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茵陈蒿汤为主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1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内胆汁淤积症 (简称 ICP)常发生在妊娠晚期 ,由于肝小叶中央区胆管内胆汁淤积 ,引起瘙痒、黄疸 ,成为主要症状。以往认为该病是良性过程 ,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自 70年代以来逐渐认识该病对母儿均有危害 ,尤其对围产儿影响更大 ,有导致胎儿早产 ,宫内窘迫 ,胎死宫内者。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尚在探索阶段 ,本院从 1 997年至 1 999年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共治疗该病 1 0例 ,效果良好。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1 0例为孕 2 8~ 38周 ,主要症状为瘙痒 ,程度不一 ,随孕期增加而进行性加重 ,夜间尤甚。同时有部分病例伴有轻微黄疸、恶心、腹胀等症…  相似文献   

3.
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CP患者60例半随机分成两组,茵陈蒿汤观察组和地塞米松对照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瘙痒、血生化指标甘胆酸(CG)和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i)、胎儿宫内情况、新生儿状况及产后出血率的变化,探讨茵陈蒿汤对ICP治疗作用。结果:两组经治疗后,瘙痒均明显减轻,甘胆酸、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降低谷丙转氨酶和直接胆红素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早产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茵陈蒿汤治疗ICP,有助于缓解瘙痒,通过降低甘胆酸,恢复正常肝功能,从而改善妊娠结局。进一步证实茵陈蒿汤治疗IC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胡娅莉  万铭 《江苏中医》1999,20(8):11-13
采用清热凉血,健脾化湿,益肾安胎中药治疗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并设西药地塞米松治疗组,中西医药治组及空白组对照研究,观察治疗后瘙痒及及血生为化。结果:药物治疗的3组,瘙痒均明显减轻;中药及中西医药,血中CG、ALT、D-BI、T-BI明显下降。此两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未用药组。结论:中药治疗IC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 ,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过去认为本病对母儿预后良好 ,但近 10年来发现其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较高 ,并可引起产后出血 ,故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应将其列为高危妊娠。而目前尚无良策治疗 ,因此 ICP的治疗已是产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1 对 ICP的认识1.1 西医对 ICP的认识1.1.1 ICP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目前尚不清楚 ,许多临床观察及研究发现 ,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增高、肝脏中酶的异常引起胆红素代谢异常、免疫功能的改变、遗传及环境有…  相似文献   

7.
陈佩飞  王虎良 《新中医》2014,46(6):147-14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以茵陈蒿汤辨证加减和针刺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的疗效、瘙痒评分,以及血清甘胆酸(C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6%,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瘙痒评分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CG、ALT、AST、TBA、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有效缓解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点,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女性激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笔者2006年5月-2008年5月应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ICP肝胆湿热型2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CP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基础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茵陈蒿汤组在基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胆汁酸的变化;并设正常妊娠孕妇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新生儿状况及羊水污染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瘙痒症状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间瘙痒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茵陈蒿汤组血清胆汁酸较治疗前降低(P<0.01);与基础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基础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均较茵陈蒿汤组、正常对照组低(P<0.01);茵陈蒿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与正常对照组相当(P>0.05)。正常对照组羊水污染情况发生2例,基础组发生7例,茵陈蒿汤组发生5例。结论:茵陈蒿汤联合基础治疗干预ICP,有助于缓解瘙痒,降低血胆汁酸水平,改善新生儿出生情况,降低羊水污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以及对产妇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启东市中医院妇产产科门诊确诊为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64例进行本次随机对照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32例予茵陈蒿汤加减方治疗;西药组32例予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孕妇的血清总胆汁酸、肝功能谷丙氨酸转氨酶值及皮肤...  相似文献   

11.
丁红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0):1794-1794,179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出现的,以瘙痒及黄疸为特征的并发症,瘙痒是首先出现的症状,常起于孕25-30周,但也有发生在早期妊娠者,瘙痒发生后数日或数周内,部分患者出现黄疸,一般较轻,持续至分娩后数日内消退,偶而有呕吐、乏力、胃纳不佳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者20.5%,平均28.90μmol/L,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以皮肤瘙痒、胆汁酸升高和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病因可能与女性激素、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1]。早期诊治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产妇预后良好,但伴发明显的脂肪痢,脂溶性维生素 K 的吸收减少,致凝血功能异常,导致产后出血,对胎儿影响较大,可致胎儿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等严重妊娠结局[3]。笔者对湖北省当阳市妇幼保健院3年来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A组(36例)单用熊去氧胆酸,对照B组(47例)予熊去氧胆酸联合茵陈汤,治疗组(54例)予熊去氧胆酸联合辨证用药。各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自觉瘙痒程度以及血清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的变化情况;随访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评分、出生体重及产妇产后出血量。结果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治疗后瘙痒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TBA、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在降低瘙痒积分和TBA、ALT、AST水平方面优于对照A组(P0.05),在降低瘙痒积分和TBA、ALT水平方面优于对照B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A组比较,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及产妇产后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B组比较,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用药联合熊去氧胆酸可以减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相关的生化指标,改善妊娠结局,增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利胆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片口服。比较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A、TBIL、DBIL)水平,Ribalta评分(瘙痒评分)及妊娠预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及瘙痒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有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体重明显重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对于缓解皮肤瘙痒和改善妊娠结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主要特点是妊娠期发生皮肤瘙痒和黄疸,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等,使围产儿患病率、死亡率增高。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笔者采用思美泰结合中药退黄固元汤治疗ICP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ICP病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瘙痒评分、TBA、ALT、AST、TB的差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CP效果明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 ,其特征为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及特发性黄疸。本病最早由 Ahlpheld(1883年 )报道 ,发病率国外报道为 0 .68%~ 3.2 5 % ,国内报道为 0 .13%~ 4 .4 % [1]。田德虎等 [2 ]认为 ICP是近十几年来导致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降低ICP围生儿死亡率是目前产科医师十分关注的一项课题。对 ICP的处理 ,主要是正确估计 ICP孕妇胎儿在宫内的安危 ,因为 ICP的危害主要在胎儿 ,可引起早产、胎儿窘迫及不能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于宫内 ;由于孕妇体内脂溶性…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简称ICP),以妊娠期出现瘙痒及黄疸为特点,对母婴均产生不良影响。据报道,国内ICP发生率为4.4%。我院2000~2002年共收治ICP病人2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辨证论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又称特发性妊娠期黄疸,是产科危害胎儿生长的一种严重病症,目前西医尚无理想治法.近年来,笔者辨证论治本病症 9例,胎儿全部存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保肝解毒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保肝解毒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对89例患者治疗30天。结果:显效7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