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足坏疽的截肢率很高 ,但临床上各项检查指标尚无统一标准 ,各因素与最终截肢水平面确定的相关性也无统一认识。本文对 1 4例糖尿病足坏疽行截肢治疗的患者进行复习 ,通过对足坏疽分级 ,超声诊断及临床表现的量化测量 ,分析其与截肢平面的关系 ,探讨应用各指标能否确定较理想截肢节段的可行性。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因糖尿病足坏疽而在我院行截肢手术的 1 4例患者 ,其中男 9例 ,女 5例。年龄 59~ 78岁 ,平均 67 7岁 ,糖尿病的诊断以 1 985年WHO对糖尿病诊断暂行标准为依据。 1 4例患者均为糖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将经皮氧分压检测方法应用于糖尿病足确定截肢平面,评价经皮氧分压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运用经皮氧分压检测的方法,确定氧分压40 mmHg(1 mmHg =0.133 kPa)以上的部位为截肢平面,对3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截肢手术.同时将这些患者与根据术者临床经验判断并选择截肢平面的36例患者在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在切口愈合情况及截肢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面,经皮氧分压组的预后明显优于临床经验判断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氧分压测定是一种经济、可靠、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无创性、对选择截肢平面有指导作用的可靠指标.在优化临床治疗进程、节省治疗费用、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意义重大.随着经皮氧分压测定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入,其在糖尿病足方面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坏疽是糖尿病的四大并发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截肢率、高病死率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基金会等组织,都已经制定了目标,要使糖尿病足截肢率下降到50%^[1]。奚九一教授于1987年首先提出“高血糖致足部肌腱变性坏死是糖尿病足的又一主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大约12%~25%的糖尿病患者会罹患糖尿病足[1]。美国每年有3%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而足溃疡是截肢的主要因素,成年人的足和下肢截肢有40%是糖尿病所致[2]。尽管目前采用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高压氧及局部清创等多学科综合治疗使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有所改善,但仍有极多数患者由于坏疽得不到有效控制而截肢,极大降低患者的生存质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5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 ,属传统医学“消渴”、“脱疽”范畴。目前我国糖尿病的人群发病率已达 4 % ,其中 15 %~ 18%的患者有足部并发症 ,是仅次于冠心病位居第二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国内报道糖尿病足截肢率可达 2 0 %~ 30 % [1] ,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 1995年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 5 5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依据董砚虎等[2 ] 诊断和分类标准选择确诊病例10 0例 ,全部为足坏疽。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 5 5例 ,男 33例 ,女 2 2例 ;年龄 5 6~ 6 4岁 ,平均 6 1 2 6岁。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是指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1].在西方国家,5% ~ 1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大约1%糖尿病患者被截肢[2].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血管、神经病变,常易发生感染、足部坏疽等,治疗棘手.传统的清创换药、抗感染等治疗手段存在疗程长、感染不易控制、创面迁延难愈合等弊端,处理不当易导致全足坏疽甚至高位截肢.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科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自体皮片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患者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重症糖尿病足坏疽截肢的围手术期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糖尿病足坏疽截肢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自2002年6月-2005年6月手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截肢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60~84岁,平均73岁。46例单侧下肢截肢,2例双侧下肢截肢。膝上截肢29肢,膝下截肢18肢,半足截肢3足。按Waganer分类:Ⅳ级26例,Ⅴ级22例。结果:48例中愈合46例,死亡2例。其中甲级愈合44例,甲级愈合率88%。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1例。术后残端坏死2例,创面感染2例。结论:老年重症糖尿病足坏疽截肢存在高危险性,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和准确判断截肢平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及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糖尿病足又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最重要原因。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1]。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患者数也在逐渐增多,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2],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对糖尿病足,一此学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多法并施的综合疗法,大大降低了截肢率。其中护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2年3月~2005年3月…  相似文献   

9.
红花黄色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而又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其治疗效果差,而成为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和坏疽,病程长,愈合慢。据国外报道,糖尿病患者中约15%有不同程度足溃疡,大约1%的糖尿病患者被截肢。我国糖尿病足溃疡及其引起的截肢病人近年来也有增多趋势,糖尿病足病在许多国家已是截肢的首位原因。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1]。多数糖尿病足患者因为失治或误治,没有很好的控制血糖而发生肢体溃疡、坏死、甚至截肢[2]。在美国所有非创伤性截肢患者中,50%患者的截肢原因是糖尿病足感染控制不佳。因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肢体坏疽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必须采用截肢手术治疗。但糖尿病由于存在感染难以控制、切口愈合差、术后面临二次手术截肢。本文将总结糖尿病肢体坏疽截肢手术经验。方法2002年3月~2004年3月共施行82例糖尿病肢体坏疽截肢手术。回顾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截肢平面的选择。结果前期二次截肢手术为40%,后期下降为2.8%。结论手术前要正确的判断能够保证伤口愈合的最低截肢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对没有生机的肢体组织应果断截除。术中如发现截肢平面组织出血少,没有生机,应及时在更高位处选择组织条件良好、皮肤能达到满意愈合的部位,重新设计切口。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重症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晚期阶段,主要表现为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或坏疽[1],严重者会导致截肢或死亡.若不治疗,截肢率超过70%[2].糖尿病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简称膝下病变)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约占90%,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0倍[3-4].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接近1亿,并且仍在逐年上升[4],膝下病变的患者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对Wagner 4级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6年3月,采用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10例Wagner 4级糖尿病足患者。男8例,女2例;左足6例,右足4例;年龄45~82岁,平均(61.8±8.9)岁。均经保守治疗失败,有行截肢指征。术前患足缺血性疼痛强度根据视觉模拟量表,7~10分6例,4~6分4例。术前行CT血管造影证实患肢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闭塞。糖尿病足病程15~102 d,平均(52±6.8)d。[结果]术后10例患足缺血性疼痛均获明显缓解,足部坏疽溃疡创面均愈合,平均治愈时间(72.0±20.5)d,均未截肢。未发生术后胫骨截骨处继发骨折、伤口感染等并发症。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年,平均(6.3±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足缺血性疼痛强度,0分8例,1~3分2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例患者均对术后结果感到满意。[结论]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对糖尿病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病情改善明显,可明显降低截肢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发病率逐年增高,2017年全球糖尿病足总患病率为6. 3%.亚洲糖尿病足患病率为5. 5%,且男性高发于女性[1].糖尿病足坏疽是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经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症之一.肾移植术后患者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预防器官排异反应,久之,排异药物毒副作用累积.加之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力低下易致感染[2] ,脓毒血症的风...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截肢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各种糖尿病足截肢技术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关于糖尿病足截肢技术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根据截肢平面的不同,糖尿病足的截肢技术可分为小范围截肢术和大范围截肢术两种,并衍生出多种截肢方法,截肢方式与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考虑。结论 对于糖尿病足截肢,应在保证截肢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截肢平面。患者的身体状况、糖尿病足累及的部位、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局部组织对感染的易感性、创口的愈合能力等是影响选择糖尿病足截肢方式和方法的重要因素。截肢后仍要重视糖尿病的综合治疗,防止截肢平面的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促进糖尿病足治愈,降低截肢率。方法对80例糖尿病足患者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局部溃疡创面处理,同时进行情志护理、根据证型辨证施护、经络腧穴及足底反射区推拿按摩。结果糖尿病足治愈58例(72.5%),有效14例(17.5%),无效8例(10.0%);总有效率为90.0%;患者平均住院治疗33.5d出院。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辨证施护,能促进糖尿病足治愈,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糖尿病足坏疽6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糖尿病足坏疽临床研究”课题的临床报告。本文首次提出了糖尿病足坏疽病情程度分度标准及辨证分型,在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上均有改进。在全身治疗上采用大剂量胰岛素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同时内服中药改善病人周身情况;在局部治疗上积极处理局部坏死感染病灶,治疗方法有改进及创新。本组60例,治愈56例;治愈率93.3%,截肢3例,截肢率5%,死亡3例,死亡率5%,随访48例,半年后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患肢局部血流灌注情况、组织营养状况、创缘愈合潜力和功能康复潜力是影响糖尿病足截肢平面选择的重要因素.该文就糖尿病足截肢平面选择、各种截肢术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1]。据不完全统计,中国50岁以上人群中,有近五分之一的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以下肢动脉为主,出现跛行症状,甚至发生糖尿病足,甚或截肢。在欧美国家,因糖尿病足导致的截肢占非创伤性截肢病例的35%~50%[2]。因此,改善糖尿病人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减少其截肢率和致残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从2014年3月-2014年5月对38例糖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DF)坏疽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美国因DF截肢占非创伤性截肢的50%,65岁以上DM患截肢率达10%^1。我国随着DM发病率的增高,DF的患病人数也逐渐增加。现将我院1998—2001年住院的58例DF患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