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综合评价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9例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针刺组和中药组3组,每组各33例,共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第4、8、12周记录皮损情况、瘙痒程度、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3组患者经治疗12周后,共脱落9例。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6.67%,针刺组为79.31%,中药组为70.97%,临床综合疗效针药结合组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临床综合疗效、特应性皮炎皮损评分、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比较,3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疗法较单纯中药和(或)单纯针刺疗法能明显改善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瘙痒程度、皮损情况、睡眠指数,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张振榜  刘胜 《四川中医》2008,26(10):95-95
目的:评价冰黄肤乐软膏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皮肤科确诊的182例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用冰黄肤乐软膏,对照组62例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为主外用治疗,在初诊、治疗7天、14天、28天分别进行临床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52例,有效37例,无效8例,显效率达62.5%;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显效率64.5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53,P〉0.05),治疗组延长疗程可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冰黄肤乐软膏为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的有效药物,且未发现皮质类固醇激素样副反应,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杨志波教授治疗特应性皮炎经验.杨教授认为本病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并通过免疫途径介导产生的结果,而基本病因病机责之于脾虚.在临床治疗上,其主张将非药物疗法与中医药疗法相结合,重视非药物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作用,如避免诱因、精神疗法、避免搔抓、清洁和保湿皮肤等方法.中医药治疗须重视固护脾胃,临床分为发展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及丁酸氧化可的松乳膏外涂等药物治疗,试验组则通过辨证给予服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发病率较高,且与其他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可引起多种继发症及精神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在防治此病方面已有数千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众多疗效确切的中药及方剂,在治疗方面具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特点。现代医学认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皮肤屏障功能损伤;免疫反应异常;肥大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分化异常;精神、内分泌、代谢等因素有关。其中,皮肤屏障功能缺陷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是最主要的发病机制。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对近10年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从中医药调节表皮蛋白质、表皮脂质、水通道蛋白、紧密连接和抗菌肽的表达等方面进行详细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病理机制,为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冯令娇  杨素清 《河北中医》2024,(1):158-161+166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瘙痒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儿童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常规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明显,复发率较高。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患儿减轻皮损、缓解瘙痒、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近年中医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中医诊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AD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AD患者常伴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本病主要是运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组胺等药物,其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病情,但存在不良反应多、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中医学在AD的治疗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降低疾病复发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具有遗传可能性的过敏性皮肤病,其患者以婴幼儿居多,与中医学的"胎敛疮"、"奶癣"、"湿疮"、"四弯风"、"血风疮"等病证相似。本病多以四肢屈侧出现多形皮疹为临床症状,严重时可呈湿疹样或苔藓样改变,瘙痒剧烈,缠绵难愈。近年来A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治疗耐受性差等缺点使AD的治疗步入瓶颈,而与此同时中医方法尤其中医外治方法在AD治疗中的优势则得以体现,给AD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就特应性皮炎常用中医外治方法及其近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认为特应性皮炎多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而素体热盛;或后天调摄不当而致脾虚湿滞,复感风、湿、热邪,合而发病。近年来,通过辨证论治、应用经验方、针灸治疗、开发有效颗粒剂、中药外治等治疗方法,使中医药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加,并在治疗和防止复发方面,显示出比单纯应用西药更明显的疗效,而且可以更好地保障显著的近期疗效和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实验室研究也提示血清总IgE及IL-4的水平高低可作为特应性皮炎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琳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56-5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成年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1-2012.11期间入我院诊疗的62例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率67.8%,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结论:在西医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特应性皮炎有效率高,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玉屏风散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获取玉屏风散中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对应靶点以及靶标基因,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特应性皮炎相关靶标基因,将药物靶标基因与疾病靶标基因映射得到的玉屏风散作用于特应性皮炎的预测靶点。利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及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DAVID6.8在线工具进行潜在基因的基因本体(GO)分析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玉屏风散作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成分有24个,相关靶点47个;GO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散治疗特应性皮炎潜在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RNA聚合酶II启动子的转录,细胞对乙醇、营养、脂多糖的反应、细胞增殖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玉屏风散治疗特应性皮炎潜在基因的通路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玉屏风散治疗特应性皮炎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过程,主要通过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等发挥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肤乐霜治疗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肤乐霜治疗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效果有效性,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取什么医院什么时间段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儿71例,给予肤乐霜均匀涂于患处,2次/d。在治疗前后分别对红斑、水肿/浸润/丘疹、抓痕、渗出/结痂、鳞屑/干皮征、苔藓样变的积分进行评价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肤乐霜治疗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总显效率为62%,其中急性湿疹为68.2%,亚急性湿疹为62.5%,慢性湿疹为53.3%,特应性皮炎为61.1%。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总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SCORD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未影响治疗。结论:肤乐霜对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均有良好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肾养血煎剂对特应性皮炎豚鼠模型肾上腺脏器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丙酮激发豚鼠,模拟特应性皮炎皮损,分别造成A组急性特应性皮炎模型与B组建立亚急性/慢性特应性皮炎模型,2组均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分别应用生理盐水、盐酸西替利嗪片、补肾养血煎剂治疗。对豚鼠模型肾上腺脏器系数进行测定,摘取肾上腺并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结果特应性皮炎豚鼠A、B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肾上腺系数降低(P <0.01)。与A、B模型组比较,A、B阳性药物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肾上腺系数均明显增高(P <0.01)。A组阳性药物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可提高肾上腺系数(P <0.05)。结论补肾养血煎剂可以提高豚鼠模型肾上腺脏器系数,对实验性特应性皮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蓝科肤宁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外用蓝科肤宁和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每天2次,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对药物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蓝科肤宁可以迅速缓解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症状,疗效与1%吡美莫司乳膏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蓝科肤宁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明显,近期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个月,随访半年,而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 E水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实验组(96.1%)明显高于对照组(7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的血清总Ig E水平,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效果颇为显著,患者的血清总Ig E水平明显稳定,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复方参蝉汤联合皮肤管理治疗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患者70例,按是否服用复方参蝉汤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宣教皮肤屏障管理方法。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观察组予复方参蝉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特应性皮炎(SCORAD)评分、生活质量(DLQI)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EASI、SCORAD、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gE水平也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参蝉汤联合皮肤管理干预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可减少其复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及治疗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在治疗方面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本文主要总结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基于肝脾两脏的生理、病理及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深入分析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结果:女性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常肝脾同病,肝郁脾虚湿蕴和肝郁脾虚血弱是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常见证型,临床可采用疏肝健脾祛湿法和疏肝健脾养血法进行治疗。典型病例中采用肝脾同调法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皮疹,也可有效缓解瘙痒和不良情绪。结论:肝脾同调法是治疗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皮肤病,常以四肢屈侧出现多形皮疹,并且局部皮肤伴有苔藓样变为主要表现,瘙痒剧烈,时轻时重。杨志波教授行医三十余载,以祛风止痒、清热利湿、养血润燥法为主,并配合西医抗组胺药物口服及乳膏外用,联合治疗特应性皮炎,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19.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包括接触性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药物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等,这类皮肤病往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西医主要为对症治疗,治疗效果欠佳。而欧阳卫权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此类皮肤病,经方药物组成虽简单,但其组方严谨,若能做到方证对应往往取效奇佳。现将六经辨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用药经验总结,以供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榴莲皮软膏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要求的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外用复方榴莲皮软膏,对照组予外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并于治疗第0周、第2周、第4周比较两组SCORAD评分、VAS评分、角质层含水量、PH值、TEWL等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SCORAD评分、VAS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皮损处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H值、TEWL值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榴莲皮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皮肤屏障功能,远期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