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32例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囊袋血肿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01月份开始至2012年06月份期间32例行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囊袋血肿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疗,总结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血肿的治疗经验。结果32例患者中早期囊袋血肿(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内出现的囊袋内出血称为中早期囊袋血肿)22例,迟发性囊袋血肿10例,(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以上出现的囊袋内出血称为迟发性囊袋血肿),均取囊袋内液体行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所有患者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均未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32例患者术口均愈合出院。结论早期发现囊袋血肿,及时进行正确的治疗,有利于术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对2006年8月—2011年10月植入起搏器的13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中有8例发生囊袋血肿,发生率5.88%;其中发生在7d以内囊袋出血的患者5例,7d~14d囊袋出血的患者3例。8例患者中3例用注射器局部抽吸,1例抽吸效果欠佳后改为重新切开囊袋止血,3例切开囊袋,清创止血、并用立止血在囊袋内湿敷;2例芒硝外敷,盐袋压迫。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老年患者起搏器囊袋内出血与起搏器手术操作、应用抗凝药物、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高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潜在的凝血功能障碍或因并存疾病需应用抗凝药物,囊袋血肿发生较高。局部处理主要依据囊肿大小、皮肤瘀斑色泽、出血速度和起搏器囊袋张力大小而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置埋藏式起搏器的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7年3月58例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患者资料,以是否同时行CAG分为造影组22例与非造影组36例,观察冠心病在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比例,以及起搏器囊袋出血情况。结果造影组22例患者中16例为冠心病,占73%。起搏器安置的囊袋出血情况,造影组为4例占18%,非造影组为6例占17%,无显著差异。结论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术同时行CAG没有增加囊袋出血,两者同时进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起搏器囊袋破溃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起搏器囊袋破溃的常见原因及合理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90例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包括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及三腔起搏器患者的资料,其中9例患者术后发生起搏器囊袋破溃。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处理过程,寻找引起起搏器囊袋破溃的常见原因及合理处理方法。结果:9例患者均为亚急性或慢性囊袋破溃,其中6例患者囊袋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大部分为表皮葡萄球菌。经在将起搏器移至对侧及抗感染治疗后破溃囊袋良好愈合。结论:永久起搏器术后囊袋破溃患者的常见原因是囊袋感染。合理的处理方法是抗感染及将原起搏器及电极取出,并植入对侧相应部位。  相似文献   

5.
起搏器囊袋血肿的处理张丰园,华尔铨起搏器囊袋血肿是起搏器术后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会酿成严重后果,不仅会导致起搏器失败,甚至会造成严重感染。我院安装起搏器的155例中出现囊袋出血8例,血肿伴感染1例,由于处理及时,均获满意效果。现将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时期起搏器更换术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更换起搏器的方法和临床经验,从而提高起搏器更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10年间167例更换起搏器时局部囊袋处理方法的变化,即2008年以前原囊袋内周围形成的纤维网格不予以分开,仅在囊袋上部切口附近分离皮肤及组织,形成大小适中的囊袋;2008年以后尽量将原囊袋中形成的纤维网格分开,适当扩大原囊袋,并加强术后囊袋管理;同时观察起搏器更换术后囊袋感染和血肿的发生情况。结果 167例更换起搏器患者,均为起搏器电池耗竭;其中2008年1月以前更换者为77例,2008年1月以后更换者为90例。2个时间段,与起搏器囊袋并发症相关的患者和植入因素无显著不同,与2008年以前相比,2008年以后行起搏器更换术囊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6.7%vs 27.3%,P0.01),其中局部囊袋血肿10例(5.9%),8例(80%)为2008年以前更换,局部囊袋感染17例(10.2%),13例(76.5%)为2008年以前更换。结论起搏器更换术中将由结缔组织形成的原囊袋周围钝性分开的处理方法可降低起搏器更换术囊袋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自体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起搏器囊袋并发症一例陈婕,张丽葳,张茂其(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兰州730000)患者男性,76岁,1990年5月17日因冠心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我院安置国产QB-1型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囊袋位于右侧胸大肌上。术后伤口I期愈合,起...  相似文献   

8.
68岁,男性,因"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安置心脏起搏器。术后3年每间隔一年发生起搏器外凸囊袋破溃1次,囊袋内干燥无渗血、渗液,表皮干性坏死,行2次起搏器重置术。考虑反复囊袋破溃由排斥反应所致。第3次发生囊袋破溃后摘除起搏器,术后第4天出现大面积脑梗塞,考虑为心房附壁血栓脱落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为5例病因各异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植入水久性起搏器。评价其对患临床症状、心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总结其处理经验。结果:5例患术后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改善;发生并发症2例,分别为囊袋感染,囊袋血肿各1例。分别在抗感染,清创,囊袋抽液处理后缓解。结论:永久性起搏器可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思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并发症囊袋感染早期可首选保守治疗,囊袋血肿可予抽液处理。  相似文献   

10.
<正>起搏器囊袋感染是起搏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心内膜炎、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常用的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方法是拆除起搏系统,换对侧植入。本文介绍2例原囊袋下方重做囊袋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病例。1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71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5个月囊袋红肿,脓液渗出再次  相似文献   

11.
起搏器囊袋钙化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性、76岁。于1982年因高血压病,度房室阻滞(AVB)在我院安置美国Edward(52535)VVI起搏器(囊袋设在右胸大肌筋膜上)。术后病人情况良好。1988年11月因起搏器电池耗竭行起搏器更换术。术中囊袋未见异常,将CPIASTRAT2起搏器置入原囊袋,并与原电极连接。9年后于1988年初再次行起搏器更换术,术前检查血液钾、钠、钙、磷及血糖等生化指标均正常。从原囊袋处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打开囊袋,取出原起搏器,检测显示该起搏器电池已耗竭,检查起搏器无泄漏现象。与原电极连接处也无血液或组织液渗漏,但发现囊袋内壁有一层乳白色坚硬物质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囊袋处理方法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更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96例永久性起搏器更换患者,50例[年龄(72±177;6.2)岁,起搏器植入时间(8.3±177;2.6)年]在原囊袋中植入新起搏器(传统囊袋组),46例[年龄(71±177;10.4)岁,起搏器植入时间(8.7±177;2.2)年]切除原囊袋,充分止血后在新囊袋中植入新起搏器(新囊袋组)。观察术中两组的起搏囊袋处理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肿发生率,囊袋感染率,并对患者行舒适度评估。结果传统囊袋组囊袋处理时间(2.6±177;1.6)min,血肿发生率12.0%(6/50),囊袋感染率4.0%(2/50),体温增高发生比例20.0%(10/50),患者满意度72.0%(36/50)。新囊袋组囊袋处理时间(3.4±177;1.3)min,血肿发生率6.5%(3/50),囊袋感染率0,体温增高发生率8.7%(4/46),患者满意度93.5%(43/46)。血肿发生率、囊袋感染率、体温增高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新囊袋组优于传统囊袋组(均P<0.05)。结论起搏器更换术中,常规切除原起搏器囊袋有利于降低血肿及囊袋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的囊袋并发症,寻找其原因,探讨处理对策,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系统性回顾总结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26年中1368例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囊袋并发症。结果1368例中,囊袋积血80例,发生率5.8%,抽吸或切开27例(2.0%),囊袋积血与高龄、营养状况差、术前未停用抗凝药物、血小板低、分离制作囊袋术中解剖层次不对及操作不细致等因素有关,而与起搏器重量、起搏器类型等无明显关系;及时发现,延长压迫时间,根据情况抽吸积血往往奏效,个别需切开引流。囊袋破溃6例,发生率0.4%,囊袋破溃主要与起搏器重量较大、囊袋深浅和(或)位置和(或)大小与起搏器不匹配、多余的电极导线盘绕有张力和(或)在起搏器浅面等有关,个别与排斥有关。囊袋感染3例,发生率0.2%,均为囊袋破溃后起搏器外露继发感染;局部彻底清创消毒后囊袋易位,配合全身抗感染、加强营养等处理部分病例有效,最终解决感染问题需电极导线拔除。结论囊袋并发症与患者体质有关,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操作不细致、术后压迫或处理不当等也会增加囊袋并发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时发现并恰当处理,囊袋并发症可降低。  相似文献   

14.
呋喃西林囊袋内滴注治疗起搏器囊腔感染四例王小平,刘国亮(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盐城224001)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0~60(平均54)岁。1例因心肌炎后遗症、3例因冠心病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安置永久性起搏器。1例因碰撞局部摩破、3例因皮肤搔...  相似文献   

15.
起搏器置入术后出现囊袋血肿三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2004年共置入起搏器342例,术后出现囊袋血肿3例。其中2例与服用抗凝剂有关,1例服用华法令,术前2天才停药,1例服用阿斯匹林,术前、术中一直未停药。另1例为更换起搏器患者,出血可能与囊袋松弛牵拉有关。结论:术前停用抗凝剂,待凝血机制恢复正常以及加压包扎处理囊袋松弛是防止囊袋血肿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72岁。 1999年 4月 12日入院 ,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安置人工永久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 (VVI)型心脏起搏器。既往糖尿病史多年。术后10天拆线 ,切口似已愈合。起搏器工作正常出院。一个月后复诊时 ,发现起搏器完全脱出囊袋 ,患者自行用纱布固定于胸前皮肤。测试起搏器工作正常。对原囊袋进行清创缝合 ,碘呋浸泡起搏器及外露电极 ,重做囊袋并安置起搏器。延期至术后 15天间断拆线 ,切口完全愈合。随访半年 ,切口无异常。2 讨论  该患者年老体弱 ,伴有糖尿病 ,故切口不易愈合。按正常时限拆线 ,切口尚未完…  相似文献   

17.
起搏器植入术常见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常见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男188例,女122例,年龄22~85岁。310例起搏器中单腔起搏器94例,双腔起搏器216例,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共发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25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别是囊袋血肿7例、电极导线脱位4例、囊袋破溃及感染9例,起搏器综合征5例。囊袋血肿的发生与术前使用阿司匹林有关,电极导线脱位、囊袋破溃及感染等大部分与手术有关,起搏器综合征与VVI起搏模式有关。结论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提高鉴别能力、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和加强术后随访,可将起搏器并发症降低到低限。  相似文献   

18.
埋藏式起搏致胸大肌抽搐三例洪俊旦杨蔚南例1,例2均在安置起搏器术中植入起搏器时即出现与起搏脉冲同步的胸大肌抽搐。例1在将囊袋向内侧再分离4cm,重新放置起搏器后未再出现胸肌抽搐。随访月余一切正常。例2在将起搏器放入包装输血皮条内层的无菌塑料袋(现有专...  相似文献   

19.
起搏器囊袋并发症非常规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起搏器囊袋并发症的非常规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6例起搏器囊袋并发症患分别采用三种非常规方法:①清创、消毒液处理后原位再置入;②清创、清毒液处理后同侧间隔或半间隔再造囊袋置入;③囊袋半开放置入囊袋式引流管引流,药物冲洗。结果均治愈。结论笔采用的三种方法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起搏器囊袋感染是起搏器置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并发心内膜炎而危及生命。本研究针对囊袋感染的治疗及效果进行了总结。方法纳入2002年至2008年院内顺序收治的52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分析影响首次手术即发生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囊袋感染首次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52例,平均年龄60.6±17.2岁,男性31例。53.9%患者置入双腔起搏器,30.8%合并2型糖尿病;末次手术距首次诊断囊袋感染的平均间隔时间为571.9±790.8天,其中42.3%的患者首次囊袋感染发生于末次手术1年以上。50%的患者为首次置入起搏系统后出现囊袋感染,这些患者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比例有高于二次手术后发生感染患者组的趋势(p=0.06),包括年龄在内的其他临床特征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诊断感染患者进行清创术后复发的危险性仅与是否移除整套起搏系统这一治疗措施呈负相关(RR0.11,95%CI,0.02-0.51,p〈0.01)。结论针对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的处理只有完全移除整套起搏系统才是真正有效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