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刺法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电针刺激颈夹脊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疼痛状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简化的疼痛询问量表(SF-MPQ)评分与Northwick Park(NPQ)颈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交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颈夹脊穴比较,电针刺激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更佳,更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傍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颈夹脊穴傍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以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对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和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夹脊穴傍针刺法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综合疗效,是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研究的一种重要的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ulligan手法结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本法对患者颈椎生理曲度与颈痛评分的影响。方法将7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Mulligan手法结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疗,包括牵引治疗、中频电疗法及TDP照射。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与颈痛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治疗组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颈痛量表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ulligan手法结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通过调整颈段脊柱力学平衡,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颈部肌肉疼痛、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总体疗效上明显优于常规理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下颈夹脊穴"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2月就诊于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和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1例,按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针刺"下颈夹脊穴"法治疗为主,对照组依据《针灸治疗学》第2版中颈椎病的取穴方法选穴行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评分。结果 两组Mc Gill疼痛询问表(MPQ)评分及目测类比定级(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MPQ:治疗组:(11.8±3.0)分比(0.8±0.1)分,对照组:(12.2±4.1)分比(4.3±2.5)分;VAS+PPI:治疗组:(10.6±2.5)分比(1.9±0.3)分,对照组:(10.4±1.7)分比(4.3±1.4)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愈显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下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方法,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方法,6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疼痛评分及综合疗效评定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比颈椎牵引方法能更好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落零五穴配合葛根素注射液离子导入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的改善作用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纳入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落零五穴配合葛根素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口服颈痛片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镇痛效果及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MPQ)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 2组临床疗效及镇痛效果经Ridit分析,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01或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PQ量表总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01)。结论针刺落零五穴配合葛根素注射液离子导入与口服颈痛片均能显著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且前者的临床疗效和镇痛效果均显著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与McKenzie疗法配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部疼痛以及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门诊所收集的60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针刺颈夹脊与McKenzie疗法配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颈夹脊结合颈椎徒手牵引治疗。颈肩部疼痛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随访的疗效标准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得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后颈肩部疼痛评分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电话随访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结合McKenzie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朝阳 《河南医学研究》2022,(21):3987-3990
目的 分析颈痛、颈夹脊穴针刺疗法联合多角度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原阳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6例CSR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生成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多角度牵引,观察组接受颈痛、颈夹脊穴针刺疗法联合多角度牵引,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评估]、颈椎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评估]和疼痛程度[采用麦吉尔疼痛问卷(MPQ)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经14 d治疗后,FMAS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NDI评分、MPQ各维度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痛、颈夹脊穴针刺疗法联合多角度牵引治疗CSR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维正骨推拿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岳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三维正骨推拿手法,对照组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法,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痛量表(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评分及超声影像下C5~C7神经根横切面内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9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NPQ评分、C5~C7神经根横切面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NPQ评分、C7神经根横切面内径低于对照组(P0.01),但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5~C6神经根横切面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起效时间节点上,观察组在治疗1 d、5 d的起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且优于电针颈夹脊穴法,能有效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症状和神经根受压情况,起效时间更快,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患者给予针刺董氏奇穴重子、重仙穴,每日一次,治疗20天;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每日一次,治疗20天。结果 (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董氏奇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见效快、疗效稳定、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按摩灸与针刺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按摩灸组(44例)、针罐组(42例)。针按摩灸组取穴:风池、天柱、颈夹脊穴、阿是穴,结合按摩灸进行治疗。针罐组取穴操作同针按摩灸组,针刺后于局部拔罐,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颈项疼痛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观察治疗第1疗程后即时止痛效果及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1个疗程后针按摩灸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针罐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按摩灸组VAS评分显著低于针罐组(P0.01);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VAS评分均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两组效果相当(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按摩灸与针刺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两组疗效相当,但针刺结合按摩灸法对颈型颈椎病的即时止痛效果优于针刺拔罐。  相似文献   

12.
路阳  黄钰玲  倪瑛 《四川医学》2013,34(5):707-708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颈夹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电针刺激颈夹脊穴;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P>0.05。结论电针刺激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是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13.
杜建伟  何发胜 《西部医学》2020,51(6):71-72,79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骨三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2组均每日1次,疗程2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总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6.67%,优于对照组的52.1%(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ASCS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陶群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38-1640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经验穴、阿是穴、手三里穴、一间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即时止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取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2组即时止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止痛的即时显效率73.3%,优于对照组的51.1%(P〈0.01);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均〈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局部取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网球肘,有较好的即时止痛效果,且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小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电针颈夹脊穴,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醒脑针刺法配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风痛宁组口服氟桂利嗪联合颈夹脊穴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盐水组口服氟桂利嗪联合颈夹脊穴生理盐水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ESCV积分、ET及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风痛宁组ESCV积分、ET及TNF-α水平与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夹脊穴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血清中ET、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阿是穴配合颈肩部推拿治疗中青年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中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穴位,进行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选取若干个敏感的阿是穴进行傍针刺法,两组患者接入频率均为100 Hz连续波,治疗5次,隔日一次。评定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颈椎病疗效标准评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1、3、5次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R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RI、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PRI、VAS评分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χ~2=7.405,P=0.007)。结论:相比常规选穴治疗中青年颈型颈椎病,采取针刺阿是穴配合颈肩部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一定的积极治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龙虎交战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两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和最后一次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及总体疗效评定。结果:1.在总体疗效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总体疗效上优于对照组。 2.在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均有显著升高(P<0.0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3.在疼痛程度评定方面,两组首次治疗后、最后一次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最后一次治疗后疼痛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即时和累积镇痛效应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龙虎交战针法能即时有效地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具有较好缓解疼痛效果,确是住痛之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用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配合颈痛颗粒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采用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加颈痛颗粒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颈痛颗粒内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颈部疼痛VAS评分及颈椎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椎功能评定积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配合颈痛颗粒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的疗效,并且对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和颈椎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针刺以颈椎病穴为主穴,对照组针刺以颈夹脊穴为主穴;两组针刺得气后,均辨证取穴,接电针仪,中等刺激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头晕症状评分量表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愈显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50%(P<0.05);眩晕证候积分减少率,血流速度改变率,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颈椎病穴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速度,提高临床愈显率方面较颈夹脊穴组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