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华佗牌针刺手法针疗仪与电针治疗仪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针疗仪组(33例)和电针组(31例).两组患者均针刺支沟、天枢、足三里和上巨虚,针疗仪组同侧天枢和支沟、足三里和上巨虚接华佗牌SXDZ-100型针刺手法针疗仪,选择捻转补泻波型,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通电30 min;电针组接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4对电极的连接方法同针疗仪组,选择等幅疏密波1 Hz/2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通电30 min.应用综合疗效评价和临床症状积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但针疗仪组近期治愈率为54.6%(18/33),高于电针组的29.0%(9/31) (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均P<0.05),且针疗仪组疗效指数高于电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采用华佗牌针刺手法针疗仪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优于SDZ-Ⅱ型电子针疗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断续波、疏密波电针和传统针刺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9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分别采取断续波电针、疏密波电针和传统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5),B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愈显率均显著高于C(P〈0.05),但A、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断续波电针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效果显著,疏密波电针次之;电针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有效,断续波电针可能是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波型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探讨不同波型电针促进软骨修复的机制。方法:将97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疏密波电针组(32例,脱落2例)、连续波电针组(32例,脱落2例)和断续波电针组(33例,脱落3例)。3个电针组均穴取血海、梁丘、犊鼻、内膝眼,疏密波电针组采用疏密波(频率2 Hz/10 Hz),连续波电针组采用连续波(频率10 Hz),断续波电针组采用断续波(频率10 Hz),留针30 min。各组均每周治疗3次,每周一、三、五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LKSS)对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结果:各组治疗后LKSS总评分及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连续波电针组及疏密波电针组在LKSS总评分、不稳定、疼痛、肿胀方面的评分升高程度大于断续波电针组(均P<0.05)。各组治疗后关节液TGF-β1含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疏密波电针组增加程度大于其余两电针组(均P<0.05)。结论:3种不同波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肺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均采用穴位埋线法,选取天枢、大肠俞、脾俞、气海、足三里及上巨虚穴,每周1次,6次为1疗程。结果:临床痊愈10例,占27.8%;显效20例,占55.5%;好转4例,占11.1%;无效2例,占5.6%。总有效率94.4%。结论:穴位埋线对治疗肺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电针3种不同波型(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Bell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波组(45例)、疏密波组(40例)、断续波组(44例),穴取地仓、颊车、阳白、太阳、下关、合谷等,分别行相应频率的电针治疗。于入组当天,治疗第1、2、3、4疗程后以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随访中各进行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定。结果:连续波组、疏密波组、断续波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8.9%(31/45)、60.0%(24/40)、65.9%(29/44),经秩和检验,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各波型组间疗效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说明电针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与波型无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电针3种不同波型(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Bell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波组(45例)、疏密波组(40例)、断续波组(44例),穴取地仓、颊车、阳白、太阳、下关、合谷等,分别行相应频率的电针治疗。于入组当天,治疗第1、2、3、4疗程后以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随访中各进行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定。结果:连续波组、疏密波组、断续波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8.9%(31/45)、60.0%(24/40)、65.9%(29/44),经秩和检验,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各波型组间疗效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说明电针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与波型无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疏密波、连续波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不同证型肥胖症伴血脂、血清瘦素异常患者的疗效,为选择不同电针波型治疗不同证型肥胖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60例血脂、血清瘦素异常的肥胖症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密波组和连续波组,每组3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胃肠实热型、脾胃虚弱型和脾肾阳虚型,分别给予电针天枢、大横、足三里、上巨虚、丰隆、阴陵泉、曲池、支沟、合谷,并给予雷火灸治疗。疏密波组电针频率为2Hz/100Hz,连续波组电针频率为2Hz,2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然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随访时的体质量、体脂百分率;比较两组疗效,并对疏密波组不同证型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用流式细胞分析系统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含量。结果:治疗4周后两种电针波型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血清瘦素水平及体质量、体脂百分率;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肥胖指标继续下降(P〈0.01,P〈0.05),且疏密波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连续波组(P〈0.05,P〈0.01).疏密渡组疗效明显优于连续波组(P〈0.01)。疏密波组不同证型的疗效以脾胃虚弱型最佳。结论:疏密波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血脂、血清瘦素异常的肥胖症,近期和远期效果均明显优于连续波电针,其中脾胃虚弱型的疗效优于脾肾阳虚型和胃肠实热型。  相似文献   

8.
龚燕  楚佳梅  陈立群 《中医杂志》2014,(10):862-864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气阴两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主穴:支沟、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合谷,行平补平泻法;配穴:气海、膻中、太溪、太冲、血海,采用补法;留针30min,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治疗,主穴: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每天1次,每次30min。两组均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后14天观察疗效。治疗前后评定患者便秘症状评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正常的例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正常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后14天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优于治疗组的53.33%(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气阴两虚型便秘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穴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传输功能的调节,从电生理角度探讨针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饲喂复方苯乙哌啶饲料建立STC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予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穴,疗程14d,治疗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结肠肌电活动。结果:正常组大鼠结肠慢波表现为规则的近似正弦波样曲线,频率为(14.56±4.01)次/3min,平均振幅为(0.18±0.04)mV。模型组大鼠结肠慢波则为极不规律的杂乱无章的曲线,频率、振幅分别为(23.33±6.66)次/3min,(0.26±0.04)mV,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电针组慢波波形接近正常组,频率为(15.89±5.34)次/3min,振幅为(0.19±0.04)mV,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没有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C大鼠存在结肠慢波节律异常;电针天枢穴可能通过改善结肠慢波节律,从而改善结肠的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8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天枢、足三里和大肠俞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口服治疗,每日3次,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9例,显效12例,有效31例,无效18例,愈显率45.56%;对照组临床痊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28例,无效28例,愈显率3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排便时间积分和主症总积分、兼症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气虚证应用益气润肠通腑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687例,经中医诊断辨证为气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给予麻仁润肠丸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中药方剂益气润肠通腑汤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便频率、粪便性质、腹胀症状、排便时间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气虚证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应用益气润肠通腑汤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实施穴位埋线,共使用两组穴位:第一组(天枢穴、足三里、上巨虚)、第二组(大肠俞、下巨虚、腹结),共埋线2次,间隔1周;同时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10次,每日1次。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通过结肠传输试验观察结肠运动情况。结果:临床观察有效率为93.33%,结肠运输实验表明有效率为90%。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且经结肠传输试验证实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STC模型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及不同穴位调节STC的穴位特异性。方法将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6只)、模型组(7只)、天枢组(7只)、上巨虚组(7只)及大肠俞组(7只)。其中,天枢组、上巨虚组及大肠俞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分别对天枢、上巨虚及大肠俞予穴位埋线处理。继采用活性碳灌胃法测定大鼠6 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大便重量;活性碳推进试验测定碳推进百分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6 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模型组、大肠俞组(P0.01)及上巨虚组(P0.05)均高于正常组,天枢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天枢组(P0.01)。6 h内大便重量,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1),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与天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推进百分率(%),模型组、大肠俞组(P0.01)及上巨虚组(P0.05)皆低于正常组;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大肠俞组低于天枢组(P0.05)。Cajal间质细胞阳性细胞表达数量,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1);天枢组、大肠俞组(P0.01)和上巨虚组(P0.05)都高于模型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低于天枢组(P0.01);大肠俞组高于上巨虚组(P0.05)。结论 Cajal间质细胞的分布减少及功能异常可能是STC的发病机制之一。而穴位埋线能通过改善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的表达,以达到治疗STC目的;且不同穴位调节STC存在穴位特异性,特别是天枢更具有明确治疗STC的临床选取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疏密波、连续波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不同证型肥胖症伴血脂、血清瘦素异常患者的疗效,为选择不同电针波型治疗不同证型肥胖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60例血脂、血清瘦素异常的肥胖症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密波组和连续波组,每组3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胃肠实热型、脾胃虚弱型和脾肾阳虚型,分别给予电针天枢、大横、足三里、上巨虚、丰隆、阴陵泉、曲池、支沟、合谷,并给予雷火灸治疗疏密波组电针频率为2 Hz/100Hz,连续波组电针频率为2 Hz,2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然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随访时的体质量、体脂百分率;比较两组疗效,并对疏密波组不同证型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用流式细胞分析系统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含量。结果:治疗4周后两种电针波型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血清瘦素水平及体质量、体脂百分率;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肥胖指标继续下降(P0.01,P0.05),且疏密波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连续波组(P0.05,P0.01)。疏密波组疗效明显优于连续波组(P0.01)。疏密波组不同证型的疗效以脾胃虚弱型最佳。结论:疏密波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血脂、血清瘦素异常的肥胖症,近期和远期效果均明显优于连续波电针,其中脾胃虚弱型的疗效优于脾肾阳虚型和胃肠实热型。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疗效。方法:对90例患者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刺,第1组:天枢、气海、上巨虚等;第2组:中髎、下髎、大肠俞等;中髎、下髎、天枢、上巨虚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通过便秘患者日记观察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评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PAC-QOL),以了解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生活质量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总有效率为67.7%(61/90);不同动力学机制慢性功能性便秘针刺疗效不同,结肠慢传输型优于盆底失弛缓型(P0.05),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优于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均P0.05)。有效随访52例,治疗后1个月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20例;治疗后3个月痊愈3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28例。结论:针刺治疗具有明确病因病位和分类诊断的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但不同动力学机制CFC疗效有差异。对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便秘,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穴之间、单穴与相应穴组之间、四单穴组方与相应穴组之间治疗便秘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便秘选穴组方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小鼠190只,每组10只,分别就单穴组、单穴与相应穴组、四单穴组方与相应穴组的比较进行实验设计,均分别设有正常组和模型组做对照。采用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选取"曲池""上巨虚""天枢"和"大肠俞"进行针刺。其中,单穴间比较选取4个穴位的单侧,单穴及相应穴组间比较选取4个穴位的双侧以及"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的单侧,四单穴组方与相应穴组间比较选取"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的双侧以及4个穴位的单侧同时针刺,留针20min,共针刺7次。以上均观察针刺对便秘模型小鼠首次排便时间、12h排便粒数和肠道推进率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3个模型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12h排便粒数和肠道推进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模型组比较,各单穴(单侧)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12h排便粒数明显增多(P0.05),肠道推进率明显提高(P0.01)。3与模型组比较,各单穴(双侧)组及天枢+大肠俞组、曲池+上巨虚组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12h排便粒数明显增加(P0.05),肠道推进率明显提高(P0.05),且天枢+大肠俞组与曲池+上巨虚组均优于相应的单穴(双侧)组(P0.05)。4与模型组比较,四单穴组方组及曲池+上巨虚组、天枢+大肠俞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12h排便粒数明显增加(P0.05),肠道推进率明显提高(P0.05),且四单穴组方组优于天枢+大肠俞组及曲池+上巨虚组(P0.05)。结论:1针刺各单穴均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具有明显改善作用;2针刺穴组的效应优于相应单穴双侧组,提示穴位间具有协同作用;3针刺四单穴组方的效应优于相应双穴组,提示针刺四单穴组方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尹平  高宁阳  徐世芬  朱博畅  刘佳 《河北中医》2013,35(8):1229-1233
目的 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以明确不同穴位调节STC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将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造模组(56只);待成功诱导实验性STC大鼠模型后,再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13只)、大肠俞组(13只)、天枢组(14只)及上巨虚组(13只).其中,大肠俞组、天枢组、上巨虚组分别给予相应穴位的埋线治疗,7d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采用活性碳灌胃法测定2、4次埋线后大鼠6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大便粒数及质量;采用活性碳推进试验测定碳推进百分率(%).结果 ①经2次埋线治疗后,大鼠6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模型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高于正常组(P<0.01);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低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高于天枢组(P<0.01).大鼠6h内大便粒数及质量: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5),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大便粒数低于正常组(P<0.05);天枢组高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高于模型组(P<0.05);上巨虚组、大肠俞组与天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推进百分率(%):模型组、大肠俞组低于正常组(P<0.01);天枢组高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高于模型组(P<0.05);大肠俞组低于天枢组(P<0.05),上巨虚组与天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4次埋线治疗后,大鼠6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模型组、大肠俞组高于正常组(P<0.01),上巨虚组高于正常组(P<0.05),天枢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低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高于天枢组(P<0.01).大鼠6h内大便粒数及质量: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大便粒数低于正常组(P<0.05);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大肠俞组大便粒数低于天枢组(P<0.05),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大便质量与天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推进百分率(%):模型组、大肠俞组低于正常组(P<0.01),上巨虚组低于正常组(P<0.05);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大肠俞组低于天枢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STC效果明确,且不同穴位调节STC存在穴位特异性,天枢更具有明确治疗STC的临床选取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5,(2)
目的:研究加减黄芪汤治疗气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院就诊的8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加减黄芪汤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便秘临床症状和结肠转运的改善情况、PCA-QOL评分及停药后4周和8周的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1);(3)治疗后观察组结肠运输改善的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CA-QOL 4个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1);(5)停药4周和8周时观察组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减黄芪汤对气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电针治疗肠黏膜损伤大鼠基本腧穴配伍“肠病方”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选用临床治疗肠病最常用的3个腧穴即中脘、天枢、上巨虚,通过观察不同组合配伍的效应,选出最优的穴位组合。方法:SD大鼠126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脘组、天枢组、上巨虚组、中脘+上巨虚组、天枢+上巨虚组、中脘+天枢组、中脘+天枢+上巨虚组。采用8%冰乙酸灌肠法造模。各治疗组在相应穴位施以电针,每日1次,共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病理学损伤积分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P<0.05),病理学损伤积分显著升高(P<0.05);7个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结肠黏膜损伤指数显著升高(P<0.05),病理学损伤积分显著降低(P<0.05);天枢+中脘+上巨虚组与其它6个电针组相比,两项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各电针组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天枢+中脘+上巨虚组更加明显。结论:同时电针"中脘"天枢"上巨虚"减轻结肠黏膜损伤的作用优于其它单穴或双穴使用,因而可作为治疗肠病的基本处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腧穴对功能性便秘小鼠肠道动力及近端结肠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4 d冷饮刺激制备功能性便秘小鼠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上巨虚组和天枢组。上巨虚组和天枢组使用电针刺激,参数为2/15 Hz,1 mA,15 min/d,共3 d。治疗结束后,观察首粒红便时间,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近端结肠组织BDNF和Ch AT蛋白表达,电生理实验观察近端结肠肠内压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首粒红便时间明显延长(P0.01),近端结肠组织BDNF和Ch A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上巨虚组小鼠首粒红便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正常小鼠无明显差异,近端结肠肠内压明显升高(P0.05),BDNF和ChAT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且恢复至正常水平;天枢组小鼠首粒红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与上巨虚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结肠肠内压和BDNF、Ch A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上巨虚""天枢"均能缓解小鼠便秘症状,但在近端结肠部位其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