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理论应用于耳石症的疗效。方法:将66例耳石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机器复位,干预组给予中医治疗“眩晕”理论辨证论治。分别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1天、1周、2周,用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测两组患者躯体(Physical,P)、功能(Functional,F)、情绪(Emotional,E)状态。跟踪6个月,记录、比较两组耳石症复发情况、两组出现残余头晕患者的比率。结果: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DHI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 <0.05),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 <0.05)。2周后,两组患者DHI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 <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后1周、2周,干预组E项评分降低明显(P <0.05)。对照组在两周治疗期间,有3例患者由于残余症状明显重复复位治疗两次。干预组所有患者症状呈逐步减轻。干预组复发率在治疗后第2个月(χ2=6.304,P=0.027)、第4个月(χ2=6.99,P=...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联合针灸治疗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成功残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予复位成功后残留头晕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小柴胡汤加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6 mg/次,3次/d。疗程均为14 d。对比2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组DH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柴胡汤联合针灸治疗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成功残留头晕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对痰饮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及复发的作用。方法:将144例痰饮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4组均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B组、C组、D组分别予以苓桂术甘汤、泽泻汤、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均治疗3周。比较4组治疗前后头晕症状、总有效率、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不良反应;统计耳石症复发率。结果:治疗前4组眩晕障碍量表(DH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DH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D组DH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其余3组,B组和C组均低于A组(P<0.05);4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1);治疗后4组VSI评分均下降(P<0.05),且D组低于其余3组(P<0.05),B组、C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4组BBS评分均升高(P<0.05),且D组高于其余3组(P<0.05),B组、C组高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伴有残余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1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焦虑抑郁量表(HADS)的评分及治疗2周后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DHI-P、DHI-E、DHI-F评分、DHI总分)、VAS评分、HA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2周、1个月时,治疗组DHI评分(DHI-P、DHI-E、DHI-F评分、DHI总分)、VAS评分、HA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Brandt-Daroff习服训练。2组均于治疗2周后评估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2组患者治疗后DH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有效缓解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包括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35/36),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30/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9.84±2.45) h,对照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14.32±2.87) h,治疗组头晕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DH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l...  相似文献   

7.
张小雪 《光明中医》2024,(6):1146-1149
目的 探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HI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7,(8):999-1000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服用温胆汤加减,疗程为2周。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眩晕障碍量表(DHI)的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两组头晕持续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P0.05),疗程开始1周后两组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留头晕能明显缩短病程,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耳石症患者经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8例耳石症经手法复位后有残留症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14 d后评估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头晕残障问卷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较对照组(75.86%)显著提高(P<0.05)。2组治疗后DH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耳石症患者,经手法复位后仍伴有残留症状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后,残留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优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菊钩逍遥散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有残余症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口服敏使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菊钩逍遥散。疗程2周,比较两组疗效、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积分。结果①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8.0%;试验组痊愈19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治疗后DHI评分(15.78±10.03)分,试验组治疗后DHI评分(11.05±8.1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菊钩逍遥散可有效缓解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降低DHI评分,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原发性BPPV经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5月经Epley手法复位成功后仍具备残余头晕症状的原发性BPPV患者(后半规管)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揿针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4周。分别比较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和第2周,治疗组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周和第4周,治疗组DHI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治疗能有效缓解原发性BPPV手法复位成功后的残余头晕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加减柴归汤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耳石症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5例。试验组给予中药加减柴归汤内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银杏叶提取物片联合强力定眩胶囊进行治疗。结果 2组DH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7 d,试验组评分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疗效评价:柴归汤组有效率为97.1%(34/35),对照组有效率为85.7%(30/35),柴归汤组中医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柴归汤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加减柴归汤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临床疗效一定时间段内优于西医治疗,且复发率更低,对于西医的手法复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经Epley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82例一次性Epley法复位成功的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予针刺晕听穴、太阳穴、风池穴为主,1次/天,6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在成功手法复位后不予任何额外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的得分。结果:治疗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DHI评分在治疗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有效缩短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Epley法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并显著改善患者残余头晕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沈海平 《新中医》2020,52(17):58-60
目的:观察定眩汤联合耳石复位治疗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的效果。方法:选取S-BPPV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耳石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定眩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记录2组患者耳石复位循环次数,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眩晕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每天耳石复位循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DH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H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DH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6.38%,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观察组为94.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定眩汤联合耳石复位治疗S-BPPV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减少复位次数和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观察前庭康复锻炼与药物干预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 BPPV 且经耳石手法复位后确认伴有残余症状的患者 60 例,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以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予以前庭康复锻炼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残余症状持续时间、眩晕程度、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总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睡眠障碍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头晕、走路不稳持续时间短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4 周和 6 周后,观察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前庭康复锻炼与药物 干预治疗在 BPPV 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中的疗效相当,但前者在缩短患者残余症状恢复时间、改善眩晕程度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效果。方法: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用温胆汤加减,对照组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结果:治疗后1周、2周、3周后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可缓解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祛痰逐瘀法治疗耳石症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祛痰逐瘀法治疗,对照组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逐瘀法治疗耳石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定眩清脑汤对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后残余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BPPV经手法复位成功后出现残余眩晕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治疗组予定眩清脑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药治疗后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评分(10.32±9.72)分;对照组手法复位14天后DHI评分(14.79±11.03)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PV经手法复位成功后出现残余眩晕的患者,给予定眩清脑汤治疗,能提高疗效,降低DHI评分,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动静结合”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动静结合”针刺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治疗完成后评估临床疗效;第6个月时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DHI、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2个疗程后较治疗1个疗程后降低(P <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组DH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C-BPPV患者复位后伴随残余症状者,在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基础上,加用“动静结合”针刺法,可促进前庭功能恢复、改善残余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复发率,且“动静结合”针刺法为辅助治疗的方法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20.
李萍  刘艳贞  李海朋 《新中医》2022,54(23):207-210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Epley 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PC-BPPV 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 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 例PC-BPPV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Epley 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DHI 评分,并随访6 个月,比较2 组PC-BPPV 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2.50%(P<0.05)。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周、2 周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逐渐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DH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周、2 周后,2 组DHI 评分逐渐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 个月内,研究组复发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 (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Epley 手法复位治疗PC-BPPV 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PC-BPPV 患者疾病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可作为临床治疗PC-BPPV 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