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小儿膏方是基于《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发展而成,充分发挥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早期治疗的思想,起到扶正固本、标本兼治、攻补兼施、调理脏腑、调和阴阳的作用。小儿膏方正符合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儿童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小儿因其自身特殊的生理特点,存在服药困难、服药后易呕吐、惧怕打针输液等问题,故小儿疾病困扰着历代医家和患儿家长。后疫情时期,感染疾病减少,慢性病治疗逐渐增加,中医药特色疗法尤显重要,特别是小儿脏腑娇嫩,随拨随应,运用中医药特色疗法治疗,安全有效、操作方便、不良作用小,特别是近年来,小儿膏方的应用,为小儿慢性病调治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并传承好和发扬好。  相似文献   

2.
<正>刁本恕主任医师为中医传承博士后导师,四川省名老中医,全国第3、4批老中医专家继承导师,全国中医内病外治专委会顾问,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顾问,四川省中医儿科学会副主任,成都市中医药学会内妇儿专委会顾问,成都中医药专家顾问团成员。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临床擅长应用中医多元疗法治疗内儿妇科疑难急重症等,尤在治疗月经病痛经方面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兹将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外治杂志》是以突出"中医外治"为特色的中医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立足临床,突出实用,汇集全国最新中医外治研究成果,实践与理论并重,介绍临床有效疗法及特色经验等,内容包括针灸、按摩、熏洗、针刀、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本刊内容丰富,是中医外治工作者获取专业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正>熏蒸疗法是中医治疗眼病的外治特色之一,其原理在于眼部黏膜中具有丰富的血管,能够充分吸收中药煎剂在雾化状态下转化的药气离子,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追溯至《黄帝内经》有"摩之浴之"之说,《理瀹骈文》中"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有研究表明治疗眼部疾病运用熏蒸疗法,局部组织内所吸收的药物浓度要高于内服吸收的药物浓度,药物直达病所,效专力宏,效如桴鼓。用中药熏蒸眼部可以疏通经络,退红消肿,收泪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健康新概念的传播,中药熏蒸以其特有的方式确有的保健与治疗效果及无损伤的特点正日益成为自然疗法的宠儿。中药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中药雾化透皮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说,《理渝骄文》曾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泻是中医儿科临床中的常见病,中医药疗法对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了解目前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进展,笔者从中医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其治疗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7.
刘东 《新中医》1995,27(11):3-3
刘殿禄老中医儿科治疗经验简介刘东主题词小儿外感病/中医药疗法,小儿杂病/中医药疗法,中医学术发掘,刘殿禄刘殿禄老中医,执医近60载,尤其擅治小儿温病、泄泻、脑瘫等。笔者从师于刘老,受益匪浅,兹将其临床经验及特点简介如下。1精于用药法简剂轻刘老临证处方...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外治杂志》是以突出"中医外治"为特色的中医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立足临床,突出实用,汇集全国最新中医外治研究成果,实践与理论并重,介绍临床有效疗法及特色经验等,内容包括针灸、按摩、熏洗、针刀、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本刊内容丰富,是中医外治工作者获取专业信息,展示研究成果的专业平台,也是广大中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9.
《浙江中医杂志》2020,(2):140-140
董幼祺主任中医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董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40多年,善于运用经方验方治疗儿科各种疾病,强调辨是证用是方,随证应变,遣方用药精准,临床疗效甚佳。温胆汤为中医经典名方之一,出自南北朝时期姚僧垣的《集验方》(已佚),后经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转载:"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相似文献   

10.
王朋辉  陈玉龙 《光明中医》2016,(21):3228-3230
目的为总结分析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脂肪瘤的现状。方法笔者以"脂肪瘤""中医中药"为关键词深入考阅了近10年来CNKI收录的关于中医诊治脂肪瘤的文献报道,从内治、外治及内外合治等方面总结出脂肪瘤中医药辨证论治体系,方法及特色之处。结果脂肪瘤中医药内治法包含辨证论治法、专方疗法、自拟方及单味中药疗法;外治法以敷贴法和针刀疗法为主;内外合治以针灸配合中药以及外敷配合中药疗法。结论运用中医药内治、外治及内外合治等方法在脂肪瘤的治疗方面积累了很多特色的临床经验且效果显著,为初步建立和完善脂肪瘤中医辨证规范化治疗体系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基础和依据,其理论和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和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外治杂志》是以突出"中医外治"为特色的中医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立足临床,突出实用,汇集全国最新中医外治研究成果,实践与理论并重,介绍临床有效疗法及特色经验等,内容包括针灸、按摩、熏洗、针刀、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本刊内容丰富,是中医外治工作者获取专业信息,展示研究成果的专业平台,也是广大中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2015年《中医外治杂志》仍为双月刊,64页。刊号:ISSN1006-978X CN14-1195/R国外代号:BM4605广告许可  相似文献   

12.
《太平经》乃汉末太平道之经典,其内容繁杂,包罗万象。重视"修身养性,保精爱神,内则治身长生,外则治国太平,消灾治疾"。同时代的《黄帝内经》中五脏分证思想对中医影响深远,这一思想对《太平经》认识、治疗疾病产生了重要影响。《太平经》在辨七窍病、辨气色病及不同脏腑病的治疗中都运用了五脏分证的思想。对这一思想进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医学中五脏与神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傅睿媛  朱俊 《光明中医》2023,(13):2639-2642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沿坐骨神经循行的疼痛为主的临床常见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外治特色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针刺、推拿等在治疗中均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且相关的效应机制研究已经部分被证实,但是没有系统的梳理。将不同的中医外治特色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机制研究进行梳理,发现针刺、推拿等治疗坐骨神经痛均有其独特的效应分子机制,子午流注等中医特色理论在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医解剖理论与中医经典理论的结合也能非常有效的指导中医外治特色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以上这些机制研究进展为深入认识中医外治特色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有助于进一步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刁本恕,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专家继承导师,中国中医儿科学会顾问,全国中医内病外治专委会顾问,现任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临床倡导内病外治、内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善于使用多种治疗手段,以最快的速度治愈或减轻患者病痛。刁师临床外治法包括外洗、外擦、外熨、针、灸、穴位贴敷、耳穴等,余曾对刁师外洗经验进行过简要总结(见《中医外治杂志》2010年第二期《名老中医刁本恕临床外治洗浴经验举隅》)。  相似文献   

15.
姜松鹤教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是大连市中医药学会顾问,大连大学中医研究所所长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精研不辍,临床治疗内科、妇科等疑难杂症屡获奇效,尤其精通脾胃病的诊治,对于泄泻的治疗,姜教授重视脏腑辨证,并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泻,非独脾也”。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脱肛发病机制复杂,病因不明,学说众多,治疗方法繁多,临床易出现失治误治及过度治疗。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其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因此,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近年来,中医药的疗效逐渐被认可,笔者查阅中医典籍及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脱肛上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本文基于中医"下者举之"的理论,探讨小儿脱肛的病因病机,总结整理传统治疗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避免临床失治误治及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7.
午雪峤老师为陕西省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内病外治、内外结合治疗小儿疾病为午老临床治疗一大特色。本文仅就午老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咳喘、夜啼症的经验方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要介绍,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道成 《河南中医》1996,16(2):14-15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王道成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225700)主题词乌梅丸/治疗应用,眩晕/中医药疗法花,花翳白陷/中医药疗法,胃脘痛/中医药疗法,中风(中医)/中医药疗法乌梅丸乃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原主治“蛔厥”,“久痢”。夫厥阴者,内寄相火,阴...  相似文献   

19.
"穴位贴敷"一词,首见于《针灸资生经》,属中医外治之法,既可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内治、外治之法在理、方、药等方面相通,仅仅是治疗方法的不同。正如清代集外治法之大成,被后人誉为"外治之宗"的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写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故遵此提出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核心为"内外同治之理"。该理论指出穴位贴敷疗法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并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重要原则,根据脏腑-经络系统,选取一定的穴位,并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贴敷治疗,是针灸与方药巧妙结合的产物。本研究基于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核心"内外同治之理"依次从穴位贴敷疗法的古文献记载、中医基础理论以及"内外同治之理"的具体内容3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力证据,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古称"癃闭",始见于《黄帝内经》。面对临床实践中纷繁复杂的中医辨证分型,作者溯本求源,从中医经典出发,回归《黄帝内经》,从五脏系统论角度探索分析《黄帝内经》中有关该病的病因病机,以期为日后规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法及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治疗规范提供有益思路及理论借鉴依据,从而为更好地利用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