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3种品系大鼠对灯盏花素所致 被动皮肤过敏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F344,SD,Wistar 3种品系大鼠对灯盏花素诱导的被动皮肤过敏(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PCA)反应的差异性。方法:取3种品系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天花粉组、灯盏花素组。采用sc给药方式,分别给予各组动物不同的药物,进行大鼠同种或大鼠-小鼠异种PCA试验,检测给予灯盏花素后动物皮肤蓝斑吸光度(A),比较药物对F344,SD,Wistar 3种品系大鼠的A变化率。结果:大鼠同种PCA试验显示:3种品系大鼠注射灯盏花素25 mg.kg-1致敏后,F344大鼠皮肤蓝斑A为0.064±0.005 7,明显升高(P<0.05),SD,Wistar大鼠PCA反应均为阴性。大鼠-小鼠异种PCA试验显示:注射F344大鼠抗血清后,小鼠异种PCA反应为阳性,A为0.10±0.01(P<0.05),注射SD,Wistar大鼠抗血清后,反应均为阴性。结论:2种试验方法结果均显示,3种品系大鼠对灯盏花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以F344大鼠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SD,Wistar 2种品系大鼠对卵蛋白(OVA)、天花粉蛋白(TCS)诱导的被动皮肤过敏(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PCA)反应的差异性。方法:选用SD,Wistar 2种品系大鼠,以OVA,TCS为致敏原,PCA反应时出现蓝斑的直径及阳性反应率作为判别标准,进行大鼠同种或小鼠异种PCA试验,并考查佐剂的应用与否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结果:大鼠同种PCA加或不加佐剂的TCS反应均为阳性,蓝斑直径大小SD大鼠>Wistar大鼠;加入氢氧化铝凝胶佐剂可提高两品系大鼠对OVA的过敏反应阳性率,且Wistar大鼠的敏感性高于SD大鼠;小鼠异种PCA试验显示:耳廓皮内分别注射两种品系大鼠不加佐剂致敏的OVA抗血清时均呈阴性反应,注射SD大鼠天花粉蛋白抗血清后,呈阳性反应;分别注射加入佐剂致敏的OVA,TCS抗血清,则小鼠异种PCA反应均呈阳性。结论:2种品系大鼠对OVA,TCS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SD大鼠对TCS较敏感,而Wistar大鼠对OVA的敏感性较强;加入佐剂可提高两种品系大鼠对OVA的过敏反应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F344、BN、SD、Wistar四种品系大鼠对灯盏花素注射液被动皮肤过敏及其致敏血清中总IgE水平差异性。方法:四种品系大鼠分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VA组、灯盏花素组。采用皮下注射给予不同药物致敏,观察各组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皮肤蓝斑直径大小和阳性率,并检测致敏血清总IgE水平。结果:PCA结果显示,四种品系大鼠的正常组均无蓝斑出现;OVA组,F344、BN、SD、Wistar大鼠蓝斑直径(阳性率)分别为11.67±3.61(6/6)、47.33±5.72(6/6)、5.70±4.81(6/10)、17.90±3.84(10/10),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升高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血清总IgE水平检测结果显示,OVA组血清总IgE含量变化与PCA试验结果一致。对灯盏花素,F344、BN、SD、Wistar大鼠蓝斑直径(阳性率)分别为5.17±2.32(4/6)、2.00±1.79(0/6)、1.67±1.97(0/10)、0.00±0.00(0/10),与正常组相比仅F344大鼠显示出显著性差异;血清总IgE仅F344、BN大鼠血清明显升高,且以F344大鼠变化倍数更高。结论:四种不同品系大鼠对灯盏花素所致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敏感性及血清总IgE水平均存在一定差异,两者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以F344大鼠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赵琳  谢家骏  康黎静  易娟娟 《中成药》2014,(11):2242-2247
目的观察卵白蛋白(OVA)致大鼠过敏抗血清对不同品系小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及血液免疫球蛋白E(IgE)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NS佐剂组、OVA组、OVA佐剂组,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给予相应药物致敏,制备大鼠OVA抗体血清,并分别将其注入不同品系小鼠耳廓内,于致敏后3 h或48 h以相应药物激发,观察各组小鼠耳廓蓝染情况,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小鼠体内抗体水平变化。结果各品系小鼠(KM、BALB/c、ICR、C57BL/6、B6;129S-Fcgr2btm1Ttk/J)NS组、NS佐剂组、OVA组耳廓蓝染阴性,OVA佐剂组耳廓蓝染阳性,其中各品系间存在差异,小鼠耳异种PCA敏感程度强度依次为KM、BALB/c>ICR、C57BL/6、B6;129S-Fcgr2btm1Ttk/J。结论小鼠异种PCA试验中,不同品系动物对OVA抗血清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KM,BALB/c小鼠较为敏感,但PCA强度与血液IgE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模型,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方法选用豚鼠和BN、F344、SD、Wistar4种品系大鼠,以卵白蛋白(OVA)、天花粉蛋白(TCS)、清开灵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为受试物,分别隔日腹腔注射致敏,共3次,于末次致敏后第14天静脉注射2倍致敏剂量激发。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各组动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及过敏反应症状。结果阳性药卵白蛋白和天花粉蛋白可引起豚鼠和大鼠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均为100%,豚鼠发生的过敏反应症状程度略高于大鼠。清开灵注射液可引起豚鼠和BN大鼠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注射用灯盏花素导致F344、BN和SD大鼠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00%、83.33%,且F344大鼠呈现强阳性反应,而豚鼠则呈现阴性反应。结论大鼠可推荐作为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的动物模型之一,对致敏原的敏感性在动物不同品系间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薯蓣丸抗I型变态反应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卵白蛋白为变应原制备大鼠I型变态反应模型,制备抗卵白蛋白的抗血清(含IgE),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法观察测定各组动物蓝斑直径、蓝斑光密度(OD)及蓝斑抑制率;以抗卵白蛋白血清被动致敏的大鼠颅骨肥大细胞模型观察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通过Elisa法检测I型变态反应模型大鼠血清中IL-4、IFN-γ、IgE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薯蓣丸蜜丸可明显抑制大鼠同种PCA反应,降低Ⅰ型变态反应模型大鼠血清中IL-4、IFN-γ、IgE含量。结论:薯蓣丸蜜丸有抗I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IFN-γ分泌、降低IL-4及IgE含量、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皮肤被动过敏试验(PCA)的影响因素,为选择敏感试验条件和提高试验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卵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为PCA试验的抗原,在不同条件下(加与不加佐剂、致敏的途径、大鼠的品系、制备抗血清的最佳取血时间、卵白蛋白与牛血清白蛋白在免疫原性上的差异等)进行PCA试验。结果:①加用佐剂能够显著增强SD和Wistar大鼠机体对免疫应答的敏感性。②ip致敏和背部皮下致敏均可获得良好的PCA反应,但ip致敏加用佐剂后会诱发大鼠腹腔慢性炎症。③SD大鼠与Wistar大鼠在抗原免疫应答的敏感性方面基本相似,但在同一试验中采用不同品系的大鼠进行PCA试验优于用单一品系的大鼠。④大鼠在致敏后16 d抗体中IgE含量高于致敏后14 d。⑤卵白蛋白在PCA试验中的免疫原性优于牛血清白蛋白。  相似文献   

8.
凉血清营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凉血清营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天花粉蛋白所致小鼠速发型超敏反应及大鼠同种异体被动超敏反应(PCA)观察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用化合物48/80所致小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及大鼠颅骨肥大细胞模型观察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用组织胺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试验观察对组织胺的直接对抗作用.结果:凉血清营颗粒能一定程度拮抗天花粉蛋白所致小鼠过敏性休克及大鼠PCA,并能明显抑制化合物48/80及天花粉蛋白所致腹腔或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还能明显对抗组织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结论:凉血清营颗粒具有显著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此作用可能是其能抑制IgE生成、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直接拮抗组织胺作用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9.
荆防散抗炎、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荆防散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实验观察荆防散对急性炎症的影响;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小鼠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观察荆防散的抗过敏作用。结果:荆防散5、2.5、1.25g/kg能显著抑制动物的急性炎症反应和大、小鼠的PCA反应。结论:荆防散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是其功效与临床应用的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4,(8)
目的研究野百合碱在5种不同肝微粒体中的体外代谢。方法通过对肝微粒体蛋白浓度和孵育时间等条件的考察优化野百合碱与肝微粒体的反应体系,用HPLC-MS定性/定量检测孵育体系中的野百合碱及代谢产物,分析比较野百合碱在经地塞米松诱导的F344大鼠、F344大鼠、人、SD大鼠、ICR小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率和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体系的优选条件为肝微粒体质量浓度2 mg/mL,孵育时间90 min,野百合碱在地塞米松诱导的F344大鼠、F344大鼠、人、SD大鼠、ICR小鼠肝微粒体代谢率分别为9.91%,5.45%,0.25%,1.01%,4.25%。在5种肝微粒体中均检测到两个代谢产物:野百合碱-N-氧化物和DHP[(+/-)6,7-dihydro-7-hydroxy-1-hydroxymethyl-5H-pyrrolizine]。结论野百合碱在地塞米松诱导的F344大鼠、F344大鼠、SD大鼠、人及ICR小鼠肝微粒体均可发生代谢,但代谢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