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吴燕平教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承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裘笑梅先生,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对于妇科疑难病、产后病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见解独到,处方灵活,疗效显著。在产后病的治疗中,吴教授擅长补虚与祛邪并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笔者有幸跟随吴教授临诊,受益匪浅,现将吴教授治疗产后汗出经验整理总结如下,以飨读者。1病因病机产后汗出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中医学将其归属于  相似文献   

2.
罗铨教授认为汗出异常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之一。多由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正邪交争,腠理开合失司等致汗液外泄为患。临床分为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等3个证型进行辨证治疗。现将罗铨教授治疗汗证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学习体会进行整理和总结,旨在传承罗铨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供同仁学习及借鉴。  相似文献   

3.
孙玉香  王丽娜 《光明中医》2010,25(3):400-400
<正>产后发热是指分娩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临证以中度发热为主,往往伴随微恶风寒,或乍寒乍热,多数产妇有虚汗,头晕或头痛,神疲乏力,纳眠差,恶露量少色黯等。中医认为产后发热的病机是妇女分娩后阴血骤虚,阳易浮散,腠理不实,营卫不固,易感外邪所致持续发热或突然  相似文献   

4.
产后汗证是常见的产后病之一.导师姜丽娟教授为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妇科张良英教授继承人,基于产后多虚多瘀的生理特征,在和畅思想指导下,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产后气血亏虚,阴阳失和密切相关;以益气养血,和调阴阳为治法,自拟益气养血止汗汤和调气血、阴阳,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此文旨在总结导...  相似文献   

5.
汗证包括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导师卢秉久教授从其病因病机出发,遣方用药,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手足汗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导师对于手足汗症治疗有独特的见解,临床多从湿热瘀阻论治,本文主要阐述手足汗出的病因病机,并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7.
产后身痛是指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日久不愈,延续至产褥期以后者。文章总结了赵瑞华教授治疗产后身痛的经验,赵教授谨遵产后身痛“气虚百节开张”的病机特点,治疗以调补脾胃气血、调和营卫阴阳、调畅气机升降为关键,兼以散寒除湿,活血止痛,通阳除痹等,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2则详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王新志教授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脑血管病后汗证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归纳导师经验。结果:汗证是脑血管病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王新志教授认为,本证多为阴虚火旺、迫津外泄所致,以当归六黄汤为主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结论:王新志教授运用当归地黄汤治疗脑血管病后汗证疗效确切,临床可辨证应用。  相似文献   

9.
汗证是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的病证,有虚实两端,虚者以气虚、阴虚为主,实者以肝火、湿热为主。韩旭教授临床以敛汗汤为基本处方,重在益气养阴,固表止汗。本文用4个典型医案,分别从气虚不固、阴虚火旺、心血不足、肝经湿热4个方面论治。  相似文献   

10.
产后气血亏虚,腠理不密,故每在饮食或睡眠时,汗出较多,常在数日内自行好转,如汗出多而持续时间长,则为“产后自汗”。若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称为“产后盗汗”。中医认为,本病多为中气不足,卫阳不固,或阴虚内热,阳浮不敛,迫汗外溢所致,当以益气固表,养阴敛汗为治,可选用下列药膳食疗方。  相似文献   

11.
张晓瑜  李京枝 《光明中医》2011,26(9):1784-1785
产后发热是妇产科的常见病,是指产褥期内持续发热不退或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的疾病。临床上一般以中度发热为主,常伴有微恶风寒,头晕身痛,或乍寒乍热,神疲乏力,纳眠差,恶露量少色暗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和引产的年轻女性数量明显增加,造成输卵管炎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输卵管炎性不孕已成为不孕夫妇生育难的主源头。胡小芳教授认为首要病机在于瘀热阻滞胞络,中西结合、内服外敷治疗以活血化瘀,清里通络,以助输卵管行使正常功能。笔者萃取胡小芳教授之经验,择其诊治之病因病机、遣方用药、临证思路等重点论述,并辅以其诊疗示例详以说明,与友享之。  相似文献   

13.
产后心胸汗出系妇科临床少见症,辨证求因,则由心脾气虚、心肾阴虚等所致,治宜补益心脾和补益心肾,方用归脾汤加龙牡增减、六味地黄汤合补心丹化裁增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浅论汗出     
<正> 汗出,除暑热、劳作之正常出汗者外,其致病因素多端,发于阴而出于阳,有自汗与盗汗之分,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阳虚宜固,阴虚应育,此其常治。但从实践来看,亦不尽然,阳虚者或见盗汗,阴虚者亦有自汗。除此,尚有大汗、额汗、脱汗等,临证须详辨,各随其症而调之。自汗乃指白天不因劳动、厚衣等而汗自出的一种症状。其因多由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或脾阳不振、内湿外蒸,或肝虚兼郁、疏泄失调,或心血不足、不能自濡,或肾阳不足、无阴以滋、乏阳以助等,均致自汗出。治疗宜用益气固卫止汗为法,方以黄芪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芍药、茯苓、党参、浮小麦、甘草)调之。肺气虚者倍党参,脾阳不振者加白术、干姜、附子,去芍  相似文献   

15.
李京枝教授治疗产后身痛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励  李京枝 《光明中医》2009,24(3):425-425
妇女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又称“产后关节痛”。目前孕龄期妇女多次人为堕胎、小产后将息调养不善引起的四肢、关节疼痛也归属于产后身痛的范畴。此乃临床多发病,有害于妇女身心健康。吾师李京枝主任医师,业医二十余年,根据产后多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治疗产后身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难 《光明中医》2014,29(11):2377-2378
产妇在哺乳时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足够甚至不能喂养婴儿者,称为"产后缺乳",亦称为"产后乳无汁"、"产后乳汁不行"。此病最早记载见于《诸病源候论》:"此妇人手太阳、少阴之脉,下为月水,上为乳汁。妊娠之人,月水不通,初以养胎,既产则水血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者,故无乳汁也。"此乃临床多见疾病,严重影响母儿之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总结夏惠明教授运用推拿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经验.一指禅推法为腹痛及胃脘痛的常用治疗手法,掌揉法可理气导滞,消肿止痛,调节脏腑功能,震颤法以温补为主,以通调为辅,多用于阳虚气弱之证,具有祛瘀消积,和中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等作用.分法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搓法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按揉法可理气行滞,活血散瘀.诸...  相似文献   

18.
介绍王意兰主任医师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汗症的经验。王老认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汗症可分为透时汗症与透析间期汗症,病因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提出防重于治、标本同治、治汗需治血的"治汗三法"。对于透时汗症急以益气养阴或回阳救逆法治之,透析间期汗症则善于将"补、敛"二法合用辨证施治。并举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宋绍亮教授为全国首批20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病工作30余年,对常见风湿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对其治疗产后风湿症状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汗证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症。根据汗出的表现,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者为脱汗;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者为战汗;汗色发黄而染衣者为黄汗。历代医家对汗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选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