出(P0.05)。结论心包填塞、休克及意识障碍可使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急性期死亡的危险升高,应积极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主动脉夹层A型术后复温时间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中心阜外医院外科SICU 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主动脉夹层A型术后患者295例患者资料,包括基本情况、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后最高钠离子值,肌酐值,总胆红素值,直接胆红素值、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脑保护方式以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共29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19例发生术后谵妄,发生率40.3%。即刻体温36℃以上的患者共47例,发生谵妄的例数为22例。1~5 h复温到36℃的总例数为161例,发生谵妄的例数为10例,发生率为6.2%。6~10 h复温到36℃的总例数为76例,全部病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00%。复温时间>10 h的病例例数为11例,全部发生谵妄,发生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之间的χ2为207.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脑卒中病史、急诊手术、最高钠离子值、肌酐值、手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脑保护方式因素的影响后,复温时间过长(OR=3.01,95%CI 1.22~7.38,P<0.0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于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04例ATAAD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后30 d死亡率,按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ATAAD术后早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严重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为该并发症的早期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505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氧合指数是否≤200 mmHg(1 mmHg=0.133 kPa)将其分为低氧血症(+)组和低氧血症(-)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归纳并总结术前并发低氧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严重低氧血症概率为12%(62/505)。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BMI、手术到发病时间、心包积液、WBC计数、cTn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收缩压、PLT计数、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Logistic回归分析WBC计数、收缩压为术前并发严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12%的患者术前存在严重低氧血症,WBC计数、收缩压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并发低氧血症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因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2例(男7例,58.3%),平均年龄(60.6±10.4)岁,和同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249例为对比组(男188例,75.5%),平均年龄(50.0±13.5)岁,全部行开放性主动脉修复术。对患者围术期重要的临床变量进行统计,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单因素对比中,年龄、术前SPO2<95%、术中停循环时间、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摄氧浓度≥50%、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感染、住院时间、在ICU时间及死亡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有意义的单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其术前SPO2<95%及术后CRRT为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即使不累及肠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