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脱钙的羊椎骨模型,比较骨水泥强化骨折与非骨折的脱钙羊椎骨的生物力学,以助于分析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临近椎体再发骨折原因及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将75个山羊腰椎骨,随机分成3组,A组不脱钙,B组脱钙并骨折椎体强化,C组脱钙非骨折椎体强化,每组25个,记录脱钙前后椎体重量、体积及骨密度,使用力学试验机对B组进行轴向压缩至骨折,记录失效强度、失效位移及刚度,对骨折后B组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C组脱钙后直接骨水泥强化,对两组强化后的椎体进行轴向压缩至骨折,记录失效强度、失效位移及刚度。结果3组椎体的体积、脱钙前的重量、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脱钙前后的骨密度下降比分别达32.6%、31.9%,与脱钙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脱钙后重量、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脱钙后的失效强度及刚度分别比A组下降约123%及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骨折强化后的失效强度及刚度分别是强化前的2.5倍和5倍,是C组失效强度的1.7倍,刚度的4.8倍,C组失效强度比强化前的B组增加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刚度稍增加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效位移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脱钙方法建立的羊椎骨模型失效强度及刚度均明显下降,在轴向的加载条件下,经骨水泥强化的骨折与非骨折脱钙羊椎骨的失效强度及刚度均有增高,其中骨折椎体增加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替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作为椎体后凸成形术灌注剂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方法(1)将两种骨水泥制成圆柱体试件,测量体外工作时间、可注射性、显影性能、自身强度和刚度。(2)从4具老年女尸收集16个固定胸椎标本(T9~T12),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确定为骨质疏松椎体后,分配至CPC组和PMMA组。在材料试验机上测量初始椎体强度和刚度,制成椎体压缩骨折模型,然后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用两种骨水泥强化。测量手术前、压缩后、手术后椎体高度及术后椎体强度和刚度。结果两种骨水泥都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体外工作时间适当。CPC可直接显影,PMMA加入硫酸钡后显影良好。PMMA自身强度和刚度显著高于CPC。两组椎体骨密度、初始椎体强度和刚度、初始椎体高度和压缩后椎体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椎体强度都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PMMA组高于CPC组(P<0.01)。术后两组椎体刚度都比术前显著下降(P<0.01),PM-MA组低于CP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椎体高度都显著恢复(P<0.01),PMMA组较CPC组更明显,但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C可代替PMMA作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灌注剂,但仍需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水泥(PMMA)和注射性骨泰(CPC)在椎体后凸成术中对不同骨密度椎体的生物力学恢复情况。方法选60个椎体,按骨密度分正常对照组、轻中度和重度骨质疏松组,即A、B、C组。测高后轴向加载,压缩椎体高度25%,得出初始压缩强度和刚度。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记球囊扩张体积),随机注入PMMA或CPC,观察外渗情况及注入量。同术前测高压缩,确定术后压缩强度和刚度。结果A组CPC和PMMA材料未能恢复椎体的初始压缩强度和刚度(P〈0.05);B组中均恢复,而C组中刚度均恢复(P〉0.05)。所有标本未发现骨水泥外渗,术后椎体高度恢复CPC组为95.3%;PMMA组为95.2%。结论CPC可作为PKP术中PMMA的替换材料,尤其是在年青患者中,但需临床和实验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山羊离体L4椎体分组进行脱钙,建立单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模型,对各组模型注入不同比例的Mendec骨水泥与同种异体骨粉的混合填充物,并分别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出强化后近似患椎骨折前的强度与刚度的最佳混合比例的骨填充物,从而能有效降低近邻椎体新发骨折的发生率。方法取年龄6-8年的雌性陕南白山羊胸腰段椎体(体重25-27Kg)的L4单椎体脊柱单元50个,将它们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有10个单椎体,分别测量并记录各组椎体的骨密度,使用EDTA-2Na脱钙液对各组椎体进行脱钙50天,达到骨质疏松标准,测量各组椎体的骨密度,使用力学试验仪对其进行压缩,制作单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模型。将Mendec骨水泥与同种异体骨粉按体积比例制作混合填充物,混合比例分别为1:0、3:2、1:1、2:3、0:1,称为填充物α、β、γ、δ、ε,将五种填充物分别以中央分布的方式注入A、B、C、D、E五组模型中,体积均为3mL,经成形硬化后再次对各模型进行生物力学试验,记录各组模型的骨折前后、强化后以及力学试验后的椎体高度以及强化前后的抵抗极限强度以及刚度。结果五组单椎体单元脱钙前平均BMD为:(1.235±0.034)g/cm3,脱钙50天后平均BMD为:(0.844±0.055)g/cm3,下降率达31.7%,达到骨质疏松骨密度标准,单椎体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A、B、C、D、E五组脱钙前组间骨密度比较P0.05,脱钙后组间骨密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组椎体压缩高度均达到II度压缩性骨折的标准。而且五组椎体强化前压缩高度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模型建立成功。五组椎体在C臂下分别注入α、β、γ、δ、ε五种填充物3mL,填充物在椎体内分布方式控制为中央分布方式。强化后五组椎体恢复高度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五种填充物均能有效恢复患椎高度,有效填充患椎。五组强化后椎体再压缩高度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组模型强化前,椎体极限抵抗强度、刚度五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组模型强化后,椎体极限抵抗强度分别为(±s):A组:5722.1±23.1N,B组:5201.2±29.8N,C组:4465.6±57.0N,D组:4210.1±49.8N,E组:3212.4±79.3N,五组间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强化后五组椎体刚度分别为(±s):A组:1168.3±43.6N/mm,B组:963.0±11.0N/mm,C组:641.2±6.5N/mm,D组:524.8±7.6N/mm,E组:340.5±10.8N/mm,五组间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随着同种异体松质骨粉比例的增加,强化后椎体的抵抗极限强度及刚度会随之下降。结论通过各组强化后各组椎体的极限抵抗强度和刚度与强化前椎体对比可知道,α、β填充物的强化的椎体模型的抵抗极限强度以及刚度远大于强化前的椎体,γ填充物强化后的椎体最大抵抗强度稍大于强化前的骨质疏松椎体,δ、ε两种填充物强化后模型的极限抵抗强度与刚度均小于强化前的椎体,骨水泥与同种异体骨粉体积比例达1:1时的γ填充物,其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最接近骨折前的骨质疏松椎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5具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标本 (T11~L2 ) ,X线摄片无明显病理异常 ,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 (DEXA)测定椎体骨密度 (BMD) ,证实为骨质疏松标本。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 ,每具标本选择 2个椎体共 10个椎体 ,用材料试验机轴向加载 ,压缩椎体高度 2 5 % ,制造椎体压缩骨折 ,获得椎体原始最大载荷及刚度数据。对骨折椎体进行椎体成形术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水泥 ) ,观察骨水泥外渗漏情况。测试骨水泥强化治疗后椎体最大载荷及刚度。结果 :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入 4 84ml,有 4个椎体出现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椎体原始最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 (16 0 6± 2 4 9 5 )N和 (112 2 3± 183 4 )N/mm ;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后椎体最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 (374 0± 12 15 6 )N和 (96 0 4± 2 33 3)N/mm。治疗前后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明显增加了骨折椎体最大载荷 (P <0 0 5 )和恢复了刚度 (P >0 0 5 )。结论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内注射骨水泥 (PMMA) ,可显著增加骨折椎体的抗压强度和恢复刚度 ,临床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可达到强化骨折椎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质。方法:从6例骨质疏松中老年女性的尸体中选取12个胸腰椎体,进行压缩性骨折造模,并随机分配为PVP组和PKP组。其中PVP组直接将骨水泥(PMMA)注入受试标本;PKP组使用球囊扩张专用器械对标本进行扩张,后注入骨水泥,对扩张后空腔进行充填。对两组标本进行几何测量与生物力学测试,并获取相关参数。结果:两组椎体的生物力学测试都显示出术后的椎体强度显著高于术前(P<0.01);但PKP组的术后椎体刚度能恢复至术前骨折前水平,而PVP组的术后椎体刚度无法恢复,PKP与PVP手术在恢复椎体高度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在体外条件下,PKP较PVP在恢复椎体高度与刚度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在恢复椎体强度方面PVP占优。  相似文献   

7.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体外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椎体力学强度的影响作用。方法 :4具完整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 (T11-L2 ) ,X线摄片无明显病理异常 ,用DEXA测定脊柱骨密度BMD ,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 ,将每例标本的 4个椎体随机选择 2个共 8个椎体进行骨水泥PMMA注射构成椎体成形术组 (A组 ) ,余 8个椎体为对照组 (B组 )。A组行椎体成形术注射加显影剂的低粘度骨水泥 5ml。注射后摄轴位X线片了解骨水泥分布情况。测试A组和B组椎体静态压缩下的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 :所有椎体BMD的T值提示为中重度骨质疏松 (T值 - 3.15~ - 4 .6 6 ,平均 - 3.87)。A组注射 5ml骨水泥后轴位片示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 5 0 %。A组的最大抗压强度和刚度分别为 2 6 4 5± 4 78N和 1317± 2 81N/mm ;B组最大抗压强度 186 2± 6 2 0N ,刚度为 10 2 5± 2 33N/mm。两组比较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骨质疏松椎体内注射骨水PMMA可显著改善其力学性能 ,临床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可达到强化椎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新鲜成年羊的腰段椎体48个,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脱钙法制备离体动物椎体骨质疏松模型,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垂直压缩制备椎体压缩性骨折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4组,骨折模型对照组及试验组分别行应用真空骨水泥搅拌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和应用空气中搅拌骨水泥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各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A组(骨质疏松椎体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0.474±0.073 mm,B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3.215±0.231 mm,C组(空气中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1.164±0.180 mm,D组(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0.920±0.159 mm。两种骨水泥技术PKP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均小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对照组,且大于骨质疏松椎体对照组;其中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的椎体前缘压缩值小于空气中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结论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应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提高术后伤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9例,均为单椎体骨折,其中新鲜骨折(A组)38例,陈旧性骨折(B组)31例。对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后凸角度纠正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超过12个月。A组术前VAS评分8.3±1.1,术后12月1.1±0.6,B组术前5.7±1.4,术后12月3.2±2.0。A组活动能力评分术前术前3.1±0.9,术后12月1.1±0.3,B组术前2.0±0.7术后12月1.4±0.5。组间术前与术后比较,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椎体前壁和中间高度恢复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椎体后壁高度和后凸矫正度数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骨水泥渗漏:A组9例;B组7例,A组邻椎骨折3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与陈旧性骨折安全有效,新鲜骨折疗效优于陈旧性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体骨密度(BMD)与其生物力学的关系。方法取5具女性和3具男性福尔马林浸泡的胸腰段脊柱标本(T8~L5),X线摄片无明显病理异常,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测定椎体骨密度(BMD)。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去除椎间盘及附件等。共选择60个椎体,按骨密度分对照组(正常)、轻中度和重度骨质疏松组,即A组、B组和C组。用材料试验机轴向加载,压缩椎体高度25%,制造椎体压缩骨折,确定椎体的初始压缩强度和刚度。结果对照组、轻中度和重度骨质疏松组平均骨密度分别为(1.098±0.147)、(0.650±0.137)和(0.393±0.060)g/cm2;3组间的压缩强度分别为(6.775±1.952)、(3.450±0.909)和(2.395±0.697)KN;刚度分别为(2.216±0.897)、(1.391±0.461)和(0.942±0.206)KN/mm。BMD与椎体压缩强度和刚度呈正相关;3组间的BMD、最大抗压力和刚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椎体BMD与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质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对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椎体压缩性骨折危险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水泥分布的评价方式及其对椎体成形术后邻椎骨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并接受椎体成形手术的患者(54~91岁)143例,术后随访1年.134例完成随访,其中18例发生邻近节段骨折,为再骨折组,116例未发生邻近节段骨折,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X线,将骨水泥按照形态和位置分为5种类型.根据术中注射骨水泥的量和椎体体积计算骨水泥的量体指数.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水泥量、骨水泥分布指数、量体指数、骨水泥渗漏等的差异.选择有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再骨折组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水泥量及量体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骨密度、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的不同分布类型显著影响邻椎骨折的发生率.结论 骨水泥分布指数低、骨水泥渗漏及低骨密度可能是椎体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硫酸钙骨水泥(CSC)在骨质疏松椎体内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表现,为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寻找更为合适的充填材料。方法对12只去势法制备的骨质疏松成年绵羊的L2~L5椎体制作骨缺损,随机注入CS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以L1和L6作正常对照。分别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观察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大体标本可见,2周时各组骨缺损处可见少量纤维疤痕形成,24周时CSC组椎体周围完全被骨性疤痕覆盖。生物力学测试显示,CSC组椎体力学性能在2周时弱于PMMA组和对照组(P〈0.05),24周时几乎接近PMMA组和正常对照组。组织学切片显示,2周时CSC组材料与骨质接触的界面开始模糊;24周时CSC组仅见极少量的材料残留,可见成熟骨小梁贯穿骨缺损区域;PMMA组与骨质界面间出现膜性结构。结论 CSC材料同样能增强骨质疏松的椎体;随着时间的推移,CSC在体内能修复骨缺损,进一步提升椎体的力学性能。CSC材料可作为椎体成形或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可选充填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相关检查后所有患者接受PVP治疗,观察并统计PVP术后6个月内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再骨折未发生组和再骨折发生组。统计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并于治疗后第2天检测所有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及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骨密度等,分析血小板参数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关系。结果 术后6个月,1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18例,占比15.00%;未发生组骨水泥渗漏、骨密度、PLT与发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PDW、MPV等其他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骨密度低、骨水泥渗漏、PLT水平高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肾壮骨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腰部功能障碍评分、椎体结构指标水平、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密度、骨钙素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骨密度水平和骨代谢指标水平,改善椎体结构指标水平,以及降低VAS和ODI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2月我科采用PKP治疗的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28例,双侧3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观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椎体Cobb角及椎体平均高度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椎体Cobb角及椎体平均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及骨水泥用量均显著少于双侧组(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4.3%,双侧组为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单侧PKP具有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骨密度、骨水泥分布指数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s)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3月于合肥京东方医院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OVCFs患者83例。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邻近椎体是否再发骨折分为再骨折组(n=19)和无再骨折组(n=64)。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OVCFs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再骨折组患者年龄高于无再骨折组,而骨密度、术后规律接受骨质疏松治疗比例、骨水泥分布指数、PNI低于无再骨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高、PNI高、骨水泥分布指数高、术后规律接受骨质疏松治疗为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PNI、骨密度、骨水泥分布指数分别取40.82、-4.12、2.5时预测OVCFs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3(0.627~0.858)、0.797(0.690~0.904)、0.806(0.705~0.906)(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对于术后未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12年3月椎体压缩性骨折急性期行择期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200例,新发骨折分为骨折组,未出现新发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术后1周及随访截止日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1)。新发骨折34例,发生率为17.00%,骨折组和对照组骨折程度、手术部位、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例数及骨水泥渗漏部位无显著差异(P>0.05),骨折组年龄、女性比例、BMI、骨折病史率、BMD的T值、术前伤椎数、手术椎体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BMD的T值、术前伤椎数、手术椎体数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高龄、骨质疏松、伤椎及手术椎体数多为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连续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患者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前后骨密度(BMD)、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及血钙血磷的变化。方法 54例连续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罗钙全组)27例应用活性维生素D3(罗钙全),0.25μ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组(阿仑膦酸钠组)应用阿仑膦酸钠(福善美),70mg,每周一次口服,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观测两组骨密度、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及血钙血磷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连续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患者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髋部骨密度值较治疗前有上升(P<0.05),腰椎部位骨密度值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TH治疗前后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有下降(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P均有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钙有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钙有下降,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磷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出现轻度消化道反应。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连续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患者可明显改善其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血清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steoclast suppressor,OCIF)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ODF)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符合标准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70例为骨质疏松组,非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OCIF和ODF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正位总体L1-4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骨质疏松组血清OCIF和OD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骨质疏松组腰椎正位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骨质疏松患者血清OCIF、ODF水平与腰椎正位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骨质疏松患者血清OCIF、ODF水平与骨折程度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 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血清OCIF、ODF水平升高,血清OCIF、ODF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关系密切,与骨折的严重程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胡自强 《西部医学》2015,27(2):270-272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本院收治的36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的方法分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治疗组179例和传统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治疗组18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高黏度骨水泥组患者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传统骨水泥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与传统骨水泥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具有瞬间高黏度、骨水泥渗漏风险小、手术安全性高、操作简便、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