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一次性喉麻管经喉罩行气道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患者经喉罩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使用喉麻管行利多卡因喷雾表面麻醉,Lido组)和对照组(使用喉麻管行生理盐水喷雾,NS组)各30例。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1)、麻醉诱导后(T2)、置入喉罩即刻(T3)、插入气管导管即刻(T4),气管插管后l min(T5)、2 min(T6)、3 min(T7)、4 min(T8)、5 min(T9)的血压和心率。结果使用喉麻管行利多卡因喷雾表面麻醉组在经喉罩气管插管时和插管后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与置入喉罩即刻、麻醉诱导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 4 t 1. 67,P 0. 05),而使用喉麻管行生理盐水喷雾的NS组则显著升高(t=3. 82~4. 38,P 0. 05)。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 47~3. 54,P 0. 05)。结论采用一次性喉麻管行气道表面麻醉可使经喉罩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及阿托品对老年患者经口明视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品组和戊乙奎醚组各30例,分别于术前30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01mg/kg、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2组麻醉诱导均按顺序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rng/kg、芬太尼3μg/kg、阿曲库铵0.8mg/kg、异丙酚1~1.5mg/kg,3min后待患者意识完全消失,实施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记录2组给药前(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5min(Ta)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计算心率一血压乘积,并比较2组气管插管时间。结果戊乙奎醚组、阿托品组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41.5±11.2)、(39.7±10.3)S,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2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均〉99%,各时间点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品组T1~T4时间点心率均较T0明显增快(P〈0.05),且T1~T3时间点心率、心率一血压乘积高于戊乙奎醚组(P〈0.05);戊乙奎醚组心率〉100次/min比例低于阿托品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有利于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和可视喉镜在已预料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手术美国麻醉协会麻醉分级(ASA)Ⅰ~Ⅱ级的已预料困难气道4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纤维支气管镜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管插管)及可视喉镜组(采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两组各23例。观察记录两组入室稳定5 min后(T_0)、镇静10 min后(T_1)、气管插管即刻(T_2)、气管插管后1 min(T_3)、气管插管后2 min(T_4)和气管插管后3 min(T_5)时的血压和心率,气管插管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用时以及术后24 h发生咽喉痛、声音嘶哑情况。结果两组均1次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均为100%。纤维支气管镜组气管插管用时明显长于可视喉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纤维支气管镜组发生咽喉痛2例、声音嘶哑1例;可视喉镜组发生咽喉痛1例、声音嘶哑1例。T_1时两组血压及心率均较T_0时降低,其中T_1时纤维支气管镜组血压及心率、可视喉镜组仅舒张压与T_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T_4时两组血压及心率均较T_0和T_1时升高,除纤维支气管镜组和可视喉镜组T_4时及可视喉镜组T_2时心率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支气管镜组收缩压及心率、可视喉镜组舒张压T_5时与T_0时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及心率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及可视喉镜均适用于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已预料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且患者血流动力学反应相似,但气管插管用时纤维支气管镜明显长于可视喉镜。  相似文献   

4.
临床麻醉中 ,发生气管插管困难时 ,保持患者自主呼吸总是安全的。本文选择 1 0例插管困难患者 ,接通氧气后盲视下经观察贮气囊伸缩指导气管插管 ,取得一定成功。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0例患者ASAⅠ~Ⅱ级 ,为常规诱导喉镜下可视或不可视会厌 ,经 3次以上试探插管失败者 ,或术前估计插管困难 ,张口度小于 2cm者。所有患者术前 30min肌注阿托品 0 5mg、苯巴比妥纳 0 1g。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补液 ,Datex监测SpO2 、EKG、NBP。常规诱导气管插管失败患者待自主呼吸恢复 ,SpO2 正常 ;未作诱导者经口腔喷洒 2 %利多卡因约 2ml …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 ,对 37例慢性梗阻性肺部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 ,而导致的低氧血症及伴高碳酸血症的病人 ,及时应用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 37例病例中男 2 3例 ,女 14例 ;年龄 4 9~ 83岁 ,平均 6 5 9岁。其中 1例为重叠综合征 ;1例伴有阵发性呼吸暂停综合征 ;2 1例为肺气肿 ;14例伴有肺性脑病 ,均经口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 ,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为 4~ 7天 ,平均 5 5天 ,2 4小时专人护理至脱机。出现低血压 1例 ;消化道出血 3例 ;气管粘膜损伤 1…  相似文献   

6.
蔡永红  葛亚丽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200-1201
目的观察全麻下应用帝视内镜(DSC)进行经口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及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评价其在颈椎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4例择期颈椎外伤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采用静脉诱导麻醉,应用DSC进行经口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次数和相关并发症,并测量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时(T3)、插管后1min(T4)、插管后3min(T5)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32例患者1次插管成功,2例通过调整镜身弯曲度2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100%,插管时间(30.6±9.8)s;术后所有患者未见明显的插管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过程中SBP、MAP及HR无明显波动。结论 DSC插管迅速,成功率高,心血管反应轻微,操作简便,便于携带,适合颈椎外伤患者气管插管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联合表面麻醉对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需经鼻气管插管患者21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体质量指数(18~24)kg/m2,ASAⅠ~Ⅱ级。每例患者采用清醒慢诱导法,在插管前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和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观察阻滞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频功率(TP)、LF/HF的比值,并计算LF、HF的标准化值(LFnu、HFnu),同时记录气管插管完成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T0相比,T1、T4、T5各时点LF值显著降低(P0.05或0.01),T1~T5各时点LFnu、HF、HFnu及LF/HF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可调节清醒气管插管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维持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张力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将100例普外科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分别于术前15 min,术后麻醉清醒3 h用自制中药油剂喷喉,对有留置胃管患者插胃管前及拔胃管前再喷喉1次,对照组常规用药物(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结果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如疼痛、声嘶、充血、水肿、咳嗽、咯痰等,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值=6.001 9,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前术后采用中药油剂喷喉,可起到局部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润滑气道、保护呼吸道黏膜的作用,便于麻醉插管,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吸烟对靶控异丙酚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50例全麻患者,ASAⅠ~Ⅱ级,分为吸烟组(25例)和非吸烟组(25例)。每例患者均使用靶控异丙酚(血浆浓度5μg/mL)、2μg/kg芬太尼和0.8mg/kg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记录插管前,诱导后2min和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min和3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血压(MAP)和BIS值。结果:两组诱导前的基础MAP和BIS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吸烟者的基础HR慢于非吸烟者。吸烟组的麻醉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min的BIS值都高于非吸烟组(P<0.01)。与非吸烟者比较,吸烟者麻醉诱导后2min时的血压和心率下降更显著,而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min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吸烟影响异丙酚靶控诱导插管期间的镇静深度,吸烟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围术期适宜的插管和麻醉方法。[方法]对40例行UPPP病人围术期采用不同的插管方法,其中16例采用静脉快诱导经鼻明视气管内插管,12例术前行预防性气管切开,12例采用清醒镇静表麻下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比较插管时情况。其中非静脉诱导插管24例病人根据插管前是否泵入异舒吉分为异舒吉组和对照组,观察插管前后血压变化。[结果]经鼻明视气管内插管4例插管不顺利,2例插管期间SPO2下降明显;清醒镇静表麻下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成功率100%,插管期间SPO2无明显变化,4例插管后无呛咳反应。插管前后异舒吉组血压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插管后血压明显升高。[结论]清醒镇静表麻下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为UPPP首选;合适的麻醉深度加血管活性药物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1.
梁根强  王昊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148-1149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 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全麻组 (G组 )和腰硬联合麻醉组 (C组 ) ,每组 2 5例。G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麻 ,C组选L2~ 3 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 5min、2 0min、放气后 5min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结果 :C组患者气腹后血压、心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升高 (P <0 0 5) ,且比G组同一时间点的相应数值为高 (P <0 0 5)。结论 :在妇科腔镜手术中 ,气管插管全麻较腰硬联合麻醉更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近年来阻塞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麻醉处理2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3例.年龄34~50(平均42)岁。体重60~90kg,均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本组除1例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的气管插管外.余19例均采用镇痛遗忘慢诱导的插管方法。常规使用术前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声门局部表面麻醉.准备鼻腔.用1%的麻黄素滴鼻.1%的丁卡因喷洒鼻腔.此时给患者半量的神经安定镇痛合剂,待患者有睡意后用1%的丁卡因行环甲膜穿刺.3~4min后行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及评价气动雾化吸入丁卡因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患者30例,采用气动雾化吸入装置吸入1.5%丁卡因4 ml,在气道表面麻醉完成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1μg/kg,再行经口明视清醒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室后10 min(T0)、气道表面麻醉后(T1)、放置喉镜时(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的插管反应评分;术后24 h咽喉部疼痛情况以及患者对该局部麻醉方法的主观评价。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气管插管;插管反应评分(1.4±0.6)分;30例患者均未见明显的局部麻醉药不良反应如头晕、口周麻木、惊厥等;T1、T2较T0SBP、DBP、MAP无明显变化(P〉0.05),SpO2较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较T0SBP、DBP、MAP、H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0例患者中仅3例有咽喉部轻至中度疼痛。患者对麻醉方法的评价结果为优26例,良4例,无差评。结论气动雾化吸入丁卡因行气道表面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可以安全地应用于经口明视清醒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4.
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及其有效性、安全性等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随机选择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60例,其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15~79岁,体重35~110kg,术前预测存在困难气道者3例。采用Tubestat光棒引导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中有57例使用光棒插管成功(95%)其中1次插管成功者38例(63%),试插2次成功者12例,试插3次成功者7例,插管失败3例(5%l插管时间(29.9l±24.21)s。插管后1min与麻醉前比较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差异;术后诉有轻度咽喉痛者3例,未见其他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光棒插管技术简单实用,容易掌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麻醉科常规气管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根据针刺麻醉对机体的调理作用 ,将针刺麻醉与气管内全身麻醉结合应用于开胸手术 ,以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A组 )为针灸麻醉复合气管内全身麻醉 ,对照组 (B组 )为单纯气管内全身麻醉 ,每组各 2 0例 ,A组先选双侧合谷、内关穴针刺 ,诱导时间为 2 0min ,然后行气管内全身麻醉 ,术中继续通电针刺至术毕。结果 :对照组气管插管后 1min ,剖胸探查时及拨管后 1min ,血压、呼吸均较麻醉前有显著差异(P <0 .0 5~ 0 .0 1 ) ,而A组麻醉后血压呼吸在上述各期稳中略有升高 (P >0 .0 5 ) ,术中麻醉用药明显少于B组 ,术毕患者清醒早 ,较少需要催醒。结论 :针灸麻醉不仅能有效抑制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同时在麻醉维持期间同全身麻醉药物有协同作用 ,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 ,使循环更稳定 ,术毕苏醒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对老年肺癌开胸手术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开胸手术老年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麻醉诱导前,A组超声雾化吸入质量分数2%利多卡因15mL、B组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15mL,且均于10min后开始麻醉诱导,并于诱导成功后行双腔气管插管;比较2组入室时(T0)、插管后即刻(T1)以及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与T0时间点比较,B组T2,T3,T4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平均动脉压于T3,T4时间点,心率于T2,T3,T4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质量分数2%利多卡因10min后行麻醉诱导,有助于维持老年肺癌开胸手术患者双腔气管插管时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急症新生儿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方法】术前肌注阿托品0.02mg/kg,入手术室后肌注氯胺酮4~5mg/kg,内含安定0.2mg/kg,开放静脉。根据病情分别选择气管内麻醉(10例):入室后静注羟基丁酸钠(r-OH)80~100mg/kg,10min后气管插管。术中间断加注氯胺酮、POH维持麻醉。复合组(15例):选择L1~2或b3~4间向头或尾端行硬膜外穿刺,分别向上或向下置管2cm,注0.5%~0.66%利多卡因(6mg/kg) 0.1%丁卡因(1mg/kg) 1:20万肾上腺素混合液分次注入。术中间隔50~60min,追注首次剂量的1/2~2/3。静脉麻醉组(10例):以肌注氯胺酮为主辅以亚冬眠合剂。术中监测: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及尿量。[结果]35例患儿麻醉全部获得成功,无一例死亡。【结论】麻醉方式的正确选择和术中各项指标的严密监测,可提高危重新生儿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硝酸甘油治疗全麻插管时心血管副反应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麻插管时常因咽喉刺激使心血管副反应率增高 ,致血压升高。我们选用硝酸甘油滴鼻治疗因全麻插管而致血压升高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选择成人组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 (L C)手术 4 0例。术前均为高血压患者 (收缩压 >14 0 mm Hg,舒张压 >90 mm Hg) ,同时ECG提示心肌缺血 13例。分为对照组 2 0例 ,治疗组 2 0例。治疗组麻醉诱导前 2 min硝酸甘油滴鼻 0 .5 ml(含 2 .5 mg) ,随后给麻醉诱导药 ,即安定 10 mg,氟芬 1剂 ,硫奋妥钠 5 mg/ kg,司可林 1.5~ 2 mg/ kg,地塞米松 10 mg,待完全去极化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后吸入 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前2%甲哌卡因喉头和气管内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气管内插管全麻老年患者,60-78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诱导组(对照组)、甲哌卡因表面麻醉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使用快速顺序诱导法,依次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2-0.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丙泊酚TCI 3-4μg/ml,试验组待肌松完全后在可视喉镜直视下使用一次性喉麻管对准会厌周围、声门及声门下气管内喷注2%甲哌卡因5 ml,继续面罩正压通气2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对照组则在肌松完全后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术。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麻醉前(T0),全麻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的SBP、DBP及HR变化。结果:两组组间比较,T0、T1时的SBP、DB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T2、T3时SBP、DBP及HR变化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哌卡因喉头和气管内喷注能有效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使麻醉诱导期更平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小剂量异丙酚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5 3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 (年龄 4~ 6 9岁 ,ASAII~III级 ) ,术后持续静脉滴注异丙酚 ( 5~ 40 μg·kg-1·min-1) ,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 ,呼吸循环稳定后 ,准备脱机前 15~ 6 0min停止使用异丙酚 ,观察异丙酚的镇静效果 ,记录用药前与用药后 1h ,停药后 1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糖 (包括入院时 )的变化。结果 :5 3例患者在使用异丙酚前及用药后 1h ,停药后 1h的HR、SBP、DBP、MAP、CVP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手术前后血糖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用药后 1h与用药前血糖相比仅有轻微的上升 ,停药后与术前及用药前、后的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患者在给予镇静剂量异丙酚后 2~ 10min进入浅睡眠状态 ,无摇头、呛咳等对气管插管不能耐受的反应。拔除气管插前后 ,无一例发生恶心、呕吐。结论 :对于全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未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 ,异丙酚以 5~ 40μg·kg-1·min-1持续滴注 ,镇静深度理想 ,能够使患者耐受气管插管对喉部的刺激 ,并具有苏醒快 ,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优点 ,而拔管期间病人呼吸循环系统稳定 ,能够配合拔除气管插管的操作 ,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负性作用 ,主要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