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4,(20):271-271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69例,先对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然后进行脑部DSA检查或手术证实,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非常接近DSA检查的诊断率(P>0.05)。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在颅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进行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采用PHILIPS多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CTA成像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经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共发现37例患者存在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为92.5%(37/40),颅内血管显示良好,获得动脉瘤的完整形态以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37例患者中显示,有10例是前交通动脉瘤,9例是右侧后交通动脉瘤,10例是双侧后交通动脉瘤,8例是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例。经过测量,动脉瘤中最大直径为3~24mm,平均13.56mm。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无创、快捷、准确等优点,检查费用低,是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张,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动脉血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增高,以先天性居多,也可能由动脉硬化、感染、外伤及肿瘤等因素所致,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1]。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较高,后遗症较重,严重者可致死亡,因此必须快速、及时、准确地诊断出颅内动脉瘤并确定其发病部位,尽早进行相应治疗[2]。近年来,随着64排螺旋CT的发展,CT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A)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8例高度疑似IA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IA的诊断“金标准”为DSA检查,分析IA采用MSCT扫描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DSA检查,78例高度疑似IA患者有72例确诊为IA,占比92.31%(72/78),其中大脑后动脉瘤11例,大脑前动脉瘤4例,前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椎基底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18例,颈内动脉瘤13例;以DSA检查为“金标准”,IA采用MSCT扫描成像检查的准确性为96.15%(75/78),灵敏度为97.22%(70/72),特异度为83.33%(5/6),阳性预测值为98.59%(70/71),阴性预测值为71.43%(5/7)。MSCT扫描成像检查IA与DSA检查的一致性为0.819,一致性极好。结论 MSCT扫描成像诊断IA的价值满意,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及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9月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于1周内进行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经螺旋CT血管成像共发现88例患者存在动脉瘤,DSA发现87例,CTA与DSA检查吻合率为97.70%。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具有无创、快捷、准确,降低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多种三维后处理方法等优点,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DSA检查以及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26例患者共检测出32例动脉瘤,5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CTA共检测出20个,敏感度为62.5%,漏诊12个.两种方法对平均最大肿瘤直径、平均瘤颈横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作为非侵人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的相关信息,可以作为DSA检查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1.5TMR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资料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式设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前者行1.5T磁共振扫描,后者行128层螺旋CT扫描,观察两组动脉瘤检出率并分析两组病理确诊结果。结果研究组动脉瘤检出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30例患者术前经病理诊断颅内有48个动脉瘤,确诊44个,误诊4个;对照组30例患者术前经病理确诊出颅内有42个动脉瘤,确诊37个,误诊4个,漏诊1个。结论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具较高诊断准确率,可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理想手段,具一定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动脉瘤患者行CTA检查。原始图像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结果:22例患者经CTA均检出有动脉瘤。瘤体直径最大6mm,最小1mm。结论:16层CTA检出动脉瘤准确率高,快速、无创,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瘤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全面、合理评价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方法。方法收集在本院行MSCTA检查的颅内动脉瘤36例,使用Philips Lightspeed 16CT机,图像经二维及三维后处理得VR、MPR、MIP图像。其中16例行DSA检查,并比较两者图像上的差异。结果MSCTA立体、直观脑血管空间解剖细节,可充分观察到动脉瘤的准确起源、瘤体大小、颈部宽窄及走向等。35例中与手术及DSA对照,准确率达100%。三维成像中以容积显示图像为最佳。3D-MSCTA与3D-DSA比较,在显示动脉瘤形态及瘤颈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MSCTA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术前、术后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T angiogaphy,简称S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11例临床疑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SCTA后,分别用slab-MIP、bone-SSD、edited-SSD对原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11例SCTA中检出8例颅内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5例,右颈内动脉C2段和右大脑中动脉膝部同时伴有一个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下端较大动脉瘤并伴有血栓1例,右后交通动脉瘤1例).SCTA很好地显示了动脉瘤的立体形态、生长方向、数目、瘤颈大小以及与颅底骨之间的解剖关系.结论SCTA适合于对颅内动脉瘤的检查,快捷、无创,检出率高,并为临床制定手术入路及治疗方案提供了直接的实际解剖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42例患者,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证实66个颅内动脉瘤,再行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随后用多技术进行处理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66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单个动脉瘤者57例,两个动脉者3例,3个动脉瘤者1例。动脉瘤的形状、位置、大小及与颅底骨质的关系与DSA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多排螺旋CT平扫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临床手术证实为肠梗阻50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96%)能确定为肠梗阻;32例(64%)手术结果与CT表现相符,包括肠粘连9例,结肠肿瘤5例,肠套叠5例,肠扭转4例,阑尾炎2例,腹股沟疝7例;16例CT表现与手术结果不完全相符,包括肠粘连5例,小肠肿瘤4例,2例肠内疝,2例阑尾炎所继发梗阻,3例肠扭转;2例误诊,包括肠内疝1例,肠系膜动脉栓1例。CT对确定有无梗阻准确性较高;CT的诊断对治疗有指导意义。结论:CT能鉴别机械性和麻痹性肠梗阻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管扩张,快速显示梗阻部位和原因,有助于临床及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因此多排螺旋CT平扫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中的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成像(VR),表面遮盖显示(SSD)对诊断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间来我科经CT容积扫描并进行重建后处理148例各类骨关节外伤患者。对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采取了MPR、VR、SSD等技术处理。结果 148例骨关节创伤患者中,经DR摄片初步诊断骨折46例,通过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63例骨折。结论 MS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能直观、整体的显示骨关节情况,提高影像诊断骨折率,判断骨折形式及程度,在临床中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187例疑似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检查,然后利用后处理技术对扫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结果本组187例疑似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经16排螺旋CT平扫检查确诊泌尿系统结石107例,泌尿系统肿瘤46例,泌尿系结核29例,诊断正确率为96.8%。结论 16层螺旋CT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且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无创、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近一年来由于胰腺癌来我院就诊的患者50例,对其分别进行超声检查、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将检查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检查对于肿瘤结果的判断准确率高达97.3%,对于淋巴转移的判断准确率达到39.2%,对于远处转移的判断准确率达43.6%,结果显著高于超声检查。CT检查判断肿瘤分期准确率为97.3%,显著高于超声检查;CT检查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价结果各项指标都明显的由于超声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 CT检查能够很好的评价胰腺癌瘤体的大小,并且可以比较准确的对胰腺周围血管的受累情况进行判断,尤其是对于肿瘤分期和手术切除性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胰腺癌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取措施对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从医院收治的胰腺癌病例中选取26例患者,其中男性有15例,女性有11例,他们的年龄在25~65岁。运用多排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薄层三期的动态扫描并进行后期的处理,其内容包括多平面的重建、容积的重建以及曲面的重建。CT检测的重点观察患者胰腺邻近的血管与周围结构和胆管之间的关系。结果利用多排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检查,患者胰腺的轮廓十分清晰,在多方位的重建图中可以清晰看出正常胰腺与周期组织的浸润程度、密度差异和胰腺肿瘤之间的区别。CT评估可以手术切除胰腺肿瘤的有10例。结论利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是当前无创性检测胰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很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收集MSCTA诊断符合率等。结果: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6.0%,动脉瘤病灶检出率为90.37%。在不同部位病灶的检出率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在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上,病灶越小则检出率越低,P0.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高,有利于早期确诊,并明确病灶的具体部位、大小、形状等,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信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肠梗阻治疗的36例患者的MDCT资料,与手术治疗结果相对照。结果经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的手术确诊结果与MDCT诊断结果比较得出,梗阻部位符合26例(92.9%),病因符合27例(96.4%)。结论 MDCT对肠梗阻的部位、病因的诊断率很高,且对血供情况的了解在显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我院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测为A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MSCTA)检测为B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统计两组的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并比较两组检出颅内动脉瘤最大径及瘤颈最大径。结果 经A组检测证实有123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率为100%,B组122例,符合率为99.19%;两组灵敏度均为100%;两组在检测动脉瘤位置:B组检测动脉瘤最大径(9.81±2.54)mm、瘤颈最大径(4.29±1.45)mm,A组检测结果(9.83±2.52)mm、(4.32±1.38)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颅内脑动脉瘤诊断方面两组均具有较高灵敏度,且MSCTA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特点,有助于医师了解动脉瘤解剖结构、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