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蛋白质锚定技术与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相结合在小鼠表浅膀胱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只雌性C57BL/6j小鼠分为5组:正常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PBS对照组、可溶hTNF-α治疗组、SA-GFP锚定组、SA-hTNF-α锚定治疗组,每组22只小鼠.建立小鼠正位表浅膀胱癌模型,24 h后,将小鼠膀胱内膜生物素化,继而将hTNF-α融合蛋白灌注人小鼠膀胱中.每4 d重复膀胱灌注锚定治疗1次,共6次.免疫组化检测SA-hTNF-α融合蛋白在生物素化的小鼠膀胱黏膜的存留时间及膀胱黏膜和肿瘤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的分布,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的生存期.检测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用MB49细胞再次攻击对SA-hTNF-α融合蛋白治疗有效的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的存活期.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SA-hTNF-α融合蛋白可以在膀胱黏膜表面上稳定存留7d;MB49肿瘤细胞膀胱内种植后第60天,SA-hTNF-α锚定治疗组有18只小鼠存活(18/22),其中9只小鼠体外无触及肿瘤;PBS组全部死亡.对9只无瘤存活的小鼠再次用MB49细胞皮下攻击,60d后5只小鼠仍存活(5/9),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癌病灶中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SA-hTNF-α锚定治疗组较PBS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SA.hTNF-α锚定治疗组小鼠的杀伤效应明显强于正常组小鼠(P<0.05).结论 SA-hTNF-α稳定的原位锚定于小鼠膀胱黏膜表面,可有效抑制小鼠表浅膀胱癌进展,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有效抵抗同源肿瘤细胞的再次攻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黏蛋白MUC1/Y基因DNA疫苗诱导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及体液免疫应答的作用,为人膀胱癌疫苗的应用提供基础实验研究资料。方法通过pEGFP-C3-MUC1/Y质粒免疫雄性BALB/c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抗体生成情况和CTL分泌IL-2和IFN-γ的量,并用LDH释放法测定CTL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的特异性杀伤率。结果在接种疫苗的小鼠体内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CTL分泌的IL-2和IFN-γ较对照组高。在效靶比为100∶1、50∶1、25∶1、12.5∶1时,实验组特异性CTL对BIU-87杀伤率分别为50.9%、45.9%、47.5%和18.6%,而对照组(空载体pEGFP-C3和灭菌生理盐水)分别为18.3%、10.7%、13.8%、6.3%;16.5%、11.9%、8.6%和10.3%。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MUC1/YDNA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体内产生抗人膀胱癌黏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并能诱导产生特异杀伤表达MUC1/Y的靶细胞的CTL,为MUC1/Y基因疫苗用于膀胱肿瘤生物免疫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聂志林  靳风烁  张克勤  梁培禾  叶锦 《重庆医学》2009,38(24):3122-3124
目的 探讨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含未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CpG)序列的寡脱氧核糖核苷酸(CpG-ODN)对膀胱肿瘤细胞的免疫学效应.方法 用小鼠BTT739细胞反复冻融抗原致敏培养第7天的DC,48h后分别加入CpG-OD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DC成熟,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灭活后用于刺激T淋巴细胞制备效应细胞(CTL),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测定各组CTL对BTT739细胞的杀伤活性,ELISA法测定效应细胞培养上清液的干扰素-γ(IFN-γ)水平,同时检测了CTL对自体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负载肿瘤抗原的DC诱导的效应细胞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并对BTT739细胞具有较高的杀伤效应,CpG-ODN活化的DC疫苗诱导的效应细胞分泌IFN-γ水平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TNF-α活化的DC疫苗诱导的效应细胞(P<0.01).DC疫苗对自体淋巴细胞无明显免疫杀伤活性.结论 CpG-ODN可增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对膀胱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效应,并且对自体淋巴细胞无免疫杀伤活性,为膀胱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体外杀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用小鼠结肠腺癌细胞株CT26细胞抗原冲击致敏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激活同源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采用乳酸脱氢酶(LDH) 4 h释放法检测CTL在体外对CT26细胞的杀伤活性;建立CT26荷瘤小鼠模型,应用CTL治疗荷瘤小鼠,观察肿瘤大小和小鼠存活期.结果:负载CT26肿瘤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T细胞增殖分化为肿瘤特异CTL,该CTL对CT26细胞有高效而强烈的杀伤作用,杀伤率为(83.95±11.25)%,而对B16细胞、3LL Lewis 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杀伤率分别为(12.75±5.36)%和(11.38±4.57)%.应用CTL治疗荷瘤小鼠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结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的CTL杀瘤活性并能治疗荷瘤小鼠.提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诱导的CTL可能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文中观察肿瘤冻融抗原体外冲击的DC对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的治疗作用. 方法 反复冻融法制备肿瘤抗原,Lowry法测定肿瘤抗原蛋白浓度,小鼠重组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培养扩增小鼠DC,肿瘤抗原体外冲击制备DC瘤苗,DC瘤苗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LDH释放法测定CTL的杀伤活性,小鼠皮下接种Ranca细胞荷瘤后72 h皮下接种DC瘤苗,1次/周,共接种3次,荷瘤后4周取瘤体称重. 结果 小鼠RCC Ranca细胞冻融抗原体外冲击制备的DC瘤苗具有典型的DC形态特征与免疫表型特征,在体外能有效诱导肿瘤特异性CTL生成,对于小鼠RCC Ranca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体内接种DC瘤苗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较等渗盐水对照组及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v,LAK)细胞治疗对照组明显缩小, DC瘤苗治疗组小鼠的瘤体重较等渗盐水对照组(P<0.01)及LAK细胞治疗对照组(P<0.05)显著减小. 结论 肿瘤冻融抗原体外冲击的DC瘤苗对小鼠RCC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为DC免疫治疗复发、难治性RCC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隼  黄琰  马栋  杨满  字友梅  贺立山 《广东医学》2014,35(15):2321-2322
目的 观察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型白血病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C、D组均进行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B组采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治疗,C组采用灭活的FBL-3瘤苗治疗,D组采取灭活的FBL-3细胞+ISCOM瘤苗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巨噬细胞(M(Ψ))杀伤活性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 治疗后,C组M(Ψ)杀伤活性、B组M(Ψ)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著低于A组(P<0.01),C组M(Ψ)杀伤活性、D组M(Ψ)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P<0.01);C组和D组小鼠未见明显脱毛,进食较正常,瘤体小于B组;C组和D组M(Ψ)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B组(P<0.01),D组具有最高的M(Ψ)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结论 ISCOM型白血病瘤苗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M(Ψ)活性和CTL活性达到改善荷瘤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辐射凋亡MB49肿瘤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的制备及对C57BL/6小鼠体内膀胱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方法 采用辐射法获取MB49细胞抗原并用其致敏骨髓来源的DC来制备DC疫苗。用MB49小鼠膀胱癌细胞建立荷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14天给予相应DC疫苗治疗或者PBS,每组分为2个亚组,分别用于测量瘤质量、体积及用于观察荷瘤小鼠存活情况。结果 负载辐射凋亡肿瘤细胞DC疫苗的实验组荷瘤小鼠,其肿瘤的平均体积和平均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存期长于对照组。DC疫苗实验组中有2只小鼠30天内无肿瘤生长,再次皮下接种MB49细胞观察30天仍无肿瘤发生。结论 负载辐射凋亡肿瘤细胞的DC疫苗对膀胱肿瘤荷瘤小鼠具有抑瘤效应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型治疗性疫苗NTV的体内外宫颈癌杀伤作用。方法采用51Cr释放法研究脾淋巴细胞对宫颈癌细胞TC-1的体外杀伤活性,将正常小鼠体内激活的免疫活性细胞输给荷瘤小鼠,采用过继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转移实验研究CTL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CTL杀伤实验设置的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数量比分别为3:1、10:1及30:1,51Cr释放分析结果显示,疫苗NTV能够显著诱导脾淋巴细胞的肿瘤特异性杀伤作用,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变化,杀伤效率最高可达到53.5%;疫苗NTV在过继性CTL转移实验中的肿瘤抑制率为64.7%,上述结果均与阴性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疫苗NTV在体内外对宫颈癌细胞均具有良好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prime-boost免疫策略进行HIV-2外膜蛋白重组鸡痘病毒与重组DNA疫苗联合免疫引起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将HIV-2 gp105重组DNA疫苗与重组鸡痘病毒以prime-boost免疫策略,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脾CD4+、CD8+ T细胞亚群的数量、脾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和血清抗 体滴度。结果:重组DNA疫苗和重组鸡痘病毒prime-boost免疫策略和两种疫苗单独免疫均刺激小鼠产生针对HIV-2靶细胞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及特异性抗体,联合免疫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及特异性抗体水平高于单独免疫组(P<0.05)。结论:以HIV-2 gp105重组DNA疫苗进行基础免疫、以HIV-2 gp105重组鸡痘病毒进行加强免疫的prime-boost免疫策略能诱导小鼠产生更强的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鉴定基于肿瘤抗原TEM-8(tumor endothelial marker-8)的复合颗粒性疫苗,研究其在体外激发CTL杀伤活性.方法 在特定的条件下将阳离子肽和DNA制备成复合颗粒性的结构,以透射电镜、DNA阻滞试验、DNaseI保护试验、Western blot等对该疫苗进行制备和鉴定,同时进行体外激发CTL杀伤活性的标准(51)~Cr释放实验.结果 在NaCl浓度为87.5 mmol/L、电荷比为2的制备条件下,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该疫苗能形成颗粒;Western blot鉴定其可有效介导TEM-8蛋白表达;该疫苗有明显的杀伤毒性,杀伤率为59.7%,与对照组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制备了基于肿瘤抗原TEM-8的复合颗粒性疫苗,其在体外能够有效激发出特异性CTL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肺癌细胞裂解物致敏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制备肺癌疫苗并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其疗效。方法利用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巨嗜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人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用A549(人肺腺癌细胞系)细胞冻融抗原对其进行冲击诱导自体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产生。通过细胞毒试验及ELISA测定细胞因子的分泌和CTLs杀伤活性。制备荷瘤裸鼠模型,不同分组裸鼠经过一次或多次皮下注射CTLs。结果 A549冻融抗原致敏的DCs增加CTLs增殖,诱导的CTLs对A549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经过一次及多次接种后荷瘤裸鼠肿瘤生长减缓,并且肿瘤变小及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结论通过实验证实了肺癌细胞裂解物抗原来刺激树突状细胞治疗肺癌A549荷瘤裸鼠模型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为临床应用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肺癌疫苗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B7.1转基因肿瘤疫苗与大蒜素联合治疗膀胱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估计大蒜素与B7.1转基因肿瘤疫苗对膀胱肿瘤的联合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脂质体将B7.1基因导入鼠膀胱肿瘤(MBT-2)细胞.B7.1分子的表达经免疫荧光染色而测得.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TT法,观察MBT-2-B7.1细胞刺激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用MTT法测定了大蒜素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通过动物实验测定该肿瘤疫苗与大蒜素对膀胱肿瘤的联合治疗效果.结果转染了B7.1基因的肿瘤细胞能有效地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当与大蒜素联合应用时,明显延迟了肿瘤的发生,并有效抑制了肿瘤的生长.结论大蒜素与转基因肿瘤疫苗治疗相结合能显著增强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人白细胞介素2(hIL-2)与鼠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融合基因修饰的H22肝癌全细胞瘤苗,探索融合基因GM.CSF/IL-2转基因瘤苗,在肝癌主动免疫治疗中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含hlL-2与mGM-CSF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在体外转染H22肝癌细胞,制成疫苗,皮下接种Balb/c小鼠,同时建立Balb/c小鼠荷瘤模型,ELISA法检测H22/pcDNA3.1( ).GM-CSF/IL-2瘤苗免疫组小鼠与各对照组小鼠(分别接种H22/pcDNA3.1( )瘤苗、H22瘤苗、PBS)血清中IL-10、IFN- γ水平,观察小鼠存活期;同时用51Cγ释放法测定H22/pcDNA3.1( )-GM-CSF/IL-2瘤苗免疫组小鼠与各对照组小鼠(单纯荷瘤组、正常组)脾细胞对亲本H22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成功制备了含有hIL2与mGM-CSF融合基因的H22肝癌瘤苗,转基因瘤苗免疫组小鼠的脾细胞在体外对亲本H22肝癌细胞的杀伤率为38.3%,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的脾细胞对亲本H22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3.6%和7.5%),也高于其对S180细胞的杀伤率(9.1%)(P<0.05).转基因瘤苗免疫组小鼠血清IFN-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同时,转基因瘤苗免疫组小鼠生存期亦有明显延长.结论 转染hIL-2与mGM-CSF融合基因的同系肿瘤细胞瘤苗可激发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改善抗肿瘤免疫反应,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12基因修饰的Lewis肺癌瘤苗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Lewis肺癌瘤苗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用含IL-1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在体外以不同感染系数感染Lewis肺癌细胞,并分别接种于C57BL/6小鼠皮下,观察其致瘤性的变化;并用Lewis肺癌细胞及B16黑色素瘤细胞再 次攻击免疫后的C57BL/6小鼠,观察肿瘤发生情况。 结果:以各种感染系数AdCMVIL-12制备的瘤苗,接种于小鼠皮下后,无肿瘤生长,完全消除了Lewis肺癌细胞的致瘤性;瘤苗注射6 d后,用Lewis肺癌细胞再次攻击,仍无肿瘤生长,抑瘤率达100%;用B16黑色素瘤细胞攻击,10~12 d均有肿瘤生长,说明此瘤苗具有肿瘤特异性。结论:AdCMVIL-12能消除Lewis肺癌细胞的致瘤性,并能诱导显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对肿 瘤的复发及转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链亲和素连接的人干扰素诱导T细胞α趋化因子融合蛋白(SA/hI-TAC),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方法构
建pET24a-SA-hI-TAC/pET21a-hI-TAC- SA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两种融合蛋白,用镍金属螯合层析纯化、透
析复性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中I-TAC部分的生物学活性由淋巴细胞趋化实验检测;融合蛋白中SA的
生物学活性由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两种融合蛋白可在大肠杆菌BL21 中被诱导表达,分别占细菌表达总蛋白量的12%和
25%,经镍柱纯化后融合蛋白纯度达85%、90%,经丙烯葡聚糖凝胶S-100过滤层析后,纯度均可达到98%,融合蛋白在生物素化
的MB49细胞(小鼠膀胱癌细胞)表面的修饰效率分别为91.3%、98.8%,并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hI-TAC-SA
的趋化作用明显强于SA-hI-TAC。结论SA/hI-TAC 双功能融合蛋白可能应用于肿瘤局部治疗以及肿瘤疫苗。
  相似文献   

16.
微囊化CEA转基因细胞疫苗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囊化癌胚抗原(CEA)转基因细胞疫苗免疫小鼠后,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ConA诱导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采用3H-TdR后标记法,测定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NK细胞毒;以ELISA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IL-2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EA疫苗免疫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CD4/CD8比值和NK细胞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检测IL-2、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微囊化CEA疫苗免疫可以有效增强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促进IL-2、IFNγ的产生以及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P<0.05,P<0.01,P<0.05);微囊化CEA疫苗能提高荷瘤小鼠CD4/CD8比值及NK细胞数(P<0.05,P<0.05);促进脾细胞中细胞因子IL-2、INFγ mRNA的表达。 结论:微囊化CEA转基因细胞疫苗具有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提示该疫苗可作为有效的抗CEA阳性肿瘤的治疗性疫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以CpG作为免疫佐剂,应用黏蛋白1(MUC1)致敏树突状细胞(DC)制备疫苗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 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诱导DC,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细胞标志物CD80、CD86。再应用CpG作为免疫佐剂,MUC1作为抗原致敏DC制备疫苗,致敏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观察其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诱导产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与肿瘤靶细胞以5:1、10:1、20:1的效靶比共孵育,MTT法检测CTL杀伤活性。结果 DC表型检测结果为CD80+细胞占70.4%,CD86+细胞占72.0%,呈现成熟DC表型。MUC1致敏的DC疫苗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显示,DC疫苗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活化的作用,其中DC+CpG+MUC1组明显高于MUC1+DC或CpG+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疫苗诱导产生的特异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单独T细胞组或DC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效靶比增大,其杀伤作用呈逐渐增强。结论 经CpG和MUC1致敏的DC疫苗在体外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细胞电融合技术制备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全抗原肿瘤疫苗,观察其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DC,利用电融合技术,将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融合;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疫苗的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融合疫苗的表型鉴定;ELISA试剂盒检测IL-12、IFN-γ的分泌情况;CCK-8试剂盒测定融合疫苗刺激同源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效应。结果成功分离培养DC,其表面高表达DC的分子标记CD83、CD11c、CD86、HLA-DR;融合疫苗形态不规则,其表面共同表达DC和三阴乳腺癌的标记分子;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证明融合疫苗有很强的免疫刺激活性;细胞毒性实验证明融合疫苗具有比对照组更强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结论电融合技术成功诱导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融合,全抗原融合疫苗体外实验可显著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9.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经白细胞介素2(IL-2)体外培养后具有很强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且有一定的靶细胞特异性,其抗肿瘤效果强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即LAK细胞(P<0.01)。从瘤体中新鲜分离到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极低,经IL-2体外培养后,其杀伤活性逐渐增高,以培养至7~25d的杀伤活性最强,这与IL-2使TIL分泌3种抗癌淋巴因子包括IL-2、IFN-γ、淋巴毒素(LT)增加有关。体外培养25d后,TIL的抗肿瘤活性下降,实验表明这与培养过程中TIL的Lyt-2~+细胞(Tc)减少而L3T4~+细胞(T_H)增多有关。TIL经冻存复苏和IL-2体外培养后仍保持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冻存前后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这为间断地运用TIL治疗复发性、晚期肿瘤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