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利福平(RFP)一直以来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药物,同时因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也应用于对其它抗生素耐药的重症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感染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关于利福平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报道增多。现复习有关文献结合本院收治的2例利福平所致急性肾损害的诊治经过,对利福平导致ARF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导致的急性肾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与其用药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其中急性肾衰竭,通常后果严重。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抗菌药物类别很多,近年最常见的是β-内酰胺类,其次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导致的急性肾衰竭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理改变包括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小管坏死,致病机制常与药物的变态反应性肾损害和直接肾毒性相关。注意监测易感人群、合理用药、对可疑病例及时处理可减少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老年药物相关性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相关药物。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进行了肾穿刺的21例老年药物相关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治疗与预后,以及导致急性肾衰竭的药物。结果:21例患者出现少尿6例,无尿3例,尿量正常12例;镜下血尿7例,无肉眼血尿;出现无菌性白细胞尿3例;24 h尿蛋白定量≤1.0 g者5例,1.0~3.5 g者11例,≥3.5 g者5例;患病前肾功能正常9例、轻度肾衰竭3例、不详9例,入院时血清肌酐为(597.9±426.7)μmol.L-1;入院时B超检查示:肾脏大小正常17例、增大4例。肾穿刺活检肾脏病理示: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10例,亚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3例,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2例、不典型膜性肾病合并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1例I、gA肾病合并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合并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1例。出院时血清肌酐为(191.7±106.8)μmol.L-1,无1例死亡。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的药物包括:抗生素、中成药、非甾体抗炎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保健品、抗结核药等。结论:老年人是药物相关性急性肾衰竭的高危人群,易导致肾损害的药物较多,老年人在服用常用药物尤其是服用多种药物时,也可导致急性肾衰竭。若能早期发现肾损害,及时诊治,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患病前已存在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急性肾衰竭多较重,可转为慢性肾衰竭。 相似文献
6.
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的致病药物特点、临床表现、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经肾活检诊断的DAI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生素所致者21例(80.77%),联合用药致病者占69.23%,发热是最常见的全身表现,有65.38%的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ARF),腰痛(57.69%),上腹痛(15.38%),恶心呕吐(50.00%),检查可见蛋白尿、血尿、无菌性白细胞尿、外周血嗜酸性白细胞升高等。结论抗生素是导致DAIN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多样化,用药后应注意监测肾功能变化,及时停用致病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36(8):723-723
肾结石是尿石症的一种,由于现在人们日常用药不合理,胆、肾结石的发生率逐年增多。药物引发肾结石的诱导机制:①药物的溶解度差而形成结石;②人们长期使用药量大,引起药物在尿中的排泄量大,使尿中的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结晶,梗阻肾小管,进而发展为肾结石,引起肾绞痛或急性肾衰竭。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药物所致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发生、临床病理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15例ARF患者,分析其发生率、预后及涉及药物种类。结果:药物性ARF患者86例占同期ARF(215例)患者的40%。其中急性肾小管坏死61例(70.9%),急性间质性病变10例(11.6%)。涉及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主要病因(40.7),其次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15.1%),第三位为抗肿瘤药物(11.6%)。5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58.1%),治愈率69.7%,好转率11.6%,死亡率18.4%。结论:ARF病因以药物性因素占首位,抗生素仍为主要病因。早期预防与及时诊断是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由于联合化疗方案和化疗个体化措施的应用,儿童急性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率(DFS)有明显提高,5年DFS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达70%~80%,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也达40%左右。现就儿童急性白血病常用药物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卡培他滨引起急性肾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名94岁男性直肠腺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化疗。在第3周期给予卡培他滨1500mg,2次/d,用药12d后,患者出现嗜睡、心慌、发热,血Cr由145μmol/L上升到173μmol/L,BUN由10.9mmol/L上升到27.4mmol/L,立刻停药。6d后,SCr310μmol/L,BUN62.5mmol/L。给予复方α-酮酸、利尿剂、低蛋白饮食等治疗,SCr及BUN逐渐下降。4个月后复查,SCr及BUN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阿莫西林过量致急性肾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44岁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为预防感染于术前5d开始给予阿莫西林6.0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术后约15min患者出现血尿,SCr为140.99μmol/L。考虑急性肾衰竭与阿莫西林剂量过大有关。停用阿莫西林,改为头孢噻肟和美洛西林-舒巴坦,同时给予呋塞米、泮托拉唑。术后14d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例19岁男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拟给予阿昔洛韦60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但因用药错误将阿昔洛韦3.0 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输注完毕后9 h,患者出现明显腰痛,尿量减少,尿蛋白(+ +),尿潜血(+ +).随后出现24 h无尿.第3天肾功能检查:血清肌酐557 μmol/L,尿素9.2 mmol/L.肾脏超声示双肾弥漫性病变.行血液净化,并给予甲泼尼龙40 mg/d静脉滴注,治疗2 d.肾功能逐渐好转,尿量增多.第15天患者肾功能及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双氯芬酸钾致急性肾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名52岁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钾50mg,3次/d,枸橼酸铋钾110mg,3次/d,静脉滴注锝[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注射液200mg,1次/d。1周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咳嗽、咽痛等症状,Cr由95μmol/L升至542μmol/L,BUN由6.76mmol/L升至18.9mmol/L。遂停药,给予泼尼松龙、左氧氟沙星、血浆置换等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Cr为638μmol/L,BUN为25.8mmol/L。肾穿刺活检结果显示肾淀粉样变性、急性肾小管坏死。经血液透析及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Cr降至379~442μmol/L,BUN降至12.3~20.76mmol/L。随访1年,患者肾功能仍未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头孢曲松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并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名58岁男性,既往有胆结石、肾结石、前列腺肥大、2型糖尿病、高血压史,因胆囊炎接受头孢曲松(药量不详)治疗3d后,出现全身麻疹样红斑,继而出现眼睑和双下肢水肿。第12天尿常规显示:RBC(++)-(+++),PRO(+++)。入院后肾功能检查显示:BUN43.20mmoL/L、Cr1268.0μmoL/L、UA855μmoL/L,诊断为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并急性肾衰竭。给予血液透析、抗感染、激素、利尿、补液等综合治疗。1个月后,患者皮疹和水肿完全消退,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二磷酸果糖注射液致急性高磷血症、肾功能衰竭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注射用二磷酸果糖致急性高磷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我院发生的5例二磷酸果糖致急性高磷血症患者临床资料。1例患者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5例病人血磷均明显升高,达6.15~9.99mmol/L,临床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及多系统损害。肾脏病理学检查显示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肾小管腔内及小血管壁钙化。结论:二磷酸果糖可引起严重急性高磷血症,导致多系统损害,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突出表现。肾损伤的机制可能为急性肾钙质沉着。 相似文献
17.
1例29岁男性患者,因肺结核服用复方利福平胶囊(每粒含利福平600mg,异烟肼600mg),1粒/次,隔日1次。治疗3个月后症状好转自行停药。1年后患者再次出现咳嗽、盗汗等症状,遂按原治疗剂量自行服用复方利福平胶囊。服药8d后,出现恶心、呕吐,腰痛,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少尿、茶色尿。实验室检查:BUN21.2mmol/L,SCr877.8μmol/L,尿蛋白(+),尿潜血(+++);ECT检查示左肾和右肾GFR值分别为21.11ml/min和20.98ml/min。停用复方利福平胶囊,行血液透析,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25d后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18.
碘普罗胺致急性肾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65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反应迟钝伴口齿不清入院。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脑梗死(急性期),给予肠溶阿司匹林(0.1g,1次/d)、依达拉奉(30mg,1次/d)及甲钴胺等药物治疗。因胸部、腹部CT增强扫描,连续2d各使用造影剂碘普罗胺100ml(含碘30g),第3天出现双下肢水肿,尿量400ml/24h,随后无尿,静脉给予呋塞米未见好转。复查血肌酐475μmol/L,尿素氮24.5mmol/L。诊断为急性肾衰竭,考虑与碘普罗胺有关。连续血液透析治疗5d后,患者尿量增加,血肌酐降至284μmol/L。17d后血肌酐231μmol/L,尿素氮14.4mmol/L。患者双下肢水肿明显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9.
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该院近年来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药物种类、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Danan标准RUCAM简化评分系统对2002年4月—2012年4月间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而入住该院的1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将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8例患者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中草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抗生素等,共占62.12%,男性97例(48.99%),女性101例(51.01%);年龄3-88岁,中位年龄47岁;第一次服药至发生肝损伤的潜伏期在4-180 d,中位时间26 d;肝细胞损伤型124例(62.63%),胆汁淤积型35例(17.68%),混合型39例(19.69%);3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体征,仅有实验室检查异常(19.19%),而有临床症状160例(80.81%),主要表现为乏力(65.66%)、纳差(52.02%)、眼黄尿黄(44.95%);经治疗后痊愈59例(29.80%),好转108例(54.55%),自动出院28例(14.14%),死亡3例(1.52%),预后较好。结论该院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主要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临床特点与各类型急、慢性肝脏疾病相似,并无特异性,预后好。 相似文献
20.
抗菌药物致慢性肾衰患者神经精神症状12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4年来引起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抗菌药物种类和临床特点。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在抗菌药物治疗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病例进行临床和用药情况分析。结果共12例患者,男女各6例,平均年龄(64.3±9.7)岁。使用常规剂量的抗菌药物1~6d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包括锥体外系症状、逐渐进展的定向力和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或者出现淡漠、易激惹、幻觉、性格改变等。导致神经精神症状的药物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最常见,其次有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及异烟肼。经停药、对症治疗和加速药物排出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可逐渐消失。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在应用常规剂量的抗菌药物过程中容易出现以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为主的毒副作用。用药前应根据药物排泄途径和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药物蓄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症状后及时识别并停药对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