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行全麻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麻醉诱导用药及术中处理相同,其中观察组围麻醉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及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例数;记录不同时点心率、血压、SpO2及手术结束后首次自主呼吸出现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镇静一躁动(SAS)评分、Ramsa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后10min、气管导管拔除时心率及收缩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使用阿托品纠正窦性心动过缓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拔管时SAS评分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EA发生,且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自麻醉诱导前10 min开始持续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至手术完成前30 min,对照组患者自麻醉诱导前10 min开始持续静脉泵入0.9%氯化钠溶液至手术完成前30 min。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前、插管前1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2 min、拔管前1 min和拔管后2 min血压、心率;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1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2 min、拔管前1 min和拔管后2 min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室前和插管前1 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即刻、插管后2 min、拔管前1 min和拔管后2 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前1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2 min、拔管前1 min和拔管后2 min 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寒战、苏醒延迟、口干、心动过缓及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波动,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镇静效果良好,且麻醉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控制血压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控制血压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6 h内、经CT证实血肿量为20-30 ml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5例,入院时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80.3±19.2)mmHg和(100.8±17.6)mmHg。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入院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控制在(140.0±12.2)mmHg和(80.0±13.5)mmHg,对照组43例不控制血压。发病24 h后两组患者复查CT,分析控制性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肿扩大6例、对照组血肿扩大17例(P〈0.01),观察组治愈好转率较对照组增加(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控制血压可显著减小血肿扩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时,采用不同降压药物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将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3组,每组15例,分别为乌拉地尔 艾司洛尔组(A组)、尼卡地平 艾司洛尔组(B组)、对照组(C组)。均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后,A组给予乌拉地尔10 mg、艾司洛尔0.5 mg/kg,B组给予尼卡地平0.5 mg、艾司洛尔0.5 mg/kg,C组仅单纯使用全麻药(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维库溴铵诱导),不辅助任何血管活性药物。观察麻醉前血压,气管插管后1、3、10 min及气管插管拔管前、后的血压变化和心率变化。结果3组麻醉前入室时血压(收缩压)分别为A组(116±26)mmHg、B组(120±22)mmHg、C组(124±19)mmHg;气管插管后1 min,3组收缩压均有升高,分别为A组(126±29)mmHg、B组(122±19)mmHg、C组(145±18)mmHg;气管插管后3 min血压开始下降;气管插管后10min,3组收缩压均低于入室时收缩压,分别为A组(105±15)mmHg、B组(96±11)mmHg、C组(116±18)mmHg。气管插管后1 min血压上升幅度为C组>A组>B组(P<0.05);气管插管后10 min血压降低幅度为B组>A组>C组(P<0.05);拔管前和拔管后即刻血压、心率均明显升高,升高幅度为C组>A组>B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时,需调控血压,尤其在麻醉诱导期及气管插管前后。应用适量降压药可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尼卡地平 艾司洛尔比乌拉地尔 艾司洛尔降压效果更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对围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拟行非心血管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对拟行全身麻醉的心脏功能正常及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2组患者进行诱导前、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血压、心率的比较。结果全身麻醉诱导后舒张功能障碍组收缩压80 mmHg(1 mmHg=0.133 kPa)的发生率、舒张压50 mmHg的发生率、收缩压80 mmHg或舒张压50 mmHg的发生率均较心脏功能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3%vs. 16.7%,P0.05;66.7%vs. 25.0%,P0.05;66.7%vs. 25.0%,P0.05)。气管插管后舒张功能障碍组心率较心脏功能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3)次/min vs.(89±5)次/min,P0.05]。结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后更易发生严重低血压,这将会导致心肌缺血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强降压治疗较常规治疗能否进一步降低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长期随诊血压变异性是否为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63例患者随机进入强化治疗组(382例)和对照组(381例)。记录第4周、3个月、6个月及此后每6个月的血压值及主要终点事件。结果在平均4.5年随访期间,强化治疗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为(133.8±6.6)/(79.7±5.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51.7±12.7)/(87.7±8.0)mmHg,P〈0.001]。强化治疗组随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标准差(SD)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系数(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强化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降低78%,致死和非致死性中风减少72%,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降低64%和82%(P均〈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最终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标准差是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强化降压治疗使血压降至132/80mmHg左右时可以显著地降低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随诊的血压变异性是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维持性控制护理联合微信健康教育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压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6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如给予产妇常规降压治疗,监测尿蛋白定量,给予常规饮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维持性控制护理联合微信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干预后疾病知识认知度和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125.96±6.52)mmHg、舒张压(76.15±5.06)mmHg均低于对照组收缩压(136.52±6.47)mmHg、舒张压(86.15±5.29)mmHg(P<0.05)。观察组危险因素90.90%、发病机制88.37%、临床表现88.37%、并发症预防86.05%等疾病知识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危险因素72.09%、发病机制69.77%、临床表现65.12%、并发症预防67.44%(P<0.05)。观察组早产发生率6.98%、剖宫产率4.65%、子痫前期发生率0.00%均低于对照组早产发生率30.23%、剖宫产率27.91%、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麻醉中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对减轻术后烦躁的效果。方法将150例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芬太尼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三组全麻前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联合组切皮前10 min予氟比洛芬酯50 mg,手术结束前10 min联合组予地佐辛5 mg,芬太尼组予芬太尼0.01 mg/kg,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患者呼吸平稳、达拔管指标时拔出气管内导管。分别观察三组拔管时间、RSS躁动评分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观察各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0、15、30、60 min时Ramsay镇静评分。结果芬太尼组拔管时间长于联合组及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及芬太尼组RSS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苏醒期烦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拔管即刻、拔管后5、10、15、30 min联合组及芬太尼组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可以减少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老年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麻醉科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85例,对照组患者65例,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观察组患者行呼吸道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结束时(T1)、拔管时(T2)、拔管5min(T3)、拔管10min(T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比较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苏醒期间的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在苏醒期间,观察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7.06%,优于对照组的16.9%(P0.05);T1时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Ramsay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T2及T3时观察组的SDP、DBP及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减少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改善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躁动的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实施于慢性胃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对满意度影响。方法 以84例慢性胃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各42例。比较护理干预结果:血压改善情况、溃疡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75.53±8.14)mmHg、收缩压水平(133.63±10.41)mmHg、溃疡直径(1.09±0.27)cmg均低于对照组(85.63±8.26)mmHg、(145.63±9.63)mmHg、(1.87±0.3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胃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利于稳定血压水平,促进溃疡愈合,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措施在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厦门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76例PCI术后晚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ERAS护理措施。护理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QOL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4周后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94.78±10.21)vs(112.58±14.65)mmHg,(77.26±7.75)vs(88.41±10.35)mmHg](P<0.05);观察组LVEDD、SV、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QOL评分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明显高于对照组(23.68%)(P<0.05),护理满意度(94.74%)高于对照组(78.9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护理实施于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7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随机数字表法”原则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纳入35例开展常规护理,后者纳入35例实施心理健康护理;评估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心理状态并展开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130.29±7.91)mmHg、(79.59±5.33)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140.41±8.63)mmHg、(87.39±6.82)mmHg,同时干预后焦虑抑郁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健康护理实施于妊娠高血压患者,有利于稳定其血压水平,强化治疗效果并改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反应变化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ARB)改善高血压患者脉作中的作用。方法连续65例门诊就诊的无并发症、半年内未用ARB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缬沙坦组33例,常规降压药物+缬沙坦80mg/d治疗。分组治疗12个月。以动态血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以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定血白细胞p22^phox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外周血白细胞p220^phox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缬沙坦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收缩压(134.32±14.52)mmHg比(137.15±12.10)mmHg,舒张压(82.63±13.96)mmHg比(77.35±11.38)mmHg,P〉0.05],但脉压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7.39%比11.9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p22^phox mRNA表达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对照组白细胞p22^phox mRNA表达较治疗前减少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732),缬沙坦组白细胞p22^phox mRNA表达较治疗前减少76%(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12个月,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脉压,抑制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 mRNA的表达。缬沙坦改善动脉弹性、抗动脉硬化的效应可能归因于其具有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全髋置换术或经后路椎体内固定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局部麻醉。观察组手术开始后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照组于同时点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出血量。于麻醉诱导前(T0)、降压前即刻(T1),降压达目标血压后10 min(T2)、30 min(T3)、停止降压后20min(T4)时,记录MAP、HR。采用MMSE量表分别于麻醉前1 d、手术后6、24、48 h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测定麻醉诱导前(T0)、术毕(T5)、术后6 h(T6)、术后24 h(T7)、术后48 h(T8)5个时点的血清S-100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T2、T3时点MAP、H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两组术后POCD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组血浆S-100蛋白浓度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出现POCD者明显高于未出现者(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不增加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体力活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的影响,为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老年1级、2级高血压且无并发症患者256例和普通健康老年人2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人选患者血压和体力活动水平差异分为高血压低体力活动组(HL组)、高血压中体力活动组(HM组)、健康低体力活动组(NL组)和健康中体力活动组(NM组),比较各组在安静时、运动中和运动后血压的变化。结果HL组和HM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安静时、最高峰值和运动后5min均明显高于NL组和NM组相应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F=11.846、18.337、10.976,均P〈0.001;舒张压:F=13.182、11.694、11.453,均P〈0.05);HL组在安静时和运动后5min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HM组[HL组收缩压:(133.5±15.2)mmHg、(129.4±14.3)mmHg,HL组舒张压:(95.2±11.0)mmHg、(90.2±12.2)mmHg;HM组收缩压:(129.7±17.6)mmHg、(122.1±17.9)mmHg,HM组舒张压:(90.4±10.2)mmHg、(82.7±10.8)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幅度[(5.1±3.9)%和(5.1±4.2)%]明显低于HM组[(6.6±5.3)%和(8.2±7.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适宜和适量的运动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其在运动后血压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和深度镇静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兴国县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深度镇静。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动脉栓塞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诱导前、诱导后和动脉栓塞时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与研究组的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中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较深度镇静效果明显,可以更好地稳定患者血压和心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伴有高血压的肝硬化患者实行精细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严格纳排标准,选择80例伴有高血压的肝硬化患者(收集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系统抽样法原则下做分组处理,组别记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前者实行常规护理,后者开展精细化护理;评估两组血压控制情况、肝功能指标并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舒张压(95.53±7.14)mmHg、收缩压(155.63±9.68)mmHg均低于对照组(100.63±9.26)mmHg、(160.63±10.03)mmHg,同时干预后观察组AL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实施于伴有高血压的肝硬化患者,有利于降低其血压水平,改善肝功能指标,促进疾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异丙酚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93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1):右美托咪啶组(A组)、异丙酚组(B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2μg/kg (15ml )、异丙酚1.5mg/kg (15ml )或0.9%氯化钠注射液15ml ,输注时间15min。三组均采用全身麻醉,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全麻恢复期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估拔管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等级。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镇痛有效率提高(χ2=3.54、4.17,均 P<0.05),躁动、呛咳、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χ2=2.76、2.38、3.81、4.02、3.55、4.48,P<0.05),拔管后5min、30min、60min VAS评分均降低( t=2.10、2.45、2.54、2.36、2.78、2.91,均 P<0.05);A组和B组拔管后5min、30min 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 t=2.87、3.02、2.69、3.15,均 P<0.05);A组拔管后60min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1、2.55,均 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可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标准化路径式护理在结直肠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102例结直肠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遵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1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和51例标准化组(对照组基础上+标准化路径式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心理状态、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进食、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降低(P<0.05),且标准化组和常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状态各个方面评分均降低(P<0.05),且标准化组和常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进食、下床活动时间和常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路径式护理应用于结直肠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心理状态,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丙泊酚、瑞马唑仑联合氟马西尼对检查安全性及效益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接受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90例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麻醉,观察组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诱导维持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5~55,待检查之后,两组均给予静脉注射氟马西尼5 mg,对比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用量,同时对比两组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苏醒期躁动程度,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均缩短,丙泊酚量较少,T1、T2及T3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拔管即刻VAS较低,Ramsay镇静评分较高,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躁动程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检查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氟马西尼诱导维持麻醉应用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可获得更好的镇静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