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振腹法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彩霞 《世界中医药》2009,4(3):157-158
振腹法是传统中医推拿手法中振法的一种。振法是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连续不断的快速振动,使治疗部位产生振动的手法。在穴位上使用称指振法,能治疗各种与穴位相应的内脏疾病,在腹部使用称为振腹法,可以治疗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病症,如糖尿病、乳腺增生症、性冷淡等病症。笔者将近10余年振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振腹法是一种传统中医推拿手法,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中医药大学臧福科教授等创立了“松振法”及独特的振腹疗法,本文总结分析振腹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运用心得。  相似文献   

3.
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和网络模块化学习的优势,做到不同教学模式、方法有机结合,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面对面教学的融合,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但是,线上网络教学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文章根据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考核等方面,初步探讨混合式教学法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4.
2019新冠肺炎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完善的线上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分析推拿学课程特点,探讨推拿学线上教学具体操作方式,探索推拿学线上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与学习效果展现方式,讨论线上教学方式实施的效果及不足,为进一步实施推拿学线上教学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振腹疗法这一极具中医推拿特色方法的梳理,更好的弘扬振腹疗法治疗疾病的核心思想,以促进振腹疗法的发掘、继承、发扬光大。方法结合振腹疗法的基本原理,以背部和腹部的操作为主,将振腹操作作为主体,采用揉腹、通任督二脉等作为基础的手法,拿腹、推腹等的操作手法,探讨振腹疗法的具体运用效果。结果振腹疗法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调整三焦,能够恢复元气,达到阴阳表里的通畅,激起经络之气,达到气机的升降,进而调节百脉,疏通经络,调养血气,使人体的气机升降有序,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结论振腹疗法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其理论根基与传统中医基础理论高度契合,其临床疾病谱较宽、疗效显著。在临床上振腹疗法现已逐渐应用于内、外、妇、男诸科的常见疾病的治疗,已有关于失眠、痛经、胃脘痛、便秘、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科研研究,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实现,使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成为重要议题。此文旨在通过分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特点,探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线上教学具体操作方式,探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线上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与学习效果展现方式,讨论线上教学方式实施的效果及不足,以达到高效的线上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推拿振腹疗法的理论根基与传统中医基础理论高度契合,其临床疾病谱较宽、疗效显著。故从中医对生命的基本生理观出发,阐述推拿振腹疗法理论根基,提出振腹疗法三大作用特点即气机调达,以平为期;守神御形,意气生力;振阴达阳,以通为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振腹法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血糖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分泌的影响,初步探讨振腹法对T2DM的效应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饮食联合腹腔一次性快速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制备T2DM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振腹组。振腹组进行振腹干预,检测大鼠治疗前后的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和GLP-1。结果:1)治疗后,振腹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显著性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糖耐量能力显著性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模型组、振腹组与对照组比较葡萄糖灌胃后0~30 min GLP-1变化量(△差量)显著性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0 min、30 min 3组GLP-1血清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振腹法有降低T2DM大鼠血糖和提高其口服糖耐量能力的作用。2)未能说明振腹法可通过GLP-1通路降低血糖,关于振腹法对T2DM的效应机制和GLP-1通路还需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振腹法也叫手掌振腹法,是古代导引手法之一,创立于唐代,它是在弹指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方法原理1.1振法操作分类振法操作大体上分为2类。①用力振法:前臂和手部的肌肉要强力的做静止性用力,使功力作用于指端或手掌上,从而产生快速而强烈的振动,使被治疗部位感到温暖舒松的手法。②放松振法:医者在肩、肘、腕关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振腹治疗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优效参数。方法 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缩宫素注射法建立寒凝痛经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以及9个振腹组,共11个组,每组6只。在冷冻5天、振腹干预5天,同时每日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致敏后,注射缩宫素致痛,立即测定大鼠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和子宫体表投影温度,并计算扭体评分。(1)采用方差分析法观察盐水组、模型组和9个振腹组间的差异。(2)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方差分析9个振腹组的行为学结果,找出影响振腹疗效的主因素,并得出疗效最优参数组合。结果 (1)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扭体评分明显增加,子宫体表投影温度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4个振腹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8个振腹组扭体评分明显减少(P0.05),所有振腹组子宫体表投影温度均显著增高(P0.05)。(2)振腹组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振腹疗法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治疗时间(P0.01)。综合考虑痛经发作潜伏期、疼痛程度及子宫温度,振腹治疗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综合优效参数组合为长时间、高频、低幅。结论 振腹疗法能够延长寒凝证痛经大鼠的潜伏期,减轻疼痛,提高子宫温度。治疗时间是影响振腹法治疗寒凝证类痛经的最主要参数。长时间、高频、低幅振动是治疗寒凝证类痛经的最优效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1.
振腹疗法秉承中医传统的整体观念,通过腹部可以反映出脏腑或者某个感觉器官的病变,反之,也可以通过振腹疗法来调整整个身体的机能。本文介绍了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振腹疗法一松振法,分别说明了松振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对该手法总结归纳。振腹疗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的介绍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振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炎症因子的影响,为振腹法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4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振腹组,采用来曲唑溶液灌胃制备PCOS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溶于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服43 mg/(kg·d),连续给药15天;振腹组给予振腹法干预,15分钟/只,连续治疗15天。比较各组的大鼠卵巢形态结构的差异,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睾酮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卵巢形态呈多囊样改变,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睾酮水平变化显著(P<0.05),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振腹组大鼠卵巢形态结构改变具有明显差异,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睾酮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逐瘀温经汤配合振腹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振腹组、中药加振腹组,每组25例。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痛经疼痛评分,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_2)和前列腺素F_(2α)(PGF_(2α))水平。结果中药加振腹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振腹组,P 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其中中药加振腹组明显优于中药组和振腹组(P 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PGE_2和PGF_(2α)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中药加振腹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运用逐瘀温经汤配合振腹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缓解痛经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中医振腹疗法在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中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及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长期高糖高脂饲料饲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振腹组、西药加振腹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振腹组体重变化量明显减小(P0.05),西药加振腹组体重变化量与西药组比较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振腹组大鼠血糖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振腹组和西药加振腹组GLP-1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西药加振腹组GLP-1含量较西药组升高(P0.05)。各组病理结果显示:西药加振腹组的大鼠胰腺破坏的程度最低,其次是振腹组、西药组、模型组。结论:振腹疗法可以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减轻或减缓胰岛细胞破坏,其降糖作用可能与GLP-1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皮部推拿合谷穴配合振腹法治疗阴虚肠燥型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阴虚肠燥型老年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振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皮部推拿合谷穴配合振腹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27/28),高于对照组的71.43%(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部推拿合谷穴配合振腹法治疗阴虚肠燥型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振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与学”从线下走向线上,各个高校通过多种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实践。如何提高在线教学质量,保证在线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实质等效,是教师在线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文结合海健康医学院正常人体学在线教学实践,通过“三阶七步教学模式”从线上课程建设、线上课程实施、线上课程评估等3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捏脊振腹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捏脊振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捏脊拔罐法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血浆色氨酸水平、疲劳评定量表(FA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90.00%(2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浆色氨酸水平、FA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振腹法治疗CFS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纯振腹手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对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法,单纯采用400~600次/min振动频率振腹手法加以干预,每次操作20 min,每周治疗3次,持续6个月。采用临床观察问卷进行评分,观察单纯振腹手法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单纯振腹手法干预24周后,临床观察问卷评分显示优秀3例,良好8例,合格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1%。干预后FPG、2 hPG和HbAlc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振腹手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振腹疗法作用于原发性痛经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振腹组、药物对照组和假手法对照组。观察其经期腹痛改善情况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F2a进行分析。结果:振腹组经期腹痛程度逐渐减轻,与药物组疗效相似,而假手法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振腹组与药物组治疗前后血清PGF2a含量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振腹疗法作用于原发性痛经疗效是确切的,其治疗可能是通过降低PGF2a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呼吸功能、胸部X线、心电图等检查,探讨了胸部检查与汉方医学腹证的关系。以489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9人,女性80人,平均年龄49.8±8.8岁。结果:①轻度以上腹证出现率:右胸胁苦满79%,左胸胁苦满52%,心下痞硬69%,心下悸14%,脐上悸57%,脐下悸18%,振水音26%,右脐旁压痛84%,左脐旁压痛85%,脐下压痛63%,乙状结肠部压痛48%,回盲部压痛48%,小腹腹力低下72%,小腹知觉低下82%,正中芯19%。腹部动悸出现率脐上悸最高,脐旁压痛左右未见差异,胸胁苦满右侧出现率高。腹力、腹直肌紧张度、胸胁苦满男性略强,心下悸、脐上悸、振水音女性出现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