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脊柱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脊柱疾病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进行诊断。结果:椎管狭窄症和椎间盘突出症23例,脊柱骨折10例,畸形2例,肿瘤7例,寰枢椎不稳定1例均得到正确诊治。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脊柱病变的诊断,能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脊柱病变的形态、位置,明显减少脊柱病变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二维超声不同切面及三维超声不同成像技术对于提高脊柱骶尾部微小病变检出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产前诊断并确认的14例脊柱骶尾部微小病变胎儿,比较二维超声连续扫查中,不同切面对于提高脊柱骶尾部微小病变检出率的意义,比较三维表面成像和骨成像对于不同脊柱骶尾部微小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结果 14例脊柱骶尾部微小病变胎儿均经生后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包括半椎体5例,无症状的骶尾部骨化中心排列欠规整4例,皮毛窦1例,脂肪脊膜膨出1例,椎管内异常回声2例,脊柱纵裂1例。除脊柱纵裂1例漏诊,其余13例均经产前超声检查检出。对于脊柱微小病变二维超声连续扫查横切面及冠状切面检出率优于正中及旁正中矢状切面。三维表面成像及骨成像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不同的脊柱骶尾部微小病变检出率。结论二维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联合多种三维成像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胎儿脊柱骶尾部微小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张虹  王田 《云南医药》2001,22(4):284-285
加强对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外病变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 分析32例确诊AS患者的脊柱外病变。结果 AS除了脊柱病变外,可有外周关节、心、肾、眼及全身受累。对有外周关节痛、肌腱端炎、镜下血尿、心脏传导阻滞者,应做有关AS的临床及化验检查以及早诊断、治疗。结论 AS的脊柱外病变应引起重视以早期诊断AS。  相似文献   

4.
黄秋菊 《黑龙江医药》2023,(5):1186-1188
目的:探讨TCT联合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在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26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TCT、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检查结果。结果:926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显示:阳性496例,阴性430例;TCT检查显示:阳性592例,阴性334例;HPV检查显示:阳性有768例,阴性有158例;TCT+HPV检查显示:阳性有796例,阴性有130例;阴道镜检查显示:阳性有420例,阴性有506例。TCT联合HPV检测准确度高于TCT、HPV单一检测;阴道镜检测灵敏度高于TCT、HPV以及TCT+HPV检查(P<0.05)。结论:TCT联合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在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具有良好价值,针对异常患者可以采用阴道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为后期治疗提供指导,可在未来临床中加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技术诊断椎体及脊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良好的影像资料。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HDxt 3.0 T超导型MRI系统,专用8通道全脊柱相控阵线圈(CTL),自动移床和无缝拼接技术,对80例临床怀疑为脊柱及脊髓病变者进行全脊柱扫描成像,并对病变局部行高分辨率扫描。结果80例患者均清楚、直观、完整地显示椎管内全段脊髓、全部脊椎及附件的连续全脊柱MRI图像;80例患者中,全脊柱MRI显示正常16例,脊柱病变42例,脊髓病变22例。结论全脊柱MRI明显缩短了检查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图像显示清楚、定位准确,解决了大范围脊柱成像的难题,为脊柱、脊髓多发性和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宗军  陈君坤 《江苏医药》1998,24(5):325-326
评价MR血管成像(MRA)和MRI在儿童脑血管病变中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54例患儿的脑MRI和MRA资料,MR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结果:MRI显示了所有37例脑实质改变和23/29例血管病变,包括9例动静脉畸形(AVM)、5例隐匿性血管畸形和9/15例血管狭窄闭塞病变。MRA显示了24/29例血管病变,15例为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和9例AVM。MRA和MRI结合能同时显示脑血管及实质的病变,其非损伤性适用于儿童脑血管病变的常规检查,并可替代部分损伤性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或DSA脑血管检查。  相似文献   

7.
脊柱肿瘤及瘤样病变(附70例临床分析)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吕智,刘卓,马景昆脊柱肿瘤在全身骨肿瘤中所占比例并不算多,可分为良性肿瘤、原发恶性肿瘤、转移癌及瘤样病变。脊柱肿瘤好发种类与四肢骨有显著不同,四肢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骨肉瘤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探讨MRI与CT联合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与准确性。结果MRI、CT扫描显示脊柱转移瘤病变共256例次。MRI扫描显示病变共256次(100%),确诊脊柱转移瘤48例(96%);CT扫描显示病变共125次(49%),确诊脊柱转移瘤27例(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RI与CT联合检查可有效诊断脊柱转移瘤,对其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螺旋CT在评价输尿管梗阻病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55例输尿管病变做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做多平面重建,观察螺旋CT成像方法对输尿管梗阻病变显示能力。并和临床、病理对照。结果55例患者中,螺旋CT能很好显示输尿管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范围,同时对病变波及周围组织、脏器也显示良好,对细小阳性结石更有价值。对泌尿系积水程度和肾实质厚度以及肾功能的判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均优于传统的X线泌尿系检查。结论临床怀疑输尿管梗阻病变时.螺旋CT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成像(MRI)以其无骨性伪影、无创伤,可作三维成像,可直接显示脊柱疾病所处的脊椎或脊髓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特点而在评价脊柱疾病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成为脊柱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我院1999年9~12月共行脊柱部位MRI检查182例,现报告如下并对脊柱疾病的MRI诊断价值进行初步评价。1 资料和方法本组脊柱MRI检查182例,共发现病变111例,男80例,女31例;年龄11~70岁,平均40.5岁。病变主要位于椎体16例,椎间盘70例,脊柱韧带9例,椎管内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5例,其中椎间盘突出23例,神经鞘瘤4例,脊柱骨折3例,椎间隙感染、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脊柱病变的检查方式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49例脊柱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螺旋扫描。螺旋扫描后均行三维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组再现(SV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等,并评价各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更能全面直观地评价脊柱病变。结论多层螺旋CT螺旋扫描能为脊柱病变提供全面的诊断信息,是脊柱病变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佟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427-428
目的探讨胎儿脊柱畸形(半椎体)诊断中三维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进行检查并且初诊为可疑脊柱畸形胎儿的359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孕妇采用二维超声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三维超声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的检出例数和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胎儿出生或引产后发现有35例为脊柱畸形,三维超声检测出34例,仅漏诊1例,检出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胎儿出生或引产后发现有37例为脊柱畸形,二维超声检测出29例,漏诊8例,检出率为78.38%。其中半椎体畸形5例,胎儿半椎体畸形发生在胸段3例;腰段2例,经二维超声检查疑似有胎儿脊柱椎体畸形病例,再行三维超声图像重建。结果4例胎儿脊柱异常三维超声冠状面可清晰显示脊柱椎体形态,部分脊柱呈现侧弯,出现问题部位一侧的骨化中心缺失,病变处显示椎体排列不整齐,三维超声显示病变椎体骨化中心回声模糊或缺失,通过肋骨及脊柱的关系可定位病变椎体,图像直观逼真。结论三维超声能在二维诊断基础上提供更多病变椎体的诊断信息,有一定的优势,井能发挥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胎儿脊柱畸形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徐跃  陈宝华 《江苏医药》1999,25(9):706-706
右肺中叶病变临床上较多见,影像学等检查难以肯定病因。我院自1990年~1997年曾为87例右肺中叶病变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对诊断帮助很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87例中男43例,女44例。年龄13~76岁,平均53岁,其中60岁以上41例。二、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摄后前位胸片均显示右肺门下方近心缘旁有一密度增高的片状阴影,心脏右缘显示不清,结合侧位片可见病灶位于右肺中叶。33例右肺中叶有膨胀不全或不张倾向。16例行胸部CT检查,结果与胸片相似,仅提示有中叶肺炎或不张。三、方法80例是在影像学检查发现右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单层螺旋CT与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柱病变诊断中的差异,探讨MRI在脊柱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脊柱检查阳性病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其中CT检查414例,MRI检查816例.结果 MRI在脊柱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对椎管内病变、骨挫伤、脊髓病变等;但CT在诊断中也有相当的价值,在诊断骨折、钙化等方面有其独特性.结论 MRI在脊柱病变检查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脊柱脊髓疾病诊断方面应用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效果。方法80例经初步诊断的脊髓疾病或脊柱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全脊柱MRI进行检查,分析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患者经过全脊柱MRI扫描、图像处理后,所得图像清晰,可清晰看到患者脊柱、脊髓结构。80例患者中,74例患者应用全脊柱MRI检查后,检查结果显示存在脊柱、脊髓病变,其中椎间盘突出患者52例,包括多发椎间盘突出患者19例,单发椎间盘突出患者33例;另检查出椎体血管瘤患者7例,脊柱外伤患者9例,腰椎骶化移行锥患者6例。74例患者经影像学综合诊断或手术最终得到证实,全脊柱MRI检查的准确率为100%。结论将全脊柱MRI检查应用在脊柱脊髓疾病诊断中,能够得到清晰、全面的扫描图像,进而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可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CT与普放检查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获得患者的同意后,分别对患者进行CT检查与普放检查,观察CT与普放检查的结果,并与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的综合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 CT组检查结果与综合检查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为100%,普放检查结果显示,有8例(13.33%)误诊,诊断准确率为86.67%;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CT组显著高于普放组(P<0.05)。普放检查仅可显示病灶大小与病变关系,而CT检查可对肺部孤立形球形病变边缘做出清晰的显示。结论将CT检查应用到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病灶良恶性的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膝关节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HILIP Gyroscan Intera1.5T超导磁共振机扫描40例膝关节病变。结果 40例膝关节病变中,MRI结果显示半月板退行性变35例(87.5%),关节腔积液12例(30.0%),韧带损伤7例(17.5%),软骨病变6例(15.0%),Baker囊肿4例(10.0%)。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及关节镜检查100%相符。结论 MRI具有多轴面成像、无创伤以及可显示半月板表面和内部结构等优点,是诊断膝关节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病理检查、经阴道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和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血流信号显示情况和动脉阻力指数。结果经病理检查发现,良性病变54例,恶性病变26例,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相比,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符合率更高,为88.75%。恶性病变患者的动脉阻力指数为(0.34±0.07),低于良性病变患者,血流信号显示率100.00%较良性病变患者更高(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CT(HRCT)技术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胸部病变患者常规CT和HRCT图像。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检查:胸膜下陷、肺内小结节影、肺内磨玻璃样影、小叶间隔增厚及蜂窝状改变等常规CT无法显示征象;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HRCT检查:边界不清低密度区、轨道征、肺大泡及印戒征等常规CT无法显示的征象;周围型肺癌HRCT检查显示: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良性结节HRCT显示:灶周肺气肿、晕征。结论 HRCT可提高胸部病变的诊断率,可作为常规胸部CT的补充及进一步无创性检查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提高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子宫超声异常患者进行宫腔注水造影检查,必要时配合宫腔镜诊断及治疗的结果研究。结果宫腔注水后作透声窗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显示程度提高,随着宫腔充盈程度的不同,病灶从显示不满意到清晰,并对其大小、形态、起源等作准确定位。结论宫腔注水行超声检查能直观显示内膜的病变。宫腔镜与超声结合起来,则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评价子宫黏膜下肌瘤经宫腔镜完全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