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辉  赵平  单毅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4):273-274
肝门部胆管癌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其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手术切除率不断提高,本文着重介绍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方面的新进展,以期对其有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是原发于左右肝管及肝总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高位胆管癌、上段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2009年AJCC第7版的TNM分期[1]将其归为肝门周围胆管癌或近侧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仍然是胆管癌的最常见类型,占胆管癌的50%~70%.由于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向胆管周围侵犯,甚至累及肝门部血管和肝实质,这给我们的外科根治性切除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手段的综合治疗。根据Bismuth分型选择肿瘤局部切除术、扩大根治术、原位肝移植术或单纯引流术。术前、术后联合应用新佐放、化疗可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基因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正日益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争议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因其生物学和解剖学特点,致使外科手术切除困难,术后长期生存率低,临床疗效不佳。首例经胆管引流后再联合肝叶切除治疗HC报道于1963年。近50年来肝胆外科手术技术和设备都有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分析一个单位1986—2002年问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方法回顾1986—2002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治疗29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纪录,全部治疗均在单一的科室技术领导下进行,有一定的连贯性。外科治疗手段主要是依据手术中所发现的病理情况决定。根治性切除术的标准是指切除的边缘病理上未发现残留癌细胞。结果在我国,肝外胆管癌是并非少见的疾病,近年来手术治疗的病例数有增多倾向。然而,根治性切除手术有困难,甚至联合肝切除亦难以达到根治目的,因而根治性切除率只分别为37.6%和41、2%。无切除术后30d内死亡。有4例病人于切除术后长期无瘤生存,5年以上生存率为13.3%;另有2例病人亦生存达5年以上,但癌复发,现仍在接受进一步治疗。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是多态性的疾病,只是极少数表现为较“良性”的倾向,而绝大多数则于手术切除后易于复发,虽然手术似乎是已达治愈性。切除性治疗,甚至是姑息性切除,仍可以达到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扩大手术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治疗作用尚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HCCA目前唯一的可能根治性治疗的方式,但HCCA一般发现晚,转移早,且病变复杂,故手术切除率很低,且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随着对HCCA研究的深入以及手术技术的发展,在术前评估、肝切除术、血管切除重建、淋巴结清扫、肝移 植、新辅助治疗等方面的不断进步,HCCA的预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目前关于HCCA外科治疗的研究仍在不断发展中。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一个单位 1986-2 0 0 2年间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 1986-2 0 0 2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治疗 2 9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纪录 ,全部治疗均在单一的科室技术领导下进行 ,有一定的连贯性。外科治疗手段主要是依据手术中所发现的病理情况决定。根治性切除术的标准是指切除的边缘病理上未发现残留癌细胞者。结果 在我国 ,肝外胆管癌是并非少见的疾病 ,近年来手术治疗的病例数有增多倾向。然而 ,根治性切除手术有困难 ,甚至联合肝切除亦难以达到根治目的 ,因而根治性切除率只分别为 3 7.6%和 41.2 %。无切除术后 3 0d内死亡。有 4例病人于切除术后长期无瘤生存 ,5年以上生存率为 13 .3 % ;另有 2例病人亦生存达 5年以上 ,但癌复发 ,现仍在接受进一步治疗。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是多态性的疾病 ,只是极少数表现为较“良性”的倾向 ,而绝大多数则于手术切除后易于复发 ,虽然手术似乎是已达治愈性。切除性治疗 ,甚至是姑息性切除 ,仍可以达到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扩大手术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治疗作用尚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左、右二级肝管水平以下的肝门区胆管恶性肿瘤,占所有胆道恶性肿瘤的50%~70%。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病人预后差,生存期短。近年来,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术前胆道引流、门静脉栓塞、手术切除范围选择、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微创手术治疗和肝移植治疗等方面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该病的治疗方式,但其手术切除难度大,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现代影像医学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近10年来“计划性肝切除”和“第四肝门”理念逐渐由临床实践中提炼出来,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持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治疗结果等方面对近10年来17例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有14例获得随访,肿瘤切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引流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8个月。结论 外科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化、放疗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难度大,远期疗效差。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及外科手术的进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然而,如何在术前及术中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和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仍然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为此,本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目前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其疗效至今无法令人满意,整体预后不佳。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临床认知、诊断和治疗策略的不断发展,使患者的生存期有所提高。但在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措施上仍存在诸多争议。现回顾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这些争议问题进行综述,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虽然胆管癌并非常见,但其发病率在近30年来有明显增多的趋向。日本病理学会的尸检登记资料,1976~1977年胆管癌病例占全部尸检数的0.31%,而在1996~1997年上升至0.58%。在我国,临床上普遍印象是此类病例数亦明显增多。胆管癌的发生率似乎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间有差别。引起胆管癌发病率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肝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112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生存率的影响,并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至2005年2月间收治的11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其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7%、53.3%、20.0%。35例行非根治性切除术,其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7%、8.5%、2.9%。40例行姑息性手术引流,其6、12、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7.5%、20.0%、2.5%。22例行ERCP+支架治疗,其6个月的生存率为59.1%(无超过1年者)。术后生存期与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切缘残癌情况、肿瘤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有淋巴结转移时“就近转移”较常见。结论根治性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准确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努力提高手术切除率是外科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谦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3):135-136
肝门部胆管癌能不能切除,是根治性切除还是姑息性切除在不同的医院和不同医生之间的判断和选择上有一定的差别,尤其是能不能切除的界线评判上更有显著的不同,这对临床的治疗效果显然也有本质的差别。由于特殊的解剖部位和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肝门部胆管癌同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胆囊癌都有所不同,根治性切除是治愈的唯一选择。但遗憾的是在大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 ,因其位置特殊 ,易早期侵犯周围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肝组织 ,故手术难度大 ,预后差。而目前 ,外科手术治疗是唯一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又称Klaskin癌,是指起源于左右肝管、分叉部和肝总管上段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约占胆管癌的60%~70%。由于其临床表现隐匿,早期难以被发现。目前根治性手术是最有效的提高其生存率的治疗方式,随着肝门部胆管癌R0切除率的不断升高,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于解决。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胆道引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斌  吴志勇 《消化外科》2006,5(6):471-474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胆管上皮癌,又称Klatskin瘤。手术切除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方法。许多患者确诊时存在明显的梗阻性黄疸(以下简称梗黄),对机体产生的损害包括:(1)胆汁不能正常进入肠道所致营养不良和内毒素血症;(2)胆汁淤积所致高胆红素血症和胆道感染。这些变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凝血机能障碍、胃黏膜损伤、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损害。手术后易发生出血、肝肾功能衰竭、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病死率高。术前胆道引流(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PBD)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全身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亦称为高位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有效手段。然而,手术复杂、切除率低是长期以来困扰外科界的一大难题。随着近年来肝脏切除尤其是精准肝脏切除技术的出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心对60%以上的肝门部肿瘤可以达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因其位置特殊,易早期侵犯周围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肝组织,故手术难度大,预后差。而目前,外科手术治疗是唯一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