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9所中医药院校的602名来华留学生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得分均值为(3.80 +0.70),中医药文化认同在是否华裔、留学动机、医药基础和母国医药4个变量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  相似文献   

2.
3.
发展中医药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政治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不断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统中医药学不断走向世界,国际“中医热”方兴未艾。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突出抓发展规划、抓招生规模、抓教育质量、抓管理育人等,以推进中医药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发展。 1 抓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方案 抓发展规划,就是要制定本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制定发展规划,既要把握新形势、新机遇,又要脚踏实地,从本校实际…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留学生来华教育主要涉及入学、培养和毕业3个阶段。初步探索了中医药留学生来华教育入学标准、培养标准、教育质量控制标准、教育管理制度标准4个主要部分的标准制定方法,涉及文献资料法、安哥夫法、名义群体法、以及比较法等相关标准确立方法的介绍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全球经济危机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国内中医高等院校在对外招生、教育和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和影响。文章通过对辽宁中医药大学来华留学生工作的分析和探讨,提出有利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摆脱全球经济危机在对外招生和留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留学生本科教学也成为我们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与国内中医药本科生教学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各中医药院校该课程留学生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来华中医药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中医药留学生预防医学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诸多问题,并尝试解决发现的问题,来提高中医药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质量。现将中医药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讨论如下,并尝试提供一些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高等院校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霈 《中医教育》2008,27(3):24-25
目前我国已有许多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展了留学生教育工作.最早开办的院校至今已有50年历史。如何做好来华学习中医药留学生的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日前。我校国际学院召开了“五十年中医药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研讨会”。笔者通过多年的留学生临床教学实践。今提出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医药来华留学生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这就要求中医药院校必须客观分析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长足发展。中医药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前沿地位,而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是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日趋深入,国际间的教育交流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创造了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播的外部条件,近年来来华学习的留学生日渐增多,到我国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占各专业的比重较高,开设中医药专业的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也承担着外国留学生的培养工作。中医药文化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华留学生不同程度存在对中医药文化认同困难的问题。笔者从中医药文化认同角度出发,分别从课程建设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在华留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助力中医药文化在世界上传播,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给中医药对外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对来华留学生的线上教学对信息技术、教师素质、课程设计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尝试从部分中医药专业的留学生学情调查出发,分析线上教学现状,探索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留学生教育是我国国际教育和中医药对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经过近55 a的发展,已有20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留学生人数一直居于自然科学各专业的第2位,国外中医教育机构也不断增加,呈现出中医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本文总结了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现状,认为目前中医药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着生源分布不均,学历层次较低,整体规模偏小;国外中医教育机构增加,来华留学生减少,我国主导地位缺失;教学形式和管理模式单一,影响培养质量等问题.据此提出积极发挥中医药学科的优势,扩大对外教育规模,提高培养层次;增强我国中医学产权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优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等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以促进我国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仅我国,全球都在这场抗疫战斗中陷入阵痛,人们生活发生剧变,促使社会各界关注医学、医务工作者、医学教育、中医药文化等,其中中医药文化尤为引人注目。在这种背景下,西医院校如何对留学生进行专设的中医文化课高效教学并在这场全球危机中寻找中医文化教学的转机,显得尤为迫切。而这些探讨与实践,将助力不远万里奔赴中国学习临床医学的留学生提高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培养中西医结合思维,也将助力中医药文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13.
郑晓玲 《中医教育》2001,20(6):26-2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日渐增多.特别是90年代以后,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原来那种来华参加短期中医药知识培训或单纯参加针灸进修的格局正在被来华系统学习中医,攻读学位的状态所打破.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留学生思想工作,笔者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谬误之处,以期指正.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陈凯先日前在“纪念‘国务院关于同意成立卜海中医学院批复’五十周年大会”上表示,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中医对外教育发展迅速,近年来,到中国学习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数量一直占据首位。1956年8月6日,国务院首次下发文件,同意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分别成立中医学院,开创了中医药现代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5.
我校是开展中医药高等对外教育较早的院校之一,38年来接收培养了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留学生,其中包括长、短期进修及本科生、硕士学位研究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关于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有关政策也有所放宽,来我校自费留学人数剧增,并且多为学历教育层次(如本科、硕士)。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医学界对传统医药颇为重视,美国、法国、日本国也开始正式研究中医药并开办中医药(针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中医药实现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机遇,提高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对将中医药文化推向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传播中医药文 化的载体,在提升中医药文化认同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药院校可以尝试从文化先行策略、目标市场 策略和品牌拓展策略等方面入手,坚持特色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文化认同感,积极创建具有自身特 色的中医药大学,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文化走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导报》2006,12(8):52-52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陈凯先日前在“纪念‘国务院关于同意成立上海中医学院批复’十五周年大会”上表示,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中医对外教育发展迅速,近年来,到中国学习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的学生数量一直占据首位。1956年8月6日,国务院首次下发文件,同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中医药文化研究现状及中医药文化资源远未转化为软实力的同时,提出:1)加强中医药文化的研究的4大领域:加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世界大文化中研究;加强中医药文化关键问题的研究;开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化问题研究。2)提高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三大任务:培育中医药文化魅力;创造中医药文化新价值;提高中医药文化国际贡献度。3)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6大战略对策:高层次战略;区域战略;为我所用战略;优先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9.
<正>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既承袭了中原文化的流风遗泽,同时又融入了自身的创造,有其地域的特色。岭南医学与岭南文化一同积淀与发展,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校地处岭南中心地区,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在岭南文化与岭南医学的承袭与创新上,更  相似文献   

20.
文化体验作为课堂教学有效补充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能直观感受中医药文化,零距离触碰文化内涵,对于增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提高留学生中医药学习能力,并将来华留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中医药国家化人才与文化交流使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文化体验体系与体验基地建设不够,体验式学习的针对性与侧重点不强,使体验效果大打折扣。中医院校要积极探索,构建适应中医院校的文化体验体系;加强合作,建设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