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2020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病例特征及流行趋势,旨在为遏制本地疫情扩散及外地疫情输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二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呼吸道样本采集,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其呼吸道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特征、疫情趋势及聚集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54例COVID-19病例的682名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发现确诊病例3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 截至2020年2月28日,甘孜州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96例,其中确诊病例78例,无症状感染者18例。 5例有湖北省武汉市旅居史的输入性确诊病例构成本次疫情流行曲线的早期波峰,本地73例确诊病例及18例无症状感染者通过共同聚集性活动使COVID-19疫情进一步扩散。结论甘孜州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96例,家庭及宗教(寺庙法会及丧葬礼念经)聚集性活动为本次疫情发生的高危传播因素,无症状感染者以中青年人居多,早期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隔离医学观察、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及时检测、对高龄确诊病例进行及时救治,可有效降低传染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士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心理授权量表对四川省4家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定点医院的258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士心理一致感总分为(45.21±10.92)分,心理授权得分(15.98±2.58)分。学历、自我效能和工作意义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士心理一致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士心理一致感处于低水平,建议护理管理者需注意临床护士学历结构的合理搭配,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机制,增强护士防治疫情的自信心和价值感,提高疫情防控与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与我国陆地接壤的14个国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其新冠病毒病疫情及输入风险,为进一步做好防输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搜集各国政府网站、主流媒体、相关专业门户网站的公开信息、正式发表的参考文献,运用传染病SEIR(易感者–暴露者–感染者–移出者)数学模型和牛津大学发布的“防控措施严格性指数”,对接壤国家的新冠病毒病发病和检测、华人华侨、人口和卫生资源、防控措施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总体上,我国陆地接壤国家人群检测比例偏低,可能存在大量病例未被诊断和报告的情况。 俄罗斯目前病例最多,防控措施严格性指数不高,老龄人口比例高,未来潜在的重症医疗需求大。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病例数量仅次于俄罗斯,其人口基数大且医护人员数量少,未来可能面临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结论陆地接壤国家对我国输入风险增高,陆路口岸城市需持续关注。 建议尽快开展口岸城市输入风险应对的能力梳理和预案制定,建立和加强入境健康筛查和患者转运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2020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2020年9月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随着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学、经济活动恢复,预计2020年10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9月有上升,可能会接近往年同期平均水平。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此起彼伏、持续蔓延,我国境内自2020年8月29日以来全部恢复低风险水平。 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输入及其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目前采取积极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一旦发现本地疫情则采取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疫情应急处置相结合的措施;在做好合法入境人员管理、加强输入冷冻品监测和非法入境人员管理的情况下,我国能够继续做到有效发现和及时控制再次发生的本地疫情。 10月还需要注意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结论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5.
2019年12月初,武汉地区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病例,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广泛的传播途径,加之春运影响,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乃至全球。发热门诊作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线战场,也是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取了严格的预检分诊和多重防护体系,在2020年1月1日—2020年3月13日共接诊发热患者7504例,其中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12例,湖北来粤人员或(家人)去过湖北者368例,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者4734例,最终确诊1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参与预检分诊医护人员共42名,暂无医护人员感染和确诊病例。现对发热门诊应对疫情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供同行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2020年9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总体上,随着学校开学,预计9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8月略有上升。 目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呈高流行态势,我国境内全部恢复低风险水平,发生境外输入病例及其续发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 鼠疫不排除出现散发病例以及远距离传播疫情和境外输入疫情的可能。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可能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出现暴发疫情。 食物中毒仍处于高发期。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鼠疫、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CT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经验。方法 选择 2020年1 月23日— 3月13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到我院放射科进行CT筛查的受检者3 207例为研究对象。我院共有4台CT机,CT1定为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机,通过人员培训,梳理放射科将要面对的潜在危险因素,设定专区专机,建立疫情报告制度,严格"三区三通道"分区布局,保护易感人群,加强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全面实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结果 此次统计在疫情期间,CT共筛查3 207例受检者,筛查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8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专项培训覆盖率达100%,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率达100%,实现了工作人员零感染。结论 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我院放射科迅速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小组,每日对标学习最新文件,落实标准防护,合理分区杜绝了交叉感染,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后仍需要加强对烈性传染病的认识,常存一颗警醒之心,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公众和科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2019-nCoV)的基本再生数,为其防控和相关政策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包括"易感态-潜伏态-感染态-移除态"的SEIR仓室模型,假设2020年1月25日及以前出现症状的感染者均属于无干预自由传播期间感染的人员,结合截至1月26日凌晨已确诊和疑似病例数及国际同行预测的感染人数,参考SARS的流行病学关键参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基本再生数进行估计。结果以《人民日报》和丁香园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实时动态数据为基准,估计2019-nCoV的基本再生数在2.8~3.3之间;以国外同行预测的感染人数为基准,基本再生数在3.2~3.9之间。结论 2019-nCoV早期致病传播能力与SARS接近或略高于SARS,属于中高度传染性的传播疾病。迅速切断传播途径,采用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较快遏制2019-nCoV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2021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1年1月相比,2021年2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降低了43.8%,全球新增死亡病例降低了25.9%,欧洲区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均最多,其次是美洲区(北)和美洲区(南),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全球每新增1000万确诊病例用时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保持不变。 我国周边十四国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国家为俄罗斯。  结论  全球COVID-19肺炎疫情仍在继续蔓延,尽管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增长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但对于重点关注国家仍要进行持续监测,并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控政策,完善防疫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对疫情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北京市海淀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进行分析,为有效防控COVID-19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病例临床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淀区COVID-19病例人口学特征、就诊情况、感染来源等进行描述,并对轻症和重症病例相应特征进行比较。结果2020年1月20日至3月8日,海淀区共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63例,其中男性30例(47.6%),病例的中位年龄为47岁(四分位间距:36~67,范围:9月龄至88岁),60~7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20例,占31.7%),职业中干部职员病例数最多(21例,占33.3%),医务人员3例(4.8%)。 2020年1月23 — 28日,病例以武汉市输入为主(12/22,54.6%),之后以本地传播为主(25/41,61.0%)。 全区共报告家庭聚集性疫情12起,累计发病39例。 全区4例患者因COVID-19死亡,病死率为6.3%,因肺纤维化死亡1例,余58例(92.0%)痊愈出院。 重症病例17例(27.0%),轻症46例(73.0%);较大年龄[≥50岁 vs. <50岁,比值比(OR)=9.632;95% 可信区间(CI):2.238~41.456]和从发病到发热门诊就诊较长间隔(≥7 d vs. <7 d,OR=4.175;95% CI:1.116~15.610)是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海淀区COVID-19疫情早期以武汉市输入病例为主,后继以本地传播为主;出现症状后及早就诊是减少重症和死亡发生的关键,特别是对于≥50岁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自2022年3月以来浙江省本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22年3月3日至5月8日浙江省本土新冠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62起疫情波及11个市的71个县(市、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68例,无症状感染者866例。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嘉善县、平湖市、海宁市、临平区、余杭区、拱墅区、上城区和婺城区存在热点聚集性。本次疫情由上海市输入并导致关联疫情占72.90%;50例以上规模疫情持续时间为7~15 d,10 d左右控制动态基本再生数(Rt)<1。结论 本轮疫情主要发生在嘉兴市和杭州市,大部分是外省输入病例引起的关联疫情;疫情R t控制在1以下的时间越早,规模越小,疫情持续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2021年1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WHO各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2021年11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较10月增长了20.78%,全球新增死亡病例下降了0.8%,欧洲区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均最多,增长率分别为53.5%和38.6%,其余各区均呈下降趋势。 全球每新增1 000万确诊病例用时呈现缩短趋势。 德国和波兰是全球重点关注国家;智利、哥伦比亚、约旦、黎巴嫩、南非、越南和韩国是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  结论  全球正处于第四波大的疫情上升阶段,对于全球重点关注的国家要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实时调整入境管控的政策,并与相关的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互通有无,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2021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方法 根据WHO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2021年7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1年6月相比,2021年7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增长了36.59%,全球新增死亡病例降低了4.78%。 除美洲区(南)外,其他分区的新增确诊均呈现出增长趋势,其中非洲区的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持续大幅度增长,应重点关注。 全球每新增1000万确诊病例用时整体呈现缩短趋势,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增加。 有多个国家7月新增确诊增长率超过了100%,其中美国、印度尼西亚、英国、俄罗斯、伊朗、西班牙和南非为全球重点关注国家。 俄罗斯、老挝、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特别关注国家 。   结论   进入7月后,全球COVID-19疫情出现反弹,除非洲疫情持续恶化外,美洲区(北)、欧洲区、东地中海区和西太平洋区均出现大幅度反弹。 全球 COVID-19 疫情发展态势严峻,对于全球重点关注国家要进行持续监测,实时调整入境管控政策,并与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2021年8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1年7月相比,2021年8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增长了30.2%,全球新增死亡病例增加了14.5%。 美洲区(北)、西太平洋区、东地中海区和欧洲区的疫情出现反弹,8月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均较7月显著增长,其中美洲区(北)和西太平洋区的增幅超过120%。 全球每新增1000万确诊病例用时呈现持续缩短的趋势,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略有增加。 美国、伊朗、土耳其、法国和马来西亚为全球重点关注国家,蒙古和老挝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进入8月后,全球COVID-19疫情出现反弹,主要体现在美洲区(北)、西太平洋区、东地中海区和欧洲区,应重点关注。 全球 COVID-19 疫情发展态势严峻,对于全球重点关注国家要进行持续监测,实时调整入境管控政策,并与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16.
雷锦志  徐闯  刘胜强  裴永珍 《疾病监测》2021,36(12):1295-1301
  目的  通过构建基于接触网络和个体状态变化的计算模型,探究常态化条件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突发病例的防控措施,以及对不同突发情况模拟相应防控措施下的疫情演进过程,为疾控部门制定方案和进行疫情预测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方法  通过基于个体模型评估COVID-19病例直接密切接触者隔离和次级密切接触者隔离对防控的影响;分别模拟零星突发、聚集性突发和连续输入病例在常态化防控措施下的疫情演变动力学过程。  结果  模拟结果表明,对COVID-19病例次级密切接触者追踪隔离的疫情控制措施效果显著,与仅采取对直接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措施相比,大大降低了疫情的规模。 根据模型计算提出的常态化防控策略,可以有效控制零星突发、聚集性突发和连续输入病例所引起的疫情发展。  结论  基于模型对不同情况下的疫情演变过程进行计算,评估了常态化条件下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表明次级密切接触者隔离措施对于疫情的有效防控是必要的,建议疫情发生后尽早执行密切接触者隔离和限制接触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赵烨  孙晋渊  杨玲  蔡雨阳 《疾病监测》2020,35(9):798-802
目的应用公开数据,对我国西北及东北边境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截至2020年4月20日)进行分析,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各地政府发布的西北[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为例]及东北(以黑龙江省为例)地区各城市2020年1月23日至4月20日的COVID-19疫情数据,分析各地COVID-19感染率,并采用Joinpoint软件,按日均变化百分比(day percentage change, DPC)进行趋势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4月20日,新疆及黑龙江省共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89例,其中新疆76例,黑龙江省913例(包含境外输入病例383例)。 新疆疫情仅1个高峰,先缓慢上升(DPC=7.0%, P<0.05),后迅速下降(DPC=?12.0%,?64.2%,均P<0.05)。黑龙江省疫情发展较为复杂,有2个高峰。 第1个高峰期,疫情迅速上升(DPC=20.1%,P<0.05),后缓慢下降(DPC=?11.4%,?56.6%,均P<0.05);第2个高峰期,疫情又迅速上升(DPC=129.4%,P<0.05),且趋势更快,后再次缓慢下降(DPC=?10.1%,P<0.05)。结论两地COVID-19疫情均由输入病例引发,输入病例多,防控压力大。防控措施如能有效规范落实,则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2021年10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WHO各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1年9月相比,2021年10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下降了18.96%,全球新增死亡病例下降了18.4%。 欧洲区新增确诊病例增加35.6%,新增死亡病例增加36.1%,其他各区均呈下降趋势。 全球每新增1 000万确诊病例、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均呈现增加趋势。 英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德国是全球重点关注国家;智利、约旦、坦桑尼亚为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俄罗斯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进入10月后,全球COVID-19疫情整体出现好转,但欧洲区疫情仍然在加重,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仍在增加,应予以重点关注,及时沟通并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