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期间承担基层工作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心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上海市2200名承担疫情防控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临床医生、护士、防保人员、行政人员等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150份,其中44%、43%、36%的医务工作者存在抑郁、焦虑、睡眠问题。医务工作者抑郁、焦虑情绪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女性、年龄<40岁、工作年限少于15年、防保人员及行政人员更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及睡眠障碍。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上海地区基层医务工作者抑郁、焦虑情绪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特定的医务工作者更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及睡眠障碍,应针对目标人群给予更多社会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张磊 《基层医学论坛》2024,(5):27-29+32
目的 通过调查门诊窗口药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静态管理期间仍坚守岗位所承受的压力和心理抗压状态,探索进行心理疏导的相应措施。方法 将拟定的问卷以微信小程序的形式发放给宜宾市4所综合医院72名门诊药学人员,通过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所在医院级别等信息来分析不同群体药师心理压力和心理抗压状态。结果 40~49岁年龄段药师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睡眠问题的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几个年龄段;所在医院级别越低的药师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工作年限超过10年的药师情绪状态较差;40.3%的药师表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觉不安、紧张或担忧;59.7%的药师表示能承受压力;69.6%的药师觉得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风险较高;91.7%的药师担心因自己的工作增大了与自己亲密接触的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结论 门诊窗口药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承受着比平时更大的工作压力,医院管理层面应加强对药学人员的关心和支持,有助于保证药学人员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求助来电者的基本资料和焦虑情绪状态,并为之后开展有效心理服务提供建议。方法 以2020年1月25日至3月10日因疫情来电的求助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人口学统计资料、广泛性焦虑量表对这些来电者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疫情期间共收集455例有效来电信息,其中381例来电者有焦虑情绪,74例来电者情绪正常,χ2检验发现来电者的情绪状态在性别、职业、来电目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来电者焦虑情绪多于男性;第二级人群焦虑情绪高于第三、四级人群;“需要疫情相关知识”人群中焦虑情绪高于“需要缓解情绪或想投诉”及“需要疫情防控相关信息”人群,“需要缓解情绪或想投诉”人群高于“需要疫情防控相关信息”人群。结论 通过心理援助热线的咨询和帮助,可缓解来电者焦虑情绪。建议进一步完善心理援助热线服务体系,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守护大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就诊孕妇的心理影响,筛查出疫情期间抑郁焦虑孕妇,分析影响抑郁焦虑孕妇的相关因素。方法:门诊及住院的孕妇在院通过扫码等方式,获取并完成调查自评表(SAS焦虑自评量表,EPDS抑郁自评量表),由专业人员评估调查结果,分析疫情期间孕妇抑郁焦虑的危险因素,为疫情期间孕妇心理疏导提供针对性的依据。结果:2020年2月~2020年3月参与调查的有效问卷266例,根据自评量表,疫情期间,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占19.54%、30.45%。其中对一般资料的因素分析,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产次、家庭关系与抑郁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居住地与焦虑筛查阳性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经产妇、家庭年收入<8万/年、家庭关系不融洽抑郁筛查阳性的风险较高(OR=2.88,95%CI:2.77~3.01;OR=1.36,95%CI:1.01~1.62;OR=1.76,95%CI:1.32~2.21;OR=4.27,95%CI:2.18~7.01)。待业、高中及以下学历、家庭年收入<8万/年是焦虑筛查阳性的高危因素(OR=1.17,95%CI:1.06~1.29;OR=1.64,95%CI:1.22~2.05;OR=1.80,95%CI:1.68~1.94)。结论:本研究显示,新冠疫情期间孕妇抑郁焦虑的发生率较高,疫情期间孕妇的职业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居住地、家庭关系是影响因素,临床应更加关注疫情期间有高危因素孕妇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临床一线护生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2月—9月于我科实习的132例护生,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了解护生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临床一线护生的SAS评分为50.06±7.01分,其中无焦虑占43.94%,轻度焦虑占50.76%,中度焦虑占5.30%。SDS评分为48.05±3.59分,其中无抑郁占59.85%,轻度抑郁占37.88%,中度抑郁占2.27%。性别、年龄、是否参加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及与同学关系是否融洽对焦虑、抑郁均有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临床一线护生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者较多,性别、年龄、是否参加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及与同学关系是否融洽对不良情绪产生均具有显著影响。应重视一线护生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血透医护人员心理应激现况并分析原因,为提出相应的对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使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突发事件应激障碍症状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在临床一线工作的血透医护人员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针对现况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血透医护人员SAS平均得分(43.74±7.46)分,高于国内常模(29.78±0.46)分,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血透医护人员的不同一般资料对比分析,不同职业、睡眠时间和健康状况的血透医护人员焦虑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不同年龄、职务和健康状况的血透医护人员突发事件应激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疫情期间血透医护人员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透析患者或家人被感染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其中血透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压力较大。疫情期间部分血透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焦虑情绪及心理应激障碍症状,需要针对性并尽早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背景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疫情发生以来,身处防控一线的社区医务人员面临着直接接触病毒的风险,存在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因此探究社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内在联系对精准实施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新冠感染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取296名中山市社区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编制的社区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压力调查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对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医务人员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感知压力水平及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存在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山市社区医务人员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高感知压力的检出率为10.1%(30/296);中度及以上焦虑和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7.1%(21/296)和9.5%(28/296);性别、抑郁情绪状态存在情况和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感知压力水平是社区医务人员焦虑情绪状态存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安徽省部分居民的心理状态。方法 自行设计COVID-19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称问卷),于2020年2月8~22日借助"问卷星",通过网络平台调查安徽省常住居民(年龄>18周岁)在全省实行小区封闭管理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心理状态评估。心理状态评估采用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定。统计居民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不同性别、居住地、职业人群在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心理健康状态,分析影响居民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回收问卷1 560份,其中有效问卷1 400份,有效率89.74%;1 400份问卷中,有GAD-7、PHQ-9及PSQI任一评分异常者共603人(43.07%),其中GAD-7评分异常者506人(36.14%),PHQ-9评分异常者369人(26.36%),PSQI评分异常者136人(9.71%);医护人群PHQ-9评分异常比例低于非医护人群,定点医院医护人员GAD-7、PHQ-9评分异常比例均高于非定点医院医护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OR=1.247,95% CI:1.025~1.613)及硕士以上学历(OR=0.617,95% CI:0.990~1.568)是导致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安徽省部分居民在COVID-19疫情暴发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存在心理状况异常;医护人员产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低于其他职业人群;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医护人群和硕士以上高学历人群易产生心理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民众心理状态。方法运用网络调查方式,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之焦虑和恐惧分量表以及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自编问卷,对2 141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疫情被试在焦虑维度上略差于普通时期的全国平均水平,在恐惧维度上极差于普通时期的全国平均水平(P0.05)。被试的心理状态在性别、年龄、来源和武汉接触史多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疫情信息与被试的焦虑、恐惧和睡眠状况呈显著正相关。具有系统思维认知倾向的被试的焦虑水平和恐惧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被试(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民众出现应激反应,主要压力源为直接威胁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疫情事件。公共应急管理需对民众进行及时的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比较阿坝藏区不同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的心理差异,为其心理调整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阿坝县医务人员及医疗援藏人员共计103人(对照组),当地普通藏区人群105人(观察组),应用调查量表评估阿坝藏区不同人群的焦虑、抑郁、自觉症状及对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焦虑、强迫、抑郁因子得分高于观察组及全国常模(P<0.05);对照组的SAS和SDS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知晓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1)疫情对藏区不同人群的心理影响存在差异;2)普通藏区人群与医务人员相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知晓率低,缺乏相应风险意识;3)现阶段疫情对医务人员及普通藏区人群造成的心理障碍有限,但作为一种强烈而持续的消极生活事件,要警惕其后续对心理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基层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和应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参与重庆市南岸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探索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学历、职称以及疫情期间家庭关系是影响一线临床医务人员焦虑和抑郁水平的主要因素,硕士学历、副高职称和疫情期间家庭关系不满意的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水平高于其他医护人员。结论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基层一线医务人员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比例较高,需要加强对其心理状况的关注,针对影响因素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应激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院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纳入2020年2月1日—2020年4月30日疫情期间309例医务人员,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以网络调查形式展开调查,统计医务人员抑郁、焦虑、压力等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医务人员抑郁、焦虑、压力的危险因素。 结果309例医务人员中,80例有抑郁情绪(25.89%),98例有焦虑情绪(31.72%),55例存在压力(17.80%)。独生子女、月收入<5000元、治疗护理新冠肺炎是医务人员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已生育、独生子女、学历大专及以下、疫情一线工作、治疗护理新冠肺炎是医务人员焦虑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科工作经历是医务人员焦虑的保护性因素(P<0.05);独生子女、治疗护理新冠肺炎、进行外院支援是医务人员压力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医务人员抑郁、焦虑、压力等负性情绪均有一定发生率,医院可结合医务人员家庭状况、专业、工作经验等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并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以促进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白领人群整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其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方法  在上海市北外滩辖区内随机选定8座楼宇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040份,回收有效问卷993份。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本文检验了不同人口特征对于白领人群3种健康状况的影响,包括慢性病患病状况、焦虑状况以及自评健康。  结果  白领人群患有慢性疾病的占总体13.71%;有焦虑症状的占总体33.55%;自评健康结果以“一般”居多,为48.43%,“比较好”次之,为32.73%。随年龄增长白领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越高(P < 0.05),从事“商业、服务业人员”以及“专业技术员”的白领人群慢性患病率高于其他职业类型人群; 教育水平越高白领人群心理健康状态越趋近于良好(P < 0.05),社会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也优于未覆盖人群(P < 0.05);女性白领人群自评健康状况优于男性(P < 0.05),教育水平越高自评健康结果也趋近于更好(P < 0.05),已婚白领人群自评健康结果优于未婚人群(P < 0.05),社会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自评健康结果也优于未覆盖人群(P < 0.05)。  结论  白领人群健康状况因职业性质特殊具有特异性,年龄、性别、职业内容、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社会医疗保险是影响白领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应建立白领人群适合的特殊基层医疗体系,从而改善白领人群生理、心理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郑州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居民心理健康与其他指标的关系。方法 2020年2月20—22日通过微信向郑州市区372名居民发送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郑州市居民(调查组)与2018年常模(常模组)的SCL-90各因子分值。分析不同特征郑州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42份,回收率为91.9%。调查组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惧、睡眠饮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组(均P<0.05)。女性SCL-90总分高于男性(P<0.05)。初中及以下人群SCL-90总分高于其他人群(均P<0.05)。医务工作者和个体从业者SCL-90总分高于其他职业者(均P<0.05)。离婚/丧偶人群SCL-90总分高于未婚和已婚人群(均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郑州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医务工作者、个体从业者及离婚/丧偶的居民易出现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辉  贾永梅 《新疆医学》2022,(4):455-458
目的 本调查采用SCL-90、SDS、SAS评分调查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 整群抽取新疆乌鲁木齐市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三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职护理人员82名,应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住院医师)的行为及情绪,依据调查结果调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问卷星"微信小程序对超声科40名住院医师(27名超声专业、13名其他专业)进行实名制封闭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问题、行为改变调查、行为态度调查和情绪状况调查。对调查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有效问卷40份,参与率100.0%。24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问题答题正确率超声专业与其他专业住院医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0%(596/648)vs. 93.6%(292/312),P>0.05]。住院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主要外出行为明显减少,各种居家等行为明显增多,学习兴趣有所下降。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可能)发生在自己所处小区或村镇时,紧张、恐惧、悲观、郁闷等负面情绪明显表达出来。依据问卷调查结果调整了教学计划和方式,采用公众号进行网络授课和评价,并指导住院医师调整居家行为方式和情绪。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住院医师的行为和情绪都发生了变化,规培基地应针对性地调整规培教学计划和方式,做好疫情期间住院医师的心理和学习辅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大学生人群经历疫情冲击及疫情防控隔离措施后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问卷星平台,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分别对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大学生人群进行滚雪球抽样和方便抽样,采用社会领悟支持评定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精简版(DASS-21)和事件影响量表(IES-6)调查参与者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情况与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记录其人口学特征和本次疫情相关经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3641份有效大学生调查问卷,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总计535名(14.69%)出现负性情绪(含抑郁、焦虑、压力等症状),402名(11.04%)出现抑郁症状,381名(10.49%)出现焦虑症状,171名(4.90%)出现压力症状;1245名(34.19%)出现PTSD。自我报告负性情绪及PTSD发生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抑郁症状的发生,男大学生是女大学生的0.755倍(P=0.037);对于抑郁、压力症状的发生,医学类专业学生是文史类专业学生的1.497、1.494倍(P=0.003;P=0.045);家庭支持是大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保护因素(AOR=0.918,P<0.001;AOR=0.913,P<0.001;AOR=0.899,P<0.001;AOR=0.971,P=0.021)。结论 大学生人群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较敏感,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高于疫情发生前,尤其多见于女性。建议信息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呼吁社会与学校加强对大学生人群原生家庭的关注与关心;政府配套精神卫生服务协同作用于大学生群体,培养塑造乐观性格,培育健康身心,降低人群负性情绪与PTS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某学院内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以此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某学院内共300名大学生和100名教师,通过手机问卷星APP的方式调查师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心理状况.我们将疫情期分为高峰期(2020.1.24~2020.3.6)、缓解期(2020.3.7~2020.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情绪、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2-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的7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4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社会支...  相似文献   

20.
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儿童属于疫情的易感人群,不少疑似和已确诊新冠肺炎的儿童都被采取了严格的隔离管控措施。疫情期间的隔离经历很容易引发儿童的负面情绪体验,而这种负性情绪积累会进一步造成儿童的心理创伤。基于以往有关住院隔离儿童情绪体验的研究,总结出新冠肺炎疫情隔离期间儿童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将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科病房需要对隔离儿童的医疗环境进行个性化调整,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评估儿童的心理状态,提供共性化的心理护理服务以及个性化的危机干预措施,从而帮助儿童正确应对疫情隔离经历,舒缓负性情绪,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