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56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痛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以青年妇女较为多见,临床上常见的有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亏损型,但最多见的还是寒凝血瘀型的痛经,56例患者均经西医调经止痛而效果不佳,转为中医治疗,经过辨证用温经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寒凝血瘀型痛经属于中医妇科临床常见病证,导师李灵芝认为本证中寒邪与瘀血互结于少腹,胞宫不通则痛是其病机,治疗中主张温阳散寒、化瘀止痛以治之,经多年实践总结出以自拟方温阳化瘀汤为基础,随症加减,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寒凝血瘀证痛经证治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经行前后及行经期间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经行腹痛病位在胞宫、冲任,以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为主要病机。在临床上痛经以病因病机为分型依据,笔者认为以寒凝血瘀型最多见(尤在我国北方),寒凝血瘀型系因寒致瘀而发的痛经。  相似文献   

4.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痛证,发病率高达33.19%。寒凝血瘀型痛经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为贪凉饮冷,冒雨涉水,感受风寒,致使风寒湿邪内侵,寒客冲任胞宫,血液凝滞,血行不畅,而致寒凝血瘀。在临床上见经前或行经时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按痛甚,得热痛减,发病惠剧,疼痛剧烈。2008—2010年笔者采用针刺加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5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卢铃菁  马红霞  胡敏 《新中医》2021,53(4):16-19
系统检索近十年以来脐疗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研究,综述原发性痛经主要的中医辨证分型、脐疗的治病机理及脐疗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优势与不足。痛经以实证之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湿热瘀阻以及虚症之气血亏虚、肾气亏虚为主要辨证分型,脐疗能调冲任、理胞宫,尤以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最佳,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姚氏医学思想探讨火龙罐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经期腹痛的疗效,姚氏认为寒凝胞宫、气郁冲任是子宫腺肌症经期腹痛的主要病机,运用火龙罐温通经络与疏通经络的双重作用,重视阴阳同调,腧募相配,关注气血的动静关系与运行通道,着眼于下焦胞宫病患之所,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畅通气血,达到散寒除瘀止痛的目的。以姚氏医学思想为指导,宗气化原理,以阳入阴出、腧募相配及运转机枢的火龙罐疗法治疗痛经,其集多种传统外疗技术优点于一身,是一种治疗痛经的优势疗法,以此为临床拓宽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认为,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以"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我们临床观察发现,现代妇女多呈现虚、瘀、郁征象,痛经以寒凝血瘀证最为多见.近3 年来,笔者采用经穴按摩和穴位贴敷方法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胥老认为痛经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疼痛发作;或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瘕,血结为癥;或手术损伤导致脏腑失和,气血乖违、阻滞血道而发生.胥老常将痛经分为肾虚血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瘀互结、湿热瘀阻等六型进行辨证施治,临床运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痛经是指经期及经行前后在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时,以下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中医亦称之为经行腹痛,虽有寒热虚实之分,但原发性痛经大多以寒凝血瘀型为主,尤其是重度痛经患者。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说:“妇女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近年来,有关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报道很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被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田七痛经胶囊药物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可发挥良好的调经止痛、行气活血功效,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60例患者分为寒凝血瘀、阳虚内寒、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湿热蕴结五型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67%。结论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  相似文献   

12.
肖小惠 《光明中医》2012,27(7):1308-1309
痛经是青春期女性的常见病症之一,其中医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冲任、胞宫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原则,对不同的病症进行辨证论治,临床效果甚良.  相似文献   

13.
散寒止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散寒止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散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瘀患者42例。结果 服药3个月经周期后,痊愈19例,好转19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0.48%。结论 中药散寒止痛汤能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14.
少腹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清代王清任所创,历经数代医家验用,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作用,被誉为"调经种子第一方"。专为妇人小腹寒滞瘀积,冲任虚寒,瘀凝内阻,血不归经而设。临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瘀,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引起的痛经、闭经、月经后期等病证。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散瘀,养血调经;小茴、干姜、官桂散寒通阳,温暖冲任;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活血祛瘀,散结定痛。诸药相配,共成化瘀散结、温阳散寒、调经止痛之功。韩延华教授近年来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崩漏、痛经、癥瘕、不孕症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1]。少腹逐瘀汤为清代王清任所创,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寒凝血瘀证少腹诸症。导师康志媛教授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时,主要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收效良多。病因病机痛经主要病因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实者可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而致胞宫气血不通而痛,虚者有气血虚弱、肾气亏损致胞宫失于濡养而痛。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治疗痛经20例,23岁-43岁,结果治愈18例,显效2例。 证型:寒凝血瘀、气滞气瘀、血热,夹瘀、气虚夹瘀、四个证型 病因病机:本病属中医“痛经”范畴。情志所伤为其主要致病原因。素多抑郁,复伤情志,致肝气更主拂郁,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经血运行不畅,发为痛经。亦可因经期涉雨、旅游,或经前食生冷,内伤于寒;寒湿客于冲任、胞中,以致经血凝滞不畅;素体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冲任气血虚损;血的运行有赖气的推动,气虚则血运不畅而瘀,不通则痛。  相似文献   

17.
介绍沈坚华主任治疗痛经经验。痛经是妇科常见症状,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及继发性痛经,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胞宫胞脉,变化在冲任气血。沈氏认为痛经多为虚实夹杂之证,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常见证型为肝郁气滞、血瘀阻络、阳虚寒凝、湿热下注、气血两虚,此五证常兼夹出现,治疗上当围绕主要病机,突出治疗重点,结合女性生理周期特点,全面兼顾,从整体调治,方可收效。  相似文献   

18.
胥波 《内蒙古中医药》2013,(35):127-128
胥老认为痛经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疼痛发作;或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瘕,血结为癥;或手术损伤导致脏腑失和,气血乖违、阻滞血道而发生。胥老常将痛经分为肾虚血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瘀互结、湿热瘀阻等六型进行辨证施治,临床运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对照组23例予布洛芬缓释片.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1.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2%(P<0.01).结论 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可使寒散血行,冲任、子宫气血调和而痛经止.  相似文献   

20.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晕厥,严重影响了妇女的正常工作生活。对于痛经,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在于冲任胞宫瘀滞不足。在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血互结等情形下,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由气血虚弱,禀赋不足,肝肾不足等因素导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其机制有寒热虚实之分,以实证为多,这是目前对痛经机制比较一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