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蝉蜕过敏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蝉蜕过敏1例报告章铨荣王××,女,68岁,退休工人,1993年3月11日诊。病人因感冒声哑,予以银翘散加蝉蜕治之,配药3剂。第2天病人复诊,诉昨服药后,至傍晚时全身皮肤开始发痒,四肢搔痒尤甚,自觉皮肤灼热,摸之有小疹子。今来询问是否与昨日之药有关。诊...  相似文献   

2.
正方1:桑叶、南沙参、百合各15g,杏仁、麦冬各12g,象贝母、天花粉、牛蒡子、枇杷叶各10g,生甘草6g,梨皮20g。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此方适治秋燥偏热的患者,症见干咳无痰,或有少量黏痰、痰中带有血丝,兼有咽喉肿痛,声哑,唇干鼻燥,口干喜饮等。一般服药3~5剂可获显效或痊愈。  相似文献   

3.
当代旴江名医谢强临床擅治声病(嗓音病),其将声病分声怯、声弱、声暗、声疲、声涩、声亢、声断、声窄、声塌、声散、声瓮、声破、声毛、声沙、声嘶、声哑等16种详细辨治,可谓是开创声病辨治之先河。临床所见声哑多为肝肺热盛、火热灼喉而致,谢强认为久病者亦可见肝郁脾虚、肺肾阴虚、肺脾肾阳气亏衰等复杂证型,临床予以精确的辨证论治,随证立方,切中肯綮,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4.
汪济南副主任医师临床四十余载,擅治疑难杂症,举如周期性精神病、肾病综合征、巴金森氏症、妇孕声哑症四案,经治均获佳效。  相似文献   

5.
汤××,女,42岁。1983年5月18日诊。患肾消三年,曾在外地医院以西药治疗,收效不著。刻诊:大渴引饮,小溲频数,晨夜无度,心悸,眩晕,形体消瘦,全身乏力,精  相似文献   

6.
十枣汤治愈顽固性便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枣汤出自《伤寒论》,是仲景为治悬饮而设。笔者曾用此方治愈顽固性便秘1例,疗效满意。邱××,男,48岁。1968年8月诊。自诉  相似文献   

7.
朱紫来治寒饮咳喘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紫来治寒饮咳喘的经验戴玉(湖北省十堰市卫生学校442000)关键词小青龙汤,真武汤,十枣汤,临床应用,寒饮咳喘,中医药治疗朱紫来(1898~1973),江西省瑞昌市人。其家五世业医,幼年承父业,16岁开始行医。中年耳聋,尤潜心于望诊、脉诊,颇多心得...  相似文献   

8.
明代医家龚廷贤为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1],传父龚信之学,曾在江西旴江流域传道行医,其所撰的《万病回春》对耳鼻喉科的论述颇为丰富。针对耳鼻喉科疾病倡辨证内治的同时尤重外治,外治中记载了塞药、吹药、嚼化、熨敷等多种治法及方药,运用诸多方法,解困厄之疾。尤为可贵的是,龚氏认为声哑其根本是肾虚,有别于历代医家认为声哑以肺脾虚损为多的观点,体现了其治病必求于本的观点,不致于延误治疗。对后世江西旴江喉科流派的兴起及中医耳鼻喉科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消渴治验     
患者韩某,男性、37岁,工人,1990—9—10初诊。 该患素有糖尿病史,今因过劳后,口渴喜饮,每天喝三暖并水,夜尿频多,小溲十多次。服前医清热利湿热药后,病情加剧,找余求治。 今诊其脉细滑数,舌红苔黄,口渴引饮,腰酸、小腹发凉。病属肺燥热,肾虚寒。治宜上清肺热,下温肾阳之法治之。  相似文献   

10.
三仁汤治愈消渴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男,45岁。1983年9月30日诊。平素体健,三月前患“暑湿感冒”,经医治半月缓解,但继之小便频而量多,大渴引饮,经中西医治之无效,而来我院求治。现症:大渴引饮,日饮水十几大碗,小便多达半桶,倦怠,纳呆,微咳,舌淡红,苔厚腻欠津,脉濡。尿常规正常,尿糖定性阴性,辨为湿热阻滞,三焦气化失常之消渴证(西医拟诊为“尿崩证”)。治以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佐以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11.
皮肤疾病热毒之证常见皮肤红肿、皮疹、红斑、瘙痒等临床表现,通过四诊合参及八纲辨证,临床上可将其分为前、中、后三期进行辨治。《医宗金鉴》的五味消毒饮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癸子构成,传统中医临床经验和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证实其清热解毒、抑菌、抗病毒之功效。内治结合具体病例的病-证-症特点加减化裁运用五味消毒饮,可有效治疗皮肤病热毒之证。外治通过擦洗患处,泡脚,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所谓经方,后人多指张仲景所创立之诸方,这些方剂是他在前人医学理论指导下,对自己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李今庸教授指出其“经验可靠”,证之临床其言不诬,兹举治验三则以为证。1饮证患者马某,男,51岁,1976年5月8日初诊。病人诉心窝部不适1年有余,自觉有一窝水停于彼处,且时有荡漾之感,余无所苦。诊见其面色微黄而消瘦,双手寸脉微弦。此乃饮停心下,治当蠲饮利水,拟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法半夏、茯苓各10g,生姜、陈皮各9g,炒白术12g,以水煎服。1976年5月11日二诊,诉服上药3剂后,自觉水位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经方治验     
五苓散治胃脘痛杨××男 46岁农民 1987年6月来诊。素日脾胃较弱,饮食欠佳。近患外感未愈,即参加麦收。因劳累渴甚饮凉水后,觉胃脘疼痛不舒。曾用阿托品片疼痛仅缓解一时,连续2日未瘥。患者发烧(体温38.5℃),胃脘疼痛,口渴欲饮,但饮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弦紧。此乃太阳表邪未解,循经犯腑,膀胱气化不利,复加水停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张仲景痰饮学说理论体系及其辨治痰饮病的特点。方法:首先探讨痰饮和痰饮病的本义、病因病机和治法治则,其次是发掘张仲景辨治痰邪的贡献,再次是从张仲景诊籍一则分析其辨治痰饮病的特点。结果:张仲景辨治痰饮自成体系,既重视治疗原则,又注重配伍组方,总以消除痰饮,恢复脏腑气化的生理功能为治疗目的。根据痰饮独特的发病和病因病机特点,张仲景善于运用辛温祛邪大法,同时,兼顾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具体情况采用方药加减。结论:张仲景重视辨治饮邪而忽略痰邪,其辨治痰饮病诊籍的核心内涵是辨证论治。张仲景辨治痰饮来源于实践,升华为理论再指导实践,这是其强大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旴江医家聂尚恒,擅儿、喉等科,善治喉症,不仅在儿科痘疹方面功勋卓著,而且在喉科方面亦颇有建树,擅治痘毒攻喉、痰火咳血、喉瘖声哑等急症,形成辨证严谨、随机应变、重视喉科局部用药、内外兼治的临床风格。其提倡用清凉润药和缓治咽喉“火性急疾”,足于启示后学。  相似文献   

16.
许爱婷  梁浩斌  李际强 《新中医》2021,53(15):182-185
“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理论是清代叶天士根据张仲景治疗饮病的论述而立,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理论渊源、内涵、临床应用原则与方药等进行论述,列举了应用该理论治疗的3则验案并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悬饮治验     
苟××,男,25岁。1988年10月1日诊。患者因高烧,胸痛,咳嗽30余天,曾于9月20日在我院西医内科就诊,胸透检查诊断为右侧胸膜炎伴有胸腔积液。给以青、链霉素等对症治疗10天后无效,而转我科就治。刻诊:脉弦滑而数,舌红,苔黄黑厚腻,口干不欲饮,小便  相似文献   

18.
蔡××,男,71岁。1987年6月10日诊。半年来,常有小便欠畅之感,近几日尿少涩滞,似欲解而点滴出。经中、西医治疗未效来诊。刻诊:少腹膨隆拒按,小便点滴难出,脉细数,舌质红,苔薄黄乏津,口渴喜饮,病属癃闭。为阴虚热蕴下焦,膀胱气化不利之证。治宜滋阴助阳,化气利尿,内服外敷,双管齐下,以解倒悬之急。  相似文献   

19.
水诊是指通过审察对饮水的不同反应 ,判断疾病的方法。水诊的作用是揭示病机、诊断病证、据水论治、预测病势。水诊的内容 :察水之是否喜咽、观饮后有否呕吐、审饮之喜寒喜热、看饮水数量多寡、问饮后小便利否、询饮后伴随症状。指出 ,水诊作为诊法的一种 ,必须与他法同时使用 ,方能提供准确、有效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缪某某,4岁,1987年3月16日诊。代诉:患孩昼夜口渴,日饮冷水10多次至几10次不等,每晚睡醒后口渴更甚,必饮冷水1碗,睡醒几次必饮几次,历时1年多。多方医治,或以清胃泻火,或以滋养胃阴,未能获效。诊之:形体消瘦,纳食尚可,尿量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检查:尿糖(一),胸透(一)口渴非阳盛,即阴虚,或湿阻,细询其余症状,方知患孩有盗汗,轻则10几天1次,重者连续几夜盗汗。症结在此矣,证属阴虚火旺,肌表不固,治以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以生津。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