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5例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住院病例进行统计和随访,比较3种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并发症以及再手术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9~48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均为最低,卧床时间最长,并发症和二次手术率最高,髋关节功能最差(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小,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翻修率较高,术后功能较差.人工全髋置换术尽管手术创伤较大,但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最好.结论 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较差.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合体质较差、对活动要求不高或年龄较大的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合体质较好的、对活动要求较高的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该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2例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评估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Harris总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患肢缩短显著低于术前(均P0.01);经过分析,与肢体功能和长度恢复困难显著相关的因素有年龄60岁、内固定失败后行置换术时间间隔4年和术前肢体缩短≥2 cm(均P0.05)。结论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但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渐进性抗阻训练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以期为相关人群进行本训练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将渐进性抗阻训练应用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自从文献中筛选、评估和抽取有关资料。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8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渐进性抗阻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MD=4.96,95%CI 3.75~6.16,P<0.0001)、提高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MD=81.39,95%CI 55.49~107.29,P<0.0001)、改善平衡功能(MD=5.01,95%CI 3.17~6.86,P<0.00001)、缓解疼痛程度(SMD=-1.17,95%CI-1.68~-0.67,P<0.00001)、加速骨折愈合时间(SMD=-0.82,95%C...  相似文献   

4.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经历中到重度的疼痛, 疼痛增加围术期并发症的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周围神经阻滞被推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镇痛。本文概述了髋关节神经支配、相关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及其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康复的影响。基于现有的证据, 周围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有潜在的积极作用, 未来仍需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正>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1〕,极易引起骨折不愈合以及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临床研究证实,Ⅰ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显著疗效,但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或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2〕。本研究对比分析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PFNA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4~2012年采用PFNA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照性研究文献,语言为中文和英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质量评价和筛选,通过Meta分析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在以下5个方面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术后死亡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及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总计8篇对照性研究文献纳入本次研究,758例手术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36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39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在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髋关节置换组的术后死亡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PFNA内固定组,但下床负重时间明显短于PFNA内固定组。结论 PFNA内固定在微创治疗及术后恢复方面有一定优势,两者在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李梅芳  罗春华 《山东医药》2011,51(18):14-14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23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5例髋部骨折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术后1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年SF-36量表各维度及总体健康的评估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创伤更小,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生活质量更好,临床应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是近些年来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1〕。本文主要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0~76岁,平均(70.4±3.7)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髋关节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期内应用唑来膦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因髋部骨折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住院接受全髋关节(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术的老年女性患者,根据骨密度(BMD)检测结果选取骨质疏松症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手术后均接受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于术后1~2周给予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以后每年给药1次,连续3年,对照组在治疗组用药同期给予相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每年复查并记录腰椎及健侧髋部骨密度变化,观察术后3年内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连续治疗3年后骨密度较用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前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内治疗组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无菌性松动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2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期内使用唑来膦酸安全有效,可提高骨密度,且可能减少假体周围骨折和假体松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尤其是在老年骨科手术后多见,严重时会并发肺栓塞,成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致残或致死的突出原因.Colwell报道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骨科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0%~60%[2].因而如何有效防治下肢DVT成为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文献报道,有临床表现的DVT发生率分别为:髋关节置换术3%,膝关节置换术10%,髋部骨折2%;约2%髋关节置换术者,于术后10 d以上出现DVT的症状和体征,而膝关节置换术者DVT多发生于术后早期.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DVT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老龄化加剧,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逐渐增高〔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是老年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主要方法,可有效减小患者疼痛,维持髋关节的稳定,对恢复髋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2〕。但AFHR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及训练对手术的成功与否尤为重要,本组研究对行AFHR手术的股骨颈骨折病例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麦鸿飞  冯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91-4593
股骨颈骨折为老年常见、多发病,临床多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2〕。但是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康复时间长,老年患者耐受性较差〔3〕。本研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该院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9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适宜范围。结果患者术后3周均能下地自行行走,其中3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0.64%;1例合并感染,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6.45%。19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9.47%,其中1例合并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两种术式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大部分患者可耐受,恢复功能良好,减少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有并存病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报道很多,但对并存病治疗标准以及术式选择的报道较少。本文从15 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筛选出有并存病的患者6 9例,进行分析总结,为有并存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我院自1991年1月~2 0 0 2年12月共收治5 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15 8例。其中骨折时有并存病者6 9例,男2 8例,女4 1例,年龄5 5~90岁,平均74 .1岁。左侧股骨颈骨折36例,右侧33例,头下型33例,经颈型34例,基底型2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 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 7例。术前并存病分别为高血压2 0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11例,…  相似文献   

16.
髋部新鲜骨折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尚未见有报道,我们实施1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解决中老年髋关节疾病终末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之一〔1〕,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髋部的疼痛,保持关节的稳定以及调整双下肢长度。研究表明合理的康复训练能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康复〔2〕。本研究将个体化康复治疗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早期疼痛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观察分析,共74例,37例是参照组,37例是研究组,本调查在2019年11月开始,在2020年11月结束,护理方式分别是常规护理、早期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在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护理效果、负性心理以及生活质量等...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86岁.2002年不慎摔倒后右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011年1月再次摔倒,致左侧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20 d出院,出院后指导患者及家人进行有计划的康复护理,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现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后外侧入路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全部患者进行编号,将单号者纳入对照组,双号者纳入研究组,每组40例。全部患者接受后外侧入路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并在术后常规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联合使用阿仑膦酸钠片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髋部骨密度及L2~4椎体骨密度,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髋部骨密度、椎体骨密度、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0.05);术后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药物治疗期间,全部患者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后外侧入路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联合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可产生理想的抗骨质疏松效果,患者术后骨密度提高、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少,且治疗期间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