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喻安郡  丁小莉 《西部医学》2009,21(3):422-423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6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自愿要求引产的10~16周妊娠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组100例,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mg/bid,连服2天,第3天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次,6小时1次,至多用3次。B组80例,在B超定位下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结果A组引产成功率92%,B组成功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do.05);两组在引产时间、子宫出血、胎盘胎膜残留方面差异有显著性(_P〈o.05),宫颈撕裂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6周妊娠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时间短等优点,但胎盘粘连发生率仍高,建议常规及时清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中米非司酮合理有效的剂量。方法:妊娠10-16周妇女6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第1天晨起一次顿服米非司酮150mg,第3天起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每2小时1次,至妊娠物排出,最多不超过4次,B组:于第1天,第2天分次了米非司酮100mg,总剂量为200mg,第3天晨了米索前列醇,方法同A组。结果:两组引流产效果,平均引流产时间,平均米索前列醇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50mg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可方便,有效的终止10-16周妊娠。  相似文献   

3.
卓玉梅 《黑龙江医学》2001,25(7):500-500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初孕10-16周妊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180例孕10-16周要求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分成2组。实验组:初孕94例;对照组:经产86例。2组均给米非司酮75mg,1次/d,连服3d,第4d晨口服米索0.6mg,每3-4h重复1次,最多3次。结果 2组药流成功率分别为90.4%、93%。2组用药无显差异。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成功率高,初孕经产同样有效,对初孕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流产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12-114
目的:探讨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6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妊娠8~13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晨服复方米非司酮1片(米非司酮30mg/片,双炔失碳酯5mg/片),连服2d,第3天晨服米索前列醇0.6mg;B组50例服用米非司酮50mg,q12h,连服2d,第3天晨服米索前列醇0.6mg。将100例妊娠13~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成两组,C组50例晨服复方米非司酮1片,连服2d,第3天晨服米索前列醇0.6mg;D组50例服用米非司酮75mg,q12h,连服3d,第4天晨服米索前列醇0.6mg。结果:A组及B组流产成功率分别为94.0%和90.0%,A组较B组流产成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出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及D组流产成功率分别为70.0%和96.0%,C组较D组流产成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较D组出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3周妊娠安全有效,但终止13~16周流产成功率低。在终止8~16周妊娠中,与单纯米非司酮相比,出血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60例妊娠10~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第1、2天每12小时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mg、25mg、50mg、25mg,共150mg,第3天早晨8:00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600μg,以后根据宫缩情况每4~6小时追加200μg。B组:羊膜腔内(外)注射利凡诺尔100mg。对两组的引产效果、总引产时间、胎盘残留及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成功率:97.73,B组成功率:80.04(P〈0.01)。A组:平均10.25±4.02小时,B组:平均40.21±11.63(P〈0.01);胎盘残留:A组:18例(13.63%),B组:95例(74.22%)(P〈0.01);产后出血:A组:15例(11.44%),B组:28例(16.40%)(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具有效果好、总引产时间短、胎盘残留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米索前列醇不同用药途径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用药途径终止10~18周妊娠的效果。方法300例中期妊娠孕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100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用药;B组100例,米非司酮口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C组100例,米非司酮口服,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结果三组引产后2h内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引产成功率较A组高,引产时间较A组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C组问无差异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局部用药终止中期妊娠优于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口服用药,其中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更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加米索前列醇口服与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口服终止13~16周妊娠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将15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以三种不同方法终止妊娠:Ⅰ组:利凡诺尔羊膜胜注射加米索前列醇口服;Ⅱ组:米非司酮150mg一次顿服加米索前列醇0.6mg口服;Ⅲ组:米非司酮50mgBid×3次口服加米索前列醇0.6mg口服。结果:三种终止妊娠方法均安全有效。Ⅲ组引产成功率高于Ⅰ、Ⅱ组(P<0.05),Ⅱ、Ⅲ组服米索前列醇至宫缩发动时间及宫缩至分娩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1),腹痛程度亦轻于Ⅰ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小量多次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效果好,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在终止中期妊娠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115例妊娠12-20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A、B)65例,口服米非司酮150mg,配伍口服加阴道后窿放置米索0.4-0.8mg。对照组50例,用利凡诺100mg行羊膜腔内引产。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成功率高、副作用少。可以取代钳刮术,用于中期妊娠引产。  相似文献   

9.
汝盈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127-128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将来自我院的200例孕10~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成2组。组I:100例,米非司酮50mg,每天1次,连服3d(总量150mg),第4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每2小时重复1次,最多3次;组Ⅱ:100例,米非司酮用法同组I,第4天晨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每12小时重复1次,最多3次。结果2组24h内的流产成功率分别为91%和100%。组Ⅱ的成功率明显高于组I。24h内流产成功者米索前列醇的用量,阴道给药者比口服给药者明显减少(P〈0.001),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200rag合并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是终止10~16周妊娠的有效方法,可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术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站计生科准备终止中期妊娠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73例和B组73例。A组手术前2天连续服用米非司酮75mg,每天1次,手术日清晨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B组手术前3天连续服用米非司酮150mg,每日1次。手术日清晨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比较两组成功流产率以及阴道流血量及胎儿排出时间。结果:A组16~24周以及初产妇、经产妇的成功流产率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阴道流血量、胎儿排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150mg米非司酮联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终止中期妊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7~12周妊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非手术法终止7~12周妊娠的效果。方法:药物组口服米非司酮150 mg和米索前列醇0.6~1.0 mg;吸宫组采用负压吸宫流产术。结果:完全流产率:药物组为91.3%,吸宫组为100.0%。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7~12周妊娠成功率高、安全、有效,不需住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联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口服用药终止大月份妊娠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方法、剂量、副作用和孕周与流产效果的关系等情况 ,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 42例妊娠 10~ 2 6周身体健康的孕妇 ,无应用前列腺素的禁忌证 ,自愿服用药物终止流产。随机分成 2组。A组 2 2例 ,米非司酮早服 4片 /次 ,晚服 2片 /次 ,连用 2天 ;第 3天服用米索前列醇 ,早 6∶0 0、8∶0 0各服 3片。B组 :共 2 0例 ,米非司酮早服 4片 /次 ,晚服 2片 /次 ,连用 2天 ;第 3天服用米索前列醇 ,早6∶0 0顿服 6片。用药期间测量体温、心率、血压的变化 ;用药后观察阴道见红、宫缩开始时间、胚胎胎盘排出时间、阴道流血量以及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副作用。结果 :42例流产成功 41例 ,流产成功率达 97.6 % ,其中完全流产 37例 ,占90 .2 % ,不全流产 4例 ,占 9.8%。失败 1例和不全流产 4例均出现在A组。胚胎和胎盘排出时平均出血量为 (6 0± 40 .2 4)mL ,其中A组 (6 7.72± 45 .0 4)mL ,B组 (45 .45± 2 4.6 4)mL。排出胎儿身长平均 (10 .72± 4.45 )cm ,最大胎儿身长 16cm。副作用发生率 16 .7% (A组 9.1% ,B组 2 5 % )。所有副反应均较轻微而不必处理。结论 :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是终止大月份妊娠的安全、经济、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妊娠10~14周流产中的作用,为孕10~14周要求终止妊娠者选择合适剂量的米非司酮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0~14周孕妇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日总剂量150 mg)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实验组采用大剂量(日总剂量300 mg)联合米索前列醇。比较两组流产的有效性、不良反应及胎儿或胎盘娩出时间。结果实验组流产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8 h内胎儿自行娩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00 mg米非司酮可提高终止10~14周妊娠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14周~27周妊娠使用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引产效果。方法:将180例妊娠14孕周~27孕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分成研究组(A组)米非司酮总量300mg联合米索前列醇,对照组(B组)米非司酮总量150mg联合米索前列醇,对照组(C组)利凡诺组。观察三组的总产程,产后2h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情况,引产成功例数等情况。结果:对于14周~27周中期妊娠引产者,A组较B组、C组总产程短,产后2h出血量少,胎盘、胎膜残留率低。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可以用于临床14周~27周中期妊娠引产,增加米非司酮的剂量能提高其终止14周~27周妊娠的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俞倩君  邵延龄 《上海医学》2000,23(12):738-740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不同孕周中期妊娠(12~16周和17~26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条件药物终止纤娠的妇女205例,根据孕龄分成两组,给患者服用米非司酮50mg,12h1次,共4次,总量200mg,第3天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每12h重复1次,最多3次。结果 两组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8.20%和97.86%,两组单次米索前列醇用药的成功率分别是82.88%和79.  相似文献   

16.
李琳  王淑珍  经小平  翟妍 《北京医学》2009,31(6):344-346
目的对比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及舌下含服对早早期妊娠的药物流产效果。方法将70例停经妇女(停经≤37d)随机分为两组,第1天均顿服米非司酮150mg,第3天(服米非司酮36~48h后)使用米索前列醇,分为阴道给药400μg(组Ⅰ)和舌下含服400μg(组Ⅱ)两种方式以终止妊娠。结果总完全流产率为92.86%,其中组Ⅰ为97.06%,组Ⅱ为88.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全流产发生;总失败率为7.14%,其中组Ⅰ为2.94%,组Ⅱ为11.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70例患者血hCG值与药物流产后的出血时间成显著正相关(P=0.000)。结论对于停经37d以内的早早孕终止妊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能达到更好的药物流产效果,不完全流产率极低,但要警惕异位妊娠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及利凡诺在4+月孕引产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4+月孕患者,颜色加粗,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和利凡诺引产各30例,观察用药后患者引产成功率、住院天数、再次妊娠率。结果: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引产成功率、住院天数及再次受孕率与利凡诺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引产方法均适用于4+月孕引产。  相似文献   

18.
李青 《河北医学》1999,5(3):3-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Ru486)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抗早孕加服复方益母草膏的作用。方法:对40例孕7周内的妇女在2d内服Ru486,150mg,3d晨服米索600ug,d4服复方益母草膏30g,每日2次,共服5d。观察流产后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后阴道出血7d内干净占42.1%,对照组12.5%(P〈0.01),出血量少于10ml者分别为71%,37.8%(P〈0.05)。两组对比,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