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在神经系统方面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或其他异常感觉,严重时发生四肢瘫痪、溃疡或坏疽等严重后果[1-2].有调查显示,DM在诊断10年内,约60% ~90%常有明显的临床DPN发生[3].迄今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卫平 《河北中医》2008,30(3):328-33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e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diabetie mellitus, DM)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其发病趋势亦在不断增长.据统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高达60%~90%[1].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ie mellitus,DM)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DPN的发病率亦在不断增长(60%~90%),是造成糖尿病患者下肢、足部慢性难治性溃疡、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截肢(趾)的主要原因[1].本文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就已经有周围神经病变[1],有的甚至在糖耐量减低阶段就已经出现感觉神经的损伤[2].虽然DPN发病率高,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经典的糖基化终末产物途径、多元醇通路、氨基己糖及蛋白激酶C途径不足以全面概括其发病机理;而临床中针对以上通路研制的药物疗效也欠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表现为感觉障碍(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蚁走感、烧热感等),感觉过敏,呈手套或袜套样感觉,后期可表现感觉减退甚至消失.DP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高血糖的毒性、微血管病变、氧化应激、脂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1].徐文华主任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独到的经验,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DM发病率的提高,DPN的发病率亦明显增高.据文献报道DPN的发病率可达90%以上[1].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PN 2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DPN)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多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或伴麻木感、四末发凉、挛急疼痛,肢体无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临床治疗针对DPN的发病特点和控制危险因素环节,常用纠正代谢紊乱、神经修复、改善神经血流、抗氧化等药物.DPN属中医"痹证"脉痹"血痹"筋痹"等范畴.笔者通过整理古人治疗DPN的经验,结合个人多年临床实践,提出健脾柔肝通络法治疗DPN[3].现就健脾柔肝通络法治疗DPN的论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b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41%~91%的糖尿病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l].我们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甲钴胺片治疗DPN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占DM患者的40%~70%,好发于中老年人,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或其他异常感觉,严重时可发生溃疡或肢端坏疽等严重并发症,致残及死亡率较高[1-2]。DPN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与高血糖、山梨醇旁路、肌醇耗竭、炎症因子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微循环障碍和脂质过氧化等相关[3-4]。硫辛酸是一种的强效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神经组织的氧化应激,维持神经内膜血流和神经传导速度,达到治疗DPN的目的,但部分DPN患者治疗后效果欠理想[5-6]。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外治法在DPN的治疗上显现出明显优势[7]。笔者采用外用自拟活血化瘀方联合硫辛酸用于DPN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肢体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甚至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现代医学治疗DPN尚缺乏特异治疗措施,多采用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及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DPN,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1.
足穴推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主要慢性并发症,发病率60%~70%,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蚁走样等感觉异常,甚至肌肉萎缩,尤以双下肢多见,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3-02起采用足穴推拿疗法治疗该病5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普遍认为其发生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障碍、微血管病变、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及基因表达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西医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微循环障碍、血流变学异常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迄今尚无特异性治疗。近年来文献报道对DPN患者在给予糖尿病饮食和应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  相似文献   

14.
补肝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以后者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的不同,DPN的发生率报道不一,据报道,60%的DM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的证据[1],且其发病率随病程的延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经神经电生理检查其患病率高达60%~9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症状与体征大多数不可逆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因而有效地预防与控制DPN显得尤为重要。尽管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从各种途径探讨了DPN的发病机制,目前研究认为与高血糖所致代谢紊乱和微血管病变有关,临床症状以肢体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异常等为主,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如临床研究发现,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1],但治疗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为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50%以上的患者会合并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肯定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2],可能与代谢障碍、血管因素、神经营养因子、氧化应激等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肢体对称性麻木及疼痛感异常等,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治疗DPN主要是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取缓解临床症状的措施进行干预治疗,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或体征~([1])。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疼痛或感觉异常,随病情发展,病变范围逐渐向躯干延伸~([2])。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达90%~([3]),3年生存率约为53%~([4])。DPN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高血糖毒性是引起DPN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DM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发病率随病程的延长可达90%以上[1]。关于DP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高血糖、山梨醇旁路、肌醇耗竭、蛋白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继发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相应临床表现,典型的症状为肢体远端的疼痛、麻木和其他感觉异常[1].DPN的患病率、致残率均高[2],若不积极干预,病情迁延可出现肌无力、肌萎缩,增加患糖尿病足的风险,影响患者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