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实验性癫痫大鼠大脑海马及皮质中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 lu)含量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埋线组、针刺组、丙戊酸钠组,经预处理后用青霉素钠腹腔注射造模(正常组除外),造模后90 m in时处死大鼠,迅速取一侧大脑海马和颞叶皮质,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海马和颞叶皮质中GABA、G lu的含量,计算GABA/G lu值。结果模型组海马区GABA、G lu的含量和GABA/G lu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P<0.01),埋线组GABA含量和GABA/G lu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其G lu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埋线组的影响大于丙戊酸钠组、针刺组,穴位埋线对海马区GABA、G lu的影响比颞叶皮质区明显。结论穴位埋线可通过调节脑内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的水平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6只,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60只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组和治疗对照组,每组30只,分别于伤后1、3、7、14和28d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AP-2的表达,用改良的Tarlov评分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7和14d,甲基强的松龙组MAP-2的表达强于治疗对照组;大鼠脊髓损伤后7、14和28d,甲基强的松龙组Tarlov评分大于治疗对照组。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能促进大鼠损伤脊髓表达MAP-2,并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氧化苦参碱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茜  白洁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7):580-581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对青霉素(PEN)致痫大鼠大脑海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PEN制备癫痫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腹腔内注射Oxy后癫痫大鼠海马Glu和GABA阳性细胞数目。结果腹腔注射Oxy的实验组癫痫大鼠海马Glu平均阳性细胞数低于未注射Oxy的模型组,而实验组GABA平均阳性细胞数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Oxy抗癫痫作用机制与兴奋性神经递质Glu和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锌离子(Zn^2+)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60只分4组:正常组、模型组和AD前补锌组、AD后补锌组。采用β-淀粉样肽(amyloid,Aβ)大鼠侧脑室注射制作AD动物模型,行为学检测和大鼠海马组织电镜切片观察检测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m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MAP-2的表达。结果Aβ脑室内灌注造成Aβ沉积的AD模型在行为学和病理改变上一定程度地模拟了AD。模型组和AD后补锌组大鼠海马区MAP-2蛋白表达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显著下降,MAP-2蛋白荧光检测发现模型组和AD后补锌组大鼠海马区MAP-2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AD前补锌组大鼠海马区MAP-2蛋白表达和MAP-2阳性神经元数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AD形成期间适量补锌可显著改善海马受损神经元细胞结构和细胞骨架蛋白的结构及含量。而在AD形成之后,补锌已不能引起细胞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CA1区微管相关蛋白-2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 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再灌组和低温再灌组,后两组又各分为再灌注6h、48h、96h3个亚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微管相关蛋白-2活性,观察再灌注48h、96h海马CA1区细胞膜、核膜完整,核仁清楚的锥体神经元数目。结果 常温再灌注6h、48h、96h海马CA1区微管相关蛋白-2免疫活性分别为假手术组的81%、69%和51%(P<0.01)。低温再灌注6h、48h、96h海马CA1区微管相关蛋白-2免疫活性分别为假手术组的93%、86%和71%,均明显高于常温再灌组(P<0.05或P<0.01)。再灌注96h时,常温再灌组海马CA1区细胞膜、核膜完整,核仁清楚的锥体细胞数目仅为假手术组的5%(P<0.01),低温再灌组为假手术组的47%,明显多于常温再灌组(P<0.01)。结论 低温减轻脑缺血后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微管相关蛋白-2的活性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戊四氮(pentrazole,PTZ)致痫大鼠海马谷氨酸(glutamic amino acid,Glu)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mino acid,GABA)在痫性发作后30 min内的含量变化,研究癫痫的终止机制。方法:通过PTZ皮下注射建立SD雄性大鼠急性痫性发作模型,当大鼠痫性发作达Ⅳ~Ⅴ级时,分别于发作时(立即)及发作后5、10、15、20、25、30 min处死大鼠,断头取海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组织Glu与GABA含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痫性发作达到Ⅳ~Ⅴ级时,0、5、10、15、20、25 min组海马组织Glu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之后开始下降,30 min组Glu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海马组织中GABA含量在5 min时显著增高(P < 0.05),随后开始下降,10 min时下降至最低,在15 min时再次缓慢升高,持续至25 min时达到高峰(P < 0.05),之后开始下降。结论:痫性发作后Glu与GABA含量存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Glu与GABA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是癫痫发作终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保护作用及神经细胞神经生长蛋白43(GAP-43)、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EPO治疗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内GAP-43和MAP-2的表达变化,同时通过BBB运动评分检测动物的运动功能。结果 EPO治疗组较生理盐水组GAP-43和MAP-2表达水平高,EPO治疗组的BBB运动评分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EPO能够通过增加GAP-43和MAP-2表达,促进神经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8.
JWA 蛋白与α-微管蛋白结合和对微管稳定性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了JWA蛋白与α-微管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特别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与微管蛋白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显微镜技术研究低温处理、处理后恢复的NIH3T3细胞JWA蛋白和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NIH3T3细胞的JWA蛋白与α-微管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JWA蛋白在细胞内与α-微管蛋白的分布基本平行。结论:JWA蛋白,作为一种新的微管相关蛋白,在微管动力学变化过程和有丝分裂过程中与α-微管蛋白有交互作用,与α-微管蛋白结合,可能对微管稳定性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含量在马桑内酯类药物作用下所发生的改变。结果表明马桑内酯能引起大鼠脑内Glu含量明显升高,而对GABA含量影响不明显。来用的气相色谱法快速、灵敏度高,GABA和Glu的相对偏差为3.3%和4.98%,回收率为80.5%和85.2%,此法是进行脑内GABA和Glu含量测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β-谷甾醇对子宫颈癌细胞微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L  Yang YJ  Chen SH  Ge XR  Xu CJ  Gui S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9):2771-2775
目的 探讨β-谷甾醇对子宫颈癌细胞SiHa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内微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β-谷甾醇对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β-谷甾醇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β-谷甾醇处理的SiHa细胞内微管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分布,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微管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及聚合和未聚合微管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20μmol/L的β-谷甾醇能明显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并显著促进S期细胞的集聚。激光共聚焦分析表明,β-谷甾醇作用5d的SiHa细胞微管网络异常,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显著下调,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进一步证实β-谷甾醇能抑制微管蛋白α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同时β-谷甾醇能抑制SiHa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结论 β-谷甾醇能降低SiHa细胞微管蛋白α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并抑制SiHa细胞内微管的聚合,提示β-谷甾醇具有一定的抗微管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造成SiHa细胞生长抑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丘脑乳头体上核内转染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基因对海人藻酸(KA)致痫大鼠海马区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2)、手术对照组(n=2)、KA对照组(n=10)及GABA受体基因转染组(n=10),正常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置,手术对照组在右侧杏仁核注射生理盐水1 μL,KA对照组在杏仁核注射KA 1 μL(1 μg),GABA受体基因转染组则在KA注射前48 h预先将GABA 受体mRNA 400 nL (40 ng)注射到下丘脑的乳头体上核。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4组大鼠各个时程(3 h、6 h、24 h、3 d、7 d)海马区形态及CX43阳性细胞数变化。 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完整;KA对照组海马神经元肿胀变性,其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加重;GABA受体基因转染组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相对于KA对照组减轻。CX43表达阳性细胞数定量分析显示,正常及手术对照组CX43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少,KA对照组随时间延长CX43阳性表达细胞数逐渐增多, GABA受体基因转染组大鼠CX43阳性表达细胞数在各个时程均比KA对照组减少。 结论: 下丘脑内转染GABA受体基因可以下调海马区CX4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剂二氮嗪(DZ)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及自由基的影响,探讨mitoK开放剂对癫痫发作后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 随机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分为对照组、癫痫组(PILO组)、DZ组(DZ组)、DZ+5-羟基癸酸(5-HD)...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XY)对青霉素(penicillin,PEN)致痫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ormal saline,NS)、癫痫模型组(epilepsy,EP)、氧化苦参碱组(OXY)和苯巴比妥钠阳性对照组(PBS),腹腔注射青霉素诱导大鼠癫痫发作,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通过Morris水迷宫视频跟踪系统观察各组大鼠在A区和C区停留的时间和在A区和C区游泳路径的长度,PBS组和OXY组在A区的停留时间和在A区的游泳路径比EP组明显增长(P<0.05),对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有所改善。NS组神经细胞结构正常;EP组可见神经细胞肿胀、细胞器的损伤等改变;PBS组变性坏死程度较轻,大部分神经细胞胞膜都较完整;OXY组神经元细胞肿胀明显减轻,细胞器等损伤能够得到改善。结论 OXY可以对癫痫大鼠在空间学习和记忆方面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癫痫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在癫痫持续状态后不同时间点激活的特点。方法:采用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及免疫组化方法比较不同时间点OX-42阳性细胞的增殖及形态变化。结果:小胶质细胞在癫痫持续状态(SE)后被激活;OX-42阳性细胞在SE 3~7 d时增加达到一个峰值,7~14 d时细胞的增加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而14 d以后增加的OX-42阳性细胞逐渐下降,大约在21 d时细胞数恢复到较先前稍高的水平。结论:癫痫发作后的炎症病理损伤与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是构成癫痫炎症损伤机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达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树突型中间神经元的轴突出芽.方法:6~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和对照组(腹腔注射氯化锂+生理盐水),注药后于1,7,15,30,60d5个时间点又随机分为5个亚组(A1 ~5亚组,B1 ~5亚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海马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点SS中间神经元的表达及其轴突出芽情况,结合神经元特异性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其与SS的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SS中间神经元的数目及其轴突出芽的动态变化.结果: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60d时CA1区SS神经元数目超过对照组(P<0.01),60d时海马CA1区全层均可见大量增多的SS阳性纤维;SE后60 d CA1区的起始部位始层和辐状层NeuN阳性神经元数目超过正常;SE后15 d时与NeuN双标记的SS中间神经元在CA1区始层逐渐增多,60d时CA1始层及辐状层可见增多的双标记SS中间神经元.结论:SE后60 d CA1区全层大量增多的SS阳性纤维来自于CA1区始层及辐状层增多的SS阳性中间神经元,这种病理性轴突出芽可能在颞叶癫痫的发生和慢性期自发发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达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树突型中间神经元的轴突出芽.方法:6~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和对照组(腹腔注射氯化锂+生理盐水),注药后于1,7,15,30,60d5个时间点又随机分为5个亚组(A1 ~5亚组,B1 ~5亚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D40炎症分子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的表达。方法:采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观察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的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点、不同 细胞中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癫痫发作显著增加了CD40阳性细胞,以在海马组织中增加为著; SE后CD40主要在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上表达;CD40阳性细胞在SE后3 d增加达到一个高峰,在SE 7 d后恢复到SE前稍高的水平。结论: CD40在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上高表达,促进了SE大鼠海马炎症反应,提示CD40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SE后海马组织的炎 症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通过对海马线粒体蛋白质组的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应用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二维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技术分析和鉴定耐药/非耐药癫痫大鼠海马线粒体差异蛋白。结果 耐药组癫痫大鼠海马线粒体19种蛋白表达异常,5种表达上调的蛋白为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丙糖-1、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醛糖A和微管蛋白,14种表达下调的蛋白质为顺乌头酸酶、谷氨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NADH脱氢酶、ATP合成酶、丙酮酸激酶同工酶类似物、ATP结合盒B亚家族、磷脂酶A2、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热休克蛋白、解偶联蛋白、Cofilin 1、醛脱氢酶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2。结论 难治性癫痫大鼠海马线粒体存在大量差异表达蛋白,可能参与癫痫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青霉素致痫大鼠行为和脑电图的影响及其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青霉素致痫组、拉莫三嗪组、丙戊酸钠组大鼠痫性发作,并记录其脑电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拉莫三嗪组与丙戊酸钠组脑电痫样放电减少,两组比较,癫痫发作潜伏期和发作持续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拉莫三嗪组、丙戊酸钠组较青霉素致痫组Bcl-2细胞增多,Bax细胞减少(P<0.01)。拉莫三嗪组较丙戍酸纳组Bcl-2细胞增多(P<0.01)。结论:拉莫三嗪抗癫痫疗效优于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探讨颞叶癫痫的发病机制。方法:以海人酸杏仁核微量注射建立经典的雄性Wistar大鼠颞叶癫痫化学点燃模型,按点燃后第14、21天时间点分为2组,每组5只,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并对突触活性参数量化分析。结果: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结构受损,神经元突触数密度降低(P<0.05),突触活性区膜面积缩小(P<0.05),突触界面曲率降低(P<0.05),比表面减小(P<0.05),突触小泡数密度降低(P<0.05)。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体积密度增加(P<0.05),数密度增高(P<0.05)。结论: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和突触超微结构存在远期损害和活力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