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 MSCs)在体分化为皮肤细胞、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的可能性. 方法 分离hUCB MSCs,体外培养、扩增并用BrdU标记后,种植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治疗组),并设同体PBS对照组.于术后7,14 d观察并比较愈合率;于术后7,14,28 d创面活检,行常规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及人角蛋白19的表达. 结果 术后7,14 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为(56.06±3.04)%和(94.75±1.89)%,对照组为(36.99 ±2.17)%和(84.63 ±2.2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HE染色显示治疗组活检组织表皮层明显增厚,细胞及表皮嵴数目显著增多;在再生表皮的毛囊内层以及表皮基底层、棘层可见BrdU阳性标记细胞连续分布,且有部分细胞表达人角蛋白19;并在治疗组活检组织中发现有皮肤附属器形成. 结论 hUCB MSCs可在体分化为皮肤细胞与组织,可应用于皮肤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3D打印皮肤成体干细胞来源类器官人工皮肤并探讨其修复小鼠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将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2∶1∶1制备细胞混合悬液, 在超低吸附培养板中培养,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球的形态变化。培养7 d后收集细胞球, 进行免疫荧光染色, 检测其真皮、表皮及血管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及结构分布情况。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类器官人工皮肤, 观察打印出的人工皮肤的形态。将10只免疫缺陷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水凝胶组和类器官组, 每组5只。所有小鼠建立直径1 cm的全层皮肤缺损模型, 水凝胶组创面覆盖水凝胶敷料, 类器官组创面覆盖相同大小类器官人工皮肤。建模后0、4、8、12及16 d观察两组创面愈合大体情况及创面愈合率。建模后16 d时创面皮肤取材, HE染色观察创面表皮角化情况及表皮真皮连接情况, Masson染色观察创面胶原纤维的疏松致密程度及真皮层纤维厚度。结果 (1)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混合悬液在超低吸附培养板中可自聚集形成细胞球;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 细胞球体积逐渐增大。(2)细胞球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3.
含表皮细胞的无细胞真皮复合皮的构建及生长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为探讨体外构建复合皮的可能性,制备来源于猪皮的无细胞真皮基质,在其表皮面种植表皮细胞于体外培养,定期消化分离无细菌真皮上的表皮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法和增殖试验观察表皮细胞增殖活力,并分别于1周和2周后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结果显示,表皮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数量明显增多,且仍具有一定的增殖潜力。培养1周、2周后分别形成单层细胞膜片及含3-6层细胞的复层膜片。提示以异种无细菌真皮为载体,可于体外成功构建含表皮细胞层的活性复合皮。  相似文献   

4.
在体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抽取小型香猪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及培养扩增后,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5-BardU)标记技术进行细胞标记。将已标记的细胞以注射方式回植到提供骨髓的香猪的皮内及皮下,分别于注射后1,2周取材,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5-BrdU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研究。结果:大多数5-BrdU阳性细胞聚集在真皮中的小血管周围。但有少数5-BrdU阳性标记细胞出现在表皮的棘层和颗粒层,并同时表达角蛋白,结论:在皮肤微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表歧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发育时期人胎儿皮肤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分布、增殖分化特征,并探讨这些特征与胎儿表皮再生的关系。方法 分别取21例不同胎龄(11-31周)全层皮肤,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β1整合素、角蛋白19(K19)和角蛋白10(K10)的表达特征。结果 全部标本表皮基底层细胞均为β1整合素和K19阳性细胞。11-31周的表皮外层可观察到K10阳性细胞。随胎龄增加,K10阳性细胞层数逐渐增多。结论 人胎儿期表皮基底层增殖细胞主要为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随胎龄增加,终末分化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这可能与胚胎早期胎儿皮肤创面无瘢痕愈合有关。  相似文献   

6.
人工胶原膜对大鼠皮肤创伤促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人工胶原膜(代号rackderm)对皮肤创伤创面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将其作为人工皮肤支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扫描电镜观察rackderm的表面结构,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孔径大小;制备动物背部创伤模型,分别应用人工胶原膜和油纱布包扎创面,分阶段取材后,宏观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应用病理学手段,结合图像分析观察rackderm的生物学作用。结果:扫描电镜显示rackderm为多孔结构,孔径介于20-40μm,允许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长入;宏观观察rackderm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早于油纱布组,组织学观察显示该组肉芽组织含量明显多于油纱布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促进伤口愈合的生长因子在该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rackderm初步满足作为人工皮肤支架的物理条件,作为人工敷料,对创伤后造成的皮肤缺损,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培养皮肤细胞结合喷雾移植技术用于小型猪全层皮肤损伤的修复治疗效果。方法 巴马小型猪背部两侧创建6个直径3 cm的全层皮肤切除创面,分生理盐水组、脱细胞猪真皮基质粉组(ADM组)、多点注射细胞治疗组(细胞注射组)和喷洒细胞治疗组(细胞喷洒组)进行治疗。术后连续监测实验动物的生理状况及创面愈合情况,切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10(CK10)、CK14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创面皮肤损伤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14 d开始,细胞喷洒组的愈合速度更快;21 d时,细胞喷洒组创面的新生皮肤和毛发等皮肤附属器产生。HE染色结果证明,细胞治疗促进皮肤再生,且细胞喷洒组修复效率更高、新生皮肤更薄、更均一。免疫组化结果证明,术后7 d开始,细胞喷洒组中CK10阳性新生皮肤组织更长,修复速度更快;修复后期,细胞喷洒组CK10/CK14阳性新生皮肤更平整光滑,实现了美学修复。另外,细胞喷洒组VWF阳性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数量更多,排列更规律整齐,证明其新生皮肤富含更多的血管和毛囊,实现了功能修复。结论 非培养皮肤细胞结合喷雾移植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小型猪全层皮肤...  相似文献   

8.
表皮细胞培养最佳条件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表皮细胞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进一步将其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以DMEM作为基础培养液,改变培养条件后,计数2周内克隆形成数,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皮细胞以分离酶分离可得到大多数基底细胞,在培养液pH值为7.0-7.2,钙离子浓度为0.4mmol/L,血清浓度为18%,温度为36℃,CO2浓度为6%时,表皮细胞克隆形成数量高。结论: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表皮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为人工表皮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鉴定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hUCWJ-MSCs)经汗腺诱导培养基培养后向汗腺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正常汗腺细胞,热休克汗腺细胞后收集培养基上清液,按10%的体积分数配制汗腺分化诱导培养基。酶消化法分离获取hUCWJ-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特征;成骨诱导培养基和成脂诱导培养基中培养2~3周后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其分化潜能进行鉴定;在汗腺诱导培养基中培养3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收集培养1、2、3周时的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汗腺标记物CEA、CK14、CK19的表达,RT-PCR检测汗腺发育基因(EDA)的表达。结果正常汗腺细胞呈铺路石状克隆样增生。hUCWJ-MSCs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其CD44、CD105、CD34、CEA阳性率分别为97.37%9、6.26%、0.56%0、.52%;经成骨诱导培养基和成脂诱导培养基培养2~3周后,可诱导成为油红-O染色阳性的脂肪细胞和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骨细胞;在汗腺诱导培养基中培养3周后,细胞具有类似汗腺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DAB显色结果显示分化后的hUCWJ-MSCs表达汗腺细胞标记物CEA、CK14、CK19,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54.37%、60.25%、62.13%,RT-PCR结果显示其可较高水平地表达EDA基因。结论 hUCWJ-MSCs具有向汗腺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前哨淋巴结(SLN)显像等指导活组织检查技术(SLNB)在口腔鳞癌分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Cn0期口腔癌患者31例,肿瘤旁黏膜下注射专利蓝和99Tcm-右旋糖酐(DX),分别采用蓝染法、淋巴显像法、术中γ探测法定位SLN.行常规病理检查,同时对常规切片阴性者采用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鼠抗人角蛋白抗体(Ael/AE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计算SLN的检出率及评价cNo期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真实状态.结果 用蓝染法、γ探测、淋巴显像分别检测出25(80.6%),31(100.0%),30(96.8%)例的SLN,SLN分别为44,55,51枚,平均每例1.4(1~3)枚.非 SLN(NSLN)1302枚.常规病理检查SLN转移(阳性)6枚(6例),其中1例伴NSLN转移.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检出I例SLN转移.续切片+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出2例SLN转移.未发现单独的NSLN转移病例.结论 蓝染法、γ探测和淋巴显像对SLN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其指导的SLNB检测可显示cN0期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的真实状态;连续病理切片和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微小转移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11.
自体表皮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影响皮片成活率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表皮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影响皮片成活率因素。方法 选择腹部皮肤为供皮区 ,予PFG Ⅰ表皮细胞分离机进行负压与温度双重分离 ,使其形成水疱 ,将供皮区的疱壁剪下备用。受皮区局麻后 ,子皮肤磨削机磨去白斑表皮 ,直至局部出现点状出血为止。将供皮区剪下的疱壁覆盖于受皮区 ,供应区及受皮区分别加压包扎 ,定期观察皮片成活情况。结果  3 84例患者进行自体表皮细胞移植术后 ,有 3 67例皮片成活 ,成活率占治疗总数 91 .3 6%;未成活 1 7例 ( 2 4块 )占治疗总数 4.42 %。皮片未成活原因 ( 1 )创面感染化脓 3例 ( 5块 )占治疗总数 0 .78%。 ( 2 )创面术后浸水 6例( 7块 )占治疗总数 1 .5 6%。 ( 3 )正常表皮贴反了 2例 ( 2块 )占治疗总数 0 .5 2 %。 ( 4 )受皮创面太浅 2例( 3块 )占治疗总数 0 .5 2 %。 ( 5 )移植术后皮片过早脱落 4例 ( 7块 )占治疗总数 1 .0 4%。结论 自体表皮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疗效确切 ,皮片成活率高 ;明确了影响皮片成活率的因素及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能够进一步提高皮片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烧冻复合伤后早期行植皮并辅助高压氧治疗 ,动态观察皮片生长及成活的情况 ,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体质量 3 0 4 5kg大耳家兔在野外零下 2 0 2 2℃ ,风力 4 5级、湿度 75 %的自然环境下用混合燃料烧伤后再致冻 8 10h ,建立烧冻复合伤的模型 ,于伤后 10d行植皮治疗 ,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 :(1)单纯植皮组 :创面行自体中厚皮片移植 ;(2 )复合高压氧植皮组 :行中厚自体皮片移植 ,同时辅助高压氧治疗 ,治疗给氧压为 0 2 5MPa一级导管给氧 ,每日 1次 ,共 15次。结果  (1)皮片生长数的变化 :复合组皮片 2d后开始生长 [(0 10 +0 10 6 )mm],4d后 80 %生长 ,8d后 10 0 %生长 ,10d后植皮区创面愈合 ;而单纯组 4d后皮片生长 [(0 0 8+0 2 10 )mm],10d后 5 0 %皮片生长 ,2周后 75 %的皮片成活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2 )皮片组织病理观察 :复合组 4 8h后可见新生毛细血管伸至真皮与表皮之间 ,4d后有明显的毛细血管增生 ,8d后有明显的上皮增生。与单纯组 4d后皮片有新生的毛细血管建立 ,10d才可见明显的毛细血管增生 ,上皮有部分增生的现象比较 ,有显著差异。 (3)创面愈合情况 :单纯植皮组 2 0例 ,愈合 12例 ,感染 8例 ,感染率达4 0 % ,平均愈合时间 (2 0 5± 1 5 )d ,而复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体微粒表皮在深度烧伤肉芽创面上种植后上皮化再生修复创面的临床及病理过程。方法:利用自体微粒表皮种植在深度烧伤的肉芽组织内,采用MEBT/MEBO方法进行自体微粒表皮的培养再生,在术前、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创面组织的病理学和外观变化。结果:在种植自体微粒表皮后7—14天,肉眼可见肉芽创面上有新生的上皮岛,并有不断扩大生长趋势,40天相互融合封闭创面,外观平整、有弹性;病理学检查提示:自体微粒表皮种植后再生的皮肤不仅具有表皮的各层结构,而且出现了类似真皮的结构。结论:自体微粒表皮种植上皮化再生,对治疗自体皮源稀少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自体微粒表皮种植上皮化再生的机制,值得深入探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湿润环境促进中厚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观察湿润环境对中厚皮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水胶体敷料和藻酸盐敷料在中厚皮片区创面上形成密闭的湿润伤口环境,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可能性及伤口疼痛程度。结果:在密闭和半密闭的湿润环境下中厚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创面无感染,疼痛减轻,结论:湿润环境能促进中厚片供皮区创面愈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手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方法及愈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冶  贾立平  肖贵喜  胡亮 《西南军医》2009,11(3):398-400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后,采取不同手术方法修复创面,针对手部深Ⅱ度至Ⅳ度创面,筛选出相应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5例不同原因手部深度烧伤患者,采用皮片移植、带蒂皮瓣移植及复合皮移植等方法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个月到5年,观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从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几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刃厚皮片移植优良率45.6%,刃厚皮片移植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爪形手”、瘢痕挛缩、关节畸形等。皮瓣移植优良率100%,术后功能较好,外观优良。中厚皮片移植、全厚皮片移植及复合皮移植效果接近,优良率为90%~94%。结论皮瓣移植是修复手部深度烧伤较好方法之一,中厚皮片移植、全厚皮片移植和复合皮移植,术后经过良好的康复锻炼,手部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尽量避免使用刃厚皮片移植修复手部创面。  相似文献   

16.
猪自体脂肪移植修复皮肤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脂肪对猪皮肤损伤的促愈作用 ,为临床皮肤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6只小型香猪背部中线两侧各制备 4个 2 5cm×2 5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将创面随机分为 4组 ,即空白对照组、脂肪治疗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治疗组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治疗组 (每组各 12个创面 )。分别于伤后 3、7、14、2 1天采用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方法动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伤后 3天和 7天 ,脂肪治疗组肉芽组织形成丰富 ,血管密度大 ,伤腔容积小于其余各组 (P <0 0 1) ;伤后 7天和 14天 ,各组创面逐渐缩小 ,脂肪治疗组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其余各组(P <0 0 1) ,并且再上皮化的新生表皮较其余各组为厚。结论 自体脂肪移植到局部皮肤创面后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速度 ,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异种 (猪 )去细胞真皮基质 (PADM)与自体刃厚皮、PADM与自体微粒和同种异体皮以及自体微粒皮加同种异体皮覆盖烧伤创面后愈合质量的差异。方法 72只SD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用PADM +自体刃厚皮 (实验组I)、PADM +自体微粒皮 +同种异体皮 (实验组II)和微粒皮 +同种异体皮 (对照组 )覆盖 ,术后定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植皮成活率和收缩率 ,同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I、II复合皮外观较平整 ,植皮成活率高 ,收缩程度轻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且实验组I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实验组II。组织学观察实验组I、II上皮化良好 ,胶原纤维排列有序 ,基底膜结构完整。结论 异种 (猪 )去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覆盖烧伤创面后愈合质量最佳 ,异种 (猪 )去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微粒和同种异体皮覆盖烧伤创面后愈合质量次之 ,但明显优于微粒皮加同种异体皮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烫伤愈合过程中层黏连蛋白(LN)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在大鼠浅Ⅱ度烫伤(伤后1,3,5,7,10,14d组)、Ⅲ度烫伤切痂混合移植模型(大张异体皮移植3,5,7,14,21,28d组)上研究了愈合过程中LN的变化。结果:正常皮肤基底膜中含有LN,而创伤后表皮细胞迁移缘LN消失,愈合后表皮下LN又出现。混合移植后7d出现异体皮排异反应,表现为异体表皮细胞铲除,而异体表皮下仍可见LN阳性表达。异体皮移植后10d,从自体皮迁移来的表皮细胞下有零星LN,而异体表皮细胞被完全铲除,异体皮基底膜处LN仍基本保持完整。异体皮移植后21d,自体表皮已基本覆盖异体皮区,此时LN表达已基本完整。结论:烫伤愈合过程中LN的变化有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研究皮肤疾病和损伤提供皮神经构筑资料。方法 用S 10 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正常成人颈前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皮肤各层内皮神经的数量、分布及构筑特点。结果  ( 1)皮肤乳头层内皮神经的小分支多分布在皮突下和乳头内血管丛附近。 ( 2 )真皮网状层内神经多位于小血管附近和汗腺、皮脂腺以及毛囊周围 ,神经分支呈串珠状或波纹形。 ( 3 )皮下组织内神经干和神经网同时存在。结论 皮肤内感觉神经树的分布及构筑特点与血管树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