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哮喘病人支气管舒张试验多项指标评定标准阳性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哮喘病人(肺功能分级轻度18例,中度39例,重度30例)吸入万托林(200μg)15min前后进行F—V曲线测定观察各指标的改变率。结果:轻度组各指标阳性率(%)FVC、FEV1.0和PEF为4.0、7.6和15.2,FEF25%—75%、Vmax75、Vmax50和Vmax25为24.2、56.0、34.0和38、0;中度组FVC、FEV1.0 和PEF为6.0、54.2和24.0,FEF25%—75%、Vmax75、Vmax50和Vmax25为42.1、75.0、52.6和58.0;重度组FVC、FEV1.0和PEF为19.8、68.8和29.0,FEF25%-75%、Vmax75、Vmax50和Vmax25为64.5、92.0、70.0和68.0。结论:哮喘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诊断标准不仅是FVC、FEV1.0和PEF,还应综合考虑其他各项指标的变化,以使诊断评价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2.
杨光华  孙合昭 《中外医疗》2011,30(15):149-149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呋塞米或沙丁胺醇对急性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吸入呋塞米50mg(5mL,10mg/mL),其中18例患者在随后的第2次急性发作期吸入0.1%沙丁胺醇溶液5mL。检查患者吸药30min肺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吸药后病人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中期呼气流速(FEF25-75%)等与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VC(7.96±4.16)%、FEV1(24.73±9.13)%、FEF25-75%均显著高于吸药前,但吸入呋塞米后的提高率明显低于沙丁胺醇。结论吸入呋塞米可减轻气道阻塞,改善发作期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但效果低于吸入沙丁胺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气道功能异常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组100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按随访结果分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组与非CVA组,比较2组患者激发前基础状态下及激发结束时的肺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及小气道功能的变化率,分析各参数变化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2组激发后与激发前基础状态相比FVC、FVC%、FEV1、FEV1%、FEV1/FVC%、FEF25、FEF25%、FEF50、FEF50%、FEF75、FEF75%、MMEF、MMEF%均有明显下降(P<0.05),激发前及激发后CVA组的各项参数较非CVA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VA组FEF25%、FEF50%、FEF75%、MMEF%较非CVA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VA组小气道异常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CVA组FEF25、FEF50、FEF75、MMEF变化率高于非CVA组(P<0.05).曲线下面积结果提示:FEV1变化率>FEF25变化率>FEF50变化率>FEV1变化量>MMEF变化率>FEF75变化率.结论 在激发前基础状态下及激发后,CVA患者大小气道功能均低于非CVA患者,FEF50变化率对CVA诊断的敏感度最高,重视小气道功能异常能协助临床早期发现CV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患者小气道功能指标对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160例慢性咳嗽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分别比较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小气道功能,并评价其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与阴性组比较,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患者25%、50%、75%肺活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速(FEF 25%、FEF 50%、FEF 75%)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 75/25)明显降低(P<0.05)。慢性咳嗽患者FEF 50%和MMEF 75/25与激发试验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的下降率呈负相关(P<0.05)。FEF 75%、FEF 50%、FEF 25%、MMEF 75/25对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阳性结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FEF 50、MMEF 75/25可用来预测支气管激发试验后FEV1的下降率;基础小气道功能对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结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谢华健 《海南医学》2011,22(17):30-3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激发试验前后及舒张试验前后小气道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1例已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予以沙丁胺醇气雾剂吸人,15min后再测定患者肺功能。选择同时期条件匹配的28例气道高反应性升高但不能诊断为哮喘的非哮喘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激发试验前后及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小气道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①激发前和激发后,哮喘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50%)和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75%)均显著低于非哮喘组(P〈0.01)。舒张后FEF25%和FEF50%在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EF和FEF75%在两组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②哮喘组激发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MMEF、FEF25%、FEF50%和FEF75%的下降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P〈0.01),舒张前后MMEF、FEF25%、FEF50%和FEF75%的上升率也显著高于非哮喘组(P〈0.001),而FEVt%的上升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哮喘组激发前后及舒张前后MMEF和FEF75%的变异率要显著高于FEV1%(P〈0.01)。非哮喘组激发前后MMEF和FEF75%的变异率也要显著高于FEV1%(P〈0.05),但舒张前后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要低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小气道阻塞的可逆性要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大、小气道均存在可逆性阻塞,小气道阻塞的可逆程度要高于大气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患者小气道通气功能指标,为探讨该病的发病提供依据.方法:住院治疗达到稳定期的单纯COPD患者70例(单纯COPD组),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COPD患者39例(扩张试验阳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体重指数(BMI)及使用沙丁胺醇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1秒率(FEV/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 50%)、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 25%)肺功能指标.结果:扩张试验阳性组年龄<单纯COPD组(P<0.05),吸入沙丁胺醇前扩张实验阳性COPD组MMEF、FEF50%、FEF 25%较单纯COPD组低(P<0.05);吸入沙丁胺醇后这些指标和单纯C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小,小气道功能较单纯COPD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喘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0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给予平喘方与麻杏石甘汤,疗程1w。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相比,2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肺功能PEF、FEV1、FEV1/FVC、FEF25、FEF50、FEF75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肺功能PEF、FEV1、FEV1/FVC、FEF25、FEF50、FEF75增加(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喘方能有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喘息、咳嗽、胸闷、痰鸣音等症状,改善肺通气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胸闷气短患者肺功能小气道指标25%用力呼气流速(FEF25)、最大中期呼气流速(FEF25-75)、75%用力呼气流速(FEF75)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以胸闷气短为主诉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小气道功能异常组)行肺功能检测,以同期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哮喘患者(哮喘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组)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小气道指标FEF25、FEF25-75、FEF75和Raw。结果:FEF25、FEF25-75和FEF75三个指标中,FEF25-75诊断小气道功能异常的灵敏度最高;小气道功能异常组FEF25、FEF25-75明显高于哮喘组和COPD组,Raw明显低于哮喘组和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EF25-75对诊断伴有小气道功能异常的单纯胸闷气短具有临床意义,部分胸闷气短症状可能是哮喘或COPD的前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激发前后肺功能改变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2例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群85例为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实验。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激发后FEV1%、FVC%、PEF均降低,与对照组激发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EF25%~75%、FEF75%、FEF50%激发后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激发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FEF25%~75%、FEF75%与对照组激发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做支气管激发实验后,检查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尤其是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FEF75%、FEF25%~75%的改变,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筛查,早期诊断,正确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0.
胡水秀  曾国武 《微创医学》2004,23(5):560-562
目的评价吸入必可酮气雾剂(BDP)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疗效.方法 40例CVA患者予BDP吸入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FEF25~75%)、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75%)、气道阻力Raw和比气道传导率sGaw,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CVA患者FVC、FEV1.0、PEF接近于正常人,而FEF25~75%、FEF50%、FEF75%、sGaw明显低于正常(P<0.01),Raw高于正常(P<0.01).治疗后FEF25~75%、FEF50%、FEF75%、sGaw显著增高(P<0.01),Raw明显降低(P<0.01).结论 CVA患者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BDP吸入治疗疗效肯定,可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