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衰弱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多学科干预模式是目前衰弱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最佳策略。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了饮食、心理等因素对于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针对衰弱老年人病机特点制订的中医多学科干预模式具有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并且在有效性、实用性、多样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衰弱是老年高血压的主要发病因素,亦是患者预后的调节因子.重视衰弱前期的早识别、早治疗,可从一定程度上阻止疾病的进展.而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疾病初期及时进行降压干预,有利于控制衰弱的发生.西药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症状、减小脉压、综合治疗方面疗效仍欠佳,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常需联合用药.中医学认为老年患者久病生痰,可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心理护理对社区就诊患者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社区就诊老年慢性病患者82例,进行以心理护理为主要护理干预措施的治疗。治疗后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力的测试,常规体格检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就诊于社区患有慢性疾病的82例老年患者,存在多种原因引起的心理疾病,情况较复杂,如焦虑、多疑、自卑等。根据所分析的心理疾病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使82例老年患者的心里压力减小,增加了社区老年患者的主动就诊、复诊率,提高了社区老年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改善慢性疾病的发展和复发率,社会活动参与能力和身体素质明显提高。结论对社区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应用,对改善社区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对其血糖水平控制的作用。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2012年1月以来的75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组a和组b。组a行常规社区干预;组b开展家庭医生制度。评价:1疾病知晓率、治疗依从率、血糖达标率;2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结果:1组b患者疾病知晓率、治疗依从率、血糖达标率比组a显著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2组b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比组a显著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糖尿病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对其血糖水平控制的作用良好,可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和治疗依从性,降低血糖水平和体重指数,促进血糖达标,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药物治疗管理的服务模式(MTM)在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社区筛查出有高血压疾病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接受常规用药指导的5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MTM的62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水平。结果 干预1、3个月后,试验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HBT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M用于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中明显提高了其服药依从性,使得血压水平趋于稳定,且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白鹭 《内蒙古中医药》2013,(33):127-127
目的:观察老年人群下肢动脉疾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中的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共78例,对比入选患者在结束社区护理干预的结果变化。结果:社区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在结束社区干预后,其心血管并发症率明显从26.9%下降到15.4%;而患者在接受干预后其不良生活习惯改变从32.0下降到53.8%;另外患者对于社区护理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也从干预前的79.5%上升到干预后的97.4%。结论:在社区中实施干预护理能够改变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不良生活作息,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居民对于社区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对本组患者主要采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结果:经过社区护理干预后,高血压知识方面回答正确率都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实施整体护理的形式.社区护理干预是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进防病、治病的重要环节,对于增进健康水平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综合干预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00例心脑血管患者(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50例)住院3d内和不同方法治疗后3个月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进行测评。结果300例老年心脑血管患者入院时抑郁发生率为65%,焦虑发生率为26%,92.9%抑郁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76.5%的焦虑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焦虑抑郁状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降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行健康管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效果,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血压等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相关研究与实践结果制定出可行的健康管理方案,对某市三个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的健康管理,并跟踪随访2年。比较健康管理前、健康管理随访1年及随访2年等三次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治疗率、心脑血管等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比较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健康管理前后三次疾病控制情况,发现健康管理后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治疗率等都得到明显提高(P0.01),而患者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及死亡率得到有效降低(P0.05)。结论:通过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合理用药,提高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健康管理可以有助于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方法随机抽取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对象,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作问卷调查一次,内容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水平,分别录入Epidata3.0,由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糖尿病相关知识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开展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上,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情况下,医生会使用西药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但是长期使用会危害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该文科学合理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应用多学科联动模式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7月社区建档的103例社区慢性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其行对症治疗,期间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而观察组则应用多学科联动方式进行社区慢病管理,对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评价其慢病管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管理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依从度及生活管理能力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观察组患者各管理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在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期间,采用多学科联动方式进行管理,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新背景下为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与效果,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特色,以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充分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互干预施护模式的效果。以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210例住院高血压病患交互干预施护前后自身对照,采用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知晓、医嘱的依从性与交互干预施护模式的认可度三个评价指标评价了该施护方式的效果,该交互干预护理模式可明显的改善患者对高血压认识、提高治疗积极性,并增强信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连续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在SDS、SAS、ADL评分、慢性疾病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技能掌握评分、护理满意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群高血压病的效果影响。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97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1例实施药物治疗加社区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和休息指导以及用药指导等,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高血压病知识宣教,观察比较2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高血压病知识的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效果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患高血压病老年人群在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其血压水平和提高其血压控制率等方面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临界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78例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运动干预、饮食干预及心理干预,观察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及甘油三酯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病人的DBP、SBP及TG水平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老年临界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对于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鲍晓敏  史晓  沈雁 《陕西中医》2019,(8):1098-1100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老年衰弱在国际老年医学领域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老年衰弱综合征的诊治日益受到全世界关注。老年衰弱综合征是由于年龄增大而造成的各种慢性病发生以及机体退行性改变,容易造成包括跌倒、认知障碍、疼痛、失能等的不良预后。目前国内外已展开多学科干预措施,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运动、营养等,以期延缓病情。老年衰弱的研究我国正在起步中。中医对于衰弱的认识以"肾虚致衰"为最,本文从中医传统理论出发,阐述了以肾为本,采用补肾填精益髓之法在治疗老年性疾病、延缓衰老、改善衰弱状态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期望能够由此发挥传统中医药的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健康老龄化的有效中医药干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制度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桥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全部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社区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达标率、疾病知晓率以及重要血糖指标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知晓率以及血糖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血糖指标控制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制度对于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有着明显效果,尤其是可以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以及治疗依从性,同时还能够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提升血糖达标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临床影响。方法将82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治疗组服用补阳还五汤,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疗法,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降低血清Hcy水平,达到抗氧化应激作用并改善血液流变学,进而延缓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Hhcy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并总结应用。  相似文献   

20.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人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  刘建华 《中医药导报》2006,12(12):57-58
目的:通过社区健康干预改变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提高患者治疗的依存性,降低高血压病的治疗费用及心脑血管病并发症。方法:对本市两个社区部分45岁以上人群进行健康普查,检出的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中一个社区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结果:经过社区医疗干预后,患者危险因素知晓率明显升高(P<0.01),药物治疗依从性显著升高(P<0.01),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患者用于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年平均费用降低(P<0.01)。结论:社区健康干预能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效果,降低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和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