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慧达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施慧达不同时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服组与晚服组,分别于晨7点与晚7点给予施慧达5mg,观察24小时动态血压,对二组治疗前后24h平均血压和白天、夜间平均血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晚服组对控制夜间高血压与晨服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晚上服药对控制非杓型高血压优于早晨服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酯不同用药时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入选的101例非杓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晨服组于早8∶00服用坎地沙坦酯4 mg,晚服组于晚8∶00服用坎地沙坦酯4 mg,用药12周。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及踝臂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夜间血压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服组非杓型血压纠正率、晨峰血压降低程度明显高于晨服组(P〈0.05),不同时间服药均可提高踝臂指数。结论坎地沙坦酯夜间用药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晨峰血压,改变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改善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采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不同类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非杓型中度高血压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180例,均给予替米沙坦。按照服药时间的不同分为晨服组(清晨8:00服药)和晚服组(晚8:00服药),1次/d,连用12周,分析比较2组血压动态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在nSBP和nDBP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小时SBP、24小时DBP、dSBP、dDBP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同时,晨服组和晚服组分别有16.11%和52.78%的患者由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米沙坦晚间给药的效果优于晨时给药,晚间给药可以更好的将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有效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更好地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4.
陆永灵 《吉林医学》2013,34(18):3584-358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4例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轻中度)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晚服组和晨服组,两组分别在晚7时和早7时给予替米沙坦80 mg口服,1次/d,连用12周。治疗结束后复查动态血压,分析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在24 h SBP、24 h DBP、dSBP和dDB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SBP和nDBP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晨服组和晚服组分别有21.15%和51.92%患者由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可以有效的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而晚上用药可以更好的将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选的168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服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晨服组于晨起早8时给予替米沙坦,1次80 mg;晚服组于睡前晚8时给予替米沙坦,1次80 mg,均1次/d.12周后复查动态血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 晨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22.0%,而晚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5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服组清晨时段(5-9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晨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时辰药理学给药可更好的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6.
王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296-1298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晨服非洛地平缓释片,晚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对照组晨服非洛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监测其动态血压,比较其血压节律性的变化。结果:服药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患者的白天舒张压、夜间血压、24 h收缩压及晨间血压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并且,2组患者治疗前非杓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89.2%和89.1%,治疗后分别为50.8%和72.7%,治疗组昼夜节律的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不同降压药,分不同时间服药能明显纠正患者夜间血压,显著改善血压的节律性,抑制晨峰现象的出现,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对原发性轻中度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1、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早上顿服组)、B组(早晚分服组),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清晨高峰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昼问平均收缩压(dSBP)、昼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B组的nSBP、nDBP达标率明显高于A组(P〈0.01)。清晨血压方面,B组患者清晨SBP和DBP显著低于A组(P〈0.05)。在血压昼夜节律纠正方面,A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16.7%,B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63.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原发性轻中度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联合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早晚分次给药可以较好地纠正清晨高血压和夜间血压的高负荷状态,有利于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转变为杓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清晨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组均选用缬沙坦胶囊每次80~160 mg,每日1次,用药10周,观察用药前后24 h动态血压参数,比较2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2组收缩压昼夜节律改变的有效率分别为63.33%和86.67%,舒张压为60.00%和83.33%。结论:夜间服药不仅能24 h平稳降低血压,而且能显著改变血压昼夜节律,从而达到保护靶器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给药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属非杓型的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清晨顿服缬沙坦80mg,观察组晚间服用缬沙坦80rag。给药8周复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O.05),且治疗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效率分别为18.8%和46.8%,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对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间服药缬沙坦可更好改变血压昼夜节律,从而达到保护靶器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段勇  李慧 《吉林医学》2022,(7):1834-183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阿利沙坦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收治的82例1~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日间服药组(7∶00~9∶00)和夜间服药组(19∶00~21∶00),两组均服用阿利沙坦酯片240 mg, 1次/d,疗程14 d。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非杓型高血压节律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日间服药组相比,夜间服药组治疗14 d后的nMSBP和nMDBP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夜间服药组14 d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比例低于日间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5)。结论:阿利沙坦酯能有效降低1~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夜间服药较白天服药能更显著降低夜间血压,维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220例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据结果分析各年龄段高血压特点。方法:将22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者110例为观察组,110例正常血压者列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有无晨峰现象,再将两组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110例中杓型血压38例(34.5%),非杓型血压56例(50.9%),反杓型血压14例(12.7%),超杓型血压2例(1.8%),晨峰现象33例(30.0%);对照组110例中杓型血压86例(78.2%),非杓型血压18例(16.4%)、反杓型血压2例(1.8%),超杓型血压4例(3.6%),无晨峰现象。观察组患者非杓型与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与反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可全面清晰地记录高血压各时间段的血压值,确定血压类型,反映靶器官损害情况,用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2.
安闽生  杜荣生  李珂  张春伟 《四川医学》2012,33(7):1179-1181
目的了解不同时间服用降压药物对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10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早晨顿服非洛地平+咪达普利;B组:晨服非洛地平,晚服咪达普利;C组:晨服咪达普利,晚服非洛地平,于服药前、服药后4周分别行动态心电图,比较其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服药4周后,各组SDNN、SDANN、rMSSD、PNN50较服药前升高,提示心率变异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杓型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较非杓型患者更加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中,非杓型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善较杓型患者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降压治疗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其血压类型采取不同服药方式能更进一步改善HRV。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条件的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n=21)和非杓型组(n=38),将38例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1)和晚上服药组(n=17),剂量2.5 mg/d,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平均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种服药方法对dSBP、dDBP的降压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nSBP、nDBP的降压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上服药组对非杓型高血压的纠正率高于晨起服药组(P〈0.05)。结论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能较好的纠正夜间高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的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4.
荆珊  王鸿懿  孙宁玲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33-135,139
目的探讨早晨和晚上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治疗6个月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和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开放性研究,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1例,随机分为早晨服药组(n=230)和晚上服药组(n=230),分别给予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治疗,1片/次,1次/d,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时测量24 h动态血压。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的达标率分别为91.8%(202/220)和91.5%(206/225)。24 h动态血压监测表明,治疗后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共190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改变为杓型,早晨服药组104例,晚上服药组86例,两组血压昼夜节律转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晨和晚上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均能够明显降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诊室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能显著降低夜间血压水平,纠正异常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12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及右心房、左心室的功能特点。结果非杓型组24小时收缩压在夜间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较杓型组左室舒张功能明显减弱。而收缩压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其左房助力泵功能,左房储存器功能较杓型组明显增强,管道功能较杓型组减弱。结论非杓型组血压节律的高血压病患者较杓型组血压节律者更易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房管道功能减退.左房助力泵功能、储存器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方法对杓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2级和3级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顿服组30例、分服组30例,6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也随机分为顿服组30例、分服组30例.顿服组每天7:00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和厄贝沙坦150 mg分服组每天7:00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晚7:00服厄贝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方法:对120例高血压伴鼾症患者同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组共3组,观察并比较3组基线资料、睡眠监测指标、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根据不同的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分组(杓型组、非杓型组),比较睡眠监测指标、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结果:(1)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高于轻、中度组(P〈0.05),偶测收缩压(cSBP)高于轻度组(P〈0.05)。(2)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同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呈负相关。AHI与偶侧舒张压(cDBP)呈正相关。(3)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状况进行分组,非杓型组占全部患者的68.3%,随着OSAS病情的加重,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比例增多(P〈0.05)。杓型组minSaO2、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nDBP明显低于非杓型组患者(P〈0.05)。结论:频繁缺氧在OSAS患者舒张压升高中的作用更为显著;OSAS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高群昭  杜国华 《吉林医学》2014,(8):1682-168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ABPM)波动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208例高血压患者,观察平均血压水平和昼夜变化规律。结果:208例中白大衣高血压组22例,中杓型组84例,非杓型组102例;后两组24 h夜间平均值、日间平均值、夜间血压下降率均明显异常,且以非杓组明显。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准确判断高血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成杓型和非杓型两组,比较血压昼夜变化与室间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等指标。结果:非杓型组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及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睡眠时最低收缩压较杓型组显著增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性变化对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清晨血压的影响。方法人选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清晨及晚上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治疗12周,并于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变化,并计算出血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并于治疗期间通过家庭自测血压方法测量清晨血压,并计算出清晨血压平均值及达标率。结果12周后晚上服药组血压昼夜差值百分比高于清晨服药组(P〈0.05),且家庭自测清晨血压无论是SBP还是DBP,晚上服药组均低于清晨服药组,且达标率较好(P〈0.05)。结论晚上服药组能更好地调整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并降低清晨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