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鹏  贺琪珺  谯茹  张伟龙  王玉钗  肖美凤  潘雪  贺福元 《中草药》2023,54(17):5816-5824
中药缓控释制剂发展历史悠久,但现代中药缓控释制剂因中药化学成分复杂、物质基础不明确和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限制了其发展。中药缓控释制剂设计与评价成为中药制剂领域亟需攻克的科学问题。中药制剂不能像化学药物仅依靠药物动力学与释药动力学方法建立剂型设计与评价研究方法。中药缓控释制剂可结合以超分子“印迹模板”整合成分群为释药“物质单元”来进行重构,关联谱动学与谱效动力学进行生物药剂学评价。因此,提出以谱动学与谱效动力学关联构建具超分子释药“物质单元”特征的中药缓控释制剂设计与评价生物药剂学研究方法,符合中药多成分整体受控、同步释放制剂制备指导原则。超分子释药的“物质单元”结合中药谱动学与谱效动力学建立中药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和多成分缓控释制剂评价标准体系,旨在为建立符合中药制剂特征的生物药剂学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缓释制剂是给药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系指药物在体内缓慢地非恒速释放的制剂。文章简单介绍了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剂型特点、其释药类型、药用辅料、释药机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药缓控释制剂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3.
缓释制剂是给药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系指药物在体内缓慢地非恒速释放的制剂。本文简单介绍了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剂型特点、其释药类型、药用辅料、释药机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药缓控释制荆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中药固体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片剂、胶囊、微丸、滴丸等现代中药剂型以及微球、微囊、固体分散体等新型中药给药形式,可为研究和开发中药新剂型提供借鉴。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很早便有了缓控释技术的雏形.现代缓控释制剂作为第3代药物制剂,具有服药周期短、药物作用时间长、安全性高、疗效好等显著的优势,已成为中药制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中药缓控释制剂以缓释片、缓释胶囊、微囊微球及凝胶剂等剂型研究较多,结合相关文献对现代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况、缓控释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及其价值和...  相似文献   

6.
中药口服给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长平 《中草药》2005,36(3):473-475
常规制剂、长效和肠溶制剂、缓控释制剂或药物输送洗头或透皮治疗系统治疗、靶向制剂是药物制剂发展的四个时代。传统中药的剂型研究也随着医药制剂的发展而得以逐步拓宽 ,从而更加符合日益发展的临床治疗的需要。口服给药是传统的、习惯的、最常用的施药途径。口服给药系统包括速释剂型、缓速释药剂型、定时释药剂型和定位释药剂型。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口服给药系统的进展进行综述。1 口服液中药口服液剂是选用合理的方法 ,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在无菌或半无菌的条件下灌注制成的一种口服液体剂型 ,是在中药汤剂、合剂基础上的改进。具有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中药缓控释制剂研发提供思路。方法:系统检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注册和审批数据库、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中文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中药缓控释制剂新药注册、专利和文献,进行信息学统计;分析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若干关键技术领域的进展。结果:中药缓控释制剂论文、专利和药品注册等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显著加强,针对成型技术、释放度、吸收动力学和体内药动学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进展,但在研究方法学上存在重要缺陷,多局限于单组分评价和套用化学药缓控释制剂评价方法,亟待建立符合中医药整体观的中药缓控释制剂体内外评价方法。结论: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取得明显进步,但需要加强新药研发和注册,其评价理论亟待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中药缓控释制剂研发提供思路。方法:系统检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注册和审批数据库、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中文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中药缓控释制剂新药注册、专利和文献,进行信息学统计;分析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若干关键技术领域的进展。结果:中药缓控释制剂论文、专利和药品注册等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显著加强,针对成型技术、释放度、吸收动力学和体内药动学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进展,但在研究方法学上存在重要缺陷,多局限于单组分评价和套用化学药缓控释制剂评价方法,亟待建立符合中医药整体观的中药缓控释制剂体内外评价方法。结论: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取得明显进步,但需要加强新药研发和注册,其评价理论亟待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健  朱盛山  蔡延渠  李润萍 《中草药》2011,42(8):1625-1632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按剂型结构将各种口服缓控释体系对应的数学模型分为贮库型、渗透泵型和骨架型三大类,从释药机制方面概述了各系统的数学方程,不同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动力学方程是不同的,一些模型的假设条件还未能实现,一些改进的释药系统还没有确切的数学模型,为缓控释制剂的合理设计和中药缓控释体系数学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药用丙烯酸树脂在中药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控释制剂因剂量准确、疗效可靠、使用方便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近30年来,化学药的缓控释制剂在设计原理、辅料及成型工艺、药物动力学等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理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随着中药基础工作研究的深入,关于中药缓释制剂研究的报道愈来愈多,涉及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多个层次.重视和加快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是临床应用的需要,也是中药药剂学学科发展的需要[1,2].  相似文献   

11.
中药缓控释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丸作为一种多单元释药系统,具有流动性好,释药稳定、可靠、均匀等特点。随着现代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辅料的发展,微丸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备受瞩目。作者对中药缓控释微丸制剂释药机制、制备方法、辅料及其体内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研究开发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近年来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特点、分类及新工艺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结果:西药缓控释制剂的理论与中药在实践中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使中药制剂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有显著的提高。结论:缓控释制剂已运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中,在新时代医药体系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松  冯怡  徐德生 《中成药》2007,29(4):563-567
药物制剂从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丸散膏丹、酒露汤饮等的第一代剂型发展到了目前能根据所接受反馈信息而自动调节释放药量的第五代剂型,其中缓、控释制剂属于第三代,是给药系统研究(DDS)的一个重要部分。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目的,其中药物的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狭义的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的制剂。作为第三代制剂,西药该制剂的研究已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中药方面,有效成分繁多、含量较低、疗效评价极为困难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该剂型的发展。本文就中药缓、控释制剂的近十年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魏元锋  张宁  冯怡  林晓 《中草药》2009,40(5):822-825
根据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现状,结合相关文献概述了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中药基础研究不成熟、中药提取物理化性质复杂、中药缓控释制剂产业化困难等,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药缓控释制剂及药用辅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型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类型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当前中药缓控释制剂所用的新型辅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缓控释微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丸作为一种多单元释药系统,具有流动性好,释药稳定、可靠、均匀等特点。随着现代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辅料的发展,微丸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备受瞩目。对缓控释微丸制剂释药机制、制备方法、辅料构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开发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微丸是指直径不超过2.5 mm的小型球状口服剂型,属于多单元释药体系,由于其特有的优越性质,逐渐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微丸具有流动性好,释药稳定、均匀等特点[1],微丸剂型已经广泛用于西药缓控释制剂中,但由于中药提取物成分复杂、剂量大、易吸湿和黏连等特点,中药微丸制剂的制备与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近年来缓控释制剂体外释放度的研究进展,为展开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介绍<美国药典>中测定体外释放度的的装置、方法及应用实例.阐述释放介质中离子及离子强度对释放度的影响和中药缓释制剂复杂成分的均衡释放研究现状,对缓控释制刺体外释放度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 往复筒法、流通池法可评价化学药缓控释制剂质量并预测其体内效应,建立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结论 往复筒法、流通池法对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肖佳妹  杨岩  贺福元  杨岩涛 《中草药》2021,52(4):909-916
针对目前尚缺乏符合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特征的体内外评价方法,对近年来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体内外评价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现有评价模式的优势及不足,并强调中药多成分缓控释制剂体内外评价模式应体现整体特色。因此,尝试探讨基于总量统计矩理论的中药缓控释制剂体内外评价方法,以不同时段缓释制剂与全溶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情况表征中药多成分体外释放研究,以总量药动学探讨其整体总量生物等效性,并结合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将两者关联,期望建立一种能反映中药缓控释制剂体内外整体释放动态变化特征的评价模式,使之能够符合中药复方缓释制剂"总量均衡、整体溶散、随方释放"的总体要求,为中药多成分缓控释制剂的开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缓控释制剂技术在心血管药物中的研究进展,为心血管缓控释药物的开发研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包括各种心血管药物的缓控释制剂如片剂(包括骨架型,渗透泵型,脉冲片)、胶囊、微囊微丸和其他新剂型的文献和资料。结果和结论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作,研制可以平稳给药和择时给药的缓控释制剂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