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矿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下肢骨折术后患者100人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骨科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干预模式预防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本院行关节置换术的64例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术中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DVT和DVT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在术后水肿发生率、伤口感染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优质术中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医院尝试在骨科开展下肢DVT强化护理改进活动,评价改进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2月,改进前骨科收治手术患者420例,纳入对照组,改进后2015年3月~2016年5月,入选患者379例,纳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下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内康复训练落实率、经穴按摩、弹力袜穿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DVT发生率较高,预防护理方法基本成熟,但落实不到位是引起DVT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预防措施实际落实质量,进而降低DV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浅谈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防治护理方法。方法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的16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防治性护理方案,对比两组的临床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经护理均痊愈出院,对照组DVT发生率10.00%,观察组DVT发生率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给予妇产科手术患者个体化的下肢深静脉栓塞防治性护理方案,有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问题导向联合血栓弹力图(TEG)对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01~2019-01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n=35)。对照组采用TEG监测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TEG监测联合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下肢麻木消退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问题导向联合TEG监测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下肢DVT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早期护理干预与普通骨科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210例,选择年龄>55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根据医嘱采用常规药物辅助治疗,并按照骨科手术护理常规的要求进行普通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完成对照组护理治疗基础上,着重加强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术后DVT发生率13.33%,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28.33%,住院时间(86.32±8.21)d;干预组术后DVT发生率3.33%,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11.67%,住院时间(50.32±6.12)d。两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采用有效的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下肢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3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少于对照组的10例;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4.3%,高于对照组的81.1%;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20 15年1月来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Autar量表干预护理模式按量表评估后的不同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 T的发生情况以及观察组不同风险级别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 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 5)。观察组Autar不同分级患者中,高危患者下肢DV T的发生率为16.67%(1/6);中危患者下肢DV T的发生率为10.0 0%(2/20);低危患者下肢DV T的发生率为0.0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手术前采用Autar量表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对患者采取预见性、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下肢DV 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赵维维 《医疗装备》2022,(18):134-136
目的 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气压治疗仪干预,比两组下肢肿胀情况、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下肢肿胀情况、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下肢肿胀度、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气压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预防下肢DVT的形成,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收治的19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6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DVT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2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干预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2~2019-02我院大隐静脉曲张病人90例,均行手术治疗,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进行VTE风险评估,并给予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DVT发生率2.22%(1/45)低于参照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总满意度95.56%(43/45)高于参照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VTE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干预,能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韩蕊 《中国校医》2018,32(1):44-4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于本院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来预防下肢DVT形成。观察比较2组下肢DVT的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0.34%(P<0.05)。研究组术后1周时股静脉血流的平均流速与峰值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14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7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DTV发生率为2.78%(2/72),低于对照组的13.24%(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PT、TT、APTT及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PT、TT、APTT及D-D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2组患者FIB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取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113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主动的静脉血栓干预措施,设为观察组;以2015年1-12月收治的107例宫颈癌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DVT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6.19%(7/1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8%(14/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改善术后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AIDET沟通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基于AIDET沟通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DVT的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的睡眠质量,同时出院前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干预前,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的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7个维度评分及PSQI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PSQI量表的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7个维度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66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03%)明显低于对照组(24.2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早的对骨科术后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疾病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PICC置管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行PICC置管恶性肿瘤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依从性,干预前后QLQ-C30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QLQ-C3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前(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行PICC置管恶性肿瘤患者可有效提高置管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吴平 《医疗装备》2022,(24):176-178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在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术后,对照组采用专职化分层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均干预7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变化情况,以及术后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均快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肿胀及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可有效提高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减轻下肢肿胀程度,预防下肢DVT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结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10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接受结肠癌手术的患者10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凝血指标、DVT的发生率以及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发生率为9.26%,低于对照组的24.0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5%,高于对照组的87.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结肠癌患者术后DVT的形成,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张静媛  彭玉娜  张华  单琳  朱钰 《医疗装备》2022,(20):180-183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采用抗血栓压力泵联合连续性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58例行THA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79例。两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抗血栓压力泵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HHS)]。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血栓压力泵联合连续性护理可缩短THA患者的下床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