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预后危险因素,为早期合理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校3所附属医院连续3年收治的65例败血症新生儿,对其临床相关的20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一氧化氮(NO)、黄疸、吃奶改变、哭声变化、入院体重、休克及器官功能衰竭等指标与死亡有关。结论:IL-6、IL-8、吃奶改变、黄疸及器官功能衰竭是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奇  陈才进  林湛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1):1177-1179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减少临床应用抗生素的盲目性,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采用Bact 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时近4年间新生儿科送检的可疑败血症697份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91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3%,全部时青霉素耐药,对红霉素或头孢唑啉耐药率超过75%,多重耐药较明显,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但已发现3株耐万古霉素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致病的革兰阴性杆菌时亚胺培南、头孢三代(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敏感。结论: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为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性的分析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易于招致细菌感染,因而新生儿败血症仍是新生儿时期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据报告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占活产新生儿的1~5%,国外为活产新生儿的1~4/1,000,其病死率为20%至50%。治疗之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致病菌的认识并及时采用有效的抗菌治疗。为了探讨我国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并指导其今后变移的动向,现将全国新生儿感染会议的17篇有关资料,共计报告3,548例加以综合分析。材料来源1986年9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新生儿感染专题学术会议,共收到有关新生儿败血症的论文25篇,除报告单一的细菌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8篇之外,其余17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预后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预后危险因素,为早期合理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校3所附属医院连续3年收治的65例败血症新生儿,对其临床相关的20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一氧化氮(NO)、黄疸、吃奶改变、哭声变化、入院体重、休克及器官功能衰竭等指标与死亡有关。结论:lL-6、IL-8、吃奶改变、黄疸及器官功能衰竭是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冯意红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8):697-698,701
目的了解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制定防控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新生儿病房2009-2011年共调查住院患儿5 561例,发生医院感染234例,医院感染率为4.2%。医院感染发生率构成比居前3位依次为轮状病毒肠炎占45.30%,败血症占26.07%,呼吸道感染占20.09%。新生儿医院感染构成因素主要有住院时间长、环境卫生质量差、低出生体重儿、侵入性操作等。结论该医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肠炎和败血症以及呼吸道感染,环境卫生和侵入性操作为新生儿感染主要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刘帜翘 《新医学》1994,25(1):9-10
小儿败血症的诊治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510260)刘帜翘小儿因其解剖、生理、免疫等特点而与成人败血症有所不同。即使同为小儿时期的败血症,也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故亦常有新生儿败血症、婴儿败血症之分。发病因素1.患几方面:首先注意年龄因素,以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生儿脓毒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治疗转归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新生儿脓毒败血症诊治水平,降低新生儿脓毒败血症的感染率及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多来新生儿病房诊治的12例新生儿脓毒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生儿脓毒败血症以早产儿院内感染引发脓毒败血症多见,院内感染占83.3%,社区获得性感染占16.7%;易感因素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住院时间长、胃肠外营养、经胃管饲养史、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应用与新生儿脓毒败血症发生有相关性(x2值分别为53.78、28.41、4.86、53.78、53.78、4.86、53.78,P<0.01或P<0.05).细菌培养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常见,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新生儿脓毒败血症起病隐匿、病初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胎龄小、低出生体重、住院时间长、肠胃外营养及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应用是导致新生儿脓毒败血症的危险因素.革兰氏阳性球菌是其主要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及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也保持较高的敏感率.早期应根据病原学特点,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血小板计数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41例患儿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前后进行血培养和血小板计数。结果:感染前血小板数量为202.1±80.4,感染后为104.8±77.4,发现血小板数量随感染轻重而增减,感染重者血小板计数较轻者少(P〈0.01)。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感染轻重与血小板数量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率的分布。以便制定相应对策,合理选择有效抗菌素,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材料与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的104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4例血培养阳性者,均为单一生长。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9例、溶血葡萄球菌10例,大肠杆菌10例。本组葡萄球菌属的敏感药物主要为第3代头孢类、阿莫西林/舒巴坦钠、万古霉素及氨基糖甙类。对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大环内酯类大多数耐药。104例患儿中,治愈100例、好转自动出院3例、1例放弃治疗死亡。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以葡萄球菌为主(占绝对优势),大肠埃希菌次之,条件致病菌感染有所上升,第三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可作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败血症高危因素对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败血症高危因素对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81例住院新生儿,包括足月儿121例和早产儿60例。根据有无败血症及其高危因素,将足月儿分为:足月对照组、足月败血症高危因素组、足月非败血症高危因素组、足月败血症组。其中足月败血症高危因素组又分为足月宫内窘迫/术后窒息组和足月胎膜早破(PROM)组,后者按PROM不同时间分为大于18 h组、>12~18 h组和0~12 h组。早产儿也按相同标准分组。分别检测各组PCT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足月宫内窘迫/术后窒息组与足月非败血症高危因素组比较,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 h组PCT水平明显增高,但与足月败血症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早产儿各组的组间比较结果与足月儿类似。相比于C反应蛋白(CRP),败血症高危因素新生儿PC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情况更一致(P<0.01)。结论不同败血症高危因素对新生儿PCT水平有不同的影响,结合PCT水平的动态监测,能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敏 《临床医学》2009,29(9):15-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诊治的新生儿败血症98例,经病原菌培养.对其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定量分析。98例新生儿败血症被分成两组,败血症确诊组46例,临床败血痘组52倒:另无感染征象新生儿为对照组88例。观察比较各组患者C-反应蛋白阳性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C-反应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6.94%及7.95%。试验组和对照组C-反应蛋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反应蛋白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邯郸地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晚期下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对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3400例邯郸地区2012年1月-2020年3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晚期为观察组,另选取3000例同地区、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统计观察组下生殖道感染发生率、两组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晚期下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下生殖道感染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的影响。结果 34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晚期患者中有1500例发生下生殖道感染,发生率为44.12%。单因素分析所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晚期发生下生殖道感染与年龄、分娩史、流产史、HbA1c、既往生殖道感染史、混用外阴清洗工具卫生用具、空腹血糖、文化程度有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均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晚期发生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中下生殖道感染产妇、下生殖道未感染产妇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下生殖道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高于下生殖道未感染产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晚期下生殖道感染与...  相似文献   

13.
黄越芳  阮明等 《新医学》2002,33(1):16-18
目的:探讨乳胶凝集试验在诊断新生儿B群链球菌(GBS)败血症中的作用。方法;174例疑有败血症的新生儿生后即作外耳道、脐部拭子培养及涂片镜检,胃液培养和血培养,并均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患儿尿中的GBS抗原。根据是否有GBS败血症将患儿分成两组:GBS败血症组(18组)及无GBS败血症组(156例)。将两组乳胶凝集试验结果作比较。结果:GBS败血症组有16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无GBS败血症组有3例阳性。乳胶凝集试验对GBS败血症的诊断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98.1%,假阳性率为1.9%。结论:乳胶凝集试验对新生儿GBS败血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且简便、快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保堂 《临床医学》2011,31(5):32-33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中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6例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和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并进行单因素χ2检验。结果 106例患儿中,存活94例,死亡12例,总病死率11.3%;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胎龄等6项因素对本病死亡的影响做出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入院体质量、凝血功能、休克并多脏器损害、白细胞计数对本病死亡有显著影响。结论凝血功能、休克并多脏器损害等5项因素与新生儿败血症死亡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变化及护理体会。方法:对86例经血培养确诊的败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培养出86株细菌,均为单一生长。其中葡萄球菌共33株,占38.3%。原发病有脐炎、脓疱疹等,临床症状多为不典型。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以葡萄球菌为主。症状多为不典型,保持体温稳定、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合理喂养、做好脐部和硬肿症的护理及加强宣教等,才能促进败血症的治愈。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1980~1987年积累的78例新生儿败血症和121例非新生儿败血症的两组患儿围产期情况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围产期异常,特别是围产期危险因素和新生儿败血症有密切关系。78例新生儿败血症选自于驻马店市医院及郑州市153医院儿科。在同时期同地点随机抽样调查了121例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计数(PLT)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4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生产且身体健康无感染的新生儿53名为对照组。对比两组NEU%、PCT、PLT水平,对比观察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前后NEU%、PCT、PLT水平;分析NEU%、PCT、PLT单一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NEU%、PCT水平:观察组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水平:观察组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NEU%+PCT+PLT检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893,敏感度为0.934,特异度为0.904。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中NEU%、PCT水平升高,PLT水平下降,三指标均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指标,且可提示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发展及治疗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及与其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1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常见原因为单纯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巨细胞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及新生儿溶血症等,待病情稳定后,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未通过复筛的3个月后再进行测试;2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初筛异常57例,占31.3%,复筛57例,异常14例,占24.6%,确诊为听力障碍的6例,占3.3%;对照组初筛异常18例,占9%,复筛时全部通过。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听力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先天性巨细胞感染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近期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经血培养确诊为感染性败血症患儿6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血培养结果证实金黄色葡萄球菌29例。表皮葡萄球菌26例。微嗜链球菌。变形杆菌各2例。腐生葡萄球菌。聚团肠球菌。四联球菌。A族链球菌各1例。结论:新生儿败血症发病日龄最高在生后第二周。病源菌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外周血象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帮助有限。当全身感染严重时血小板降低,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母体阴道菌群异常评价B族链球菌(GBS)早发型败血症的作用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GBS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80例作为病变组,实施细节性护理干预。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80例作为健康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孕妇阴道GBS定植与否、孕妇绒毛羊膜炎、产前发热及干预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和新生儿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阴道GBS定植与否以及孕妇绒毛羊膜炎均是新生儿GBS早发型败血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阴道GBS定植以及孕妇绒毛羊膜炎均是新生儿GBS早发型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变组干预后WBC、CRP以及PCT水平均低于健康组(P0.05)。病变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母体阴道菌群异常有助于GBS早发型败血症的评价,且细节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减轻新生儿炎症反应,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