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炎症性肠病患者应用信息化智慧系统干预后,对疾病活动度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应用便利抽样法,依据患者住院号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信息化智慧系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及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遵医行为,继而改善症状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140例,实施住院评估、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出院评价、制定教育计划、定期随访等连续护理干预。结果患者出院时在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合理运动、心里调适等炎症性肠病认知水平均高于入院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的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98.57%,高于随访组9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患者正确应用药物、合理运动、按时复查等遵医行为总分比住院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对患者连续护理干预,在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等健康相关生存质量IBDQ总评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连续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应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和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中文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SF-36、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广州市4所医院的71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QOL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相关分析,探讨焦虑、抑郁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IBD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下降,低于肠易激综合征(IBS)组患者(P<0.05),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生活质量(P<0.05).相关分析表明,IBD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结论 (1)我国IBD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低;(2)焦虑、抑郁水平高的IBD患者生活质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疾病获益感(BF)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山东省滨州市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IBD患者288例,采用问卷对IB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IBD患者BFS、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别为(55.67±20.57)、(108.47±27.93)分。不同文化水平、职业、家庭来源地、家庭月收入、费用支付方式患者BF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自我管理能力是IBD患者BFS评分影响因素(P<0.05)。IBD患者BFS总分与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0.773,P<0.001)。结论 IBD患者BF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何文英  张晓斌  魏喜玲  高荣花  王燕 《河北医药》2010,32(21):2977-2979
目的研究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 disease,IBD)患者营养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IBD患者,采用MNA方法评估IBD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测定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淋巴细胞计数(TLC)、Ca2+、K+及Na+。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计85例,85例IBD患者中,MNA评价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率为43.53%,潜在营养不良为43.53%,营养正常为12.94%。年龄、TLC、PA、K+和Ca2+浓度在营养不良组、潜在营养不良组及营养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不良组,Hb水平明显低于潜在营养不良组(P=0.003);而与营养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区别(P=0.217)。ALB水平,营养不良组低于潜在营养不良组(P=0.001)及营养正常组(P=0.003)。营养不良组Na+水平明显低于潜在营养不良组(P=0.018),而与营养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结论 MNA适合于IBD患者的营养评价,可以为护理人员和临床医生给IBD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更好改善病情,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林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323-324
<正>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以及未定型的结肠炎。目前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和精神因素有关,以其难治性和反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个体35例作为对照组。从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平均红细胞比容和血沉几个方面对血常规进行检验,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血常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以重度患者为例)的平均红细胞比容(81.81±12.21)fL,血红的蛋白浓度(102.57±13.97)g/L,平均血小板体积为(8.46±2.86)L,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157.64±20.56)109L,C反应蛋白为(11.22±5.86)mg/L,血沉为(17.44±4.05),均低于观察组患者。结论综上所述,健康人群和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将血常规检验作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防止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8.
谭贤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59-660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内科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行全面的心理干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饮食及用药指导,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殷晓翔  丁斌  陈元旺  王明 《江西医药》2021,56(3):358-361
目的 分析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49例IBD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29例以及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20例...  相似文献   

10.
<正>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是由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临床上主要分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类,还有一些无法归入这两类的结肠病变称为未定型结肠炎,一般较为少见。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炎症发生的位置和炎症本身的不同,前者可影响到消化系统的任何部分,从口腔至肛门都有可能发生跳跃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4例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美沙拉嗪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FN-γ、IL-6、TNF-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FN-γ、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共发生纳差、恶心、腹泻腹痛、皮疹4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9.52%;对照组共发生纳差、恶心、腹泻腹痛、皮疹1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26.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81%,远低于试验组的9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实施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的效果良好,既能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又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升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少年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真实疾病感受和体验,为制定针对该群体的干预和支持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取在该院2022年9—11月住院的青少年炎症性肠病患者11例,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化深度访谈,通过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的疾病感受与体验的主题是经受疾病痛苦、应对方式、创伤后成长。结论 青少年炎症性肠病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存在的负担和需求较多,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反应和心理感受,提供针对性的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转归的免疫学指标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树堂  徐肇敏 《江苏医药》1995,21(6):363-365
分析了46例炎症性肠病病情变化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学指标特点。提示测定血清中IgG、IgA、IgM、补体C2和免疫复合物的水平可以判断炎症性肠病的转归,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变化。但是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和植物血凝素皮试不具此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现状及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至11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就诊的2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心理弹性水平的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结果 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行为得分为(84.11±30.00)分,生活质量得分为(120.90±19.00)分,焦虑得分为(49.83±8.58)分,抑郁得分为(47.44±6.9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人口学资料中,患者的性别、工作状况、居住方式、并发症、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家庭关系是影响心理弹性水平得分的独立因素(P<0.05)。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769),与焦虑(r=-0.527)、抑郁(r=-0.390)呈负相关(P<0.05)。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生活质量较低,且焦虑与抑郁发生率较高,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吴小微 《海峡药学》2016,(4):202-203
目的 探析炎症性肠病运用益生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4牟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炎症性肠病患孝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益生菌联合治疗,对两组的复发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8周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访6~12个月,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复发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进行治疗,一方面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还能降低复发率,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一种简便的炎症性肠疾病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介绍一种简便的炎症性肠疾病的评价方法郑里,王淑仙,崔德玉,崔艳英(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药理研究室,北京102206)中国图书分类号R574;R329-33对炎症性肠疾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的评价,国内目前多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片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98例活动期IBD患者按照疾病种类分为UC组(溃疡性结肠炎,50例),CD组(克罗恩病,48例)。每个疾病种类下设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静脉滴注英夫利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口服硫唑嘌呤治疗。另将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5例列为健康组作为参照。对比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UC组(96.00%vs.72.00%),CD组(91.66%vs.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CD3^+)及亚群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4^+/CD8^+比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T淋巴细胞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各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联合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恢复至同期健康组水平,CD组联合治疗后CD3^+、CD4^+、CD8^+水平恢复至同期健康组水平。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片能显著提高IBD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缓解患者淋巴细胞分布异常,恢复受损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治疗小儿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小儿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A组联合益生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50%(27/40)、27.50%(11/40)、95.00%(38/40),与对照组的25.00%(10/40)、55.00%(22/40)、80.00%(32/40)相比占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