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萌 《浙江实用医学》2003,8(5):287-287,300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椎 -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痉挛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短暂性缺血。作者应用纳洛酮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符合 1989年WHO对短暂性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制定的诊断标准[1] ,并除外椎 -基底动脉系统及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入选病例 6 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30例。治疗组男 12例 ,女18例 ,年龄 4 4~ 6 7岁 ,平均 5 2 4岁 ;对照组男 …  相似文献   

2.
苯妥英钠治疗眩晕症4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对 4 3例眩晕症患者应用苯妥英钠进行治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门诊和住院的眩晕症患者共 7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 3例 ,男 16例 ,女 2 7例。年龄 18~ 72岁 ,平均 34 5岁 ;对照组 32例 ,男 11例 ,女 2 1例。年龄 2 4~ 5 2岁 ,平均 33 6岁。治疗组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 6例 ,美尼尔病 2 3例 ,外伤性眩晕 3例 ,体位性眩晕 5例 ,其他 6例。对照组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 10例 ,美尼尔病 14例 ,前庭神经炎 2例 ,链霉素中毒 1例 ,其他 5例。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具有均衡性。1 2 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勋  王敬 《华夏医学》2007,20(6):1279-128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与多种原因造成该系统缺血有关。2004年以来,笔者采用葛根素治疗42例患者,并设对照组进行了临床对比,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选择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56岁;病程2周至6年,平均3.4年。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6~77岁,平均55岁;病程1周至8年,平均3.8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1.2诊断标准眩晕的诊断标准:①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引起眩晕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对43例中老年眩晕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以50-69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脑卒中、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美尼尔病等为多见,常合并存在。结论中老年眩晕症的常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障碍。往往由两个以上的病因同时并存,确定其主要因素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眩晕为旋转感、视物晃动感或不稳感,多因头位或体位改变后诱发.眩晕同时至少有1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如眼球震颤、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耳鸣、肢体麻木无力甚至跌倒等.临床上将眩晕分为外周性和中枢性两大类,外周性以内耳眩晕症、迷路炎、晕动病、链霉素中毒等为多见;中枢性以颅肿瘤、炎症、血管性(如小脑出血、血栓、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多见.本文仅对临床常见的内耳眩晕症、颈椎病及脑动脉硬化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采用大剂量注射灯盏花素治疗,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2005年7月我院使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病人,以发作性眩晕为特征性症状,经颅多普勒提示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颈椎CT或X线颈椎片检查确诊。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8岁~81岁.平均61.85岁,〉50岁者48例;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1岁-80岁,平均61.85岁,〉50岁者45例。  相似文献   

7.
刺五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刺五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刺五加,对照组用川芎嗪。观察眩晕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P<0.01),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刺五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优于川芎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中导致老年人眩晕发作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老年眩晕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患者的眩晕发病年龄以60~70岁多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在108例眩晕患者中,周围性眩晕36例,中枢性眩晕65例,非系统性眩晕7例。老年眩晕症以中枢性眩晕为主,心脑血管病是主要病因,其中最常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结论:老年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确定病因,全面检查,多科联合诊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经颅多普勒对眩晕病因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眩晕的病因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985例眩晕患者的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性眩晕常见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女性眩晕以功能性眩晕多见。结论:经颅多普勒为眩晕的病因诊断提供了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报》2013,(9):1421-1422
目的:观察电针风池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双侧风池穴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治疗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风池穴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文献引用:周晓卿,赵丽洁,姚黄,等.电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9):1421-1422.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笔者用 6 5 4— 2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1例 ,证实其疗效显著 ,未出现毒副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31例 ,男 19例 ,女 12例 ,年龄 2 4~ 5 1岁 ,平均37.5岁。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 ,少数伴头痛、耳鸣、复视、上肢麻木等。经神经系统检查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并经脑电图、头颅 CT、颈椎片等检查排除了内耳眩晕症、前庭神经炎等耳科疾病、神经官能症、多发性硬化及颅内其它疾病 ,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其中 2 1例为颈椎病引起。确诊后在常规治…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中医的眩晕症范畴 ,我科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5 1例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住院的 10 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者均符合 1993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眩晕的诊断标准 ,均经颅多普勒 (TCD)及颈椎X线摄片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与对照组。治疗组 5 1例 ,男 2 4例 ,女 2 7例 ;年龄最小 4 2岁 ,最大 76岁 ,平均 5 9岁 ;病程最长 11年 ,最短…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 1 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6月应用陕西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药一厂生产的维奥欣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35例 ,并与用敏使朗片治疗 30例比较 ,疗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组 35例 ,男 1 5例 ,女 2 0例 ,年龄 4 7~ 76岁 ,平均 5 5岁 ;对照组 30例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 4 6~ 78岁 ,平均 5 4岁。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维奥欣片 1 6 0 mg口服 ,每日 3次 ,对照组给予敏使朗片 6 m g,每日 3次。 2组病人均给予服维生素 B1 、B6 、C片 ,有水电解…  相似文献   

14.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增灿  曹秀兰 《右江医学》2001,29(5):444-444
我们自 1999年 12月以来 ,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共 15 0例 ,年龄 30~ 6 9岁 ,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均符合眩晕症之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76例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5 0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6例 ,颈椎病 2 1例 ,美尼尔综合征 9例。对照组 74例 ,包括男 2 3例 ,女 5 1例。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4例 ,颈椎病 2 0例 ,美尼尔综合征 10例。2 .治疗方法 两组常规治疗相同 ,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6、胞二磷胆碱、乙酰谷酰胺等营养脑细胞、促进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2例,分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均连续治疗二周,比较2组眩晕患者中医病症疗效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73.8%优于对照组42.5%(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6%优于对照组85%(p<0.05).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2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的治疗效果.方法: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桃红四物汤,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68.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与常规治疗合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97例颈性眩晕经颅多普勒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 《中原医刊》2003,30(18):23-24
颈性眩晕是中老年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引起椎间孔变窄 ,使其穿过的椎动脉受压或动脉粥样硬化使其血管内壁发生改变 ,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动脉血流受阻而发生的眩晕。其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 ,缺乏可靠的检测手段。经颅多普勒超声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来测定颅内动脉血流速度 ,可获得可靠的血流动力学资料。我们对 97例颈性眩晕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共 97例 ,男性 5 4例 ,女性 43例 ;年龄 3 1~ 76岁 ,平均 5 0 .69± 11.2 7岁。本组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症…  相似文献   

18.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9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给予灯盏细辛治疗)49例与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治疗)45例,通过3~7 d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得到缓解程度不同,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8%(45/4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细辛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定眩方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脑后循环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定眩方,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分别用药一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对比,治疗后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定眩方能够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和天麻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联合654-2.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