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膝骨关节炎(简称KOA)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关节病, 属于中医学“骨痹”、“痹证”范畴,一般认为与局部软骨变 性和应力异常有关。目前,西医以非甾体类药物消炎止痛为 主,而中医药治疗KOA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近年来,很多 学者在中药治疗KOA的作用机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笔者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膝痹西医名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 thritis,KOA),属中医“膝痛”“痹证”“骨痹”等的范畴.我们应用缪刺法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膝痹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骨痹清治疗膝骨关节炎(KOA)合并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KOA合并滑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用药后中医证候、体征、健康评估问卷(HAQ)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骨痹清对KOA合并滑膜炎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χ~2=48,P=0.003);体征、HAQ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t=0.004、P=0.008).结论 骨痹清能明显改善KOA合并滑膜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相似文献   

4.
<正>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通常是关节磨损和关节软骨逐渐丧失的结果[1]。流行病学显示[2]我国症状性KOA(诊断明确,存在膝关节疼痛等症状且需要就诊)的患病率为8.1%,女性高于男性。KOA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恶化,最终可能导致残疾。KOA的治疗包括保守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虽然药物可以帮助减缓KOA关节的退行性病变的进展,但目前[3]并没有有确切疗效用于治疗KOA的药物。KOA属中医“痹证”、“骨痹”、“筋痹”、“骨痿”、“筋痿”等范畴,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又称为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病等,是一种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骨赘形成。属于中医“痹证”或“骨痹”范畴,发病原因为肝肾亏损、长期劳累、外感风寒湿所致。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总结了多种治疗KOA的方法,其治疗原则主要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阻止和延缓疾病的进展,保护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膝关节僵硬、肿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1],属中医“膝痹”“筋痹”“骨痹”“痹证”“痿证”等范畴[2]。邓素玲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识到筋与骨互为一体,筋伤及骨,骨病治筋,“治筋”是“治骨”的基础,并遵循“治未病”思想,融入现代解剖学理论,提出“柔筋利节”法,即采用手法、针刺、中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中医学将其归为"痹证""骨痹"范畴。近年来,临床采用多种中医药技术治疗KOA,取得较好疗效,且副作用较小,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查阅文献,将KOA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专方专药、针灸治疗及其他疗法作一综述,有利于更好地认识KOA,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膝骨关节炎(KOA)属于“膝痹”范畴,以肝肾亏虚为本、寒湿瘀滞为标。中医外治法治疗KOA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为广大患者所青睐。该文主要对KOA的病因病机、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贴敷、中药熏洗、针刺、推拿、艾灸、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骨科常见病,临床常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邓素玲教授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工作30余年,对KOA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认为筋痹与KOA的发生密切相关,KOA的治疗应以“骨正筋柔”为理论基础、以“筋骨并重,标本兼治”为治疗原则,将分期治疗的理念贯穿于手法治疗、中药治疗及功能锻炼的全过程。本文对邓素玲教授治疗KOA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膝骨性关节炎(KOA)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目前临床缺乏特效药物治疗。笔者认为,KOA属于中医学“痹证”“骨痹”范畴,脾肾阳虚为其主要证型之一。本文从脾肾阳虚入手探讨KOA的发病机制,认为肾阳虚为其发病关键,脾阳虚为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KOA的发生,并针对性地提出“温补脾肾”治法,采用右归丸加减兼顾脾肾阴阳、补血益精,配合温针灸肾俞、关元、足三里、阿是穴等进行治疗,不仅取得了较好疗效,也为日后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膝骨关节炎(KOA)属中医学"骨痹""痹证""膝痹病"范畴,多发于中老年人,现代医学治疗尚无特效方法。中药熏洗及针灸同属于中医外治法,因其价格低廉、疗效可靠、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通过检索近5年来研究中药熏洗及中药熏洗联合针灸治疗KOA的相关文献,对其疗效及机制进行初步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肩周炎的局部病理变化为特点,根据临床症状从中医病位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以五体痹理论将其分为皮痹、脉痹、肌痹、筋痹、骨痹5种类型,结合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变化,提出“皮痹宣散祛邪以通经””脉痹活通血络以止痛”“肌痹通行揉肌以解肌”“筋痹松解经筋以缓筋”和“骨痹温通气血以止痹”的中医外治理念,将肩周炎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的中医认识与西医挂钩,以期为临床外治法提供新思路,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膝骨性关节炎(简称KOA),属骨关节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直、畸形,严重者伴功能障碍。本病易诊难治,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常常会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困难。祖国医学没有本病的记载,其论述及治疗多见于“骨痹”、“膝痹”。  相似文献   

14.
骨质增生属于中医骨痹一类疾患。《素问·长刺节论篇》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笔者在临床中把腰椎骨质增生病分为:肾虚骨痹、外伤血瘀及寒湿骨痹。治疗时采用中药汤剂,结合按摩和热敷获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膝骨性关节炎(KOA)以患者感知膝关节长期、慢性的隐痛为主,局部红肿疼痛剧烈、僵硬、活动不利等,属临床中一种常见退行性病,在日常生活中造成了患者的行动不便[1]。在祖国医学中,KOA所属的范畴是“痹证”“骨痹”,KOA被统称为“膝痹”,出现于《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发布[2]。据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16.
骨性关节炎多发于中年以后慢性、退变性关节疾病,多累积于小关节和负重关节。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特点,病理为滑膜炎症,软骨破坏,骨赘形成等变化【112]。属于中医“骨痹”“痹病”范畴。其内在虚,其外在邪,内因肾气虚衰,外因风寒湿邪侵袭,内生痰浊、瘀血诸邪。笔者从事风湿病二十余载,积累了骨痹病治疗经验,现将本人在临床上治疗骨痹病八法总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骨性关节炎(OA)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滑膜、软骨及附属组织的慢性炎症。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骨痹”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本痿标痹”。骨关节炎常分为气滞血瘀、寒湿痹阻、肝肾亏虚3型。目前对中药治疗OA的研究越来越多,并逐渐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药防治OA的作用机制。现就近年来中医对OA的认识及中药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骨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药理学机制。方法通过Disgenet数据库搜集KOA靶点;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搜集骨痹方各成分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分析骨痹方的重要成分。借助Genomics平台分析骨痹方和KOA共有靶点,并利用STRING平台构建共有靶点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 network)预测KOA潜在治疗靶点。在Systems Dock WebSite在线平台对重要成分和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评估其结合活性。最后,利用Cytoscape软件"ClueGo插件"分析共有靶点KEGG信号通路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2个KOA靶点;骨痹方共有66种成分,263个靶点。骨痹方重要成分包含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和刺芒柄花素等。其中,共有靶点17个,潜在治疗靶点可能有IL-6、TNF、PTGS2。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山柰酚和β-谷甾醇与潜在治疗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共有靶点参与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等22条通路。结论骨痹方中槲皮素、山奈酚和β-谷甾醇等成分很可能通过IL-6、TNF、PTGS2等靶点作用于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发挥治疗KOA的作用。故骨痹方治疗KOA的药理学机制可能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实现,但需进一步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9.
膝骨关节炎(KOA)是软骨下骨发生退行性改变的一类关节疾病,中医属“痹证”“骨痹”范畴,轻者疼痛、活动受限,重者会导致关节畸形,甚至不能行走,是临床骨科疾病中发病数量较多的一类疾病。多数医家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邪为标,且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临床中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式有很多,方药、针灸、推拿、外敷等均是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方式。而随着中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中医的各项治疗手段注定成为临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从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中医药物治疗、针灸练功等方面总结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与辨证进行总结与概括。  相似文献   

20.
将骨质疏松的症状和病理类比古籍,认为“骨痿”“骨痹”可作为其中医病名。通过不同古籍的记载建立“脑—髓—骨—骨痿”的关系,将骨质疏松分两种类型,影像学确诊骨质疏松而临床无疼痛症状的骨痿和出现临床疼痛症状的骨痹。当作为精微物质的髓不足时,就会出现骨痿病。髓分脑髓、脊髓、骨髓。骨痿指骨髓不足而出现的疾病。骨痿的治疗,可以直接通过肾脏治疗生骨髓,也可以通过生脑髓而下脊髓入骨髓来进行治疗。因此,“脑—髓—骨”关系的认识对骨痿、骨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