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型医院内镜中心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内镜中心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防止因内镜清洗消毒不当引起医源性感染,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方法整合资源,成立内镜中心;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流程布局、分区管理及清洗、消毒、储存、运送、监测,并做好各种记录。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形成了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监测科学化的模式,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流程规范,经检测内镜消毒效果均符合卫生部标准。结论大型综合性医院只有建立健全内镜中心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及督导,才能杜绝因内镜消毒不严引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我科开展的内窥镜检查、治疗项目不断增多,为切实有效地预防内镜交叉感染,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1把好内镜检查预约关坚持做到在预约内镜检查时,详细了解每个患者的病史及一般情况,尽可能将可疑传染患者排查出来。2把好内镜清洗消毒关在日常清洗消毒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内镜室的规范化管理,防止因內镜清洗消毒不当引起医源性感染,提高内镜室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自律性,使患者有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方法对2008年7月-2009年7月消毒后内镜167份样品进行检测,同时对内镜室护理人员的操作、消毒隔离及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进行质量监控。结果按卫生部标准监测,57件肠镜使用四槽清洗消毒,合格率为100.00%;110件胃镜完成手工清洗后使用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合格率为99.09%。结论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完善薄弱环节,规范清洗消毒流程,形成科学化的监测模式,使內镜消毒效果均符合卫生部标准,杜绝了医源性感染,保证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二三十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进入了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新阶段,大大促进和提高了消化内镜的科研水平,使内镜更加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当前医院感染在不断改变着自身的特点,细菌耐药菌株增多,菌种变异,消毒灭菌难度增加,有必要对内镜的清洁消毒过程予以重新认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现结合临床实践作以下几方面综述。1 消毒的道德要求 内镜检查治疗是一项侵入性操作,直接接触体腔和粘膜,因此,内镜的清洁消毒是否彻底可靠,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内镜的诊治水平和质量,在预防医院交叉感染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责任心的高度体现。每一位从事内镜工作的医务人员都要把这一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  相似文献   

5.
内镜清洗消毒的现状及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平均每30位住院病人或每70个门诊就诊病人中就有1人接受内镜检查或治疗.在美国每年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达1千万人次,已发生因内镜清洗消毒或灭菌不彻底而导致的院内感染传播或暴发.内镜的清洗与消毒问题已引起医学界和患者的极大关注.2004年4月,我国卫生部颁布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为了解湖北地区各级医院执行《规范》情况,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我们于2004年12月对57所医院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加强内镜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避免因内镜清洗消毒缺陷引起医源性感染,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和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两级管理组织,采用现场查看及抽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全院使用中的各种内镜检查其管理制度、消毒设施的配备、消毒程序的规范、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消毒效果;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使用内镜各项检查记录.结果 院、科两级检查使用中内镜灭菌合格率存在差异,院级检测支气管镜、喉镜、胃镜、肠镜、关节镜、腹腔镜、膀胱镜、消毒剂、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灭菌率合格率分别为85.7%、82.1%、87.6%、85.9%、97.9%、98.4%、96.9%、94.8%、92.5%、83.1%、87.2%,均比科级灭菌合格率低14.3%、15.9%、10.4%、11.2%、2.1%、1.6%、3.1%、5.2%、4.6%、14.9%、11.8%.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只有建立健全使用中内镜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及督导,才能杜绝因内镜消毒灭菌不严引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设医院医技检查预约平台,充分利用辅诊检查资源,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供高效优质的预约服务。方法 研制智能规则库,开发医技检查预约平台。结果 该平台上线应用4年来,全面实现医技(放射、超声、内镜、心电)检查的最佳路径、最佳时间的全自动预约,已完成检查预约门诊患者110万余人次。结论 该平台充分利用医院现有医技检查资源,安排最合理的预约时间服务于患者。同时,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实现了跨系统的医技检查项目的应用支撑,显著提高了患者检查业务效率,提升了医疗资源利用率,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内镜检查作为一项侵入性诊疗技术在医院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由于内镜价格昂贵,使得器械与患者数量之间的比例很不协调,尤其在乡镇卫生院,内镜检查间隙过短,清洗消毒时间不充分,消毒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为了解吴江市医疗机构内镜的消毒现状,以指导其清洗消毒工作,2007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对吴江市医疗机构的内镜(胃镜、肠镜、腹腔镜)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以了解其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3月-2011年12月697例行消化道内镜检查住院患者,对行消化内镜发生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55例发生感染,检出55株病原菌,以幽门螺杆菌为主,共36株占65.5%;logis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消毒时间不足、检查室空气消毒不符合标准、检查人员手卫生不到位、内镜消毒不符合要求是消化道内径检查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假单胞菌属和沙门菌属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避免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安全是目前急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内镜医院感染管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由于内镜的材质特殊,精密度高,结构复杂,其用后的消毒灭菌难度大,是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加强了自身检查整改,规范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经上级验收全部合格。其管理方法:(1)加强培训:对内镜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有关知识的强化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充分认识内镜清洗消毒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内镜的消毒灭菌方法,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最大程度地消除或减少内镜检查导致的医源性感染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科学研究中。但是近年来大量内镜相关感染不断被报道,其中也不乏暴发事件;由内镜相关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新的公共健康威胁,已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内镜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对内镜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了大量研究,笔者就内镜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内镜的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借鉴。内镜作为一种侵入性的诊疗设备,直接接触患者体腔和黏膜,并且其材料和形状特殊、结构复杂,不耐高温高压,用后清洗消毒难度大,故易发生内镜相关感染,从2000年开始已出现多次因内镜污染而造成的病原菌感染暴发流行,见表1。病原菌有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及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部分内镜甚至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CRE)[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2]等;检出的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2 3],给内镜的消毒灭菌带来新的考验。内镜室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不可避免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4],以及来自患者的多种致病微生物,如幽门螺杆菌、HBV、HCV、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故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防止医院内感染是全方位的,诊疗仪器是不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超声波检查涉及面广,病种复杂,做好消毒隔离,预防探头污染至关重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超声波探头每周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遇有污染随时消毒,每检查完一名病人后洗手。 2 对转氨酶增高疑似肝炎或诊为肝炎的患者,预约或集中到最后检查,检查时先将超簿塑料纸包裹探头,再用0.5%碘伏涂抹要探及部位的皮肤,一般10×10cm,如特殊部位检查可扩大消毒范围,原则是必须等碘伏干燥后再探及。碘伏对探头无腐蚀性。对皮肤、粘膜无  相似文献   

13.
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纤维内镜开始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用于诊断、介入治疗等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随着内窥镜应用的日益普及,与之相关的医院感染亦不断增多。我国卫生部2004年修订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内窥镜消毒的监督管理,不仅有利于防范因内镜检查而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也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内镜检查及治疗技术已在各医院常规应用,因而内镜中心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引起医学界和患者的关注. 1 风险 1.1 内镜中心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内镜清洗消毒不适当,可致院内交叉感染,通过内镜可传播的病原菌有分枝杆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相似文献   

15.
内镜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已成为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因素.卫生部正在制定<内镜诊疗管理办法>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同时内镜清洗消毒也受到就诊病人的高度关注,由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因此,为加强我院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我院于3月21日召开了内镜清洗消毒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通过消化内镜有效的清洗消毒,防止因内镜检查引起的医院内交叉感染。方法采用四槽法清洗消毒,做好生物学监测。结果按卫生部标准监测,72件消化内镜外壁消毒合格率为100.0%,内腔消毒合格率为98.6%。结论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可以确保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7.
消化内镜消毒剂选择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内镜是现代医学中很有价值的诊断和治疗工具,已成为最常用的诊疗技术之一,由于它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污染后,清洗、消毒或灭菌不彻底,极易引起医院感染。据报道[1],美国每年有4650万例次外科手术和更多的侵入性诊疗操作,例如,胃肠内镜的患者大约就有500万例次,由于消毒不彻底,导致交叉感染,常见的感染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结核分枝杆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及其他常见菌,也有HIV、大肠埃希菌。由于纤维内镜结构精细,材料娇嫩,特别难于清洗消毒。对这些设备的灭菌或高水平消毒之前,必须进行充分地清洗,…  相似文献   

18.
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口腔科设在门诊部,在医院感染控制检查中发现诸多问题,为医院感染带来隐患.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加强门诊口腔科医院管理,以减少或杜绝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1 危险因素 1.1 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1)科室布局不合理:我院口腔科只有1间大房间,治疗诊断床6张,医师办公、治疗、器械清洗均在此房间进行,容易造成环境污染.(2)科室人员配备不当:科室现有医师6名、护士及卫生员各1名,护士休假时,卫生员承担护士工作,造成打包不合理,消毒不合格.(3)硬件设备投入不够:口腔科医疗器械种类繁多,用量较大的医疗器械添置数量不够,造成消毒不及时、不达标,引起交叉感染.(4)消毒隔离制度不严:口腔科医务人员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工作人员操作时不戴手套,接触患者后不认真洗手,成为病原体传播的工具.(5)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医师对抗菌药物认识不足,认为预防性抗菌药物可防止口腔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设计一套覆盖院内除了超声、放射、内镜、病理和心电等常规检查以外的检查系统,解决这些非常规检查系统手工书写报告等不闭环的现状。方法 基于院内现有HIE平台,构建院内非常规检查通用预约、报告系统。结果 系统实现预约、报道、叫号功能,实现与检查设备对接以及获取图像等数据并完成结构化报告。结论 这套小检查通用系统解决了医院非常规检查长期以来手写报告、报告无法互联互通、业务流程不闭环等问题,提高医院信息化互联互通水平,同时也为医院实现无纸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各种微生物中尤以细菌最为多见。这些细菌,有的来自患者本身的正常菌群,发生内源性感染。有的来自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医院的各种环境,未消毒或未彻底消毒的各种医疗器械和用具等引起外源性感染。医院各临床科室在治疗和检查中经常使用止血带,而止血带的消毒却往往被忽视,为此对我院现用的未经消毒的止血带进行了细菌学检测。1 检测对象随机抽取各临床科室目前正在使用而未经消毒的止血带36根。2 检测方法21 止血带编号后,将内径2cm×7cm规格板放在止血带中间段,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