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标准化言语测听材料《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对福州方言人群开展言语测听,根据测试结果研究影响普通话识别特征因素,探讨标准化测听材料在福建方言人群的测试效果并找出标准化应用强度函数修正值;方法选取56例受试者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18~25岁,其中方言组36例,标准普通话组20例;采用MSTMs中经过等价性评估的7张(每张50词)单音节词表作为测试材料对56例受试者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描绘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函数曲线并将福州方言人群测试结果与普通话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福州话方言组及普通话单音节词表的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函数关系的线性部分分别为Y=3.074X-36.157和Y=3.163X-40.498。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具有难度等价性的7张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词汇表的福州话方言人群正常人识别-强度函数曲线;方言组母语为福州话并熟练掌握普通话人群在应用MSTMs普通话版言语测听词表可无需校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 验证自适应噪声下句子识别阈测试方法 的可靠性,获得自适应噪声下语句识别阈算法的正常青年男性参考值.方法 21名正常听力男性青年(平均年龄21±1.56岁)接受测试.采用嘈杂语噪声下汉语短句识别测听材料,使用自行编制的自适应算法经言语测听软件进行噪声下句子识别阈测试.受试者每人每耳各测试2表.使用u 检验将获得的平均识别阈SNR50a与所采用材料的整体识别阈SNR50进行比较.结果 自适应方法 测得噪声下平均句子识别阈SNR50a为(-5.75±0.92)dB.左右耳识别阈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96).正常青年男性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7.55 dB,-3.95 dB).使用自适应算法获得的噪声下句子识别阈略高于正常听力人群中通过多强度测试获得的识别阈(P<0.0001).结论 该自适应噪声下语句识别阈算法快速、可靠,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评价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测听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听神经病患者安静与噪声下言语识别率的差异并与正常受试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听神经瘤组进行比较。方法测试在符合国家标准的隔声室内进行,纯音测试及言语测试应用校准后丹麦耳听美Conera听力计Otosuite(版本号4.82)联结计算机输出言语声,受试者佩戴头戴式耳机TDH-39、B71骨导振动器测试纯音。言语识别测试材料采用解放军总医院郗昕编制的《普通话言语测听—单音节识别测试》词表,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分别测试听神经病患者10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1例、听神经瘤患者11例和听力正常受试者10例患者在平均听阈、阈上10dB、20dB、30dB处的言语识别率以及信噪比为-0、-5、-10、-15dB的言语识别率得分。结果听神经病患者在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明显低于听神经瘤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以及正常听力组(P<0.05);具有相似听力阈值及听力曲线的AN患者,给予安静及不同噪声强度测试,可呈现较差及较好二级分化的SRS曲线;正常组在信噪比为-0、-5、-10、-15dB的环境下,信噪比为10dB时对比自身安静环境言语识别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听神经病组、听神经瘤组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在-10 SNR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听神经病患者在安静环境下随刺激声强度的升高会出现"回跌"现象。听神经病患者总体水平在安静与噪声环境下纯音听阈与言语识别得分均与无相关性(R2=0.07),其他三组呈现负的弱相关或强相关。结论安静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较好的听神经病患者在噪声环境中下降程度更为显著,相对于安静环境言语识别测试更加敏感;采用平均阈上30dB及-10dB信噪比测试,所得言语识别得分可作为临床评价言语功能的敏感指标,且对于听神经病诊断和病变定位及程度分析更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更全面评估听神经病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耳蜗病变)与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听觉系统的频率选择特异性,对比说明不同类型听力损失对听觉系统频率选择特异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测量心理物理调谐曲线(psychophysical tuning curve,PTC)的方法评价频率选择特异性,即当存在一个纯音信号,其频率和强度保持不变,加入另一个窄带噪声,噪声的中心频率和强度均发生变化,通过改变噪声的中心频率与强度掩蔽纯音信号,由此获得的窄带噪声中心频率与其强度的关系曲线。PTC越窄,尖部越尖锐说明频率选择特异性越好,使用测试频率与PTC曲线最小强度上10 dB的曲线宽度的比值(Q10 dB)评价PTC曲线的尖锐程度。选取听力正常受试者11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受试者14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17例,测量3个组受试者双耳在500 Hz和1000 Hz处的心理物理调谐曲线。结果 听力正常受试者平均Q10 dB结果为3.4±0.9,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受试者平均Q10 dB结果为1.8±0.4,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受试者平均Q10 dB结果为3.5±1.0。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组Q10 dB结果与听力正常组Q10 dB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Q10 dB结果与听力正常组(F =34.90,P <0.001)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组Q10 dB结果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 =31.09,P <0.001)。结论 耳蜗病变会导致频率选择特异性障碍,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 者听觉系统的频率选择特异性可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5.
言语测试的信度(reliability)对于测试材料的选择和测试结果的解释都至关重要,没有进行信度量化的材料测试敏感度低,对科研和临床评估起不到应有作用。就言语测听而言,现行很多测试材料并没有进行信度评估,现对言语测听材料的复测信度评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发一套标准的普通话版快速噪声下言语测听材料,评估依据听力学要求和语言学特征选取的300个语句材料的等价性,并获得其在50%正确识别时所对应的信噪比(记为SNR-50)的正常值。方法首先将这些语句材料按照数字化录制原则录制为女声音频材料,背景噪声为4人同时谈话的言语噪声。言语声和噪声混合在一起。选取30例正常受试者,采用听说复述方式,分别在+6、+3、0、-3、-6 dB信噪比条件下测试。对测试所得结果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强度-识别率函数曲线的拟合。结果 300个语句在噪声环境下测试结果分析显示,斜率和阈值不呈正态分布。剔除斜率过大(>0.72)的语句,及曲线拟合相关系数过小(r<0.7)的语句,精选出等价性较好的78句。后者呈正态分布。结论经过对300个语句的等价性评估,经过严格的筛选及精细调整,最终保留的78个语句在正常人中的等价性较好,下一步可进行这些语句复测信度的测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经由语音学专家修订的24张普通话单音节小词表进行不同信噪比下的言语识别率测试和难度等价性评估,以期选出具有较高信度者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方法 选取听力言语正常的青年受试者48例,运用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同仁医院)联合开发的汉语言语测听智能化系统,在4种不同信噪比下通过同侧耳机给声,对受试者进行24张单音节小词表言语识别率的心理声学测量.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P-I函数拟合和统计分析.结果 (1)24张普通话单音节小词表中11张彼此难度等价;(2)线性拟合了24张小词表噪声下信噪比一言语识别率的P-I曲线;(3)得到24张小词表噪声下信噪比-言语识别率的线性拟合方程,并分别反解出各表识别率为50%点处对应信噪比,24张词表总方程该点对应信噪比为-0.03 dB.结论 本试验初步证明.所得等价的11张普通话单音节小词表,可初步应用于临床测试和试验研究,并在正常人群中交互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普通话言语测听单音节词表在山西方言人群中的测试结果与普通话组有无差异,并探讨本套单音节词表在山西方言人群中应用时的复测信度。方法选取山西省的5个方言区,每个区选取母语为方言的"耳科正常"受试者12名,在10dB HLSpeech给声强度下依次测试22张词表,每位受试者词表测试顺序相同;10-20天后在与第一次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测试,记录每张表的识别率得分。结果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方言组总体测试得分与普通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对t检验示除并州片外其他几个方言区前后两次测听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个方言区总体初测得分65.0%±14.6%,复测得分67.2%±12.1%,临界差值15.9%,各个方言区临界差值12.9%-17.8%。结论本套单音节词表在山西方言组测试结果与普通话组有差异,方言区人群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应超过该方言区的临界差值,才能认为所做听力学干预措施有效;学习效应对单音节表测听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嘈杂语噪声下普通话语句识别测听材料在学龄前儿童言语测听中的效度、信度和敏感度指标,并分析年龄、性别因素对测听结果的影响.方法 招募54名北京市4~6岁听力言语正常儿童(分成4.0~、4.5~、5.0~6.0岁三组,每组18名,男女各半),应用27张中文嘈杂语噪声下普通话语句识别表,采用随机区组裂区设计,在幼儿园简易声场(本底噪声<40 dB A)在SNR=+1、-2、-5 dB三种条件下由同一扬声器播放语句(强度固定为65 dB SPL)和噪声,由儿童复述所听到的语句,逐一计算各表的言语识别率.结果 ①多种信噪比下的识别率得分在各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各表对学龄前儿童的识别率(performance)-信噪比(SNR)函数显示,SNR50阈值为-1.96±0.19 dB SNR,斜率为15.8%±1.1%/dB;③各表得分经"合理化的"反正弦变换,推定在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critical difference,CD)为24.6%;④4~4.5岁儿童与另两组儿童之间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00),另二组儿童之间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 199).男女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00).结论 ①27张中文嘈杂语噪声下的普通话语句识别表,对学龄前儿童彼此等价;②学龄前儿童50%语句识别率所对应的SNR50接近-2 dB,测试的敏感度为15.8%/dB,均低于成人水平;③男女儿童在噪声下的语句识别能力虽略有差异,但远小于信度指标所对应的24.6%的临界差值;④每表测试时间仅1.5分钟,适用于4.5岁以上的城市儿童.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语测听是一种很重要的言语能力评估手段。我国地域广阔,方言多样,测试材料不易统一,测试设备不易购置,导致言语测昕开展得不够普及。因此需要一套完整的。集测听材料和测听软件于一体的言语测听系统来改变国内当前状况。本文阐述了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研发的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STMs(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的编制原则、录音合成、等价性分析等,对MSTMs的组成以及相应的识别一强度函数测定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的建立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套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并验证其效度、信度和敏感度,期望成为国内标准化的言语识别率测听材料.方法 遵循简短、音位平衡、常用、覆盖等原则,生成30张音位平衡单音节表,每表对应25个常用汉字.由专业男性播音员朗读,经数字化录音及声学处理,录制成CD.研究分为三个阶段:①招募60名听力正常年轻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言语测听表号与测听强度均衡排布,每一受试者均变换6种强度(言语听力级-1、5、11、15、21、27 dB)以循环顺序聆听全部30张单音节表.计算每表每一声级下的言语识别率得分,以logistic曲线回归来拟合识别率-强度(P-I)函数.对30张词表的识别率进行双因素(表号、强度)方差分析和Post-Hoc两两比较,得到22张等价表.②北京22名听力正常年轻人,采用拉丁方设计,在言语听力级10 dB强度下依次测试22张等价表的识别率.间隔6~35 d,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新进行第二轮识别率测试.两轮测试的识别率经"合理化"的反正弦变换后,逐表汇总两轮测试分差,该分差值在22名受试者中的标准差为9.3%,转化成95%置信度下的临界分差为18.3%.③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案,对18名感音性听力损失患者在其纯音平均听阈上30 dB或最大舒适级,测试其对18张等价表的识别率.间隔1~16 d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测试.两轮测试的识别率经"合理化"的反正弦变换后,分别为(68.0±15.9)%和(69.2±14.6)%,配对t检验,P=0.107.两轮测试分差,在18名患者中的标准差为8.3%,转化成95%置信度下的临界分差为16.3%.结果 创建了一套22张等价的标准化的言语识别率测听表.每表由音位平衡的25个单音节构成,播放时间约2 min.听力正常人的单音节识别阈为言语听力级(8.30±0.84)dB,P-I函数的斜率为(4.0±0.3)%/dB.临床评判受试者言语识别率差异时,只要分差超过临界分差--正常人(18.3%)、患者(16.3%),即可确认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结论 成功建立起一套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敏感度,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汉语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andarinspeechtestmaterials,MSTMs)中的等价语句测听材料在听力正常成人中的复测信度,以进一步完善该材料的标准化设计。方法随机抽取40例18~30岁听力言语正常的受试者,采用MSTMs中的等价语句测听材料(共15张测试表),根据预实验结果测试受试者相对好耳在9dBHL时的言语识别率,间隔14~28天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复测言语识别率,对两轮测试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并计算临界差值。结果除表6外,其余14张MSTMs语句测听材料两轮言语识别率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95%置信区间的临界差值为18.93%,对应关键词数10个。结论本实验测得MSTMs语句测听材料复测信度好;使用该语句测听材料进行言语听觉能力评估时,若同一受试者前后两次识别率差异超过18.93%、对应关键词数超过10个,则认为干预有效。  相似文献   

13.
言语测听是听觉言语康复最直接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本文将简单介绍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心爱飞扬言语测听系统、中文开放式言语评估系统等几个近年开发的成人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及其标准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噪声下言语测听能较好地模拟日常交流的言语环境,且在评估受试者听力言语能力、指导听力障碍人士听力康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噪声下言语测听在临床中的应用,临床迫切需要大量相关等价的言语测听材料以促进临床听力学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噪声下言语测听的发展现状、临床应用及相关测听材料的编制,为我国噪声下言语测听材料的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的多中心复测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自行开发的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在不同方言区听力正常人群中的复测信度.方法 选择北方方言、吴越、闽北、闽南、粤、鄂等6个典型的方言区,确定大连、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福州、厦门等7个城市作为测试中心.每个测试中心分别招募22名听力言语正常受试者.以均衡排序的方式测试每位受试者全部22张字表在言语听力级7 dB下的单音节识别率,间隔10 d至1个月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第二轮测试.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前后两次单音节识别测试得分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r=0.682,P<0.01).配对student-t检验表明初测得分与复测得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复测平均得分(68.5%)高于初测平均得分(65.8%)2.7%,得分差值的标准差为10.1%.本测试材料在7个中心的总体95%可信区间临界差值为19.8%,相当于5个测试项.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总体的两次得分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家中心总体的得分差值与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之间无相关关系(P=0.947).结论 测试变异度在各方言测试中心之间存在差异.汉语单音节识别材料受记忆效应的影响小.Pearson相关系数r不适用于测听材料复测信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讨ASSR与ABR在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幼儿及成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测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72耳)小于3岁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幼儿分别行ASSR和ABR测试;对32例(64耳)成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分别行ASSR和电测听测试.结果①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幼儿ABR均未引出V波,而ASSR在0.5 kHz、1 kHz、2 kHz、4 kHz的引出率分别为66.67%、86.11%、88.89%、94.44%,ASSR在0.5 kHz、1 kHz、2 kHz、4 kHz的阈值均数、标准差分别为82.56±9.26 dB HL、90.31±6.94 dB HL、88.12±7.93 dB HL、88.62±8.12 dB HL.②对成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0.5 kHz、1 kHz、2 kHz、4 kHz ASSR测试阈值与电测听语频听阈(dB HL)进行配对两两比较的t检验,各组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SSR有助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幼儿残余听力的客观评估,尤以高频听阈为佳;ASSR与电测听在感音神经性耳聋诊断上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中的1组双音节词汇表在不同年龄段听力正常人中的检测结果。探讨不同年龄听力正常人的言语识别阈(SRT)以及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关系(P-I函数曲线),为临床听力康复及言语能力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受试者(听力正常人)120例分成4个年龄组,采用9张双音节词汇表作为言语测试材料,分别测试每组的SRT和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关系(P-I函数曲线)。结果:各组SRT与平均听力阈值(PTA)基本一致。18~30岁组、31~40岁组和41~50岁组随着年龄的增长,PTA阈值变化不明显,仅51~60岁组PTA阈值明显增高(P<0.01)。18~30岁组、31~40岁组和41~50岁组SRT阈值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P<0.05),仅51~60岁组SRT阈值明显增高(P<0.01)。不同年龄组的P-I函数曲线平均斜率分别为5.8%/dB、4.7%/dB、3.8%/dB、2.9%/dB。结论:将9张双音节普通话测试词表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听力正常人,获得4个不同年龄组的SRT和识别-强度函数曲线,随着年龄的增加,SRT阈值提高,平均斜率下降,51~60岁组的PTA及SRT阈值增高较明显。该结论为今后临床推广应用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提供了正常人言语听力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60例3~6岁感音神经性耳聋小儿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与小儿游戏测听(play audiometry,PA)测试结果比较,综合评估小儿听力.方法 选择60例3~6岁门诊患儿,均经声导抗测试及耳声发射测试排除传导性耳聋及听神经病,将60例3~6岁小儿120耳分别进行ABR测试.根据ABR测试结果.选择ABR波V反应阈为50~90 dB nHL的小儿30例为A组,ABR最大输出97 dB nHL未引出波V反应阚的小儿30例为B组;之后两组小儿分别进行游戏测听,将两组的ABR反应阈与游戏测听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ABR的波V反应阈与小儿游戏测听中2 kHz~4 kHz最小听闻相差均无显著差异:B组ABR最大输出97 dB nHL未引出波V的小儿,游戏测听绝大部分均能获得行为听阈.结论 ABR的波V反应阈与小儿行为测听的高频听阈一致性较好;ABR最大输出97 dB nHL未引出波V的不等于无听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正常青年人进行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 ,MSTMs)中的双音节词测试时信号与噪声空间分离对其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MSTMs中的双音节词表对50例(预测试6例,正式测试44例)听力正常青年人进行两种环境、六种信噪比(S/N )(噪声入射角为0°时信噪比为0、-2、-4、-6、-8、-10 dB;噪声入射角为90°时信噪比为-10、-12、-14、-16、-18、-20 dB )条件下的言语识别率测试。结果在噪声入射角为0°和90°时,随着信噪比降低,言语识别率为90%、80%、70%、60%、50%、40%、30%、20%时,0°~90°信噪比的差值分别为5、6.1、6.8、7.3、7.8、8.3、8.9、9.3。结论噪声和言语声的方向会影响言语识别率的得分,当噪声和言语声空间分离优势增大(噪声入射角0°~90°信噪比差值越小)时,言语识别率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双耳佩戴助听器时自动同步调节音量和手动分别调节音量在声源定位方面的区别以及不同噪声环境下频率特异性三麦克风和全通道三麦克风自适应指向性对言语分辨率的影响。方法40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均为双侧中度到重度高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人,A组平均听力损失(1、24、kHz)为67.1 dB,B组平均听力损失为69.5 dB。两组患者双耳佩戴实验用两款西门子助听器ACURISP(自适应指向性模式)(A组)和Triano 3 P(自适应指向性模式)(B组)耳背机,在佩戴助听器前和3个月后分别在同一声场进行佩戴前后声源定位测试,以及单个移动噪声和多重噪声环境下言语分辨率测试,记录达到50%言语分辨率时的信噪比,即L50,并结合问卷调查对无线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便利性进行评估。结果声场评估:两组受试者在配戴助听器3个月后声源定位能力有明显差异,使用频率特异性三麦克风自适应指向性模式者复合噪声源声场中测出L50值,明显低于使用三麦克风自适应指向性模式者(P<0.01);问卷评估:绝大多数患者表示无线技术给日常助听器调节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结论自动同步音量调节对保持助听后声源定位能力作用明显,在多噪声环境下频率特异性三麦克风助听器的自适应指向性能明显提高重度成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言语分辨率,并且无线技术提高了日常调节助听器的便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