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析中医特色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宿迁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58例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护理后的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护理后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将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护理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性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1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9例和无BIPAP组8例,无BIPAP组PCI治疗后住ICU病房,常规治疗,BIPAP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心率、动脉PH值、血清脑钠肽(BNP)、动脉氧分压、ICU停留时间及超声指标。结果与无BIPAP组比较,治疗后,BIPAP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心率、动脉pH值、动脉氧分压改善明显,血清BNP含量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在ICU停留时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行PCI术后进行BIPAP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所入选者均采用PCI治疗,随机分为各有47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础护理是对照组的主要实施内容,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辅以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血管并发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两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后其LVEF、CI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LVESV、LVEDV水平则明显降低,并在受干预的两组开展比较,主要是各项心功能指标,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采取护理干预的方式,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4.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对比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有效降低由于手术而对心血管功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疗效。方法:对12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进行早期康复程序措施及康复教育。结果:早期康复活动可防止并发症,减少再梗和猝死的机会。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聪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35):39-41+48
目的 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74例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7例,正面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反面为观察组,给予阶段性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及生命质量变化。结果 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躯体活动、情绪反应、依赖性、饮食等生命质量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给予阶段性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心功能与生命质量,从而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实践方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3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实践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实践方案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实践方案,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纳入启动时间为2020年4月,结束于2022年4月;组别划分依据采用区间随机法,两组均接受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45例)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评分(MLFHQ)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经明显恢复,但实验组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更小(P<0.05);护理前组间MLFHQ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明显降低,但实验组评分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建议采纳。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象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老年患者13例.年龄60~80(68士5.94)岁.左室射血分数33%~50%(40.61%士6.23%).10例采用福建省老年医院的4周康复程序,3例采用泉州市第一医院的2周康复程序.程序结束时7例完成踏车试验(功率50~100W),2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达到Bruce 3级,4例能上、下3层楼或步行300m.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心衰基本控制)的老年患者在严密监护下进行康复医疗是安全、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AMI后患者,依据康复疗法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康复疗法;研究组43例给予综合康复疗法。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存质量指数量表(QLI)评分、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结果康复干预1年后,研究组MBI评分、QLI评分、SF-36评分及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VEF大于对照组,而LVEDd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ACE发生4例,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2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YHA2级以上比例为34.88%,明显高于研究组的16.28%,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韦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30):93-96
目的 构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并应用于临床,探讨路径在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降低焦虑发生、减少住院时间与费用,提高满意度方面的作用。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及德尔菲专家咨询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按照纳排标准选择入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PCI术后常规康复方法,干预组采用本研究构建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PCI术后生活自理能力较低、中度焦虑状态(P>0.05);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第3 d、7 d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焦虑状况,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可以提高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PCI术后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者焦虑评分、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提高满意度。该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吴海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1):92-94
目的 研究急诊综合护理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利用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急性左心衰患者80例分为两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率、心功能和心理情绪状态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其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护理中应用急诊综合护理的效果可观,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31例(康复组),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50~73(61.20±11.33)岁;选取同期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活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诊疗技术和护理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病死率由30%~40%降至10%~20%,努力恢复和提高存活者的生活质量显得更加重要。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对无合并症AMI患者实行早期活动康复方案,发现其不仅不增加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反能加快患者体力和心理状况的康复。2001~2003年,我们对63例无合并症的AMI患者采用早期活动进行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5.
两周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两周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根据个体化及活动量循序递增的原则,对42例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2周康复程序的康复治疗,包括饮食指导、戒烟、适量运动及处理应激的训练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2周康复程序的治疗,门诊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均能生活自理,半数以上的患者能坚持参加步行锻炼和家务劳动.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2周康复程序是切实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成为AMI的重要治疗手段。但PCI没有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且支架本身还存在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等并发症,因此,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也从传统的心肌梗死后的康复发展到AMI介入性治疗后的康复。本文就AMI介入治疗术后的康复运动疗法及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实施急性心肌梗死 (AMI) 2周康复运动程序的要点。方法 :对无运动禁忌症的 139例 AMI病人实施 2周康复运动程序。结果 :139例病人中有 93例在 AMI后第一天即进入活动程序 ,占 6 6 .9% ,10 3例 (74.1% )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 ,无心肌缺血表现 ,不感到劳累 (RPE<10级 ) ,住院日缩短至 13.74± 7.2 5天 ,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达到 10 0 %。结论 :1实施 2周康复运动程序应本着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原则 ;2掌握运动适应症和暂停运动指征是确保康复运动安全的重要条件 ;3应根据 AMI预后危险性等级确定监护程度 ;4早期进入康复运动程序有利于生理、心理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普遍存在重视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药物治疗而忽视早期康复。近年来 ,对老年 AMI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 ,更加注重个体化及操作方法的多样化 ,使患者的远期预后以及劳动力恢复远较传统方法显著。以早活动为中心的老年 AMI康复护理已取代了 4 w卧床的传统护理方法 ,并得到国际心脏病学和心脏康复专家的肯定。无合并症的 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计划是安全有效的 ,能加快患者的体力和心理状态的恢复 ,增强病人的自信心 ,提高生活质量 ,更快恢复工作或进行社会活动〔1〕。1 老年 AMI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 〔2 ,3〕AMI患者早期起床…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增加其运动负荷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004年10月-2007年9月,我们对90例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