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雪芳  程鹭  丁延宁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849-1850
目的:探讨采用饼式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饼式后巩膜加固术,对20例39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3a。结果:患者术后眼轴无进行性延长,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近视屈光度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矫正视力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采用饼式后巩膜加固术并发症少,可稳定眼轴,稳定和改善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高度近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后巩膜加固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 对36例(60眼)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崮术随访2~5年,平均2.5年:结果 33眼提高了裸眼视力,40眼提高了矫正视力,50眼屈光度末再发展: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可增强眼球后部球壁的抵抗力,防止眼轴向后延伸,有稳定屈光度远期效果、是目前阻止高度近视发展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为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应用医用硅胶海绵片和异体巩膜做加固材料对86例(109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结果 术后随访1 ̄4年,71.9%术眼视力提高,69.9%术眼眼轴稳定。术后眼动脉血流量增加。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进行性高度近视患儿施行改良型Snyder-Thompson式后巩膜加固术的疗效。方法对<14岁28例(52眼)进行性高度近视患儿手术前后采用IOLMaster测定眼轴长度,散瞳验光屈光度矫正视力和眼底检查,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眼轴长度术前为(28.47±2.36)mm,术后为(28.77±2.4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P<0.05)。术后与术前相比,平均眼轴增长(0.31±0.35)mm。矫正视力术前为0.45±0.25,术后为0.6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1,P<0.05)。术后眼底未见1例并发症。结论改良型后巩膜加固术有可能延缓儿童高度近视眼轴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凤台县人民医院眼科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78例(78只眼)纳入研究。以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为视力预后不佳组和视力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眼部特征及相关生物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视力预后不佳和视力预后良好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BCVA较术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Z=-4.715,-5.908,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高度近视病程、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以及是否合并玻璃体后脱离和后巩膜葡萄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是影响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术后视力与高度近视病程、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以及是否合并玻璃体后脱离和后巩膜葡萄肿相关,其中,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是影响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进的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 方法:1993年3月至1995年11月对住院的20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20只眼,采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眼轴可对比的14只眼,术前与出院时的均值为28.22mm与26.87mm,17只眼视网膜复位,获得0.02一0.2的矫正视力,3只眼失败,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加重。 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有效治疗无严重PVR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所致的视网膜脱离,不必采用视网膜粘连法以尽量保存残留的中心视力。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14-216)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同种异体硬脑膜对38例(73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观察其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近视度数稳定或减少者占93.2%,眼轴稳定者占93.2%,矫正视力稳定或提高者占93.2%,无远期手术并发症。结论后巩膜加固术是控制高度近视恶化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并且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8.
胡丽兴  杜鹏程  马国敏  杜世佑 《眼科》2002,11(6):370-370
视网膜脱离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近年来 ,视网膜脱离手术已有很大的进展 ,但巩膜手术仍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我院自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 ,施行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 5 1例5 1只眼 ,现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我院施行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 5 1例 5 1只眼。男 32例 ,女 19例 ,年龄 2 0~6 8岁 ,近视眼 2 2只眼 ,高度近视 12只眼 ,上方裂孔 35只眼(6 8 6 3% ) ,马蹄形孔 2 5只眼 ,…  相似文献   

9.
高度近视不仅是屈光异常 ,而且是眼轴增长引起视网膜、脉络膜组织退行性改变的一种器质性眼病 ,其发生率约占近视眼的 2 % ,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认为 ,后巩膜加固术是控制高度近视眼轴增长的唯一可行方法〔1〕。我科自 1998年开展后巩膜加固术以来 ,对 186例 (372眼 )欲行后巩膜加固术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周边眼底检查 ,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对 1998年 10月至 2 0 0 1年 4月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并要求行后巩膜加固术的 186例 372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双眼周边眼底检查 ,患者年龄 6~5 3岁 ,平均年龄 2 7岁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58眼)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术后3月视力≥0.5者45眼(76%),术后6月视力≥0.5者46眼(79%),≥1.0者11眼(19%),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为高度进行性近视眼底病变。术中后囊破裂1例,术后角膜水肿7眼,后囊混浊6眼,随访中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角膜屈光手术相比较,更适合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及超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11.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巩膜加固术能机械性加强巩膜,尤其是后半部巩膜,阻止眼球扩张及眼轴延长,从而阻断高度近视的进展。我院行36例(66眼)后巩膜加固术,术后1年以上视力提高和稳定63眼(95.4%),眼轴长度稳定65眼(98.5%)。认为后巩膜加固术是现今治疗高度近视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混合式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巩膜混合式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常规后巩膜加固术基础上联合4个直肌间的异体巩膜片后巩膜面植入的混合式后巩膜加固术35例(49只眼),术后随访观察5~12年。结果术后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轴增长及屈光度增加明显减缓,视野检查提示视网膜光敏度明显提高,无远期并发症。结论混合式后巩膜加固术是防止高度近视恶化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内境界膜剥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后巩膜葡萄肿患者复发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吲哚青绿染色的内境界膜剥离术手术结果。方法 2000年2月~2003年4月间,一次性手术后复发的伴有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6例(26只眼),经玻璃体切除、吲哚青绿染色后施行裂孔周围全周内境界膜剥离术。结果 平均随访观察6.7个月,22只眼视网膜解剖复位,4只眼再次手术注入硅油复位。黄斑裂孔19只眼术后消失,视力提高者16只眼,不变者7只眼,下降者3只眼。结论 吲哚青绿染色下的内境界膜剥离术对于复发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临床对高度近视眼的屈光矫正虽然有许多较好的解决方法,但矫正后往往仍有屈光进展;对于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虽有一些先进的治疗技术在应用,但往往难以逆转和控制已发生的眼底病变,成为患者致盲的主要威胁。而从临床观察角度来看,高度近视的屈光进展及眼底病变的发生和加重与患者的病程进展有关,屈光进展是后巩膜扩张眼轴延长引起的,眼底病变是脉络膜、视网膜对抗后巩膜扩张的表现。后巩膜加固术作为控制后巩膜扩张的方法,其机制的合理性毋容置疑,但既往受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术式和材料难以符合手术机制的要求,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故未能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同。近年来随着术式和材料的改进,后巩膜加固术稳定眼轴和治疗黄斑劈裂、裂孔、脱离等方面的疗效,在进一步地得到证实和肯定。临床应重视对高度近视病程进展进行控制,充分认识后巩膜加固术的临床价值,把控制和治疗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作为手术适应证选择的要旨在临床稳步开展。随着术式和材料的逐步改进和规范,后巩膜加固术的临床疗效将不断提高,有望成为高度近视盲防控的一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994年 1月~ 1997年 3月施行透明晶状体摘出术 ,治疗超高度近视 10 2例 194眼 ,现将术后并发症随访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 2例患者中 ,男 47例 ,女 5 5例 ,右眼 98眼 ,左眼 96眼。年龄 16~ 6 1岁 ,屈光度 >- 16 DS,裸眼视力<0 .1。1.2 方法 在局麻下先行后巩膜加固术 ,后按现化囊外手术方式摘出透明晶状体 ,截囊方式均为开罐式。1.3 随访观察  10 2例患者均为住院手术患者 ,根据病历记录进行跟踪随访观察 ,随访 1a者 2 6例 ,2~ 3a者 34例 ,4~ 5 a者 42例。随访时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检查 ,…  相似文献   

16.
后巩膜增强术治疗高度近视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一组高度近视行后巩膜增强术后获得跟踪的35例(62眼)的远期疗效进行报道。获得跟踪时间最短1年6个月,最长8年。结果29眼提高了裸眼视力,33眼提高了矫正视力,57眼屈光度未再发展。显示后巩膜增强术可增强眼球后部球壁的抵抗力,防止眼轴向后延伸及稳定屈光度,远期效果是满意的。本文初步探讨了高度近视眼的病因、眼底损害、后巩膜增强术的加固区域及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7.
孙成甲 《眼科新进展》1996,16(2):122-123
巩膜加固术治疗近视青岛第一疗养院孙成甲目前近视眼的手术治疗仍然比较活跃,取得了较大进展.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除术对中低度近视更为适合,但对于进行性中高度及极高度近视,此两种方法不应采用.巩膜加固术(Sclearreinforcemetn...  相似文献   

18.
王伟伟  叶俊杰 《眼科研究》2012,30(8):739-742
背景 脉络膜上腔出血(SCH)是一种少见但严重威胁视力的内眼手术并发症,控制SCH的危险因素并给予合适的治疗非常重要. 目的 探讨内眼手术(白内障摘出术、青光眼阀植入术和玻璃体切除术)并发SCH的处理和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设计,分析1998年5月至2009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的因内眼手术并发SCH患者15例15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SCH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及眼局部药物治疗,有手术指征者施行后巩膜切开术和/或玻璃体切除术,分析治疗方法及效果.本组患者中10眼SCH发生于术中,5眼发生于术后1~3d.8眼施行巩膜切开术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其中3眼联合玻璃体切除术;7眼行单纯药物治疗. 结果 治疗后12眼脉络膜上腔积血完全吸收.治疗后视力提高者6眼,视力无变化者6眼,视力下降者3眼.9眼合并视网膜脱离,其中6眼视网膜复位.7眼合并高度近视,6眼有青光眼,1眼为无晶状体眼.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2例为糖尿病患者. 结论 内眼手术并发SCH时发病急骤,术中发生SCH者处理方法为立即关闭切口,视病情施行巩膜切开术引流,同时给予静脉滴注高渗制剂降低眼压.术后发生SCH者可根据出血范围及合并症选择药物治疗或巩膜切开术.高度近视、眼压突然下降和青光眼等为发生SCH的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治疗同时解决了患者屈光和白内障问题。尽管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早已被证明是安全可靠且高效的。但是,高度近视患者常伴有眼轴变长、前房变深、玻璃体混浊、液化及后脱离、周边视网膜劈裂、萎缩、后巩膜葡萄肿等问题,因此,相比较普通的白内障手术,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手术从术前准备到术中、术后并发症预防等具有更大的挑战。现就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将我们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结果及体会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自1996年10月~1997年12月,共为21例(2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病人施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男10例,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